歷史典故//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是誰?

2020-12-14 攀登者鄧保也

談到春秋時期,大家都耳熟能詳,都知道春秋戰國出現了好多霸主,那麼誰又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呢?

齊恆公稱霸

齊恆公稱霸想到了春秋戰國的第一霸主,我心裡特別地激動,因為他的心胸寬廣,不計前嫌,重用曾經傷害過自己(一箭之仇)的管仲。這是何等的胸懷啊?現在讓我來介紹一下這位大人物,他就是齊國的第十五任國君,齊襄公的弟弟——齊恆公。齊襄公外出打獵時,被人襲擊,受傷嚴重,最後不治身亡。齊襄公去死後,齊國內亂,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都逃到國外。他們是最有機會繼承王位的人,他們兩個是競爭對手。公子糾的師傅管仲為了確保公子糾能順利登上王位,便在中途射殺公子小白,但是公子小白並沒有被射死。

齊恆公稱霸

公子小白回國後繼承了王位,就是起恆公。他不但沒有為了一箭之仇而殺了管仲,而是重用管仲,讓他擔任齊國的丞相。管仲盡全力輔佐齊恆公整頓軍隊,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打著周王的旗號,披著正義的衣裳,聯合各路諸侯,抵禦戎狄的擾亂,最後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

齊恆公稱霸

做大事的人,都是不拘小節!做大事的人,必有高大的格局!做大事的人,必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

相關焦點

  • 誰是春秋戰國第一位霸主
    春秋的開端公元前770年,周天子東遷洛邑,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天下大亂的時期,史稱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是個動蕩混亂的時代,是一個天下失去秩序的時期,但也是中華文化形成、定型的時期。在這個亂世,也有所謂的亂世之主,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卻另有其人。究竟誰是春秋時期最早的霸主?他又是如何在春秋列國的紛爭中,建立起一番霸業。
  • 春秋霸主齊恆公真的是被餓死的?
    文/楊紅志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他在位期間(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選賢任能,改革齊政,使國富兵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齊恆公在管仲等一大批賢士的鼎力輔佐下,勵精圖治,苦心經營,使得弱小的齊國一躍成為春秋時期最富有的國家。
  • 春秋五霸最先稱霸的是誰,最為標準的霸主是哪位,誰最有爭議
    在春秋時期周朝的實力和統轄諸侯的能力日漸衰微,天子衰而諸侯興。周王室的權力急劇下降,領導諸侯基本上是象徵性的,根本就無法控制天下諸侯的勢力。在這個時期一些強大的諸侯國開始爭奪天下,它們各自開始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互相攻伐,大小戰爭無數,合縱連橫、東徵西討,前前後後有數位諸侯依次稱霸。那麼春秋五霸最先稱霸的是誰,最為標準的霸主是哪位,誰最有爭議?
  • 春秋戰國時期的40個典故,你知道幾個?
    來源:拾點歷史春秋戰國曆時500餘年,其間戰爭此起彼伏,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局勢跌宕變幻。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於周王,一些強大的諸侯趁機發動兼併戰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 春秋時期霸主:齊恆公與管仲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齊恆公可是赫赫有名的霸主,戰國七雄的第一人,親賢臣遠小人,終成天下霸業。齊恆公的成功和管仲卻是密不可分。周莊王十一年,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殺了,公孫無知作了國君。之後,管仲盡力的輔佐齊恆公,國力大增,開闊國土,管仲又建議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終於成究一方霸業,管仲臨死前還在與齊恆公討論誰是宰相人選,那些人可用,哪些人不能用之,可謂盡心盡力報答齊恆公的恩情!齊恆公他非常尊重賢臣,因此也得到了賢臣的尊重。
  • 春秋五霸,誰主沉浮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周朝是一個存在最久的朝代,從西周的國力強大,到東周的奄奄一息,各諸侯日益做大,最後天子成了擺設,春秋五霸各個登場。天下諸侯中第一霸主是齊桓公。齊桓公,名小白,臨淄人。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在位42年。
  • 春秋時期的18個成語典故,你知道幾個?
    春秋時期,社會政治動蕩,戰爭兵戎不斷,但是由此也產生了很多風雲人物,軍事、外交、政治、管理上的謀略也是前所未有的被孕育,而成語典故就是那一時期的歷史文化結晶。今天為大家摘選了18個,一起來欣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這18個成語典故就能體會到。
  • 東周:晉文公時期的軼事典故
    上篇我們講到晉文公在外逃亡19年後回國繼承君位,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在晉文公時期的典故也非常多,今天我們來說說這些有名的軼事典故。 首先我們先說下清明寒食這個典故。晉文公流亡的時候,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
  • 春秋五霸是怎麼當上霸主的?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徵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
  • 春秋戰國時期君王霸主相關的成語故事
    尊王攘夷,這則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為中原之主,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以及南方荊蠻的大舉入侵。後來成為面對外族入侵時,結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同義詞。「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對遊牧於長城外的戎、狄對中原諸侯的侵擾進行抵禦。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各諸侯相繼開始攻伐,爭相稱霸中原,在這期間,先後出現了5個霸主,被稱為春秋五霸,個人認為,五霸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他們分別在不同時期稱霸中原,成為春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春秋五霸是指哪五國?為什麼說春秋時期的演變是造就華夏的根基?
    一、 「春秋」時期(是指歷史上的一段時期,不是春、秋兩個季節)大概是從周平王東遷開始到越王勾踐滅吳稱霸後這段時間。(有說到三家分晉才是春秋的截止、戰國的開始,這些各家論各家的理,其實裡外差距也只在幾十年間,可以簡單了解下。因為論說不一,所以春秋時期有是兩百多年還是三百多年的爭論。)
  • 歷史上的戰國時代,為何不同於春秋時期,列國都發生了巨變?
    歷史上周天子權威旁落之後,整個華夏大地的歷史,都朝著失控的方向,不斷的行進。以至於,最終演變成為了春秋戰國列國持續數百年之久的紛爭。因此,這段歷史也因此被後世稱為春秋戰國時期。雖然,這段歷史被統稱為春秋戰國時期,但是,春秋與戰國兩者之間卻有著很大的不同。
  • 30個歷史典故帶你穿梭歷史的時間線
    中華上下五千年悠悠歷史,濃縮於一個個歷史典故,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流傳千年。從炎黃到明清,30個歷史典故帶你穿梭歷史的時間線,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炎黃時期 【炎黃子孫】大約四千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合炎帝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
  • 中國歷史中的重瞳子,不僅僅是四目重瞳的倉頡,還有一位春秋霸主
    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有這個特徵的人物並不是很多,而且很多都集中在上古時期。我們今天就倒著來介紹一些這些重瞳的名人,首先這個人是項羽,相信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尤其是經過近年來國漫和電視劇的普及,項羽少年舉鼎的傳聞更是從古流傳到今,而項羽出了力氣大之外,還是中國兵家的一個代表人物,很多人都說,項羽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將領,哪怕是在很多的三國迷心中,呂布的勇武都是無法和項羽來做對比的,就像古人對於她的評論那樣:「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 春秋時期的霸主晉國, 他們的國君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公卿的傀儡的?
    晉國在春秋時期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尤其經過楚莊王改革後,國力空前強大,成為中原諸侯公認的霸主。但是到戰國時期,晉國不在戰國七雄之中,那是因為按照人為歷史的劃分,他已經在戰國形成之前就破滅了。取而代之的是韓、趙、魏三個新的國家!
  • 春秋五大名將:打出春秋五霸,一位中華第一帥,一位中華第一箭神
    中國歷史上名將很多,有人喜歡把某個時代最有名的幾位大將組合起來,稱為某時幾大名將。戰國時期有「四大名將」,分別是白起、李牧、王翦、廉頗。戰國有四大名將,春秋有沒有呢?更應該有。春秋有「春秋五霸」,打出「春秋五霸」的五位大將,便是「春秋五大名將」。
  • 春秋時期諸侯怎樣「競選班長」
    春秋時期有五位霸主,被稱為「春秋五霸」,也就是「五伯」。伯仲叔季,伯是長的意思。打個形象的比喻,周王是比較隨和的「班主任」,五伯就是不同階段的「班長」。傳統上認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必屬「春秋五伯」,但《周馴》的記載動搖了這一說法。目前看來,無論哪一種,齊桓公、晉文公都排在前面,這兩人是名副其實的霸主,其霸業也最為典型。成為一個霸主,首先要「尊王」,即重振周王室的聲威,表面上讓周王恢復共主的地位。
  • 春秋霸主兩個半,齊桓晉文秦穆公
    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春秋五霸」,所謂春秋五霸,有一個衡量標準,就是「尊王攘夷」。首先我們看一下春秋五霸的候選人名單,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至於春秋五霸究竟是哪五個諸侯,歷來在秦穆公、宋襄公和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之間存在爭議。而在我看來,這些人中,最配得上「霸主」之名的其實只有「齊桓晉文」二公,且二者不分伯仲,其次是秦穆公,可算半個霸主,剩下的楚莊王、宋襄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卻不能稱得上霸主。這就要回歸「霸」這個詞本來的意義,即「方伯」。
  • 齊魯儒小賢|淄博有一座因春秋霸主齊桓公而命名的山,你知道嗎?
    我是儒小賢來自齊文化發祥地淄博關注wo,我有話對你說這件事發生在很久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地點就在春秋時期四大古戰場之一,坐落在淄博淄川區太河鎮原鵝莊鄉政府東,「懸羊擊鼓,餓馬提鈴」的成語典故發生地,因齊桓公小白在此懸羊擊鼓取得王位,從而成就霸業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