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新館長霍萊因:藝術和金融同住我的胸膛

2020-12-15 澎湃新聞

帶著某種失望和陰謀的氣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下簡稱Met)近日公布了新館長——奧地利人馬克斯·霍萊因(Max Hollein),他是一位藝術史學家,也是後現代建築師漢斯·霍萊因(Hans Hollein)之子。除此之外,他也涉足時尚界,他的妻子是奧地利時裝設計師尼娜·霍萊因(Nina Hollein),約翰·列儂的遺孀、藝術家小野洋子也是他默契的合作夥伴。

2016年,馬克斯·霍萊因在德國施泰德美術館

馬克斯·霍萊因將於今年8月正式上任,作為託馬斯·坎貝爾離職近一年後任命的新館長,他將在吸引更多公眾專注大都會博物館的同時,極力解決大都會的預算赤字。過去霍萊因曾與德意志銀行合作拍賣了數百萬美元的藝術收藏品,也曾超有個性的穿著一雙黃色橡膠雨靴在德國藝術博物館舉辦國一場價值4,200萬美元的捐助活動。

現年48歲的霍萊因曾擔任舊金山美術博物館館長和執行長兩年,也曾在古根海姆博物館開發數位技術,並擴展了作為法蘭克福三大博物館館長的館藏。

而霍萊因在踏上第五大道伊始便發表聲明稱:「將提供必要的指導、精力和支持,引領大都會美術館這個深受愛戴的機構走向未來,迎接和激勵來自紐約乃至全球的觀眾。」不同於前任託馬斯·坎貝爾身兼館長和CEO雙重角色,霍萊因的工作重心將放在博物館的藝術方向把控以及策展隊伍、修復工作和收藏工作的管理。

公眾參觀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然而,聯想至最近包括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首席策展人海倫·莫爾斯沃斯(Helen Molesworth)、皇后區博物館館長蘿拉·雷科維奇(Laura Raicovich)等多位傑出的女性博物館人的離職,Met的此次聘用被一部分人認為是一種倒退——馬克斯·霍萊因是大都會博物館的連續第十位白人男性館長。美國韋爾斯利女子學院藝術史助理教授麗莎奧利弗在《紐約時報》撰文稱「任命霍萊因揭示了博物館文化的隱含偏見。」

「這對於Met來說,這感覺就像是一個喧囂的決定,霍萊因更像是等待更好的人出現前的一位暫代者。」 紐約克拉韋茨/維赫比畫廊(Kravets/Wehby) 聯合創始人馬克·維赫比(Marc Wehby)說,「像Met這樣一個強大的機構應該選擇更適合、更有活力的人,如洛杉磯藝術博物館的邁克·戈文(Michael Govan)。 我想很多人都驚訝於Met選擇了霍萊因。」

但是,基於Met的現狀選擇霍萊因其實不無道理,霍萊因有自己在博物館領域閃耀的歷史,他曾在15年的任期內負責法蘭克福施泰德美術館數百萬美元的裝修工作,並增加了參觀公眾人數。最近,作為舊金山美術博物館館長,他建議將所有展覽材料翻譯成西班牙文,以擴大博物館展覽的影響範圍,並推出了埃及金字塔的Minecraft地圖,讓更多年輕的觀眾參與其中。

《紐約客》藝術評論員Andrea K. Scott認為:「我看到一個用歌德式的語言來形容自己對藝術和金融的雙重興趣——『兩個靈魂住在我的胸膛』。」

馬克斯·霍萊因在德國施泰德美術館舉行的莫奈展上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霍萊因提出了他對博物館的見解: 「今天的博物館不僅僅一個公眾參觀的地方,更是一種文化的化身。」他補充道,「我們想與觀眾交流,而不是灌輸信息給公眾。」

在紐約生活和工作超過35年的藝術家Joanne Greenbau並不在乎Met的新館長誰來擔任。「當我得知霍萊因將擔任新館長的消息時,只是想『又一個白人男性被選中』,我相信他是合格的,但Met只會維持現狀。」她說,「但我認為向非紐約公民收取高昂的門票是一個錯誤的決定,Met的門票應該保持自願支付的方式。」(註:紐約州以外的觀眾需要支付25美元的門票,州內居民延續1970年以來自願原則)

或許作為Met 的新任館長霍萊因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Met在困難時期是否提高門票價格?在此項建議的反對聲不絕於耳的情況下,霍萊因會否收緊其他支出來維持門票價格?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依舊是來自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的朝聖之地

在2020年,Met成立150周年之時,霍萊因能否按原計劃建起6億美元的現、當代藝術新翼。因為財政赤字,前任館長託馬斯·坎貝爾辭職以來,Met就一直沒有館長,很多人希望霍萊因的上任能使動蕩結束,同時希望Met更多關注當代藝術。

《華盛頓郵報》藝評人塞巴斯蒂安·斯米寫道:「事實是,Met應該展出和收藏當代藝術,如果不這樣做,它會疏遠當代觀眾,也將錯過為現當代藝術家提供幫助的機會,從而錯過當下可作為歷史的收藏。」

霍萊因也曾公開談論過收藏機構的運行。「每一次成功的背後都有無數次的失敗,」他對福布斯說,「你可以有20個想法,接近30個潛在贊助商,也許只有不到十個項目能夠實現,其中成功更是少之又少。我們接受一個又一個小危機。 但最後,你知道你正在做一些會激發人的事。」

霍萊因也並不迴避政治藝術,就在他抵達舊金山美術博物館後不久便宣布了「當代穆斯林時尚」的展覽計劃,主要探討穆斯林風尚在全球的影響。儘管有不少美術館很快就前來想要租藉此展覽,但有些人仍舊錶示反對。 霍萊因卻認為:「一家面向全世界、展現各國文化的博物館,被要求不能展出佔全球人口約25%的伊斯蘭教的文化世界——因為我們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價值觀,這似乎對於博物館的功能來說是個奇怪的要求。」這場展覽將於9月22日開幕。

但伊朗裔美國藝術家、羅德島設計學院教授Sheida Soleimani對Met任命感到失望,她說:「我毫不懷疑霍萊因對他工作的擅長,但作為一個有色人種的女性藝術家,我希望類似Met的機構會考慮到藝術界缺乏有色人種和女性的權力地位。」

相關焦點

  • 紐約大都會館長談疫情下的150周年:用數字分享更多故事
    2020年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創建150周年。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都會博物館處在閉館狀態,150周年慶也移至線上。近日,在博物館生日之際,紐約大都會執行長丹尼爾·H·韋斯和館長麥克斯·霍萊因發表了視頻,談及了疫情當下的大都會150周年。霍萊因表示,在疫情期間,大都會以數字系統及社交媒體頻道,「將博物館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
  • 一周藝術人物|美國兩大博物館長互換,努維爾「馬賽曲」完工
    馬克斯·霍萊因,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現任館長據《紐約時報》報導,2017年迫於壓力辭職的前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託馬斯·坎貝爾(Thomas P.Campbell)於11月1日正式出任舊金山藝術博物館館長一職。而在2018年早些時候卸任舊金山藝術博物館館長一職的馬克斯·霍萊因(Max Hollein)則於近日剛剛接替了坎貝爾的工作,成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館長。舊金山藝術博物館歷時6個月,終於選定坎貝爾作為新一任館長,負責笛洋博物館和榮耀殿堂(舊金山藝術博物館的兩個組成部分)。
  • 150周年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如何慶生
    150周年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如何慶生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二度裁員,8月底重開「有點懸」
    澎湃新聞獲悉,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簡稱「大都會」)於本周三再度裁員了79名員工,此外93人自願離職,181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開館推遲至八月,線上延續150年故事
    作為疫情期間紐約博物館的風向標,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大都會博物館)日前宣布將推遲重新開館的時間,大都會博物館於3月12日起閉館,原定於7月1日起重新開放,目前,這一計劃推遲至8月中旬,或者更晚。她回憶說:「2002年2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舉辦裡希特40年回顧展時,恰是美國遭遇『9·11』襲擊後五個月,展覽出人意料地吸引了大批觀眾,他們從裡希特的困境、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中找到了一種解脫。在當時展覽發起的調查中,我和其他數十萬紐約人一樣,在裡希特的作品中找到了奇異而又必要的安慰。」如今,面對新的危機,人們又一次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共鳴。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局部
    但,瑕不掩瑜,大都會博物館像一塊寶石鑲嵌在這個城市中心,凸顯著這個城市最有價值、也是最能體現這個城市文化疊加的高峰。為此,我們一行取消了購物環節,騰出大半天時間,內心湧湧,「奢侈」地一睹其中美麗的凝結層。陳丹青在《局部》第二季中,死磕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他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我至今沒有畢業的大學。
  •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迎來150歲慶典,今年損失或高達1.5億美元!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日前報導,2020年10月19日訊,當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今年3月底準備大張旗鼓地慶祝150周年紀念日時,一種名為新冠病毒的可惡微生物闖入,讓一切美好煙消雲散。至今,此前從未連續閉館超過3天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有5個多月沒有開門。
  • 紐約旅遊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藝術品的殿堂
    紐約旅遊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藝術品的殿堂每一個熱愛藝術的人,都會在冥冥之中發現藝術,因為生活本身就是藝術,但是如果你真的想一睹藝術的風採,那就來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吧。一個藝術品雲集的聖殿,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收藏了眾多名家巨作,一定會讓你大飽眼福。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遊-31 歐洲油畫及古董
       說到美國的藝術類博物館,除了大都會博物館,我覺得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 波士頓的藝術博物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畫廊,費城的藝術博物館,洛杉磯的蓋提藝術中心都是相當好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應該也不錯。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遊-18 中國青銅器
           感覺中國後來的陶器和瓷器的藝術風格與更早朝代的青銅器還是有一脈相承的,器形與紋飾等,這種統一的風格和藝術審美讓你一眼就能辯識它們是中國的藝術產物。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品  2019.7攝  西漢錯銀青銅鐏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 疫情暴露運營問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疫情暴露運營問題據《紐約時報》報導,面對1.5億美元的潛在虧損,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大都會」)宣布解僱81名員工,此外,大都會原本希望在7月重新開館,這一計劃可能會推遲。疫情危機暴露了博物館在運營上的脆弱性。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裁員81人,疫情暴露運營問題
    據《紐約時報》報導,面對1.5億美元的潛在虧損,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簡稱「大都會」)宣布解僱81名員工,此外,大都會原本希望在7月重新開館,這一計劃可能會推遲。疫情危機暴露了博物館在運營上的脆弱性。目前,大都會管理人員正在準備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這一情況可能比最初預計的更糟。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擬向非紐約居民收門票
    4月26日,美國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籤署了一項計劃提案,該計劃支持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下簡稱「大都會博物館」)向非紐約居民收取門票。如果計劃最終得以實施,將改變一個世紀以來大都會博物館幾乎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傳統。
  •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oMA等美國多家博物館宣布閉館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當地時間3月13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等宣布閉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表示,正在對其三個地點進行「徹底清潔」,即第五大道的主場館、麥迪遜大道的布勞耶分館和華盛頓高地的修道院分館,並將在下周初宣布「下一步」計劃。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主席兼執行長Daniel H.
  • 銀聯卡可免費參觀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本報訊(記者車莉 通訊員易凌)昨日,記者從銀聯國際獲悉,今年6月1日起,銀聯卡(卡號以62開頭)持卡人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出示自己的卡片,即可免費參觀。至此,在「世界三大博物館」的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銀聯卡持卡人都可享受專屬禮遇。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英國裝飾藝術展廳將重新開放
    2月24日,一名女子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英國裝飾藝術展廳媒體預展上參觀。 作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建館150周年的重要項目之一,布置一新的英國裝飾藝術展廳將於3月2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集中展示近700件製作於16世紀至20世紀的藝術品。
  • 「丟了紐約範兒」的新標識能讓大都會博物館贏得更多觀眾嗎?
    2016年3月,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經過「品牌重塑」而誕生了全新的標識和一系列的視覺形象設計產品。將近半年過去了,大都會的新標識與新形象迄今為止得到的負面評價要比正面的多得多。究竟是什麼觸犯了紐約客們的眾怒?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品牌重塑究竟是否成功,又有什麼借鑑意義?
  • 如何逛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4年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成立。同年11月,博物館收到了第一件捐贈品——一口重達2.72噸的古羅馬石棺。點擊圖片,一鍵下單《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繪畫》10年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搬遷至現址——第五大道82街,當時的紐約中央公園還是一片蠻荒之地,而博物館則像是一座紅磚砌成的穀倉。
  • (7)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重新開放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8月30日 (外代一線)(7)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重新開放 8月29日,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名保安在執勤。
  • 走進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最豐富的非西方藝術收藏亞洲藝術收藏 | 從206號展廳開始給自己至少半個小時的時間欣賞這批豐富的藏品。從高達7.5米的14世紀中國壁畫開始,然後再逛逛專門展出南亞和東南亞藏品的那些展廳。別錯過位於夾層的小展廳,那裡有大量珍品。展出這些藏品的二樓展廳,也許是大都會最被低估的地方。這些展廳很少人流擁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