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簡介

2021-01-10 華夏經緯網

  概述

  阿里山在臺灣省嘉義縣東北,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地跨南投、嘉義二縣,是大武戀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的總稱,主峰塔山海拔2600多公尺,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阿里山景觀多元,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冬觀日出、看雲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觀,高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號稱阿里山五奇。

  自然氣候

  氣候條件

  阿里山之氣候四季相差不大,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在冬季最寒冷之日亦可達零下3度,蚊蚋絕跡,實為臺灣休養避暑最佳處所。園區種植吉野櫻、重瓣櫻等數千株,日據時代並曾定名為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阿里山曾為臺灣重要林場,如今則是馳名中外的森林遊樂區;此地地勢高亢,空氣清爽宜人,夏季氣溫較平地低,故素以避暑勝地聞名。

  自然資源

  阿里山區的林相豐富,從亞熱帶的闊葉林到寒帶的針葉林都有。800公尺以下丘陵為熱帶林相,主要由相思樹、構樹構成。樟樹、楓樹、楠樹和殼鬥科植為為主的暖帶林林相。1800—3000公尺左右的林相為溫帶林,紅檜、臺灣扁柏、臺灣杉、鐵杉及華山松稱為阿里山五木在此大量生長,阿里山的千年檜木群是目前臺灣最密集的巨木群。3000—3500公尺主要是臺灣冷杉,呈現寒帶林的林相。

  多樣的林相造就了多種動物棲息的生態,在鳥類方面,有慄背林鴝、酒紅朱雀、鱗胸鷦鷯等中高海拔鳥群。還有臺灣獼猴、赤腹松鼠、山羌、山豬等動物。

  地貌特徵

  主峰塔山海拔二千六百多公尺,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一般俗稱的阿里山,正確的說法是阿里山由十八座大山組成,涵蓋了阿里山山脈的主要山系。若以地形來說,阿里山山脈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在塔塔加鞍部以楠梓仙溪、沙裡仙溪和玉山群峰區隔。阿里山又是一個緋豔絢麗的櫻林。這裡的櫻花馳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為花季,登山賞櫻花的遊人絡繹不絕。

  阿里山山脈屬玉山支脈,西臨深谷與小塔山對峙,東有祝山、對高嶽隔著陳有蘭溪遙望玉山主峰,北有如削的大塔山巍立,南以萬歲山、水山、石山延至玉山前峰。阿里山涵蓋範圍雖大,但一般所指為沼平公園一帶(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阿里山景觀多元,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冬觀日出、看雲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觀,高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更號稱阿里山五奇。

  旅遊景區

  阿里山以五奇著稱,即登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日出、雲海、鐵路、森林與晚霞合稱為阿里山五奇,它們不但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其聲名更是遠播海內外。

  日出

  當清晨曙光乍現,火紅的朝陽輕巧地躍出山頭,那璀璨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也為新的一天揭開了序幕!由於地球公轉之故,使著名的阿里山日出,四季出現位置與時間皆不同。祝山觀日樓是此地欣賞日出的最佳地點,您可以到阿里山火車站或沼平車站搭乘祝山觀日火車,也可以從沼平公園觀日步道牌樓拾階而上。

  雲海

  阿里山雲海名列臺灣八景之一,通常出現於天氣晴朗、浮雲遍布的日出或薄暮。而秋天是觀賞雲海的最佳季節,最佳地點則是神木站前的二萬坪、遊樂區內的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

  高山鐵路

  與民國同歲的阿里山森林鐵路是世界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軌距762m,坡度6.25%,由海拔30公尺的嘉義市升高到2216公尺的阿里山,途經熱、暖、溫三帶,景致迥異,搭乘火車如置身綠野仙境,尤其獨立山的三次螺旋環繞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絕對令您不虛此行。昔日為轉運木材而興建的它,今已蛻變成森林旅遊列車。園區內現有三條支線,其中「祝山線」為國人自建的第一條高山鐵路,專供前往祝山觀日出的遊客搭乘:「眠月線」為觀光之用,除了沿途美景以外,終點還有著名的石猴遊憩區:「神木線」則穿越園區,至巨木參天的神木區。而早年所遺留下來的蒸汽火車與報廢車廂,也已在沼平車站旁裝潢成風味獨特的車廂旅館與火車展示區,讓遊客住宿與觀賞。

  森林美景

  

    從平地的龍眼、相思樹、桂竹林等熱帶植物開始,順著山勢攀升,景致變換成屬於暖帶林的樟木、楠木和柳杉林,再往上到了溫帶林則可見到鐵杉、臺灣扁柏、華山松、臺灣杉與紅檜等。阿里山所擁有的豐富森林資源,涵蓋了不同氣候帶,呈現變幻多端的奇景。阿里山原為臺灣的三大林場之一後來才開發為森林遊樂區。每年一到花開季節,整座山被裝點成美麗 繽紛的花海,而在古木參天的林蔭小徑上。還可以吸取芬多精、聆聽鳥鳴聲,一片鳥語花香、欣欣向榮。

  晚霞

  因高山地區空氣較稀薄、太陽輻射強,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相對增強,使得藍天比平地絢麗,而晚霞也就更豔麗。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對高嶽、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是阿里山晚霞的最佳觀賞點。人文方面有高山博物館、樹靈塔、古老火車頭展示場、琴山河合博士升功碑等,皆為重要歷史遺蹟。區內有如此豐富珍貴的自然人文資源。是提供人們做為心靈休憩的好地方,亦是留給後代子孫最純淨的樂土。

  姊妹潭、受鎮宮

  姊妹潭是二個大小不同的鄰近湖泊,「姊潭」呈長方形,佔地160坪、「妹潭」略呈圓形,佔地20坪,相傳有二位山地女孩在此雙雙殉情,故後人附會而稱姊妹潭;姐潭湖區還設有一座以檜木為基座的相思亭,姊妹潭周邊更設有全長180公尺的環潭步道,可讓遊客遊覽全湖是觀賞姊妹潭最佳的方式;夏季為滿水期,冬季則為枯水期。

  受鎮宮奉祀玄天上帝、福德正神和註生娘娘,香火非常鼎盛,傳說以往每年3月都有三隻神蝶飛來朝拜,不吃不飛一周後就不見蹤影,傳為神跡;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後榮,重複長出祖孫三代的樹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如今第一、二代的前身均已枯老橫頹,第三代卻仍然欣欣向榮。

  其他景點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還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如慈雲寺、貴賓館(蔣公行館)、樹靈塔、高山植物園、塔山斷崖、石猴、三代木、三兄弟、象鼻木、光武檜、高山博物館及眠月支線鐵路也是到阿里山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

   旅遊指南

  交通

  臺灣高鐵已經通車,搭乘臺灣高鐵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是一項不錯的選擇,但特別提醒遊客若從臺北火車站搭乘臺灣高鐵至高鐵嘉義站時,已經是早上08:56,然後再從高鐵嘉義站搭乘交通工具到嘉義火車站,車程也需費時20分鐘,這樣無法趕上搭乘早上09:00出發的阿里山森林小火車,因此建議從臺北出發的遊客可搭乘早上08:06、08:30、09:06、09:30、10:18,以便搭乘搭乘下午13:30出發的阿里山森林小火車。

  美食

  明日葉

  明日葉是阿里山高山上的特色植物,其早晚有露水的洗禮以及高山氣候的耐寒度,「明日葉」入料燉雞,也成為阿里山區特色佳餚。廚師特別用新鮮帶皮的雞腿肉,切塊後和明日葉一起料理,吃起來爽口不油膩,很有阿里山的味道。

  石版烤山豬

  石版烤山豬肉選擇豐腴帶有油脂的三層肉,原味有淡淡的焦香味,沾上一點醋和蒜頭片一起吃,少了肉腥味,多了甜甜的口感,風味極佳。

  歷史文化

  歷史發展

  清代諸羅縣誌則敘述阿里山為「離縣治十裡許,山廣而深峻…」未明確指出阿里山之名。另根據日本人安倍明義的著作《臺灣地名研究》書中認為諸羅平埔族人與鳳山平埔族人的語音相近,鳳山平埔族稱阿里山區的生番為「Karii」,流傳到諸羅平埔族便以「Arii」同音訛傳稱呼之。

  1899年2月,嘉義辦務署石田常平氏依山胞傳聞,查訪發現阿里山檜木原始森林。

  1900年6月12日,日本政府派小西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小池三九郎及石田常平等人展開調查阿里山森林,據調查約有30萬株的原始檜木林遍及整個阿里山區,從此開啟阿里山天然森林資源的濫觴。1906年11月,小笠原富二郎發現包括今之阿里山神木的神木群。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0月25日臺灣光復,日本歸還臺灣給中國,阿里山事業區持續三十餘年的伐木工作,其天然的紅檜、扁柏等珍貴樹種幾已被砍伐殆盡。

  1963年,為保護天然資源,林務局將阿里山和玉山一帶39600餘公頃的「國有」林地,編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並擬定計畫逐年編列預算整建及維護。

  1975年,臺灣省政府將「阿里山風景特定區」更名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1976年3月1日,臺灣當局「行政院」核定「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計畫」面積175公頃。同年11月9日阿里山發生森林火災,將沼平火車站前的店鋪、民居、旅社等大部分燒毀,火災跡地的舊社區,依照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核定計畫改為「自然公園」(即今之梅園),並廣植花木、闢建步道供大眾遊憩。災民並依阿里山整建計畫,搬遷至第四分道(即今之中正村商店旅社區、中山村住宅區等),由林務局興建商店、旅社、住宅,再依阿里山搬遷整建計畫規定,辦理租用予以安置,林務局員工則分配於香林村之宿舍。

  1995年臺灣省政府核定「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計劃」,面積1400公頃,由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負責經營、管理、服務工作。

  1999年林務局改隸「農委會」,成為「中央機關」,仍負責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經營管理、規劃建設及遊客服務工作,但名稱改為「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2001年7月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納入阿里山「國家」風景特定區(臺灣第八座)計畫範圍。

  部落文化

  臺灣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是阿里山上璀璨的一顆明珠 ,優遊吧斯-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中的「優遊吧斯」取自阿里山原住民鄒語YUYUPAS:代表非常富足、安康之意。 「沒到過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而沒到過鄒族文化部落,就別說上過阿里山」 一次身心的體驗,「優遊吧斯」將帶給您與眾不同的感受。

  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海拔1300公尺左右,可遠眺臺灣最高峰玉山及彩虹峽谷的壯麗美景。鄒族文化部落歌曲《高山青》中的「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狀如山。」正是阿里山鄒族人的寫照。坐落於阿里山高山美麗茶園間的優遊吧斯(YuYuPas) 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集中展示了鄒族文化的精髓。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是阿里山的一個新亮點,體驗阿里山文化最佳的場所。

相關焦點

  • 臺灣明珠阿里山簡介
    阿里山的森林、雲海和日出,譽稱三大奇觀。這裡所產的是世界罕見的高級建築木材,如臺灣杉、鐵杉、紅繪、扁柏和小姬松,稱為阿里山特產「五木」。到了陽春三月,阿里山又成為一個緋豔絢麗的櫻林。這裡的櫻花馳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為花季,登山賞櫻花的遊人絡繹不絕。
  • 阿里山神木傳奇
    「一、二、三,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山上有棵大神木……」這是一首人們熟悉的臺灣童謠。今次到臺灣旅遊,主要目的是考察「神木」。  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被稱為「神木」的是棵紅檜樹,此樹於1904年發現,神木高達57米,胸徑6.5米,樹齡3100年,需要16個成年人才能環抱,這棵樹的材積有504立方米,僅次於美國加州的「世界爺」紅衫,位居「亞洲樹王」。
  • 探訪由來 九份、阿里山獲正名
    日據時代的阿里山明信片陸客來臺幾乎必然造訪的景點,如阿里山、九份,過去根據官方說法,阿里山的地名由來,乃是昔日頭目名曰阿里,九份則是因為最早期住著九戶人家。但在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翁佳音與文史作家曹銘宗的探查、推理下,這些以訛傳訛的地名得到更合理地「正名」,而曹銘宗期盼的正是:「對一個地方越了解,才會越有感覺,而去疼惜它。」
  • ​芮海林散文:阿里山與日月潭
    第二天吃早餐時導遊說:採納老同志意見,兩天行程安排去阿里山和日月潭。人們都說:不到阿里山,不能領悟崇山峻岭的神奇;不到阿里山,不知臺灣的美麗、誘人。阿里山是寶島臺灣的著名風景之一,它位於嘉義市的東側,東臨玉山西峰,西瀕嘉義臺南平原,南望高屏重鎮,北接南投縣。
  • 施龍 行走阿里山
    阿里山並非一座山峰,而是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總稱,面積1400公頃。我和妻是從日月潭往阿里山的。新中橫公路是日月潭去阿里山的捷徑,也是險象環生的天路,沿途與中央山脈平行,且穿越玉山山脈。此次不經意的選擇,平添了意外的喜悅,享受行走崇山峻岭、翳樹密陰的無限樂趣,盡情飽覽玉山諸峰、中央山脈的旖旎風光。
  • 雲霧中穿行阿里山(圖)
    本報特派臺灣記者 王鋒 攝  昨日,大陸採訪團在臺灣南投縣參觀中寮植物染巧手工坊,下午抵達阿里山,晚上宿在阿里山賓館,憑窗望去,一派夜靜山空的氣氛。  遙遙顧盼的夫妻樹  尚未進入阿里山,數裡之外能望見雲霧在蒸騰,然後漸行漸進,阿里山的各個峰巒浮現在雲霧之中,忽明忽暗,若隱若現,真正有一種「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的感覺。  在去阿里山的半道上,終於見到了那兩棵著名的夫妻樹。其實各地都能找到一些夫妻樹,並隨之而附會或演繹出許多不同的情愛故事。
  • 萱草|​阿里山
    阿  裡  山 萱   草(江蘇) 高山清,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阿里山腳下,不由自主想起了這首自幼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歌。汽車開到阿里山的時候,正是暴雨如注,雨花飛濺。噼裡啪啦的雨滴,落在傘上,落在地上,落在地面聚起的水渠裡,所發出的叮咚聲,就像一場聲勢浩大的交響樂,壯觀不已。下車,匆匆把自己扔進雨裡,欣賞這著名的風光。站在山腳,仰望著這座延綿起伏的大山。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阿里山高山茶
    阿里山高山茶,臺灣極品好茶,阿里山高山茶,根據茶業改良場多年研究調查,全世界最優良的茶園集中在北回歸線附近約50公裡以內山區,阿里山茶區即在北緯23度半附近嘉義縣境內。臺灣省嘉義縣阿里山、番路、竹崎、梅山、大埔等鄉。種植面積約2500公頃。
  •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畫《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畫《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經以為,閱過峨眉的蜻麗,見過嶗山的雋美,瞰過泰山的雄渾,觸過梅裡的品瑩,世間使再也沒有哪座山敢稱絕代。但,當「阿里山的姑娘美如畫」的嫵媚悠揚,當溫和的海風翩躚了蔥蔥茂木,當高山常青花海畔,當澗水常藍螢火間,當太魯閣的七色激灩了溫泉,當部的日落嫋了煙,卻才發現,自己竟是如此武斷;卻才發現,原來還有一種絕代,叫做阿里山。在臺灣,阿里山是被吟唱得最多的名字。阿里山潛被誤認為是座山峰,其實它是由8座山峰組成的。
  • 阿里山:一個有著大片螢火蟲,並且充滿人情味的地方
    又到了充滿螢火蟲的季節,看著大家狂拍林間小精靈螢火蟲的美照,禁不住誘惑,決定也要去找螢火蟲玩,這次我們前進嘉義,深入阿里山,阿里山是個這裡有著許多螢火蟲的秘境!如果要到阿里山賞螢,我強烈建議一定要住一晚,不僅晚上可以賞螢,一大早還能欣賞阿里山的日出,阿里山的住宿地選擇不多,大多飯店價位也偏高,別擔心,小編今天要介紹的這家"阿里山初日",不僅價位親民,更重要的是民宿主人超親切,還有數十隻小貓陪你玩,是不少大陸遊客旅遊住宿的首選地哦。
  • 大C遊世界 驅車駛入臺灣最美的阿里山
    【ZOL旅遊攝影頻道原創】臺灣除了臺北101大廈之外,最出名的肯定就是阿里山了。初到臺灣旅行,阿里山也必定是行程之一。阿里山位於臺灣的中部,距離嘉義市比較近,因此很多自由行的朋友或者是旅行團都會從嘉義出發。
  • 臺灣嘉義市阿里山,臺灣八景之一,跟你想像的一樣嗎?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相信很多人也是跟我一樣,通過這優美的旋律才知道臺灣有座阿里山。阿里山位於臺灣嘉義市的東方75公裡處,,由18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阿里山下到處可見細細高高的檳榔樹。往山上走,樹木的種類就不同了。
  • 臺灣阿里山我來了!眼前的景色真是太美啦!
    接著上次我們品嘗了「奮起湖便當」後,我們從奮起湖車站乘坐公車繼續向前......本次的目的地便是兒時的經典記憶點-阿里山!等車的間隙,我們參觀了車站旁邊的小型博物館,裡面展示的是阿里山小火車的蒸汽車頭。這裡的公車是隨上隨下,所以我們提前去到乘車點。
  • 臺灣阿里山——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
    阿里山在嘉義縣東北,屬玉山山脈的支脈,隔同富溪與玉山主峰相望。阿里山由大武巒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峰組成,最高峰海拔2905米。阿里山的日出、雲海、晚霞各景都很秀麗,而山上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獨特的登山鐵路,亦為山區美景增色不少——尤其是乘火車從海拔,僅30米的嘉義爬升到海拔2216米的阿里山頂,更是當地盛行的山區觀光經典方式。   阿里山屬玉山山脈的支脈,地跨南投、嘉義兩縣。主峰塔山海拔2600多米,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山上美景紛呈,早為人所稱道,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更不知阿里山之偉大」的說法。
  • 臺灣漫旅系列五 || 阿里山探幽
    慈雲觀景臺,是阿里山觀雲海、晚霞與落日的最佳景點之一,向西,可遠眺阿里山聚落及塔山,此時,可看到蔚藍的天空,雲朵在山頂漂浮,幽深的山谷,一派蒼翠。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是這裡原著居民圖騰與信仰的體現,歌曲《高山青》就是阿里山鄒族人的寫照,這裡還有很多傳說與故事,是鄒族人的精神棲息地。此外,阿里山,還有兩泓美麗的姊妹潭,遺憾的是,由於時間有限,只能留作下次遊覽了。
  • 地名美麗誤會…九份非九戶 阿里山是音譯
    以阿里山為例,1967年出版的《嘉義縣誌》記載「相傳昔日山胞首領名曰阿里」,造成後人誤引;安倍明義1938年的《臺灣地名研究》,指「阿里」可能源於鳳山平埔原住民稱阿里山原住民「傀儡」(karii>),但翁佳音等人研究發現,「傀儡」(kale)原住民是指高屏區排灣族或魯凱族,應與阿里山鄒族無關。
  • 阿里山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小夥壯如牛……」這首傳誦   已久的臺灣高山族民歌正是描述了阿里山地區的風情。  阿里山山脈屬玉山支脈,西臨深谷與小塔山對峙,東有祝山、對高嶽隔著陳有蘭溪遙望玉山主峰,北有如削的大塔山巍立,南以萬歲山、水山、石山延至玉山前峰。阿里山涵蓋範圍雖大,但一般所指為沼平公園一帶(海拔2274公尺)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景觀多元,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冬觀日出、看雲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觀,高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更號稱阿里山五奇。
  • 寶島臺灣行之二 · 阿里山
    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群峰環繞、山巒疊翠、巨木參天。阿里山的千年檜木群是目前臺灣最密集的巨木群,檜木還分為紅檜和黃檜,其中黃檜較為稀少。由於阿里山森林與世隔絕多年,到了日據時期才被日本學者發現,現存3000年樹齡以上的紅檜數不勝數。紅檜木材耐腐蝕,會散發香味,紋路美麗,質地良好,同時木材耐溼性強,加工後有光澤,為造船、雕刻、製作家具及建築的良好材料,是臺灣的珍貴經濟用材。
  • 臺灣紀行——阿里山VS日月潭
    風景名勝令遊客神往,特別是阿里山和日月潭,吸引著更多的遊人。在來臺灣旅遊的第一天,我在導遊的帶領下先遊覽了阿里山。阿里山位於嘉義市東,海拔高度為2216米,但這還不算高,導遊告訴我們,臺灣最高的山是玉山,阿里山的東面就是玉山。阿里山有十八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相傳以前,阿里山上沒有花草樹木,沒有飛禽走獸。名叫禿山。
  • ——阿里山旅遊攻略
    【簡介】阿里山位於臺灣嘉義市以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