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迪
坐落於山林之中的圓形土樓,是人們對於福建古代民居的概念化印象。就像《大魚海棠》中小女孩兒所居住的「神之圍樓」,這些圓形城堡與其中居住的客家人都在人們的心間流轉出神秘、奇特的感覺。這些福建客家人究竟從何而來呢?
北方來客
今天關於福建人客家人的遷入時間眾說紛紜,很多觀點甚至將客家人歸入秦始皇南徵時期的戍兵。實際上,整個秦漢時期中央王朝的統治力量都沒有進入福建內地的群山之中,即使是永嘉之亂後的移民浪潮,也僅僅是進入了福建西北地區的建甌一帶,閔中與閩東的大量區域仍然處於化外之地。
與客家民系的形成直接相關的北方漢人南遷,時間其實只能追溯到唐中葉的安史之亂。從安史之亂開始,早年遷徙到江淮地區的北方移民由於江南戰亂而繼續向贛閩粵交界區域繼續遷徙,如唐肅宗時宋州刺史劉展反叛,江左動亂,信州刺史楊光翼遣其子建安令楊宦挈族人遷徙入閩,「因家浦城,遂佔數建安焉」,日後成為浦城大族。
接踵而至
安史之亂後,唐朝末年的戰亂一直延續到了五代時期,長時間的戰亂使人口的南下腳步繼續深入,比如汀、漳二州(今天的長汀與漳州)在唐代初闢,戶口稀少,元和時(唐朝中晚期)分別只有戶2618戶和1343戶,到北宋初(太平興國五年至端拱二年間),都增至24007戶,增幅分別高達817%和1688%。而這兩個地區為代表的區域正是後世福建客家土樓的主要分布地區,當時來自贛江流域的民眾翻越武夷山進入閩地,在當地官府的檢括中成為最早開發閩地的民眾,成為了後來客家人的最早始祖。
唐朝之前,南方經濟開發的尚未深入福建的群山之中,福建的特殊地理環境給移民的進入創造了天然的山地阻礙。然而這樣的阻礙一旦被移民突破,便會成為保衛家園的自然屏障,相對封閉的環境也讓當地免遭大規模的戰爭摧殘,保留了較為傳統的社會風貌。
參考文獻:1. 謝重光著,福建客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