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大大訪英吃的炸魚薯條 如何走在一起成為英國象徵

2020-12-16 浙江在線

2015-10-20 10:06

近日習近平訪英,據說中方表示入鄉隨俗,要吃炸魚和薯條。

這是有八個菜系的東方古國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會心一擊。

在仰望星空派火起來之前,對於「英國最著名的菜是什麼」這個問題,大概所有人都會回答炸魚薯條。

薯條易得,炸魚也常見,但它倆是怎麼走在一起並且成為英國象徵的?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炸魚薯條的故事。

被鱈魚和土豆拯救的飢餓歐洲

一千年前的歐洲充滿了肚子餓得咕咕叫的人。當時的歐洲被領主們劃分成一個個小國家,自給自足,農民佔了總人口九成以上。農田裡大都是高產的大麥和燕麥,人們一般用這兩種粗糧做成硬得像羊皮一樣的黑麵包,以此果腹。肉類是奢侈品,農民需要的蛋白質幾乎全靠各種豆子和牛奶提供。

相比之下貴族們至少在飲食上過得相當奢靡,肉類佔了菜單的八成。英格蘭約克郡為內維爾大主教就職而舉行的六千人宴會上吃掉了500斤小麥、400桶各種酒、400多頭牛、1000隻綿羊、400隻天鵝、2000隻鵝、1000隻雞、2000頭豬,甚至還有104隻孔雀和500多頭鹿。

但在教權至上的中世紀,教會的清規戒律規範著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飲食上,教會規定每年復活節前的40天,每周五以及一些重要的宗教節日,人們必須齋戒,這意味著人們得放下肉類,只可吃「冷食」。齋戒的日子加起來有大半年,能擺上餐桌的動物只有魚,因為魚是從水裡撈出來的,教會網開一面把它算作是「冷食」。

在冰箱和空運發明以前,醃製和風乾是對付食物腐敗的王牌。西南歐的巴斯克人擅長發現和捕撈鱈魚,這種油脂較少的魚類利於長期保存,很快佔領了歐洲人的餐桌,但鱈魚的來源仍被巴斯克人牢牢握在手中,直到十五世紀末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派出的船隊在紐芬蘭發現了密集的鱈魚群,打破了巴斯克人的壟斷。

巴斯克人,當年就是他們對英國人說「不那樣釣魚」

差不多一百年後,探索大海的英國人在南美搜集植物種子帶回本土種植,其中就包括了土豆。土豆和英國的氣候契合得嚴絲合縫,且不需要精心侍弄,這種高產的農作物很快代替粗硬的黑麵包成為了英國人的主食,油煎、水煮、搗成泥,至少從形態上增加了餐桌上的花樣。

炸魚與薯條的配搭怎樣發生

雖然大航海為飢餓人們雪中送鱈魚土豆,但最開始兩者還沒什麼聯繫。

16世紀,從葡萄牙和西班牙來到英國的猶太難民帶來了炸魚。猶太人每周日都要過安息日,因此喜歡提前用加了鹽和蛋的麵糊裹上去骨鱈魚油炸,放起來,安息日的時候作為冷食食用。

英國廚師並沒有我們粵菜師傅的精湛的烹飪技巧,不會清蒸或紅燒,在他們看來,炸魚能最大程度保存魚的鮮美味道,因此炸魚小吃迅速流行起來。

最開始人們是用炸土豆取代魚肉的,冬天河水結冰,很難捕撈,因此家庭主婦們就把土豆做成魚的形狀,代替魚肉。工業革命時期,大量農民進入城市成為工人,把廉價便捷的土豆也介紹給了城裡人。烤土豆、炸土豆,都是工人們常吃的食物。那時候的人們習慣把整顆土豆烤一下,或油炸,講究點的才會切成細條。

早期家用手切薯條的工具

後來,不知什麼時候,也不知是誰,將炸魚和薯條搭配在一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緣分來了,擋都擋不住,至於誰是紅娘,根本不重要。

工業革命和世界大戰促進了炸魚和薯條的流行

雖然這對cp成功牽手,但真正成為國民小吃,還要拜工業革命和世界大戰所賜。

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漁船可以開到遠洋,用拖網捕撈,捕魚量大大增加。蒸汽火車也可以將魚運輸到離海較遠的城市和鄉村。因此人們吃魚越來越容易。

炸魚雖然不見得多麼精緻,但在物質尚不充裕的年代,裹上蓬鬆麵糊的魚在視覺效果上顯得更多、更能吃飽,而吸收了油脂的炸魚能提供大量卡路裡——那時候的人們才不想減肥這回事,又大又脆又便宜又高能量又防腐才是最好的。

炸土豆同樣也能滿足熱量高、價格低的要求,因此炸魚薯條成為平民們最喜歡吃的食物。與此同時,炸魚薯條店也開始增多。1860年,英國有了第一家炸魚薯條點,但到了1910年就有將近兩萬五千家;到1927年,三萬五千家。這些小吃店的生意極好,不管是哪一家,只要有新鮮的魚,就會吸引客人來排隊。

紡織廠的女工們下班回家疲於烹飪,自做或外帶的炸魚薯條成為工人家庭飯桌上的常客。但是貴族們都不喜歡炸魚薯條,首先當然是因為這是下等人的食物,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對女性的偏見。在保守的貴族們看來,女人們就應該在家帶孩子,紡織廠的女工們出門工作,回家後不做飯還外帶食物,他們認為非常傷風敗俗,連帶著也很看不起這種小吃。

不過美味還是有滲透階級的力量,炸魚薯條還是不可阻擋地成為風靡英國的食物。直到1980年,炸魚薯條都用報紙包裝,便於攜帶,而且吃完還能看看新聞,物盡其用。不過後來,因為報紙的油墨不健康,被政府禁止。

英國人們對炸魚薯條情有獨鍾,還因為它們幫助英國度過了兩次世界大戰。

炸魚和土豆作價格便宜又能提供高熱量,很適合作為士兵補給。二戰時期,英國的漁業已經發展到了北極圈,也是英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土豆和魚都很便宜易得。內閣也深知在戰時團結家庭的重要性,魚和土豆一直都是敞開供應,沒有限額配給。因此,炸魚薯條也就成了英國人心中「治癒系食物」(comfort food)的代表。

【參考文獻】

郭曄旻:《舌尖上的歷史:鱈魚改變世界》,《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6期

楊嬋依:《英國「國菜」之炸魚和薯條》,《世界文化》,2015年第9期

據壹讀微信公號

1445306799000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出訪英國:習大大訪英行程單(雙語)
    相關閱讀:   >>習近平出訪英國:要一份正宗的炸魚薯條!   >>習大大訪英宣傳片:這些文化梗你知道嗎?讓我們跟著英語君的腳步一起,來看看習大大的具體行程,順便學一學相關的文化梗吧! 習大大和彭麻麻於19日抵達英國倫敦,但是他們要在20日才正式開始他們的訪問行程。到時候,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會在閱兵場的皇家穹頂宮正式歡迎習近平夫婦,現場還將舉行閱兵典禮,英國皇家儀仗隊還會鳴21響皇家禮炮並且演奏中國國歌。
  • 習近平訪英,緣何要吃英國「炸魚薯條」?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據報導,中方向英方提出請求,希望在習近平訪英期間能夠品嘗到英國傳統美食「炸魚薯條」。「炸魚薯條」是何美食,緣何引起習主席的興趣?    薯條(chips)一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文學巨擘狄更斯1859年發表的《雙城記》中。19世紀中期,炸魚薯條逐漸在英國各地傳開。儘管身為海島國家,但新鮮的魚對於不住在海邊的英國人來說,一直是奢侈品。但19世紀蒸汽火車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火車的速度讓便宜的新鮮魚類,成為身處底層的工人階級兄弟可以享受的美食。    那為什麼是炸魚?
  • 卡梅倫請習大大吃的炸魚薯條,憑啥成了英國國菜?
    ——炸魚薯條。習大大還給這道全世界聞名的英國國菜點讚:「very good」。 說它是菜餚,恐怕有些過,因為它實實在在像是快餐;說它是快餐,又有些屈,畢竟它是英國國人絕無僅有、引以為豪的唯一一道國菜,沒有之一。 這道只有兩種原料、僅僅靠油炸的簡餐,是如何變成國菜的?
  • 【飯局】要吃炸魚薯條的看過來
    必須是「炸魚薯條」啊!  因為習大大訪英的「欽點」,這種在英國被稱為「國菜」的食物在中國一下子就從默默無聞到爆火起來了!昨天,母們的微信推送了一條「炸魚薯條是怎樣的存在」,然後後臺就炸裂了,要馬上吃吃吃!在瀋陽就必須吃到炸魚薯條的小夥伴簡直把母們後臺擠爆了。
  • 為了習大大,英國人下了老大功夫-習大大 習近平...
    為了習大大,英國人下了老大功夫  習大大19日飛抵英國倫敦,開始國事訪問。小編帶你提前領略下習大大的衣食住行——這其中,既有中方精心準備,英國的安排更是頗費心思。  【食】  說起吃的,中國應該能給英國上課了吧?
  • 有梗有料,習大大訪英三大宣傳片對比鑑賞
    導 語今天,習大大正式踏上日不落帝國的訪問之路,皇家騎兵衛隊、103響禮炮、國會演講……這非比尋常的儀式和別具一格的風情你都了解了嗎?新聞報導不間斷,視頻短片更新鮮,傳播君發現三個習大大訪英宣傳片,滿滿的信息量,邀你對比鑑賞。
  • 英國炸魚薯條史:為吃炸魚不惜與冰島開戰
    英國炸魚聯合會負責人安德魯·克魯克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大約從1860年開始,炸魚和薯條就成為英國人最喜歡的美食之一,從那時這道菜開始根植在英國人心中。二戰期間由於物資緊缺,英國人吃不好,炸魚和薯條是在那段歲月中,唯一既能讓人們在寒冬和盛夏都感到可口的食物。如今,炸魚和薯條也成了英國最著名的出口食品。  追根溯源,炸魚薯條可以說是英國工業革命的副產品。
  • 愛上英國國菜 —— 炸魚薯條
    沒有比炸魚和薯條更英國的了。 新鮮出鍋的熱騰騰的炸魚和薯條,用鹽醃製、加醋調味、用報紙包裹,在寒冷颳風的日子裡就這麼在外面吃著—— 簡直無敵了! 」(Ellen Castelow)我的房東年輕時從事過餐飲。
  • 荔枝英龜小編觀察團:皇室高規格接待習大大訪英
    荔枝網、「荔枝新聞」客戶端擁有多位曾留學英國的小編。看著這盛大的場景,手握第一信息源,4位曾求學英國的荔枝小編自發組成「荔枝英龜小編觀察團」,為大家提供英倫風味,海龜視角的特別報導。 (本文系荔枝新聞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次習大大和彭麻麻訪英,英國方面接待的場面可謂是「盛況空前」!
  • 習近平卡梅倫赴酒吧小酌 吃炸魚薯條贊VeryGood(圖)
    [摘要]習近平昨日與卡梅倫莊園會晤後赴鄉村酒吧小酌,品嘗炸魚薯條,習近平稱讚VeryGood。在酒吧停留20分鐘後兩人離開,當晚,習主席夫婦還出席了卡梅倫夫婦舉行的家宴。卡梅倫表示,英國和中國都是文明大國,兩國應該通過更好了解並尊重彼此的看法,支持對方實現發展和穩定。兩國經濟互補性強,英方願在擴大合作中同中方實現互利共贏。主持人:之前英國媒體報導,中方向英方提出要求,希望在習近平訪英期間體驗英式傳統美食「炸魚薯條」。不知道今天這場私人會晤有沒有安排這樣的內容?
  • 魚和薯條可以兼得
  • 風靡英國的炸魚薯條來中國了!勢必將掀起一股流行風
    一道看似簡單的美食自從1860年風靡英國後,已經從首相到平民完成了跨階級式的跳躍,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美食。如今,英國不僅有百年老字號炸魚聯合會,還有國家炸魚薯條獎。這些足以見得炸魚薯條是如何受到人們的喜愛的,深知在一個「什麼最能代表英國?」的調查中,炸魚薯條打敗披頭四、下午茶、莎士比亞和英國女王。現在,炸魚薯條不遠萬裡來到了中國,勢必將掀起一股流行風。
  • 習近平在英國吃到的炸魚薯條有啥說道 為啥英國人獨愛?
    不同的英國人,吃到口中的這道國粹的確不同。所以品嘗炸魚薯條,也可以體會出英國不同階層的國民生活。正統的炸魚薯條,有「舌尖上的英國」大片既視感。為啥英國人那麼愛它一直以來,各種民調顯示,百分之九十的英國人都會在每個星期,至少吃一次炸魚薯條。
  • 英倫味道—炸魚薯條
    曾經有人調侃說世界上最薄的三本書分別是義大利戰爭英雄,美國歷史,還有就是英國菜譜。這個說法的確巧妙,英國假如要拍一部《舌尖上的英國》,大概真的只需要兩種食物,那就是魚和薯條。炸魚薯條也叫fish & chips,是一種在英國已經流傳了幾百年的傳統食物。時至今日,無論是英國的街邊小攤還是五星級大飯店,菜單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它最早起源於18世紀末的工業革命時期,出現在英格蘭北部。
  • 英國炸魚薯條店 惹國人爆愛?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英格蘭北約克郡的一家炸魚薯條店由於大受中國遊客歡迎而成為網紅。
  • 新東方:趣說英國文化「炸魚薯條」!
    讓小編徹底淪陷在英國紳士的傲嬌裡      Wait a minute王牌特工都和麥當勞在一起了!你讓炸魚薯條君怎麼辦?!      fish & chips   是的,就是傳說中的炸魚薯條流口水了是不是小編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好了,擦擦口水開扒   Fish and chips, a popular
  • 英國不僅有還有炸魚和薯條,還有肉餡羊肚、蘇格蘭炸蛋、仰望星空派…
    昨天,我們親愛的習大大去拜訪了有著世界上最美(hei)味(an)料理的英國。習大大表示入了鄉就要隨俗,什麼多寶魚、蟹肉、芫荽(其實就是重口的香菜)就都不要了,點名要吃Fish and chips,炸魚和薯條。那這炸魚和薯條能不能在家做呢!當!然!能!
  • 英國炸魚薯條店被中國遊客擠爆! 怕中國盆友看不懂,店家還貼心推出中英雙語菜單...
    提供中文菜單約克市一家炸魚薯條店徹底火了大量中國遊客到海外旅遊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例如英國的比斯特購物村,大部分到此購物的都是中國遊客。而最近英國北約克郡的一家炸魚薯條店也被中國遊客帶火了。自從2015年中英兩國領導人在英國品嘗炸魚薯條後,這道最普通的英國食物受到了更多中國人的追捧。雖然約克的這家店並不是當時被領導人光顧的店,但仍有不少中國遊客前來參觀。據這家店的經理Roxy Vasai介紹,一周內,已經有超過100名中國遊客到訪。
  • 英國酒吧因習主席到訪走紅 魚薯啤酒成中國客標配
    史蒂夫說,因為當晚在契克斯莊園還有首相為習主席準備的晚宴,所以首相府專門叮囑酒吧,提供的是細長的炸魚條和薯條,而不是英國常見的整條炸魚和薯條,不過「首相和習主席吃得挺高興」。  彼得老人說:「習主席和卡梅倫當時都喝了啤酒,也吃了炸魚薯條,他們看起來很開心,也比較放鬆。我們很高興看到這次習主席對英國的訪問非常順利,中英關係發展得很不錯。」  彼得還笑著說,這家酒吧本來在當地也很出名,很受歡迎,周末尤其人多,他還特意提起了卡梅倫曾經把女兒忘在這裡的故事,說當時英國媒體都報導了。
  • 英國人真的天天吃炸魚薯條嗎?這裡是他們自己的回答
    中國人一年也吃不了幾次北京烤鴨,英國人就會天天吃炸魚薯條?在網絡上傳來傳去的那些段子,可以代表炸魚薯條的真實面目嗎?這麼不起眼的一道菜,又是怎麼搖身變為英國菜代表的呢?這些問題,當然只有英國人自己最有發言權。我們懷著滿滿好奇心,採訪了幾個英國人,以下是他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