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菜是什麼?「炸魚薯條」一定是標準答案。無論街頭巷尾、酒館快餐、高檔餐廳,都少不了這位鎮店之寶。
1月7日,英國第四電視臺採訪了一群被抓的 「ISIS 戰士」 家屬。一位全身黑罩袍的英國女性說: 「我不想待了,我十分想念炸魚薯條」。
之前,在敘利亞東北被抓的IS成員對《星期日泰晤士報》表示過, 「我天天都在想著炸魚和薯條」。ISIS成員Sajid Aslam在給《每日鏡報》發的郵件時也說:「我的家鄉以薯條店聞名,我非常想念!」甚至據美方稱虐待過西方俘虜的Alexanda Kotey也在一次採訪中說 「我十分想念炸魚薯條。」
這才讓華聞君意識到,原來「炸魚薯條」的重要性,不是一句玩笑。英國人對它的喜愛相當於武漢人對熱乾麵的感情,旁人根本理解不了。
會玩兒的英國人當然沒讓大家失望,前幾天剛落下帷幕的一年一度的「國家炸魚薯條大賽」堪稱精彩,華聞君今天就來帶你走進這個吃貨奧斯卡,揭秘炸魚薯條和英國的不解之緣。
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是一道源自英國的熱食,魚裹上面糊油炸,搭配炸薯條,吃的時候還會配上不同口味的調味醬、土豆泥、青豆泥等,屬於街邊小吃。在英國,炸魚薯條一般配鹽和麥醋。英國北部常用牛脂來炸魚,而南方則多用植物油,講究的店家用花生油。
首相邱吉爾稱炸魚薯條是「好夥伴」,披頭四樂隊主唱約翰·列儂習慣加上大量番茄醬,英國文學大家喬治·歐威爾則稱炸魚薯條是勞動階級的「重點家常菜」;狄更斯的《霧都孤兒》中也留下了懷舊一筆,「倫敦有家炸魚薯條點叫做『炸魚倉庫』,那裡的魚通常都配麵包和烤土豆」。
作為國寶級食物的較量,「國家炸魚薯條大賽」在英國的地位也尤為重要。今年大賽迎來第31個年頭。該獎項被認為是英國最權威、著名的海鮮行業活動之一,被稱為海鮮、油炸行業的「奧斯卡」。
旨在表彰英國炸魚薯條的優秀傳統,獎勵美食傳承人才、食物品質和選擇,支持更廣泛的美食貿易交流,也重在保持其在快速服務、外賣、快餐市場中的份額,並尋求:
舉辦方Seafish的CEO Marcus Coleman表示:「如果沒有在炸魚薯條界各方面夯實的質量保障,就不可能達到競爭的這個階段,這是我們對質量的承諾,也對所有參與者來說是一次非常棒的體驗。31年來,我們很幸運地看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標準參賽者們。」
明星廚師兼頒獎評委Ben Bartlett認為:「這個大賽是宣傳美味體驗的絕佳方式,我對參賽作品的高標準印象非常深刻,很高興看到他們推炸魚薯條的天然和營養成分。」
作為各方面由為嚴謹的英國人,「國家炸魚薯條大賽」的獎項類別也是通過仔細斟酌、五花八門,其中都有:
年度炸魚薯條外賣獎;
年度炸魚薯條餐廳獎;
最佳移動店鋪獎;
最佳連鎖店獎;
最佳新秀獎;
員工培訓發展獎;
最佳餐飲服務運營商獎(不僅限於炸魚薯條專營店,包括酒店、超市等);
食品環保獎;
青年魚條薯條廚藝獎(面向25歲以下炸魚薯條廚師);
營銷創新獎;
健康飲食獎(獎勵引導顧客健康選擇和炸魚薯條營養價值方面表現出色商家);
質量獎冠軍獎。
這個炸魚薯條界的「年度盛世」從每年5月開始,6-8月宣布初選前60名,8月下旬宣布複賽前20名;9月初二次審核,評估過程涵蓋商店外觀,原材料,存儲設施,準備區域,設備器具,員工培訓,客戶服務,實踐技術,包裝營銷,可持續發展政策,以及最重要的食物的質量,之後評選出前十名角逐者進行學習考察;10月進行所有獎項評估;年底進行總決賽決出前4位,來年一月底評選出年度炸魚薯條。
今年的頒獎典禮在倫敦the Royal Lancaster酒店落幕。如此複雜考究的步驟和評估,當然獲勝者也不同凡響,我們來看看今年大賽的前三甲,是不是可以去打卡了呢:
大獎獲得者:來自Devon的Krispies Fish&Chips,由Kelly和Tim Barnes夫婦經營。
Krispies是一個小小的家族企業,在美麗的海濱小鎮Exmouth。它們以其獨特的秘制黃油麵糊薯條文明。老闆Barnes表示:「這真是個艱難的過程,20年前開業以來終於夢想成真了。」
該店一份炸魚薯條9.6英鎊,可選擇傳統薯條或特色麵糊薯條。此外,顧客還能品嘗到其他配菜比如豌豆泥和自製蛋撻,以及每月特價的煙燻鱈魚和蔥花魚餅。
第二位:Captain Cod
已經在Hoddesdon鎮經營了18年的網紅店,永遠可以看到排不完的隊,被稱為「當地的傳說」。該店由Tony Forgione和弟弟Luigi和Libby經營,其祖父就是做炸魚薯條生意的老炮,他們也是名副其實的「魚三代」。
第三位:Lows
位於阿伯丁的Westhill購物中心,因食品質量和衛生獲獎無數。該店30年前由Clifford Low創建,他一生都在捕魚中度過。這家店的重點在於,它是自律星人的福音,菜單上會標註每道菜的熱量。
一份常規炸魚薯條是非常親民的5.3英鎊,加料的話(比如豌豆泥、蘑菇醬、肉汁等)都在2鎊以下,可以說價格非常友好了。
此外,華聞君還列出了今年的全國前十,看看哪裡離你近,快去刷一波吧:
Angel Lane Chippie, Penrith, Cumbria
Captain’s Fish and Chips, Hoddesdon, Hertfordshire
Dolphin Takeaway, Dungannon, County Tyrone
Harbour Lights, Falmouth, Cornwall
Krispies Fish & Chips, Exmouth, Devon
Low’s Traditional Fish & Chips, Westhill, Aberdeenshire
Mister C's, Selby, North Yorkshire
Olley's Fish Experience, Herne Hill, London
Papa's Fish and Chips, Cleethorpes, Lincolnshire
The Crispy Cod, Tonyrefail, Rhondda Cynon Taf
作為國寶之一,炸魚薯條在英國的發展史也是充滿傳奇,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時間線,一目了然:
1860年:猶太移民Joseph Malin在東倫敦開設了第一家把炸魚和薯條連在一起的「猶太炸魚」店;
1863年:北方企業家John Lees在工業區Lancashire Mossley市場的木屋裡賣開起了炸魚薯條的買賣;
1899年:世界文明的導演希區柯克出生,童年時代,他住在倫敦的一家家族經營的炸魚薯條店;
1910年:英國已經有超過 25,000家炸魚薯條店,到了20年代更是超過35,000家;
1939-1945年(二戰期間):炸魚薯條是為部隊確保提供的食物之一;
20世紀80年代:此前一直用舊報紙的包裝漸漸換成了安全的防油紙;
1999年:英國消費了近3億份炸魚薯條;
直到現在,炸魚薯條還是經久不衰的國民最愛之一。
▲上世紀20年代炸魚薯條店
最初,羅馬天主教紀念耶穌受難在星期五守小齋,不許食恆溫動物的肉,而以海鮮代之,尤其吃魚,大多英國信徒也保有這一傳統,直到今天很多學校、公司的食堂依然保持著傳統。而周五晚上光顧炸魚薯條店依舊是英國社會傳統的一部分,許多餐廳會有特別菜單,提供炸魚薯條的選擇。
2015年10月,中國國家領導人訪問英國時,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曾帶他到一間鄉村酒吧,品嘗炸魚薯條和當地啤酒。這家名為Scotts Fish and Chips的餐廳位於約克市附近,之後就一直人滿為患,也成了旅行團的打卡聖地。當地旅遊宣傳組織Make It York工作人員Will Zhuang表示,由於中國領導人的影響,之後來英旅遊的中國遊客都深受影響,把「炸魚薯條」加入了旅行的checking list。
一名中國女遊客曾向BBC表示,「炸魚薯條是中國最有名的英國美食,我給這道菜打滿分。英文教科書上有提到,之前一直很想嘗嘗炸魚薯條的味道」。
從高中來英國留學的S同學告訴華聞君,「之前每到周五的記憶都被fish and chips佔領了,每次告訴自己吃點別的,但都神奇的還是選了它。上學的時候總是吐槽炸魚薯條真的吃不完啊,現在研究生畢業回國之後,真的特別特別想念了。感覺不僅是一個食物,是我青春的回憶啊。」
大三學生,來自約克的Claire告訴華聞君,「炸魚薯條是關於媽媽的記憶。她總在周五晚上說『一人一條魚,薯條加麵糊』。豌豆泥、炸蔬菜餅、黑汁和黑豆是我們家的習慣性配菜。我到倫敦上學之後,好像在餐廳裡誒看見過單獨的麵糊,炸魚薯條把整個英國劃成兩半,好像Midlands往南好像買不到牛脂似的,總之我覺得北方的炸魚薯條最好吃了。」
同樣來自北部曼徹斯特的John自豪地表示,「炸魚薯條當然來自北方。想像一下如果南方創造了這道菜會叫什麼名字,「軟炸鱈魚配同樣力道的土豆切塊(應季醬汁配料種類繁多、口感豐富、多重味覺供您選擇)」,聽起來是不是很像?」(聽到這華聞君要笑掉地上了)John先生還表示,「這道菜的重點就在於我們北方的做法,牛脂(beef dripping),而且要有那種氣質和熱情。南方都用菜籽油,而且和什麼披薩、咖喱之類的放在一個菜單上,在開玩笑嗎?」
英國歷史學家Walton教授表示:「一戰、二戰期間,政府知道讓國民保持良好的心態至關重要。炸魚薯條的方便、能量和口味讓人們鼓舞士氣,並為英國的工業提供了動力。」
著名英國文學家喬治·歐威爾1937年在《通往維根碼頭的道路》中稱魚條、薯條「代表著家庭的舒適,幫助群眾保持快樂、避免革命」;有人甚至提出「炸魚薯條讓英國贏得一戰勝利」的說法。
原來英國人的樂觀精神是靠吃炸魚薯條培養起來的?難怪面對「脫歐」,英國人仍能笑對。有了炸魚薯條天就塌不下來。
「脫歐公投」後,卡梅倫把這一「爛攤子」丟給了梅姨。梅姨並沒有在怕的,不過還是吃了口薯條壓了壓驚。
幾代人以來,炸魚薯條已經孕育了數百萬人的英倫情結。海邊度假油膩的手指、回到家後滿滿的愛意、走在街頭救星般的熱氣騰騰、或者學生時代又愛又恨的回憶......每個民族都有關於美食和味道的獨家記憶,無論在什麼地方根深蒂固,或者總在各地穿行,總有一種味道會把我們的心帶回一片時光裡珍藏的土壤。
- The End -
想看更多內容,長按下方二維碼下載今日華聞手機客戶端,可在線閱讀或下載最新一期《華聞周刊》精品雜誌——《葡萄牙:來自歐洲邊緣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