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開始,到宣德八年(1433年)結束,「三寶太監」鄭和在為期28年的時間裡,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沿海南下一共進行了七次下西洋。在這七次下西洋中船隊遠航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最遠到達東非和紅海,先後造訪過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古代的航海事業貢獻巨大。那麼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耗費巨資讓鄭和下西洋呢?他的目的到底是什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揭秘這一段歷史!
鄭和下西洋官面上有兩個主要的目的,一是向海外蠻夷宣揚明朝天朝上國的國威,二是和中亞各國商談軍事合作,包抄蒙元帖木爾帝國。但是他在暗地裡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目的,那就是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這個目的對於明成祖朱棣至關重要,以至於讓鄭和七次下西洋也要達到這個目的。
明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自己做了皇帝。這場事變之後朱允炆在放了一把火之後不知所蹤,朱棣以「謀逆」罪抓捕了幾十個前朝舊臣,依然沒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這件事像一根刺一樣讓朱棣寢食難安,畢竟他的皇位是篡權得來的,名不正則言不順,他派遣皇家密探錦衣衛像網一樣灑向全國,到處找尋朱允炆的下落。後來朱棣得到消息說朱允炆已遠遁海外,就緊急派人出使蘇門答臘和爪哇,但是茫茫人海中找一個人如同大海撈針,於是就有了鄭和前後七次下西洋之舉。那麼為什麼不選別人而選擇鄭和呢?
一是鄭和聰明伶俐非常好學自幼就就博覽群書,學識非常淵博;二是鄭和精通兵法戰陣,在當初朱棣起兵靖難時,鄭和曾率領幾萬大軍策應朱棣並且戰功赫赫。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有傳言說在朱棣信任的人裡面能獨當一面又見過朱允炆的只有鄭和,所以鄭和就是下西洋的唯一人選。
總之,不管鄭和下西洋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鄭和下西洋都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一次航海活動。他在宣揚明朝強大國力的同時,也對發展中國與沿海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上的友好交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