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藝伎和落魄子弟的豔遇,改寫日本歷史,開啟明治維新的序幕

2021-01-07 淘歷史

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在德川幕府的統治下實行了二百多年的鎖國政策,積貧積弱。後來的幕府最高執政官井伊直弼此時還是個不起眼的庶子,整日混跡於彥根城思考人生,碰上了剛來這裡的村山多加。

村山多加,僧人藝妓之女,當過侍女、藝妓、僧人的外室,人生輾轉,又回到故鄉,打算安定下來做個琴師。一個才華橫溢卻不得志的落魄子弟,一個容貌秀麗卻歷經人間滄桑的前藝妓,相識相戀,開啟了一段傳奇般的日本式色戒傳奇。

機緣巧合之下,井伊直弼成了藩主繼承人,兩人被迫分開後,十餘年再未見過面。不過,作為第一女主,故事的發展當然不會這麼簡單。

1853年7月8日,美國的黑色艦隊駛入江戶灣。在工業文明的強大力量面前,日本被迫結束鎖國時代,動蕩時局開始了。這是井伊直弼繼承彥根藩主的第四年,面對美國要求開國的國書,一百四十餘名大名給出意見,只有八位贊成開國,井伊直弼就是其中之一。面對著人數眾多的反對派,煩躁不安的井伊直弼又想起了村山多加,他冒雨連夜去到兩人同居的小屋,這是他們見的最後一面,卻是影響日本歷史走向最重要的一面。

這一晚,看著渾身溼透眼神迷茫的井伊直弼,村山多加仿佛又看到了多年前那個落魄庶子。見完這最後一面,村山多加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她獨身來到京都祗園,重拾舊業當了一名藝妓。

1858年,井伊直弼成為幕府的最高執政官。他上臺後,繞過天皇,與美、荷、俄、英、法籤訂了「安政五國條約」,成為各方勢力的眾矢之的,前路危險重重。

靠著主角光環的加持以及男一男二都愛女主的金牌定律,攘夷派的首領之一橋本左內在祗園對村山多加一見鍾情,被套出了大量情報。根據村山多加的情報名單,幕府偵騎四出,反對幕府的公卿和大名或被幽囚,或被免職,或被迫剃髮為僧,百餘人入獄,有四分之一被處死,全國各地風聲鶴唳。

1860年3月24日,井伊直弼在60名護衛的護送下,向江戶的櫻田門行進。就在隊伍到達櫻田門的時候,樓上的鼓聲響了。18名刺客從路邊殺出,直接撲向井伊直弼的座駕,在眾目睽睽之下,砍下了井伊直弼的首級。

井伊直弼死了,村山多加自然也逃不過去。寒風刺骨的冬日,她穿著單衣,光著雙腳,被削去髮髻,綁在橋柱上整整三日,後被金福寺尼姑所救,落髮出家,從此再未踏出寺廟半步。

在刺殺事件的催化下,攘夷運動越來越激進,並最終將矛頭轉向幕府,開始了倒幕運動。1868年1月3日,日本天皇發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廢除幕府,德川幕府二百多年的統治結束了,開始了使日本走向近代化的明治維新。

有趣,有料,有深度關注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作者|神奈川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相關焦點

  • 一個改寫日本歷史的藝伎,如果沒有此人,日本明治維新不一定成功
    一個改寫日本歷史的藝伎,如果沒有此人,日本明治維新不一定成功 江戶時代後期,隨著西方列強的進入,日本國內民族危機空前加深,幕府統治面臨著嚴重的外憂內患。對外妥協,對內鎮壓,引起了許多新興階層和中下級武士的不滿,他們以「尊王攘夷」為口號開始了反對幕府的鬥爭。
  • 藝伎:日本明治維新的頭號功臣
    沒有藝伎,就沒有日本的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變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幫助日本開啟明治維新序幕,堪稱明治維新「第一功臣」的,竟然是一名藝伎。
  • 日本歷史上的著名藝伎
    (資料圖片)在三百多年藝伎的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著名的藝伎,她們中的一些人更是對日本的歷史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享有「勤王藝伎」美譽的中西君尾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君尾出身於武士家庭,因父親被仇人所殺而家道中落,不得不進入藝伎界,她經常在一個叫做「魚品」的茶屋表演。當時,幕府勢力和維新派在日本京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兩派人物經常以京都的聲色場所作掩護,召開秘密會議。
  • 藝伎和武士 日本明治時期的那些老照片
    兩個正在「比武」擺拍的日本武士日本藝伎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主要在娛樂場所表演舞蹈和樂器為生。18世紀中葉,藝伎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三個日本藝伎而日本武士的歷史就源遠流長了。
  • 記錄著日本興衰歷史的藝伎,未來之路在哪裡
    提到藝伎,大家可能最多的印象是梳著誇張的日本髮髻,花著濃重又慘白的粉底,嘴唇塗成血紅色。儘管因為審美不同,許多人評價:「像鬼」或者「嚇人」。但是在日本的傳統歷史文化上,藝伎是最為符合日本男人的夢想的形象,她們有著很多精彩的技藝,同時作為陪伴上層人士喝茶做遊戲的對象。
  • 日本藝伎,一個活著的肉身藝術品
    小百合如何從一個漁村女童成長為日本歷史上最著名藝妓的故事。該片獲得2006年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三項大獎。影片女主人公小百合的扮演者章子怡憑藉出色的表演成為第一位獲得金球獎影后提名的華人女演員。鞏俐奪得第77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配角。
  • 19張罕見的歷史老照片:100年前的日本藝伎,跪著洗頭漂亮嗎?
    19張罕見的老照片:100年前的日本藝伎,跪著洗頭漂亮嗎?幾個中國人正在路邊一個簡陋的廁所裡方便,突然有一個日本攝影師闖進來,拍下了這張照片。照片中的三個人中,有兩個人可能根本不知道日本人手裡端著的相機是什麼,因此表現的非常淡定。只有一個拿書本的文化人表現出抗拒的姿態。日偽時期,日本人眼裡中國人的生命都如草芥一般,怎麼可能還會尊重你的隱私。
  • 日本歷史上的著名藝伎(四)
    最後的越後藝伎 小林春 「越後藝伎」是指懷抱三味線、靠沿街賣唱為生的盲人藝人。有「雪國」之稱的日本越後地區冬季漫長寒冷,缺少娛樂項目,越後藝伎曾一度成為當地非常興旺的民間藝術,繁盛時期曾多達500多人,其盛名也傳播到日本各地,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娛樂形式之一。而小林春就是越後藝伎中最為有名的人。 小林春1900年出生於日本新瀉縣三條市的貧苦農家,出生後不到100天,就因為患白內障而失明。由於家境貧寒,小林春4歲時被送去跟隨藝伎學習。
  • 倒幕運動拉開了明治維新的序幕,讓日本走上現代工業化道路
    倒幕運動是日本近代歷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明治維新前,日本以中下級武士為主體的改革派,集中在西南部經濟較發達的薩摩、長州、土佐、肥前四藩。他們認識到國家的落後民族危機,提出「尊王攘夷」口號,實質是推翻幕府統治。
  • 藝伎與日本文化
    他著有《「粹」的構造》,把日本民族特殊性歸納為一個「粹」字,而「粹」的審美基礎在於男女關係。這種男女關係不同於「戀」,並不用認真而執迷的熱情來束縛人,而是一種割斷了束縛自他的情愛的「心不專一」。九鬼的母親當過藝伎,第二任妻子也是藝伎,正是對藝伎的切身感受與深入考察使他得出了這樣的日本文化論。
  • 同樣經歷閉關鎖國,為何清朝洋務運動失敗,而日本明治維新卻成功
    清朝吸食鴉片的人圖片:wikipedia1840年英國以虎門硝煙為藉口發動對華侵略戰爭,清朝於1842年戰敗,清政府被迫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中國開始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日本人的藝伎情結:收入遠超上班族 賣藝不賣身
    日本人的藝伎情結:收入遠超上班族 賣藝不賣身 2008年12月31日 11:12 來源:中國文化報   昔日功臣今朝落寞  明治維新前,中西君尾是京都「魚品」茶肆的知名藝伎。恰巧,「維新派」的大藏大臣井上馨與幕府勢力派的島田左近同時看中了這個女人。一心想著井上馨的君尾,先是拒絕了島田的求婚,但在井上馨的極力勸說下又答應嫁給島田,為的是給井上馨做「間諜」,打探幕府勢力的動向。最終,在君尾的情報指引下,「維新派」成功地殺掉了島田左近。
  • 日本藝伎中西君尾為心上人做「佐幕」派臥底,最後孤獨一人去世
    熟悉日本文化的中國人,一定都聽過日本「藝伎」這個職業。但是聽說過並不表示了解這個行業,很多中國人都會把藝伎與妓女相結合,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誤解。藝伎不僅要長得花容玉貌,而且還要能歌善舞,口吐珠璣,善解人意。
  • 日本:京都藝伎花街 祇園花見小路
    遊俠離開奈良前往京都,京都從平安王朝到明治維新,做了日本將近千年的首都,是日本文化與大和之魂的真正所在,古建築密度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擁有眾多幽靜的寺廟和神社。當一個地方已經成了團隊旅遊的熱門目的地後,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就失去了原本的那種風景。花見小路的房屋確實很古樸,但是拍出來並不是很好看。
  • 日本古代史最終篇,從江戶時代到明治維新
    慕府這邊行不通,他就在朝廷這邊想辦法,天皇也並沒有讓他失望,先後封他為關白和太政大臣,他位極人臣,成為了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豐臣秀吉從一個貧苦的農家子弟,到最終拿下了日本,結束了群雄混戰的局面,就在他取得如此巨大成功之後,他還是不滿足,秀吉是一個極具野心的人,他夢想徵服朝鮮和中國,隨後他又兩次進攻朝鮮,在中朝聯合的對抗之下,兩次他都失敗了,秀吉沒有辦法實現他的野心
  • 日本的藝伎有哪些規矩?
    當然如果沒有許可,私自與客人勾搭的藝伎,那結果只有一個:被逐出花柳界。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包養藝伎的人大為減少。如今,「外室文化」在日本也漸漸消失。所以,藝伎的人數也大為減少。先鬥町最盛期,有藝伎300餘人,現在也只剩下50餘人。
  • 日本明治維新「三傑」都是哪三個人?
    但是,眾多的有志之士中,不得不提到「明治維新三傑」,那就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西鄉隆盛(1828—1877),出身薩摩藩,年輕時受到藩主島津齊彬賞識,作為其親信並參與藩政。1858年幕府「安政大獄」,被流放至琉球,1864年,日本國內維新派開始逐漸抬頭,隆盛一手主理薩摩藩陸海軍實權,和同為薩摩藩士的大久保利通大力合作改革。
  • 《藝伎回憶錄》裡脂粉侵染的歷史丨藝伎不是妓,是聖壇邊的貢品
    藝伎小百合既如此,政府何必要花大價值維護妓院呢?而導致古建築失去人們青睞的娼妓也就成為了一個禁忌,成了歷史認識上的一個空白,但其實,我們要正確地認識這一職業,認識到其產生的土壤,並加以改進,這一社會陋習才能得到制止。
  • 日本的藝伎妝,和唐朝妝容是否有關聯?
    劇中對歷史細節的一些還原也遭到了質疑。其中一個爭執點,就是唐風疑似和風的問題。質疑者表示,劇裡唐朝女子底妝過白,乍看之下,怎麼那麼像日本的藝伎妝容。唐妝和藝伎妝,一個出現在中國的公元7世紀,一個出現在日本的公元17世紀,兩者之間的關係絕對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密切。而且藝伎妝是只針對藝伎這一職業,所產生的一種妝容,這和唐朝時,女子皆掃蛾眉敷粉脂的流行大勢是有區別的。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三傑之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跟當時的許多政治家一樣,出身於低級的武士家庭,自幼便受父親淵博的歷史知識的薰陶,養成了驚人的歷史洞察力,而他的爺爺在當地的名望也是極高,大久保可以說是捧著百科書出生的,自幼培養的知識和經驗,使得他在十六歲的時候就擔任了藩記錄所得助理,由此開啟了他的仕途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