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冬天的孤獨圖書館到夏天的單向空間,因書店愛上北戴河

2020-12-16 北晚新視覺網

對北戴河的第一印象,是十年前的夏天。那時候從火車站走出來,沒有網約車,全是人。好不容易到了海邊,我發現,北方的海一點都不藍。真正跟北戴河的書店有聯結,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了。準確地說,我是被孤獨圖書館「騙」來的,還好是冬天。

作者:好攝女

聽說孤獨圖書館在一個社區裡,要想進去必須提前預約。網絡上關於它的照片,已經有些審美疲勞了。我去的理由只有一個,冬天旅遊淡季(春節前)可以免預約。

那年冬天,我背著一個書包就去了。孤獨圖書館內不讓拍照,還要把鞋子脫了,放在階梯座位下面的柜子裡。人不多,很適合一個人閱讀和寫作。

館內文學類的書居多,我發現日本文學裡有一本《我與巖波書店》。一位大爺在館內上網,告訴我二層坐墊下有暖氣。我選了一本吳爾芙的《自己的房間》,坐在有暖氣的坐墊上,一會兒看書,一會看看窗外的海,還有小小的雪花。

從孤獨圖書館出來,當然要拍全景。冬天,天氣灰濛濛的時候,氣溫低的時候,一點都不想拍照,最後我給自己背包拍了一張照:面朝大海。還說旅行中不要「臉」的照片好看。孤獨圖書館,並沒有給我帶來什麼孤獨。反而謝謝它,讓我在冬天的時候,第一次接觸了大海,原來是這樣寂靜的。

也許,我已經愛上了冬天的大海,在2018年的春節前,我又來了。這次是因為貓空書店,剛開業,據說書店前面就是海。

等我到了貓空,發現冬天遊客不多。我很喜歡貓空書店二層的設計,尤其是那個階梯狀的座位,還可以做講座。沒記錯的話,我去的那天,還有幾位在包場,大概了解他們是在工作,這裡也很適合商務會議。

我一個人待得最久的還是貓空書店窗邊。坐在懶人沙發上,看窗外的海,白白的冰、藍藍的天,那是我見過的最安靜的一片海。當然,我就一直貓在店裡,點了貓空的鬆餅和絲襪奶茶。貓空的絲襪奶茶,我已經喝了很多年了,那個味道是別的店無法替代的。

冬天下午四點,太陽就漸漸降落了。我從貓空書店出來,走到海邊,雖然陽光很暖,但海風也很猛,我又一次發現了新大陸:原來冬天的海,是藍藍的。

如果說孤獨圖書館是去北戴河必打卡之地,那麼貓空書店就是適合一個人看海也看書店的好去處。這就是秦皇島書店,關於冬季,給我的最佳印象。

夏天呢,我更愛清靜一些的書店,比如距離孤獨圖書館不遠的單向空間。我們住在阿那亞社區裡的酒店,吃飯去食堂。飯後遛彎兒,就去單向空間。周六,我跟朋友傍晚走進去,很安靜。我在單向空間的文創區站了很久,看著單向歷貼滿了整片牆,有一種熟悉的味道。這種熟悉,不只是空間設計,還有耳邊傳來的背景音樂。

夏天,我也愛遠離海邊的秦皇島本土書店,比如龍媒書店。秦皇島龍媒書店成立於1997年,二十二年的歲月裡經歷過三遷店址,現在隱於太陽城喧囂的商業街內,在其中構建出一份寧靜,這裡是當地書友的聚集地。書店的店主與之前北京龍之媒書店的店主是親兄弟。

第一次到龍媒書店,是因為我的新書分享會,也就是在2018年的夏天。跟店主老徐早就在朋友圈裡認識了,等到真正見他時,我還是嚇了一跳。他怎麼長得這麼帥呀,他怎麼有白頭髮呀。這些內心戲,我一直沒敢說,就開始在書店裡做分享了。

在龍媒書店的那場分享會,是我2018全球書店巡迴分享會的第29站。當天的講座長達兩個半小時,我在分享每家書店故事時,店主老徐也會談談他對某家書店的觀察,這樣子我就臨場發揮了好多。反正那個下午,是歡快的。後來籤名時除了眼睛有點乾澀,其他都還好。

我還記得,在龍媒書店裡向我提問的第一位讀者,也回答了我的一個問題。他說,期待我寫的臺灣書店人裡,有記錄書店的資深讀者的故事。一個很棒的視角,也讓我知道,「書店人」不只是從業者,還有讀者。

龍媒書店的圖書,由店主老徐精心挑選。2018年的那場講座後,我有印象的是書店裡有個專櫃:龍之媒廣告選書。2019年,上個月我又去了龍媒書店,進門就發現了三聯出版社的專櫃。也就是說,在這裡,你要找某家出版社的書,很方便。

最近一次去龍媒書店,是下午,我跟書店文案策劃吳含聊了許久。她是一位書女,向我推薦了許知遠的新書《青年變革者:梁啓超 1873—1898》。桌子上有一本火鍋類的雜誌書,她知道我是重慶人,就讓我聊聊正宗的重慶火鍋怎麼吃。

後來起身,我慢慢看店裡的書,聊起了《查令十字街84號》,我還跟她講,這本書為什麼在大陸那麼暢銷,因為讀庫老六寫過推薦序。最後,吳含姑娘跟我推薦了一本剛上市的《重返查令十字街84號》。

這些年我對書店的關注,不在乎本土書店與外地品牌,而是我的體驗視角,已經細緻到可以從季節表達書店了。在秦皇島,我既習慣冬天的海邊書店,也愛在夏天泡清淨的書店。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從單向街到單向空間 跟著單向長大
    冬天一個人在二層喝咖啡看書,我還偶遇過創始人許知遠。後來還見過他一次,那是2012年的夏天。單向街要搬家了,做了一個夜間不打烊的活動。那晚,我拿著相機去拍了些照片,在二層陽臺處看見許知遠,一個人坐在暗暗的角落裡喝酒。說來那時候的我很奇怪,愛聽講座,但絕對不去跟主講人合影或籤名。單向空間裡的大部分讀者也是如此。
  • 我錯過了全世界最孤獨的圖書館,卻愛上了北方這片黃金海岸
    這次回北方參加完老徐的婚禮,她說想去看看傳說中的「孤獨圖書館」,我很快就答應了,不為別的,這孤獨的title就已足夠神秘誘人。孤獨圖書館孤獨圖書館,也叫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圖書館離海不足百米,藏書不過萬餘冊,2015年4月營業至今,已有10多萬讀者慕名而來。
  • 單向空間:一家「不務正業」的獨立書店
    2005年底,許知遠和12位媒體出版界的朋友共同創立了單向街書店,名字來自本雅明著作《單向街》,他說要「把巴黎的左岸搬到北京的圓明園」,希望單向街圖書館成為一個思想上的「living room」。「空間」救贖書店從單向街到單向空間———2001年到2011年是獨立書店的「黑暗十年」,近五成的獨立書店紛紛倒閉,2010年1月,曾被譽為「中國最大民營書店」的第三極書局關門;2011年6月
  • 書店夜未眠,單向空間瘋狂的360小時直播實驗
    正如4月14日浙江圖書館褚樹青館長在開啟全省「雲享閱讀」媒體會上所說,年二十八大家準備回家過年的時候,誰也沒想到過再回來會是這樣。他們為浙江圖書館的120周年,本來準備了一系列慶祝活動。2個月以來,小時新聞帶大家看了圖書行業疫情之下的步步艱辛。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原本是慶祝開店15周年的日子,單向空間書店卻發出了一份求助。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單向街書店僅剩的4家實體書店只留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維持營業,客流量大幅下滑,收入預計同比減少超八成。儘管單向空間也曾展開儲值優惠、在線直播、建群秒殺等促銷活動以謀求自救,卻也收效甚微。
  • 孤獨圖書館拍照
    "貓空"+"孤獨圖書館"拍照,蔚藍海岸和阿那亞一日遊!最新北戴河旅遊必選線路!128每人,北戴河,秦皇島,南戴河均可上車!
  • 京彩|特色書店——單向空間
    2020年9月26日,北京,拍攝於朝陽大悅城單向空間。2005年底,許知遠和12個年輕的媒體人在圓明園的一座院落裡創辦了「單向街圖書館」,名字取自德國思想家本雅明的同名著作《單向街》。9年之後,正如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重塑了整套理解世界的方法,「單向街圖書館」也更名為「單向空間」,不光名字改了,店址和空間布局也幾經變化。在疫情防控期間,進大悅城要掃碼、測體溫,客流相對也比較清淡,但仍有不少的年輕人來此閱讀、辦公。王士強 攝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實體書店「困獸猶鬥」,許知遠的非典型創業告急?
    2006年,他與幾位媒體人共同創立的單向空間書店——單向街圖書館在北京圓明園附近開業。後來的許多年裡,書店一直因租金上漲等問題艱難地維持生計,並時常在破產的邊緣。當然,對於許知遠而言,單向街遠不止是一家書店那麼簡單,他渴望有自己的精神烏託邦,而書店就是最合適的寄託。
  • 單向街眾籌求救,實體書店到 「續命一刻」?
    「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2月24日,單向空間發了一封眾籌求助信,說單向空間陷入「絕境」,「預計書店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之多」,「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其中一半還是愛書如命的同事自己買走的。」
  • 全國最孤獨的圖書館,真正的海上烏託邦,北京周邊的詩和遠方
    畫面中海浪堆疊、日光划過水泥牆壁,低調安靜的陳數在這個與海對視的空間裡聽海、朗讀、思考,簡簡單單、安安靜靜,打動了無數人的心。她去的那座圖書館,叫阿那亞圖書館,被稱為「孤獨圖書館」。阿那亞的名字來自於梵語,「寂靜處、空閒處、修行處」,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空間,只屬於自己。
  • 單向空間攜手11家書店 點亮「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
    在 2020 年疫情當中,包括單向空間在內的全國許多書店遭遇寒冬,但書店從業者們並沒有放棄,仍堅持著自己的初心和理想,為所在城市中的人守護著書店,守護著城市中的精神之光。這些堅持和努力促成了「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單向空間將攜手7座城市的11家書店一起分享疫情期間的感受,暢談獨立書店的未來,也與每一位在寒冬中對書店伸出援手的讀者一起相聚,在面對面的交流中再次感受書店文化,與書店一起同行,守護城市之光。
  • 單向空間發起「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 探訪城市的精神地標
    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杭州曉風書屋創始人朱鈺芳、主持人李蕾和他們一起開啟了雷克薩斯聯合單向空間,發布的「守護城市之光·書店支持計劃」首站活動,這一年對於各個行業來說都是難熬的一年,對於獨立書店來說尤甚。頻繁傳來的獨立書店倒閉的消息,讓每個城市裡的愛書人聽到就覺得難過,但愛書、愛閱讀的人向來不乏同行者。
  • 讀書計劃|第二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書單
    ,在這裡,我們重塑公共空間和知識共同體,與世界的演進和社會變遷互為映照,在每一次巨變中竭力捕捉新的時代精神。 單向街·書店文學獎由單向街公益基金會主辦,旨在集結中國本土書店對於閱讀的觀察與審美,評選出華語出版界在過去一年中最值得關注的聲音。每年一月舉行。
  • 阿那亞行記 | 到北方最美的海邊去
    我實在不記得我是什麼時候聽到阿那亞的名字的了,這個聽起來很像國外的地名的地方,卻確確實實坐落在我國 秦皇島 北戴河 一帶的海邊上。等我真的有機會可以去到那裡時,阿那亞也早已名聲大噪,因其獨特的管理模式、美麗的海邊景色、還有阿那亞禮堂和孤獨圖書館的雙重加持,阿那亞已不折不扣地成為一個旅行名片,令人心嚮往之。
  • 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發求助信:書店撐不住了 求眾籌續命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許知遠為單向空間發求助信:書店撐不住了,求眾籌續命疫情籠罩之下,實體書店行業面臨危機。2月24日,「單讀」微信號發布許知遠的一封求助信: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單向空間希望以眾籌的形式徵集書店資金,保證書店的持續運營。
  • 第四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頒發,嘗試回應文學對時代和社會的介入
    1 月 12 日,第四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在杭州舉行了頒獎儀式。過去四年,除了頒獎地點從書店換到一家五星酒店,今年又換到杭州一家影院的 IMAX 影廳,這個獎項都沒有太大變化。單向街·書店文學獎誕生於 2016 年,那一年的顧問是西川、北島、戴錦華、閻連科、蘇童、劉震雲。
  • 「書店+」:多元化藝文空間的回歸
    張帆說,「這些『標配』應是傳遞書店自身特質的手段,比如配什麼樣的圖書。」  在張婧看來,未來書店的概念一定是讓人們過更好的生活。  無論是互動性活動,還是到書店翻閱圖書、感受立體的環境氛圍,只有這些體驗式閱讀才能讓人們對提高生活品質得到啟發。  「對應圖書電商的簡單介紹和實體書店的體驗式閱讀兩種渠道,閱讀人群一定會出現分化。」
  • 世界讀書日:這些顏值高又有趣圖書館會讓你愛上閱讀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的海邊,孤獨矗立著這樣一棟灰色的建築,與大海為伴。圖書館內看書的人或坐或立,寂靜無聲。坐在這裡的人,透過玻璃窗戶,潮起潮落盡在眼前。這座圖書館被譽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圖書館」。圖書館就靜靜地立在海邊,踏著柔軟的沙子走進最孤獨的所在。印尼東爪哇Batu,獨一無二的圖書館AMIN,由七個貨櫃打造而成,成為舒適的閱讀場所。
  • 夜訪書店:適合呆一天的單向空間,大氣精緻的令人想刷朋友圈
    大家好,我是老鄭,鄭在杭州,在古運河畔,有一家超文藝的書店,剛剛開業,聽說是文藝青年打卡之地,今天晚上特意過來看看。坐落在杭州樂堤港的這家單向空間,總面積達到2800㎡,三層貫通,挑空結構。一、二樓的圖書以人文社科、生活、藝術、文學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