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忌滿,人道忌全,《周易》中最經典的十句話,看透得失禍福

2020-12-19 律師現場答

《周易》是有文字以來最經典的書,是中國文化的開山鼻祖,被稱為「文化之源」。能將嚴肅的古典寫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那是比較難的事情。《周易》是探討「變化」的書,內容有義理與象數兩部分。義理提醒我們如何做人處事;象 數則可用來佔卜,揭示變化發展的趨勢。其實在《周易》這本書裡就有記載,有十句話,看懂了這一生順風順水。

1.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

君子處世的原則是,該出仕的時候就出仕,該隱退的時候就隱退,該沉默時要沉默,該說話時要說話。

2.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大地厚廣了,才可以承載起萬物來;君子道德積累多了,方能承擔更大的責任或事業。這句話告訴我們,美德應該成為我們不變的追求。

3.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君子安逸時能不忘危險,安定時能不忘滅亡的存在,太平時能不忘變亂的威脅。

4.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君子應當順從德行,積累小的善行,逐漸建立起雄偉的大業

5.天道下濟而光亮,隧道卑而上行

天道施於下,以是萬物獲得了光亮,隧道卑賤,以是萬物向上生長

6.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藏身安身也

尺蠖曲折本身的身材,是為進步;龍蛇蟄伏,是為了立品。人也要學會讓步和忍耐,才會有充裕展現本身才能的一天。

7.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大家都覺得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天在保佑人類所以才會吉祥吉利,這也是因為古代人們太過於依賴神秘的玄學,但是忽視自己本身力量的提高和完善,所以對這句話有很多的誤解,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學會自強不息,只有這樣才能夠做什麼事情都十分順利。雖然我們一生都在追求順意,但是想要做到這些還是需要自身的努力。

8.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仰望天空以觀察日月星辰,俯瞰大地觀察地理,這樣便能夠通曉事理,知曉幽隱。

9.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仁者看到說是「仁」,智者見到稱作「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卻對此毫無察覺,因此君子之道的含義,很少有人知曉。

10.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謙遜能夠尊貴而發揚光大,處於卑賤時普通人也難以超越,只有真正的君子能夠至始至終保持謙遜。

《易經》如此深奧,學《易經》,主要就是改變固有的思維,讓自己掌握自然的發展規律,洞悉萬事萬物,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從而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滿。

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但是以前的《易經》確實很難看懂,畢竟沒有文言文功底。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讓廣大《易經》愛好者能夠深入了解,現如今推出一本《圖解易經》,還原了最真實的易經,裡面除了文言文,全部由白話文注釋。

這本《易經》無論是字體、紙張還是顏色,都非常明朗,讀者一眼看上去很舒服,尤其是裡面的配圖,有的對照圖解,一下豁然開朗。

《易經》作為老少皆宜的古文化書籍,是諸多學者夢寐以求的。

相關焦點

  • 《周易》十句話,看透得失禍福,句句博大精深!
    《周易》也稱《易經》或《易》,是中國最古老的佔卜術原著,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一、樂天知命,故不憂。出自先秦《周易·繫辭上》。故,所以。出自先秦《周易·繫辭下》。瀆,輕慢、褻瀆。君子結交地位高的朋友不討好獻媚,結交地位低的朋友不態度輕慢。結交朋友講的是情感,而不是權勢地位。因此,無論是對地位高於自己或低於自己的朋友,都要以真誠待之,態度不卑不亢。三、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 《周易》中最重要的十句話,樸實無華,讓人如夢初醒
    《周易》中最重要的十句話,樸實無華,讓人如夢初醒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象傳》中說:澤與水相連,象徵著喜悅。君子能夠體察這種現象,可以與朋友之間相互討論學習。七、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出自《周易·繫辭上》。天地之間的時候,都是同類聚集在一起,事物也都是按照不同類別來區分開來,這樣吉兇就會在這裡產生。
  • 《周易》裡面最經典的十句話,看完受益匪淺,看看你做到了幾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周易》曾經的的周文王被困在監獄中,用了七年時間不斷的演算和研究,最後創造出絕世經典之作《周易》,這部主要在佔卜方面有所記載和闡述的書籍,為後世留下了許多的經典,也讓我們見識了中華文化的深奧,雖然在這裡沒有提到太極和陰陽,但是後來很多的文學作品和奧義都是通過這部書得出的靈感
  • 讀懂《周易》十句話,經典有哲理,感悟頗深!
    讀懂《周易》十句話,經典有哲理,感悟頗深。1.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裡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出自《周易·彖辭上傳》。出自《周易·繫辭傳》。將要叛變的人,其所說的話,一定會流露出慚愧的神色。內心有所疑惑的人,其言辭一定是模稜兩可的。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言行一定是十分少的。性情浮躁的人,其言行一定是多而雜亂的。3. 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出自《周易·繫辭上傳》。
  • 十句話見證《周易》的智慧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今天讓我們一起通過十句話領略下中國傳統哲學經典《周易》的智慧。《周易》又名《易經》約成書於西周時期,曾被誤解為一本算命的書,後來卻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它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易讀。
  • 《管子》最經典的十句話,一句比一句經典!
    《管子》最經典的十句話,一句比一句經典!1.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出自《管子·大匡》。沒有比父親更了解兒子的了,沒有比君主更了解臣子的了。人民看問題最清楚了,任何人也無法避過他們的眼睛而行惡。7. 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出自《管子·五輔》。得人的方法,不如給人以利益;給人以利益的方法,不如開展政治教化。8.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 《論語》中經典的十句話,讀不懂沒關係,值得反覆閱讀
    論語中除了孔子的言論,還有一些孔子學生的言論,比如有子,比如曾子。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論語》中經典的十句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說:「貧窮卻不巴結奉承,富有卻不驕傲自大,怎麼樣?」
  • 《周易》十句話,教你讀懂天道人道
    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來自上天的保佑,當然是大吉大利。這樣,人就犯了一個最普遍的毛病:寧可相信外在的神秘力量,而忽視自身的內在追求。而易經的宗旨,是完全以人為本的。易經的首卦為《乾》,強調的就是人的自強不息。與其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比如說,自求口實,自求多福,以及前面說的自強不息等等。
  • 《周易》裡的「中」到底是什麼意思?
    《周易》一書中,出現了不少「中」字。其中,「中行」一詞就出現了五次之多。子思作《中庸》中庸之「中」,也就是《周易》之「中」。《周易》中出現的所有「中」字,我們都可以在《中庸》裡得到它的最準確解釋。」這句話,曾經被思孟學派的另一位與子思齊名的代表人物——孟子所引用。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 國學大師李東水科學解密天地陰陽人間禍福
    周文王姬昌,卜生死,知禍福,周朝延綿八百餘年。傳承千秋萬代,文書如麻,仍有很多人躊躇不堪,難解心中之惑,實在是太多的普通大眾,被遮擋了靈之感官,無法知曉自己的禍福,只能碌碌而為,聽天由命,任由自己的這個塵世間受苦受難,卻無法掙脫。李東水,懂國學密訓,傳帝王之術,可測天地之陰秘,令人風生水起,禍福相依,乃我國著名易術家李淳風之三十八代傳人。
  • 古人十句話,看透人性,直指人心!一句比一句經典!
    ——《周易·繫辭下》釋義:事物發展到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就能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才能長久。7、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
  • 在百年變局中讀《周易》
    而《周易》的說法就頗多了,按照尚秉和先生的說法:《周易》以乾為首,乾的卦辭是「元、亨、利、貞」,即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無有窮期,故曰《周易》。 在歷史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 韓宣子適魯,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公享之。
  • 經典重溫:《金剛經》與《心經》中的十個佛句
    佛教中有許多的經典,我們學著學著,就會越來越深入。有時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增長自己不同方面的智慧,就「深入經藏」,很多時候,往往看了前面忘了後面。有時候,不妨重新拿起以前看過的經書,來細細閱讀,慢慢品味,也不失為一種增智方法。同時,若有機會將以前學過的佛經講解給別人聽,亦是積累大福報。
  • 《周易》寓意深刻的10句話,句句深刻有道理
    《周易》寓意深刻的10句話,句句深刻有道理1. 君子以懲忿窒欲。賞析:這句話出自《周易·損·象》。品德高尚的人能夠抑制憤怒的情緒,能夠克服貪婪的欲望。品德高尚的人性格都是收斂的,他們在不斷的修煉中形成了寧靜淡泊的胸懷,從不傲慢,從不逞威,反觀那些唯利是圖的小人,他們不惜以極端無恥的手段,貪求物質享樂,最終陷入貪慾的泥潭而不能自拔。2. 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賞析:這句話出自《周易·繫辭上》。謙遜就是致力於恭敬,以保全自身應有的地位。
  • 《周易》用5句話告訴你,人的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你能看懂幾句?
    馮友蘭先生在看《周易》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典籍。讀懂這5句話,你的人生越來有福氣。在生活中,很多人無法忍受對方的不尊重。如果他們不高興,他們會立刻就會翻臉,憤怒地燒毀自己的未來。《孫子兵法》中有句話,心中有雷而臉像平湖的人,要拜為將軍。這意味著當某人聽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時,他侮辱你時卻面不改色。他不是懦弱,而是心胸開闊,慷慨大方,人生自有天地。
  • 《周易》真的是卜筮之書嗎?中國最早的心學經典了解一下
    但是,如果我們對《周易》的卦爻辭進行過認真細緻地審視,對全書的整體結構進行過一番宏觀的把握,再對古代流傳下來的各種易傳多一點重視的話,也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周易》絕非卜筮之書,相反,它是一部我國年代最古老、結構最精妙、體系最完整、內容最豐富、文辭最精美、思想最深邃的心學經典!
  • 《周易》的中正思想:學會擁有中庸處世的態度
    生活中,用手去掂量一個物體的重量,你無法給出一個具體數字,但如果用秤去稱,讀數多少便一目了然,秤的準度越高,你得到的答案越接近於真實。讀《周易》時,筆者便感覺它就是一桿精微之極的秤,它所衡量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得失。感悟它,善用它,許多事都能迎刃而解。但是發揮《周易》的功能太難了,因為它太深奧了,想要用它來把握住事物量的變化,常人幾乎不可能做到。
  • 儒家最經典的十句話,告訴你儒家從來都不懦弱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整個東亞的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今天整理儒家最經典的十句話,和大家共同欣賞,而且從這十句話中可以體會到,儒家從來都不懦弱.
  • 《論語》裡最經典的十句話,教給我們普世價值觀,讀懂了很聰明
    接下來,我就分享最經典的十句話,大家可以藉此重溫,有什麼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德不孤,必有鄰「德」就是「道德」,「必」就是「必然」,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有道德的人不會感到孤單。我們可以對這句話做一些衍生,為什麼有道德的人不會感到孤單呢?
  • 如何解讀《周易》中的天人合一,通過周易我們能夠了解什麼道理?
    這些論述,都說明《周易》是認識對象的反映,它以描摹客體為務;而它的另一頭又是聯繫著認識主體,是主體賴以認識客體的依靠。又恰如《繫辭傳》中所言:「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