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輪迴中得人身猶如曇花一現,來之不易的暇滿人身一旦失去,想再得,千難萬難。
2、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幸福的、悲慘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種種經歷,無一不在啟發我們覺悟。
3、世間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依賴各種因緣,念念生滅,沒有什麼是完全孤立、自給自足的。
4、人們的一言一行、起心動念都會產生相應的後果,有些行為的後果很快顯現,而有些行為卻要等很久以後才能看到它的結果。
5、問題若有辦法解決,就不必擔心;若沒辦法解決,擔心也沒有用。
6、人生充滿煩惱,但如果能以煩惱為契機去勘悟世間萬象的本質,從煩惱入手去實現止息煩惱的最終目的,那麼這樣一個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
7、不了解自己的另一個表現是不知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或是溺愛放縱,或是自責苛求,總之就是不能以一種平和的方式與自己相處。
8、快樂的人生是從接受缺憾開始的,接受一個不那麼完美的自己,學會說:「我不再需要什麼,我很滿意。
9、大多數人面臨死亡,不論何種形式的死亡,都是身不由己、極度惶恐的。他們所有的知識、技能、思想都只能應對現世的、與生相關的問題,而死亡是什麼,該怎麼辦,他們很少考慮過。
10、這個世界看上去千頭萬緒、混亂無章,充滿不可思議的巧合和令人費解的衝動,但其實每個人都被業力牽引,各自造作因緣,各自感受苦樂的果報,不會有錯漏。
11、世間萬象如此複雜深奧,我們須保持謙卑,以及探究真理的熱情。
12、相信自己與萬物是分離的,這樣一個錯覺強化了人心的冷漠,讓人不覺得自己應該對他人、社會和整個世界承擔什麼責任。
13、城市化意味著人口不斷密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們都越來越多地與其他人共享同一個狹小的空間。每個人的言行影響到自己,也影響到其他人的生活。合作共存,不僅是出於良善的願望,更是出於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14、樂觀、知足是現代人很需要去培養的心態,否則,面對競爭的壓力、各種各樣的選擇和誘惑,生活很容易便會失去平衡並籠罩在焦慮的陰影中。
15、一個人用盡一生去追求名利,但在生死關頭,名利遠不如一句觀音菩薩心咒有加持。相反,如果一個人真正地將佛法作為自己一生的信仰,信心始終不退,就一定會得到上師三寶不可思議的加持,在面對死亡時也會非常從容
16、減少吃肉,也會救很多眾生的生命,這是我對大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