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東像著魔一樣,拆農民房子建社區?

2020-12-09 騰訊網

本文轉自公眾號:中國農業大學論壇

賀雪峰,男,1968年生,湖北荊門人,博士、博導、"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現為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2020年5月6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政務動態欄目發布「省自然資源廳召開《山東省村莊布局專項規劃》等項目和技術規程專家研討會」,消息稱,國土空間規劃處將「編制全省村莊布局專項規劃,指導各地完成縣域村莊布局,制定全省合村並居規劃指導,穩妥推進合村並居」,引發廣泛關注。

據齊魯網、「網上問政」公號和東嶽客公眾號2020年5月8日進一步的延伸報導,合村並居又叫做合村並點。

山東之所以要合村並居,原因是「山東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有農村常住人口4900多萬,行政村6.9萬個,村莊密度0.43個/平方公裡,平均每個村700多人」,「山東省農村人口多,村莊規模小、密度大」,早在2001年山東省政府就出臺關於規範「小城鎮建設」的47號文件,對「合村並點」進行了說明。

「2008年開始實施合村並點試點的德州市認為,長期以來存在的村莊數量多、規模小,帶來的『三高兩難』是制約農村發展的瓶頸」。

「三高「一是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基層負擔重。按每村平均5000元計算,僅全市財政承擔的村級工資費用就近4000萬元。

二是空心村比例高,土地浪費嚴重。全市農村人均居民點用地達257m2,高出國家標準107m2,空心村比例達80%。有的村莊房屋空置率高達50%。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公共服務水平低。醫院、學校、超市等基礎設施,因村莊過於分散而低水平重複建設,國家的扶持資金分散到各村,就像撤胡椒麵,收效甚微」。

」兩難「一是村級管理水平低,帶領群眾增收致富難。二是民主管理難。大家族在村中的人口比例多,家庭宗派治村的痼疾難以割除」。

因為合村並居是牽涉到農民基本生產生活的大事,所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召開一次專家研討會,就引發廣泛關注。合村並居在山東省是有特殊含義的,就是不僅合村並居,更重要的是合村並點。

2014年我到山東德州調研,當時德州市規劃將德州8000個自然村全部拆掉,建1000個左右的大型社區。拆除8000個自然村,就牽涉到德州市全部農民的利益。大拆大建,拆農民房子要錢,建社區要錢,初步算下來也要超過千億資金投入。

德州市是一個財政貧市,不可能拿得出這麼多錢,市領導的想法是通過增減掛鈎將拆農民房子退出的宅基地形成城市建設用地指標賣到青島,換回資金搞建設。問題是青島並不缺建設用地指標,德州市即使騰出建設用地指標也賣不出去。

德州市因此只能靠貸款建社區,向農民收取建設成本,以及降低建設質量標準。結果就是,以前農民在自己房子住得好好的,現在非得被強拆搬進社區,還要自己出錢,搬進社區房子的質量差、面積小,社區也沒有可以存放農具的空間,距離承包地太遠,之前庭院種植蔬菜也沒地方了。

總之是搬到社區生活質量下降了,生產生活更加不方便了,還將原來計劃到城市買房的積蓄用於買了社區質量很差的住房。拆村並點的結果就是:政府花了很多錢,農民不滿意,規劃因此無法持續。德州市終於在拆除大概10%的村莊以後難以為繼,合村並居不了了之。

合村並點並非在山東,也並非僅德州在做。2015年9月14日山東臨沂曾發生過一個影響惡劣的拆遷案,就是為讓農民搬到合村並點的社區,強拆農民的房子。農民不願搬,在自家房子堅守不出被燒死。

農民寧願燒死也不願搬遷,是因為合村並點的社區住房質量差,生活不方便,生產更不方便,還要自己出錢買房。雖然農民不願搬遷被燒死的極端情況比較罕見,山東農民普遍反對合村並點卻是事實。

那麼,為什麼山東省象著魔一樣非得花費巨額財力去合村並居,拆農民房子建社區呢?

前引德州市所說「三高兩難」成為支撐山東省著魔於拆農民房子的理由。問題是,「三高兩難」實在是小學算術題,經不起算啊。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相對於德州計劃花費上千億資金來合村並點,每年4000萬元村級組織運轉成本何足掛齒!

空心村比例高?農民進城自然就會有空心村,空心村仍然還有無法進城農戶需要留村務農,還有大量進城失敗的農民將來需要返鄉,村莊對農民生活的保底顯然極為重要。

有農民進城了,將房子空在那裡,他們需要時再回來住,為何非得將農民進城後留下的空房子立即拆掉?有人說農民空房子不住人,浪費了土地。

問題是,不住人的空房子就是空在那裡,土地也仍然在那裡,怎麼就是浪費?中國並沒有糧食緊張到非得將農民房子拆掉將宅基地復墾種糧食的地步。

反過來當前中國仍然存在普遍的季節性拋荒。耕地大量拋荒,卻將拆農民房子復墾農民宅基地種糧食當作頭等大事來抓,豈不荒唐?何況農民空房子仍然是作為退路來保留的。

2020年新冠疫情條件下面,幸虧農民在農村有房子,他們可以返鄉安全度過疫情。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絕大多數農戶都已經自發到城市買房了,農民城市化是必然趨勢,指望靠合村並點來為農民提供良好基礎設施,恰恰是花了大錢沒辦成事。

「兩難」就更不能成立了。帶領群眾增收致富難?

第一,群眾增收致富的機會在城市,指望村幹部帶領農民群眾致富怎麼可能!

第二,合村並點大折騰就能突然冒出帶領群眾致富的村幹部?民主管理難?將小村合併成為大村就可以防止家庭宗派治村的痼疾?大村有大村的管理難處,小村有小村的管理優勢。從來沒有證據可以證明民主管理難不難與村莊規模大小有關係。

相對全國來講,山東省行政村規模普遍偏小,這個意義上講,山東合村並居也並非就一定不好(當然,我以為合村並居沒必要),但合村就合村,何必花那麼多資金去拆農民房子,建所謂「新型社區」。

山東省在村莊之上普遍有管理區,山東的行政村與全國絕大多數省市的自然村(也就是村民小組)比較類似,管理區與全國絕大多數省市行政村比較類似。在我看來,山東省合村並居最簡單的辦法是將現在的行政村改成自然村基礎上的村民小組,將管理區改成行政村。改變體制,不拆農民房子,更不拆掉自然村。

一個管理區下面有若干個自然村,有若干分散的居民點,有什麼不好?這方面,山東煙臺在管理區一級搞黨建示範區,沒有大拆大建,幾乎不花財政成本,就完全解決了德州市所謂「三高兩難」的問題,群眾滿意,又沒有財政壓力。這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實際上,最奇怪的事情是,山東牽頭合村並居的居然是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就是過去的國土資源廳。本來行政建制應當歸組織和民政部門管,是地方政府的職責,自然資源廳只管理土地,何以會管到合村並居上來?自然資源廳管到村級組織行政成本太高、村幹部帶領農民致富難上來,手也未免伸得太長了一點?

之所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手會伸這麼長,與自然資源部曾發布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有關。為了節約土地資源,原國土資源部出臺政策,允許地方政府在減少農村建設用地的同時增加城市建設用地指標。

農村建設用地主要是農民宅基地,減少農村建設用地就要拆農民房子,將農民宅基地復墾為耕地。地方政府為了獲得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動起歪腦筋,通過合村並點來拆農民房子。

拆了農民房子農民住哪裡?就住到廉價低質量建設的所謂社區,農民生活生產因此變得很不便利。

在經濟條件比較好、財政能力比較強的地區,地方政府拆農民房子會給予比較多的補償,農民搬進社區還比較滿意,比如四川成都和山東青島,政府財力比較強,實行增減掛鈎,農民還是受益了的。

而對於山東德州這樣的財政窮市,地方政府沒有財政能力,拆農民房子卻不能讓農民獲得滿意的安置,搞得天怨人怒。臨沂因此燒死了不願拆房子的農民。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因為合村並點造成極其嚴重的農民利益受損和幹群關係對立。

德州市自身財力不行,他們希望將拆農民房子所減少的農村建設用地變成可以交易的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問題是,農村宅基地太多,山東德州拆除8000個自然村減少農村建設用地掛鈎形成的城市建設用地指標遠遠超過市場需求。

德州市剛開始時是希望將指標賣給山東比較富一點的青島,問題是青島也有增減掛鈎,不缺指標。德州的指標賣不出去。原本指望靠拆農民房再賣指標獲得土地財政收入,用這個收入償還建設社區的貸款。現在指標賣不出去,建設社區的巨額貸款無法償還,地方政府因此形成了巨額地方債務。

合村並居因此成為農民不滿意、地方高負債、國家利益受損失、大量資源被浪費的多輸的折騰。

山東合村並居這樣的拆騰不能再搞了。

2020年5月12日上午

對我來說,那是關於「故鄉」的回憶和眷戀,那裡有我熟悉的縱橫阡陌、房屋田舍、雞鳴犬吠、鄉音風俗,那裡有我的父母兄弟、鄰裡親朋,有我養過的豬、放過的羊、種過的地。

然而,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壯志未酬三尺劍,故鄉空隔萬重山。回不去的家鄉,多少人就這樣,一直在路上。月光如水,滴滴在我心上,卻流不出當年淚光

相關焦點

  • 獸爺:冠以「鄉村振興」的合村並居,怎麼演變成了扒農民房子的運動
    2006年,山東成為全國首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合村並居行動就此加速。只用四年,他們就改造了近3000個村莊,搬遷安置6萬多戶農民,騰出建設用地指標近6萬畝。德州2008年開始試點「兩區同建」。「兩區」指把農民房拆了後,建集中社區、建工業園區。
  • 農民自家的房子被拆了,還要倒貼10萬住進樓房,看下網友怎麼說吧
    不過,隨著「合村並居」的實施,很多地方開始拆除農民就有的住房,合併原有的村莊,建立了新型的農村社區,人農民集中住進了樓房裡,和城裡人一樣過上了樓上樓下的小區生活。不過,農村的拆遷和城市的拆遷不一樣,城市的拆遷可以一下子拆出一個「富二代」,除了分房之外還可以擁有一筆不菲的拆遷費,而農村的拆遷則是無論怎麼賠償,最終算下來老百姓還得倒貼10萬才能住進樓房裡去。
  • 山東官方回應合村並居爭論:沒大拆大建,糾正偏差不搞一刀切
    齊魯網 圖近期,山東正在實施的「合村並居」規劃引發關注。6月17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山東「合村並居」工作,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李琥介紹說,「目前,農村社區建設還處在探索推進階段,沒有下指標派任務,沒有大規模的大拆大建。比如,去年以來全省批覆實施增減掛鈎項目114個,涉及村莊268個。
  • 山東「合村並居」被批是怎麼回事?國家為什麼要合村並居?
    山東惠民縣「合村並居」工程被批形式主義,兩副縣長作深刻檢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國家為什麼要合村並居?一、山東」合村並居「被批是怎麼回事?據山東濱州市紀委網站消息,7月2日,山東濱州市紀委發布一則《關於惠民縣麻店鎮在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中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通報》。通報中指出:2020年4月以來,惠民縣麻店鎮在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中,對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實不到位,工作方法簡單,沒有及時解決群眾困難,損害了群眾利益,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
  • 東平縣戰屯社區搬遷 此前黃河汛期房子切豆腐一樣掉河裡
    黃河汛期,房子像切豆腐一樣地往河裡掉   東平縣銀山鎮戰屯村位於銀山鎮西部,距銀山鎮政府2.5公裡,黃河大堤以西,緊鄰黃河河道,地處黃河灘區。村內房屋大多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所建,因地理位於黃河道內,常年受洪水的侵害。在當地,居民稱自己的村子為「落河村」。   所謂「落河村」,是指受洪水衝擊,整個村莊被衝垮吞噬,落入河道之中,從此消失殆盡。   這種經歷,世間罕有,但有些灘區人一生中或經歷一次,甚至幾次。   「黃河汛期,房子像被切豆腐一樣地往河裡掉,一會兒工夫,一整間好屋子就落到河裡了。」
  • 大溪:讓農民把房子建在幸福的地基上
    指標稀缺、規劃滯後是阻礙農民建房的重要因素,依法依規、科學合理建房,是破解「建房難」的關鍵。8月25日下午,大溪鎮召開農民建房政策培訓會,把政策講透,把方法講全,把道理講深,讓農民的房子建在幸福的地基上。
  • 山東臨沂拆平房強制上樓 農戶未獲補償住牛棚
    但最近,有山東臨沂沂水縣的聽眾給央廣新聞熱線400-800-0088打來電話,反映沂水縣高橋鎮閆家宅村在進行舊村改造過程中違背農民意願,他們是在「被強制上樓」。農民被「強制上樓」村民劉清培:書記叫我去說是談點事,我就說按拆遷補償法就行,只要你達到這個程度。但是這邊已經拆開了。記者:您正談著就拆了?
  • 農民建大棚種蔬菜有補貼嗎?一畝地能補貼6000元是真的嗎?
    在大棚裡種房子發財的農民們,趕緊把房子拆了!》,並且收到了許多網友的回覆。很多網友對文中說的那些農民在大棚裡種房子的原因很感興趣,其中有一人就問:你說在大棚裡種房子賣給城裡人能賺錢我信,但是你說建大棚還能領國家的補貼我就很疑惑了,為什麼我好幾畝地的大棚就沒有補貼呢嗎?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大棚補貼的問題。
  • 「合村並居」,山東這事整出了動靜
    齊魯網 圖近期,山東正在實施的「合村並居」規劃引發關注。6月17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山東「合村並居」工作,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李琥介紹說,「目前,農村社區建設還處在探索推進階段,沒有下指標派任務,沒有大規模的大拆大建。比如,去年以來全省批覆實施增減掛鈎項目114個,涉及村莊268個。
  • 像搭「樂高」一樣建房子!
    像搭「樂高」一樣建房子! 只要把在工廠裡預製好的房屋構件運到工地就可以像搭積木一樣
  • 陳文勝:從總書記的要求看山東合村並居(作者五論全文)
    山東出現強迫農民上樓運動,地方政府動用各種手段逼著農民拆舊房搬遷:「拆除農民住房,合併原有村莊,建立新型農村社區,讓農民集中住進樓房」。如此折騰農民折騰農村,來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政績,就明顯違背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不要搞大拆大建的要求:搞鄉村振興,不是說都大拆大建,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
  • 為什麼在拆遷中城市和農村區別會那麼大!是農民低賤?
    農民就不是人嗎?為什麼別人拆遷就能一夜暴富成為人上人,農民遇到拆遷卻比以前還要窮?如今隨著新農村的建設,國家為了更好的發展農村,在相關會議中提出鄉村振興的戰略意見,因為新農村的建設,不少的農村正在進行徵地拆遷,在新農村建設的拆遷中農民的態度和城市居民完全是相反的,大多數農民都是反對拆遷的,因為農村的拆遷並不會像城市中那樣,賠償很多錢,有不少的農民之前的生活還不錯,經過拆遷之後就變得一無所有的,所以有些農民看到拆遷就會害怕,害怕自己也淪落到一無所有的地步。
  • 老房被拆,新房卻無蹤影!農民沒有房子住,當初承諾了啥?
    記者:當時為什麼沒讓這些拆房子的農民籤文件啊? 木蘭縣吉興鄉政府行政辦主任 許彥波:當時咱們告訴,必須經過本人同意。 記者:啊,對啊,那有相關的籤字嗎? 木蘭縣吉興鄉政府行政辦主任 許彥波:這得上村上找。
  • 農村新建房子花費逐年增加,農民建一棟房子究竟要多少錢?
    現在的農村,誰家裡要是沒有一棟像樣的房子都是會被人看不起的,特別是家裡有兒子準備要結婚的。所以現在農民們外出務工打拼掙錢之後都會回家蓋一棟漂亮的新房子。不過現在很多農民們也在糾結一件事情,很多女孩子要求的結婚條件都已經不是在農村有一棟漂亮的新房子,而是要到城裡買一棟房子,到底是在家裡建還是在農村蓋房,哪個更划算?其實在大多數農民看來,如果在城裡沒有固定工作,還不如住在農村的生活成本低,因此大部分的農民都會選擇在農村建房。不過現在農村建房的成本也增加了不少,在農村建一棟房子究竟要花多少錢呢?
  • 「建了就拆,拆了又建」:為何日本每隔30年就要拆一遍房子?
    這種「建了又拆、拆了又建」的模式,乃是日本房屋市場中的一道奇觀,導致該現象的原因很多:戰後房屋市場的大熱令建築質量短期內有所降低;為增強抗震能力,日本的建築標準修改較為頻繁;另外,既然無主房一般來說賣不出去,一般人便不太會有精心維護房屋的動機。在綠之丘小區,即便是那些1980-90年代才落成的新房,也即將抵達使用壽命的極限了。以正常情況計算,它們已經來日無多。
  • 農民朋友請注意,這可能是你最後建房子的機會,網友:一定注意
    農民朋友請注意,這可能是你最後建房子的機會,網友:一定注意,很多農民發現了,之前的文章中有很多農民朋友說想蓋房子,申請了宅地,其實全國很多地方的宅地已經停止審批了,以下農民朋友請注意,這可能是你最後建房子的機會。
  • 盼了多年,杭州這裡60多歲的房子要拆了!計劃打造未來社區
    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房子  要拆了  杭州重機廠始建於1958年,佔地約1000畝,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員工在5000人左右,屬於國家大二類企業。重機宿舍便是這所國營大廠的員工宿舍,居住的絕大多數是重機廠的老員工,很多人的子女接班在重機工作後也住在這裡。
  • 河南釘子戶:揚言給88億也不拆,專家參觀後也說不能拆,為什麼?
    站在開發商的角度來看,釘子戶就是一群獅子大開口的貪婪之輩;可是站在被拆房子的老百姓的角度來看,釘子戶的境遇又十分值得同情,因為最終大錢肯定還是被開發商拿走的,而釘子戶的房子和土地則會世世代代的失去。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一位河南釘子戶:揚言給88億也不拆,專家參觀後也說不能拆,為什麼?河南是一個北方省份,它的地形是大塊大塊的平原,正是因為如此,那裡是商人最喜歡買土地的地方。不論是把土地買過來修房子,還是把土地買過來建設化工廠,這都是一本萬利的事情。與此同時,河南人也對賣土地這件事情非常的不樂意,這裡是古代的中原地區,有著深厚的安土重遷文化底蘊。
  • 回家建房子花費逐年增加,農民建一棟房子究竟要多少錢?
    現在農村回去家家戶戶都住著新房子,特別是家裡兒子結婚、打算回來養老這樣的房子一定非常漂亮,但是現在很多人糾結的是現在結婚都不是要求農村一套房子了,而是城市裡面的一套房子,但是在城裡買房了還要在農村建一棟嗎?
  • 山東「合村並居」飽含爭議?官方:拆遷主動權、補償選址等充分聽取...
    中宏網山東6月17日電(記者 杜鄭敏) 最近,網上對山東「合村並居」比較關注,山東在鄉村振興中嚴格按照黨中央有關政策規定,穩步有序推進「合村並居」農村社區建設。隨著山東縣域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向城市聚集,導致農村空心村多、老人和留守兒童多,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願望越來越迫切。空間布局分散,導致了配套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成本高,不經濟,因此需要全域考慮,優化布局。村莊規劃在農村社區建設中發揮基礎性、引領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