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花開》:面對生活的無法掌控,我們如何活得自在歡喜?

2020-12-25 歷史知心人

什麼是執著?怎樣算放下?放下執著就會安樂。安樂,說到底,是一種心的感受。——《次第花開》希阿榮博堪布

《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

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

書中處處散發著慈悲與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樸實生動的開示,幫助我們坦然地面對心的本性,並從各種困惑中解脫出來,獲得重塑心靈世界的力量。

01

夢裡我常看見一群大雁在飛翔,它們排列整齊的隊形,每一隻,都很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飛向哪裡。

它們眼神堅定,扇動翅膀平穩前行,隊形散了就立刻補上,毫不猶疑。

有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就是其中一隻大雁,翅膀伸得直直的,平平的,在氣流中毫無障礙地穿梭往來。

風拂過我的面頰,像流水一樣划過我的身體,有時天朗氣清,有時暴雨雷鳴,好像一切就是這樣發生了,心沒有彷徨。

02

眾生都在尋求歡樂,包括小狗、小貓。佛法的基本目的就是離苦得樂。

什麼是安樂?

安樂,說到底,是一種心的感受。

有時候,人們並非不快樂,只是因為自己不快樂而已。如果你試著去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會發現情緒就像天空的浮雲,多變而易散,遠看一朵一朵,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根本沒有立足之地。在我們心性的天空中,情緒的浮雲聚成雲團,構成我們的心境。快樂滿足的情緒多,心境便安樂。

什麼是快樂呢?痛苦消失就是快樂。 不要把快樂看得太嚴重,好像不鄭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

事實並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在平凡的生活裡也充滿快樂。口渴的時候,喝上水就會感到快樂;肚子餓了吃東西就會快樂。

如果人們能像觀察自己臉上的斑點皺紋那樣,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動,就不難發現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下都帶著淡淡的喜悅。

如果人們不是把快樂一味寄託於瞬息萬變的外部世界帶給人的刺激,那麼快樂的感受是可以延長、擴大的。

我們為什麼會痛苦?

佛法告訴我們:痛苦源自我執和法執,即對自己的執著和對周遭事物的執著。

我們以假為真,對世界幻想執著製造了我們的煩惱。

深入思考、我們就會發現,自我的概念是非常虛幻,你不是身體、你的職業,你的思想,「你」不是孤立的,在你與外界千絲萬縷的聯繫中。這種聯繫、這種相對身份,便是他人識別我們以及我們識別自己的依據。而這種關係是瞬息萬變的,無法恆常,所以自我總是處於焦慮之中。

了解到這種相對性,我們就會意識到,耗費一生精力企圖在自己與外界之間砌一道圍牆的做法是徒勞的,而這種徒勞帶來的挫敗感讓我們很不快樂。

我們不僅誤解自己與外界的聯繫,對自己的內心也知之甚少。

我們總是忽視自己的感受,對許多人來說,這個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似乎從來沒有機會安靜下來好好了解一下自己:此時此刻自己感覺如何呢?是飽還是餓?是冷還是熱?是疲倦還是精力充沛?是安靜還是躁動?聽上去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可並非每個人都能立刻答上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你可能對地球那邊美國大選的進展情況了如指掌,卻不知道自己身心的真實需求和感受。習慣性的心不在焉使我們錯過了解自己的大好機會。

不了解自己的另一個表現是不知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或是溺愛放縱,或是自責苛求,總之就是不能以一種平和的方式與自己相處。

很多人的問題都在於永遠對自己不滿意,不滿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財富、受用,好了還想更好,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追求更好上。

我們修行的目的不是為了掌握更多的才藝技能,從而成為一個更美麗、更圓熟、更富有、更令眾人羨慕的人。不是這樣的。 很多時候,我們恰恰需要做減法。

心思單純,生活簡單就很好。仔細觀察,我們深深執著的人、事物、狀態等一切,沒有一樣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把快樂寄托在向外馳求上,就像喝鹽水解渴一樣,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

《阿含經》中講述了「四念處」的修行法門,就是從身、受、心、法著手,如實而又綿密地覺察自己的身心。在這種了了分明的覺察中,很多煩惱消失無蹤了。

除了對自己的誤解外,我們對周圍的世界也存在誤解。 生活中一些基本事實顯而易見,人們卻總也認不清,比如說無常。世間萬物時刻處於變化中,而我們本能地想追求安全感、確定性,這就意味著生活往往會不順我們的心。人們常感嘆人生失意,事實上那種挫敗感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對無常的體驗。

如果你承認無常是生命的規律並接受它,你就會放鬆下來。 你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一個人不稱心如意、沒有安全感。你會懂得很多事情都不可強求,自己盡了心就好。斤斤計較於得失亦是無謂的。因為無常,我們會了解事物的可貴,更加珍惜自己擁有,更加喜樂。

如果人們能夠像觀察自己的皺紋一樣,去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動,就不難發現,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下,都帶著淡淡的喜悅。

每一個單純而直接的當下, 都帶著淡淡的喜悅。

就像此時此刻,我在寫,你在讀;我在說,你在聽一樣,帶著淡淡的喜悅與芬芳。

歡歡喜喜的走在各自的路上,不因為漫長而著急,不因為困難而沮喪。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最好的人生境界:隨緣自在,心生歡喜
    婆娑世界,連四季都有躲不開的遺憾,我們的人生,更要接受一些不完美。所謂的成長,就是不斷地與自己和解,與過去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與光陰把盞暢歡,在不完美的苦澀裡,醞釀生活的甘甜,隨緣而自在,心安生歡喜。
  • 用這三種心態面對生活,能活得輕鬆點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會看到一些人,他們輕鬆自在,儘管生活荊棘不斷,但他們還是乘風破浪會有時;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看到一些人,他們疲於生活。人該如何活得輕鬆點?學會用這三種心態面對生活。01.世界是你自己的很多人活得很累,是因為他們的生命背負了很多人的看法,總是在想著,怎樣做才能讓這個人開心,怎樣做才能讓那個人開心,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人生的標準太多,束縛太多。
  • 鄉村生活居住小木屋活得更加悠然自在
    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越來越擁擠的城市空間,越來越緊迫的危機面前,我們該如何應對呢?美國加州的傑 沙菲爾正在做一個實驗。他想知道一個能滿足人們日常需求的居所,究竟可以小到何種程度呢?但由於美國法律規定,蓋房不能蓋的太小,並且限制的數字也非常具 體。比如一件房得有120平方英尺大,任何一件我是不得小於70平方英尺等等。
  • 當你放下成見,你的心才真正敞開|《次第花開》經典語句
    在過去,一個人衣食無憂,有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就沒有太多物質上的要求。而今,信息爆炸,各種欲望撲面而來,每個人不僅在外面不停地忙,內心也特別忙,忙了一輩子,最後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麼。因此,如何讓心安靜下來?如何獲得內在的力量?此時尤為重要。希阿榮博堪布的《次第花開》會給你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 生活裡,越懂得做這3件事的人,越活得輕鬆自在
    生活的累,無處不在。活得輕鬆,是很多都在追求的事情。生活裡,越懂得做這三件事的人,越活得輕鬆自在。1越懂拒絕的人,越活得不累。《人間失格》裡有這樣一句話:「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懂得拒絕,人生才更輕鬆自在。就像啟功先生那樣。
  • 「化解戾氣,次第花開」:與這個世界和解,心才能變得柔軟
    《次第花開》把理論上的學習用到生活中修行,緣於此書的文字。如書名「次第花開」的隱喻般讓每個想活潑潑覺醒的友人在一個個框架中回歸自性,有次第有步驟的在生活中實修,讓每一刻都保持覺知,也讓深澀的經論哲學平淡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感恩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 行程自在,一路花開
    可是,只要面對這一片花海,多少思緒也會在花芳中散去。現在綠化的興起,隨處都是微風景,隨片都有花紅葉綠,讓行程中的人,可以慢下來,感受每一份時光中的美麗。特別是大都市,總有許多的景觀,就這樣在行程中就可盡賞。
  • 《次第花開》:接受缺憾開始快樂
    摘自:希阿榮博堪布 著 《次第花開》 海南出版社 2011年3月 閱讀提示:《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近兩年來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不要以為我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更多的才藝技能,從而成為一個更美麗、更圓熟、更富有、更令眾人羨慕的人。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我們恰恰需要做減法。心思單純,生活簡單就很好。仔細觀察,我們深深執著的人、事物、狀態等一切,沒有一樣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把快樂寄托在向外馳求上,就像喝鹽水解渴一樣,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
  • 《次第花開》:紅教法王如意寶大弟子希阿榮博堪布的人生感悟
    他在進行弘法的同時,沒有停下手中的筆,先後出版了《透過佛法看世界》、《次第花開》、《生命這齣戲》、《寂靜之道》等佛法作品,準確的說應該是心靈治癒的哲理文字。前段時間,因為某些事情心情挺焦慮、煩躁的,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樊登讀書會上遇到了希阿榮博堪布的《次第花開》,當時很好奇這到底是怎樣一本書,能夠得到樊登老師傾情推薦,並被和晶譽為「可以做一輩子的枕邊書」。同時,我本來也對佛學觀點感點興趣,所以就索性買來一讀。
  • 高僧:四個方法,教你活得心安自在
    原來這位遊客平時生活壓力巨大,整個人都非常焦慮,當天來寺中感受這份深山中的寧靜後,心靈暫時得到了安歇。但一想到等會下山又要面對喧囂的塵世,忽然一下子接受不了,於是情緒才會突然失控。若能放下執念貪慾,則心證菩提,心安自在。高僧教了施主四個方法,若能做到,則能心性空明,遠離焦慮,自在清淨。
  • 面對傷痛,漸漸地我們懂得,生活總有傷痛,傷痛終究無法躲避
    生活是一種承受,一種壓力。人既不能低估自己,也不能太看重自己。面子是別人給的;自己丟臉;不尊重別人,至少學會尊重自己。3.人們說:愛一個人,不求回報。但是我想讓你給我一些回報,讓我在有生之年給你我所有的愛!4.做自己做自己的夢,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人,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別害怕走彎路,走彎路才是人生的常態。
  • 把煩惱寫在沙灘上,帶著歡喜之心生活是什麼樣的體驗?答案在這裡
    當這個中年人回家時,頓感覺一身輕鬆,活力四射,所謂的空虛彷徨瞬間隨著海浪一衝而盡,滿心歡喜,頓時燃起生活激情。林清玄在《用歡喜心過生活》裡寫道:當我們有超越之心,有承擔之心,有轉化之心,有融入之心,跟這個世界處在一個非常好的狀態的時候,我們的歡喜心就慢慢地形成。可見,對於我們而言,帶著一顆歡喜之心生活有多難。
  • 詩詞:生活沒有桃花源,自在便是水雲間
    花開得再豔,在春天如何地綻放,都有從枝頭零落的時候。人長得再美再俊,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會在我們的臉上刻上成長的紋路,白髮會慢慢地在我們的頭頂顯現。鏡中的自己,總有一天,不再是少年模樣!誰都不想老,而誰卻都會老。青春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我們誰都無法留住。
  • 一個快到60歲的人,如何讓自己活得更自信,更充實呢?
    快到60歲的人,生活閱歷已經很豐富了。但世界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也要隨著時代的步伐前進,人的發展目標和理念也在時時發生變化,對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事業、對業餘愛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定位,只要努力,就能達到目標,讓自己活得更自信,更充實。
  • 人一旦過了40歲就別自作多情了,努力做到「四少四多」,活得通透
    人至中年,很多以前看不透的事也該看透了,很多以前想不通的事也該想通了,也該活得聰明一點,也該活得瀟灑一點。其實福氣這種東西,一旦過了40歲,我們就不好掌控了,畢竟年齡逐年增長,我們無法繼續拼搏。但是,只要我們做好自己,人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路依然越走越順。
  • 詩詞丨人閒心亦靜,自在且從容
    只有讓自己真正的「閒」下來,看淡一切波折,從容接受無常的生活,疲憊的心靈才會得到治癒。正如歌詞中所說:「人隨風過,自在花開花又落,不管世間滄桑如何。一城風絮,滿腹相思都寂寞,只有桂花香暗飄過。」真正的寧靜,從來不在山水,而在於自己的內心。人閒則心靜,心靜則萬事隨風。
  • 盛夏的自在︱花開則怒放 葉落則安然
    平淡的人生、日常的生活,還在日復一日地向前推進,但還是覺得今年的日子過得尤其的漫長。從年初的疫情肆虐,到汛期的抗洪救災,已有大半生經歷的我們卻仍有很多新信息是在今年多半年的時間裡才獲取到每個人的頭腦裡的。
  • 面對他人的嫉妒我們該怎麼辦?
    不管是成功與失敗在生活當中都會遇到這樣的一些人,就是嫉妒自己的好,面對他人對自己的冷嘲熱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面對他人的冷嘲熱諷,你可以選擇不去理會,保持沉默,因為不懂你的人做的再好都不會懂得欣賞你,也不會在你身上看到任何值得學習的閃光點,只是因為愚昧的去嫉妒。所以遇到這樣的人,你可以選擇保持沉默。
  • 佛說:一個人,能做到這句話,一定能活得輕鬆,活得自在!
    佛法和你的生活也不應該分開,你把它們分開了,這也叫無明愚痴。我們很多人把佛法當作神話,把自己的生活和佛法分開,所以活得累。心累才是真正的累,心苦才是真正的苦。佛法是一種活法,用佛法這個活法來活著,才能活得輕鬆自在,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 電視劇《小歡喜》迎來大結局,三個家庭三堂課:親子關係如何正確打開
    不少觀眾感慨,《小歡喜》呈現的是三個家庭圍繞高考展開的育兒故事,家長們對孩子或得體、或過激的教育方式,仿佛一面鏡子,折射出現實生活中無數家庭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遭遇的難點:貌似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破解之法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