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戴河的第一印象,是十年前的夏天。那時候從火車站走出來,沒有網約車,全是人。好不容易到了海邊,我發現,北方的海一點都不藍。真正跟北戴河的書店有聯結,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了。準確地說,我是被孤獨圖書館「騙」來的,還好是冬天。
作者:好攝女
聽說孤獨圖書館在一個社區裡,要想進去必須提前預約。網絡上關於它的照片,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我去的理由只有一個,冬天旅遊淡季(春節前)可以免預約。
那年冬天,我背著一個書包就去了。孤獨圖書館內不讓拍照,還要把鞋子脫了,放在階梯座位下面的柜子裡。人不多,很適合一個人閱讀和寫作。
館內文學類的書居多,我發現日本文學裡有一本《我與巖波書店》。一位大爺在館內上網,告訴我二層坐墊下有暖氣。我選了一本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坐在有暖氣的坐墊上,一會兒看書,一會看看窗外的海,還有小小的雪花。
從孤獨圖書館出來,當然要拍全景。冬天,天氣灰濛濛的時候,氣溫低的時候,一點都不想拍照,最後我給自己背包拍了一張照:面朝大海。還說旅行中不要「臉」的照片好看。孤獨圖書館,並沒有給我帶來什麼孤獨。反而謝謝它,讓我在冬天的時候,第一次接觸了大海,原來是這樣寂靜的。
也許,我已經愛上了冬天的大海,在2018年的春節前,我又來了。這次是因為貓空書店,剛開業,據說書店前面就是海。
等我到了貓空,發現冬天遊客不多。我很喜歡貓空書店二層的設計,尤其是那個階梯狀的座位,還可以做講座。沒記錯的話,我去的那天,還有幾位在包場,大概了解他們是在工作,這裡也很適合商務會議。
我一個人待得最久的還是貓空書店窗邊。坐在懶人沙發上,看窗外的海,白白的冰、藍藍的天,那是我見過的最安靜的一片海。當然,我就一直貓在店裡,點了貓空的鬆餅和絲襪奶茶。貓空的絲襪奶茶,我已經喝了很多年了,那個味道是別的店無法替代的。
冬天下午四點,太陽就漸漸降落了。我從貓空書店出來,走到海邊,雖然陽光很暖,但海風也很猛,我又一次發現了新大陸:原來冬天的海,是藍藍的。
如果說孤獨圖書館是去北戴河必打卡之地,那麼貓空書店就是適合一個人看海也看書店的好去處。這就是秦皇島書店,關於冬季,給我的最佳印象。
夏天呢,我更愛清靜一些的書店,比如距離孤獨圖書館不遠的單向空間。我們住在阿那亞社區裡的酒店,吃飯去食堂。飯後遛彎兒,就去單向空間。周六,我跟朋友傍晚走進去,很安靜。我在單向空間的文創區站了很久,看著單向歷貼滿了整片牆,有一種熟悉的味道。這種熟悉,不只是空間設計,還有耳邊傳來的背景音樂。
夏天,我也愛遠離海邊的秦皇島本土書店,比如龍媒書店。秦皇島龍媒書店成立於1997年,二十二年的歲月裡經歷過三遷店址,現在隱於太陽城喧囂的商業街內,在其中構建出一份寧靜,這裡是當地書友的聚集地。書店的店主與之前北京龍之媒書店的店主是親兄弟。
第一次到龍媒書店,是因為我的新書分享會,也就是在2018年的夏天。跟店主老徐早就在朋友圈裡認識了,等到真正見他時,我還是嚇了一跳。他怎麼長得這麼帥呀,他怎麼有白頭髮呀。這些內心戲,我一直沒敢說,就開始在書店裡做分享了。
在龍媒書店的那場分享會,是我2018全球書店巡迴分享會的第29站。當天的講座長達兩個半小時,我在分享每家書店故事時,店主老徐也會談談他對某家書店的觀察,這樣子我就臨場發揮了好多。反正那個下午,是歡快的。後來籤名時除了眼睛有點乾澀,其他都還好。
我還記得,在龍媒書店裡向我提問的第一位讀者,也回答了我的一個問題。他說,期待我寫的臺灣書店人裡,有記錄書店的資深讀者的故事。一個很棒的視角,也讓我知道,「書店人」不只是從業者,還有讀者。
龍媒書店的圖書,由店主老徐精心挑選。2018年的那場講座後,我有印象的是書店裡有個專櫃:龍之媒廣告選書。2019年,上個月我又去了龍媒書店,進門就發現了三聯出版社的專櫃。也就是說,在這裡,你要找某家出版社的書,很方便。
最近一次去龍媒書店,是下午,我跟書店文案策劃吳含聊了許久。她是一位書女,向我推薦了許知遠的新書《青年變革者:梁啓超 1873—1898》。桌子上有一本火鍋類的雜誌書,她知道我是重慶人,就讓我聊聊正宗的重慶火鍋怎麼吃。
後來起身,我慢慢看店裡的書,聊起了《查令十字街84號》,我還跟她講,這本書為什麼在大陸那麼暢銷,因為讀庫老六寫過推薦序。最後,吳含姑娘跟我推薦了一本剛上市的《重返查令十字街84號》。
這些年我對書店的關注,不在乎本土書店與外地品牌,而是我的體驗視角,已經細緻到可以從季節表達書店了。在秦皇島,我既習慣冬天的海邊書店,也愛在夏天泡清淨的書店。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