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明清文人畫,我們正經歷著新時代的「古典復興」

2020-12-11 新民晚報

西方文藝復興的幾乎同時期,中國明清繪畫史上的古典復興運動方興未艾,正在上博舉行的董其昌大展正是以大批的文人畫證實了這一時期的中國藝術浪潮。而當下,越來越多的民眾顯示出對中國古典藝術抱有的濃厚興趣,也傳達出渴望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藝術的願望,可以說我們正經歷著新時代的「古典的復興」。最近,以《古典的復興——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畫研究》一書的出版為契機,「在藝APP」與上海書畫出版社聯手,於今年12月至明年5月期間赴全國十個城市,推出主題為「古典的復興——明清文人畫公開課」的大型巡迴系列學術講座,用文化比較的方法,探討發生在明清文人畫領域的這場古典復興運動。

圖說:公開課現場觀眾聽講 官方圖

該系列講座首站在上海圖書館拉開帷幕,範景中、白謙慎兩位藝術史研究大家,圍繞「15-19世紀中國繪畫史中的古典復興運動——從吳門到董其昌、四王及其流派」的議題,來解讀評價中國千年繪畫史上這場獨一無二的古典復興運動,以及它在21世紀的新意義。有趣而深入的談話,使現場觀眾掌聲頻傳。

明清文人畫的崛起和繁榮,見證著中國文化藝術影響力的勃發。範景中談到,「古典的復興」實際上也可以說是擬古,也可以說是摹古,也可以說是復古。這些意思可以交叉在一起來看待。中國文化從《文心雕龍》給予通變進行了非常深刻的論述,我們實際上可以看到後來的文化總是用一種通變的方式,好像是不斷恢復古代,實際上則是在創新。

圖說:範景中發言 官方圖

回望過去,在15世紀的中葉,明朝社會的發展表現出強勁的城市化和商業化趨勢,隨之而來的,文化藝術也迎來了全面的繁榮與復興。在儒學、文學、詩歌、器物製作與收藏等各個領域,以及繪畫領域,都開始掀起復古主義思潮——這在歷史學家眼中,是唐宋之後的一千年中「最具意義的社會變革期」階段。從15世紀中葉到19世紀,此一復古主義思潮持續了近五百年之久,而在復古中孕育出的文明,不僅使得當時中國的文化藝術影響力遍及東亞,也令遠方歐洲諸國的君主欽羨有加。

對於西方文藝復興與中國明清文人畫復興古典這兩大運動的比較,範景中認為,明清文人畫藝術的位置與成就,應該重新思考和評估,看他是不是像有一些學者說的,它們是中國繪畫的衰落。明清繪畫,正好處在跟西方的文藝復興時期同步的時期,特別是16世紀前後的繪畫,就相當於西方的文藝復興,跟他們可以完全一一地對應。如果說西方文藝復興向著更大、更宏觀的世界在不斷地擴展,那麼我們明清時期的古典復興,則可能向更微觀的世界,向我們個人心靈深處不斷地深化。

圖說:白謙慎發言 官方圖

白謙慎則提到,西方藝術收藏領域,私人收藏家和博物館之間往往有很密切的互動,不僅私人收藏在促進藝術史研究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藏家也身兼研究者的角色。而繪畫與詩歌、音樂等藝術形式最為不同的便是,今天的我們可以和古人看到差不多一樣的視覺形象,繪畫作為物質保存了更為真實的歷史信息,這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比擬的。也因此藝術史研究應該在鑑定和鑑賞上下功夫。(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焦點

  • 章暉 範景中|古典的復興: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畫研究
    中國繪畫史中的藝術家通過對古典風格的追溯,創造了多種藝術流派與風格,留下了珍貴的藝術遺產。《古典的復興: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研究》輯錄了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近四百年間的七十餘件繪畫作品和十篇專題論文,力圖重構這一時期主流畫壇對古典風格復興的形狀。該書由章暉、範景中主編,上海書畫出版社。
  • 500多年前,中國有場古典藝術復興不亞於西方的文藝復興
    ▲王鑑《仿趙松雪溪山仙館》隨著《國家寶藏》等文博節目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人們顯示出對中國古典藝術抱有的濃厚興趣,也傳達出渴望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藝術的願望。可以說,當下,我們正經歷著「古典的復興」。回望過去,在15世紀中葉,明朝社會的發展表現出強勁的城市化和商業化趨勢,隨之而來的,文化藝術也迎來全面的繁榮與復興。在儒學、文學、詩歌、器物製作與收藏等各個領域,以及繪畫領域,都開始掀起復古主義思潮。在復古中孕育出的文明,不僅使得當時中國的文化藝術影響力遍及東亞,也令當時歐洲諸國的君主欽羨有加。
  • 海派空間|復興古典山水畫傳統的意義
    「舊王孫」溥儒和陸儼少;傅抱石與嶺南高劍父高奇峰等留學日本,雖各具面目,但都有南宋山水墨韻,傅抱石筆墨大氣磅礴雄健豪放,大有唐人氣概,「可謂當代的吳道之」注[2]:黃賓虹以深厚華滋的筆墨將文人畫山水推至超越明清登峰造極的境界,繼承南宋馬夏山水整體審美精神,也有融合中西繪畫的大家,如李可染、劉海粟、林風眠,等等。
  • 淺談:中國古典文人園林的山水畫印記
    當時,出現了顧愷之、謝赫、宗炳和王微等著名的山水畫家,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山水畫論,如宗炳寫的《畫山水序》,謝赫寫的《古畫品錄》等。山水畫其時正由作為人物畫的背景逐漸向獨立的畫種過渡。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名士們喜歡到近郊遊山玩水,寄情養志,並以能鑑賞風景之美而自負。
  • 臺北故宮前院長石守謙做客上海圖書館,談古典的延續與再生
    此次活動為在藝App與上海書畫出版聯手主辦的第2場「古典的復興——明清文人畫公開課」,以《古典的復興——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畫研究》一書的出版為契機,邀請石守謙縱論中國繪畫歷史中的重要一環,從趙孟、到董其昌,再論及王原祁。
  • 楚尋歡:文人畫還能走多遠?文人畫的生死蛻變
    文人畫家既想建功立業又想歸田隱居的矯情與自我優越感可見一斑。文人畫雖重寫意,並不是說就排斥工筆。文人畫所推崇的寫意精神是直抒胸臆的抒情,譬如陳老蓮、金農筆下很多兼工帶寫的作品都是上乘的文人寫意畫。那麼院體畫是否就不是文人畫呢?不盡然。譬如首開工筆花鳥畫派的宋徽宗畫作在我看來就不乏文人畫特質。首先他有絕佳的繪畫天分與藝術修養,再者他有非職業作畫的自由狀態。
  • 王學仲:文人畫是中國畫的核心,學問是文人畫的特色丨私享
    他不是把文人畫中的詩、書、畫看作連體的嬰兒,而是把三者作為息息相關的整體進行研究。應該說這些外國評論家的研究是有成績的,對於幫助廣大美術愛好者欣賞中國文人畫之美是很有意義的。這些出自外國評論家的評論也告訴我們對於文人畫應加強研究,任何全盤否定的做法都是輕率的。
  • 詩畫有道 尚真塑境——訪畫家孫列古典意筆人物畫創作
    先生在詩論、詞論、戲論、畫論、書論、聯論等文藝理論基礎上,結合明清理學,推至春秋諸子、西方先哲,在晚年著述《黽子》,以蔽明論為主旨,分天道篇、人道篇、神道篇與物道篇四章向世人表明其學術主張,是當代難有之文人表率。我2016年出版的王學仲先生紀念詩文集,收錄社會各界名士對先生的懷念與評論文章,結合跟隨先生的時光,更加感佩與嚮往。
  • 文人畫的九重境界
    「文人畫」的境界,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虛幻之境如果是純粹對客觀世界進行描繪,那麼,這種「描繪」的功能,書畫遠遠不及攝影、攝像便捷而逼真,書畫的優越性在於能夠表達人對客觀世界的幽微感受。客觀世界是什麼?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真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嗎?哲學家和藝術家對此是抱懷疑態度的。
  • 文人畫是中國畫的特色,學問是文人畫的核心!
    最晚論述文人畫的文章是民國初年的陳衡恪,在他所寫的《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才界定了文人畫的四大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在這四大要素中,重點是「人品」與「學問」,而在這兩個重點中,作為文人畫的標誌來看,更重要的一點是「學問」。如果沒有學問,也就必然失去文人畫的特色。
  • 明清文人的「小心機」都裝進了書房裡 把握這些「細節」你也能很雅致
    你知道除了文房四寶以外,文人的書房裡還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擺設嗎?如今,書房已經越來越成為現代人裝修房屋時繞不開的創新地帶,但事實上早在明清時期,我們的祖輩在打造書房一道上就已經頗具心得。他們不僅會動手DIY文房器具,還非常「細節控」,細緻到書房內的掛畫都要與屋內焚燒的清香互相搭配。
  • 文人畫中「境界」的營造
    「文人畫」的境界,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虛幻之境如果是純粹對客觀世界進行描繪,那麼,這種「描繪」的功能,書畫遠遠不及攝影、攝像便捷而逼真,書畫的優越性在於能夠表達人對客觀世界的幽微感受。客觀世界是什麼?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真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嗎?哲學家和藝術家對此是抱懷疑態度的。
  • 當代擅長畫荷花的畫家 荷花國畫讓家充滿文人詩意
    其中,寓意豐富且美好的荷花成為了人們的最愛,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家裡都有哪些地方適合掛荷花國畫,並且有什麼象徵意義吧!走廊掛荷花國畫:美麗脫俗的荷花,即便是在汙濁的環境中仍能潔身自好,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這是君子的行為,因此荷花也被稱為君子花。
  • 《明清文人清言集》:心靈的中藥
    《明清文人清言集》原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於1991年出版,由於這本書深受讀者喜愛,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在今年再次出版此書。《明清文人清言集》由日本九州大學教授、著名漢學家合山究先生編選,北京大學陳熙中、張明高兩位教授注釋,收錄的都是明清時期清言文學的代表性作品,屬於清言類文集。究竟什麼是「清言」呢?用簡潔的語句表現深刻哲理的箴言或警句,明代人把這類文字稱為「清言」。
  • 長沙醫學院開講「走近新時代,共圓復興夢」思政課
    12月15日下午,長沙醫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何彬生在長沙醫學院為學生講授「走進新時代,共圓復興夢」思政課。他語重心長地叮囑學生,希望學生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何彬生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時代新人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三個方面來闡述「走近新時代,共圓復興夢」。
  • 煥畫成真|孫郡x相宜本草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最符合自己內心中完美定義的畫卷,它是我們對「美」最強烈的嚮往,更是藝術的至臻之境。每一個藝術家,終其一生追求的都是將夢中那名為「美」的畫卷,還原在現世的藝術作品中。孫郡,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東方美學復興的代表人物,他將無數人心中對於中國風的極致美好畫卷落到每一個線條與色彩細節,每一寸光影交錯,每一瞬間的快門起落。這一次,極具東方美學韻味的孫郡作品,遇上了主張中國古典本草護膚美學的相宜本草,一場名為「中國古典美學復興」的夢幻畫卷緩緩鋪開於世人面前。「從前的從前,紹興城裡河道縱橫。在最美的河上有三條別致的青石板小橋。
  • 別具匠心——明清家具陳設藝術展開展
    5月1日,由麥積區博物館聯合民間收藏家舉辦的「別具匠心——明清家具陳設藝術展」,在麥積區博物館一樓展廳重新開展。其陳設方式參照明清時期文人廳堂書齋之場景進行布置,這樣可使觀眾在欣賞古典家具美的同時,又能了解到明清時期文人家庭日常用品和文房用具的陳設布置,以及壁間書畫的張掛等多項內容。
  • 高居翰:宋代文人畫及禪畫
    他和他的朋友都屬於士大夫階層,於是也就致力於官務、古籍的研習、寫作,還有其他被認為是適合文人追求的事物。他們有空閒的時候就畫畫、辯論,寫一些有關繪畫的文章,建「立了以後被稱為 文人畫"的宗派。 文人畫家所持的繪畫理論反映了他們的儒家背景。在儒家著作中,詩、書、畫早就被認為是寄情寓興的工具,是用來傳達性情的。
  • 文人畫九重境界 | 一種氣象,一種意境,一種格調
    「文人畫」的境界,主要有以下幾個層面:▼ 虛幻之境  如果是純粹對客觀世界進行描繪,那麼,這種「描繪」的功能,書畫遠遠不及攝影、攝像便捷而逼真,書畫的優越性在於能夠表達人對客觀世界的幽微感受。客觀世界是什麼?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真是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嗎?
  • 江戶時期的南畫:受中國二流畫家影響的日本文人畫
    政治安定、快速都市化以及國際間文化交流為該時期的重要特徵,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葛飾北齋(1760-1849)、歌川廣重(1797-1858)等畫家的系列版畫作品對歐洲印象派創作的影響。不過在對外輸出的影響之外,江戶時期繪畫亦承載了來自其他文化的影響,例如受中國文人畫影響的「南畫」(Nan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