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興起文化保育交流,助推城鄉服務互動

2020-12-25 廣州日報

近日,第二屆「城鄉創意匯」城鄉互動創意服務大賽(簡稱「城鄉創意匯」)在廣州市花都區廣塘村開展項目中期走訪活動。記者了解到,「城鄉創意匯」自2019年7月啟動,由廣州市供銷合作總社出資、廣州社會服務發展促進會指導、廣州市樂翔社會工作服務社主辦,旨在鼓勵社工機構關注農村服務,為未來城鄉綜合服務發展探索新路徑。

該活動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更好地激發農村內部發展活力、優化農村外部發展環境,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雙向流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功能。

重新尋找鄉村文化,村民齊參與

在花都廣塘村,入圍「城鄉創意匯」服務大賽的項目——廣塘村社區文化保育活動利用當地的文化特色,努力助推城鄉互動。據廣塘村駐村社工曾敏儀介紹,廣塘村社區文化保育活動是廣塘村與廣州市花都區青少年書畫教育研究會聯合申報,該項目主要是組建小記者團隊,向村裡的長者進行一系列的採訪,長者們分享村裡優秀的傳統文化(包括手工藝品,歷史,傳統習俗等),讓小記者們更好地了解鄉村文化特色。另外,小記者團的活動開展,還能豐富未成年人的課餘生活,幫助未成年人了解和傳承鄉村的優秀文化。

在走訪期間,村裡的婦女義工小組向走訪團展示了旗袍、唐裝等手工藝品並介紹其製作的過程。旗袍和唐裝,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他們在製作過程中,都需要通過嚴謹的手工製作,由於做工的精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高貴及高雅的含義。現場,婦女義工小組的成員們製作的旗袍和唐裝,手工精細,款式多樣,更有為兒童特做的兒童版唐裝,讓現場的專家團眼前一亮,市恆福社總幹事徐晗以及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張文浩特地現場試穿唐裝,一顯唐裝的魅力所在。

在村裡開展婦女義工活動,豐富婦女閒餘生活的同時,幫助她們發揮自身特色並積極投身於公共事業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為了讓城市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廣塘村鄉村文化特色,廣塘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通過整合花都區青少年書畫研究會和本村村民的優勢,吸納和組織城鄉兩端青少年小記者、婦女通過採訪、書畫、手工作品等方式來展現廣塘村的人文文化歷史,共同關注傳統文化傳承、保育和創新。

城鄉互動交流,助推城鄉共同發展

據了解,廣塘村的文化交流活動,還通過對青少年及婦女進行專業教導、培養青少年、婦女義工的導賞能力,並通過模擬實踐、社區漫步來鞏固提升青少年與婦女義工的導賞能力,並使青少年、婦女義工在後續的活動中能夠導賞廣塘村的人文文化。廣州市供銷合作總社合作指導部門副處長周賢錚提出,在策劃與執行「城鄉創意匯」項目中,需要考慮項目的可持續性,開展的項目具有較高的可持續性才能讓鄉村振興的任務有所承接地穩定發展,在廣塘村組建導賞隊伍,能夠讓鄉村文化有所傳承並持續發展。

廣塘村駐村社工曾敏儀介紹,前期,社工已經組織帶領小記者們在社區進行走訪,通過對村裡面的各種大小事進行了解並採訪報導,了解村中的歷史故事、美食、名人名事等,增進對家鄉的了解。在項目的中後期,中心與書畫教育研究會針對小記者們的走訪活動作一幅序時畫,記錄整個走訪過程,另將收集的各種文化物品及手工品在中心進行展覽活動,讓當地居民能夠直觀的回味與欣賞本村文化。

除了在村中展覽外,廣塘村社區服務中心為擴大廣塘文化的影響力,在城市的學校也開展文化展,通過觀覽文化走廊與文化擺攤活動,讓城市裡的學生能夠在書畫、擺攤遊戲和文化評比中真切地體會到廣塘文化的魅力,並願意學習和傳承傳統優秀文化。廣東財經大學社會工作專業教授謝澤憲也表示,「城鄉創意匯」項目在城鄉落地執行,必須要落到實處,要真正能夠發揮鄉村振興、推動城鄉互動的作用。

「對於城鄉之間的互動,不能只著重在於推動鄉村部分,城市的推動也需同步進行,從而達到城鄉之間的緊密聯繫,把城鄉創意匯服務大賽的理念—激發創意,鼓勵行動,資源整合,持續發展真正發揮出來。」廣州市社會服務發展促進會執行會長郭媛說道。城鄉的互利互助,需要城市與鄉村兩地的共同合作及關注,讓更多的社會力量投入到城鄉互動的發展中。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通訊員 石靖雯、伍莉華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彭姣時

相關焦點

  • 一幅手繪社區地圖,連接廣州城鄉兩地情誼
    令大家更為驚嘆的是,這一幅大型手繪是由來自廣州市區的學生與當地兒童一同創作。活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多寶街社工服務站與廣塘村聯合開展了「源」來是一家——多寶城鄉文化交流計劃,手繪正是活動產出的成果之一,他們希望通過邀請城鄉孩子一同探索鄉村歷史,搭建城鄉文化交流的平臺。
  • 香港 | 文化保育交流,模式探討與激發創新
    蔡啟光老師先以剛才的新獅潮飾品展為切入點,並簡述了香港目前非物質遺保育工作的狀況,分享了一些自己在香港所做的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育有關的事情以及看法,撮錄如下:①促進非遺項目融入中學課堂這些年,我們嘗試過讓一些非遺項目走進中學生的課堂裡,例如其中之一,從粵劇的劇本中選出片段,通過剖析裡面文化知識、寫作特點等等,來傳授中文知識
  • 課程介紹|文化及保育旅遊文學碩士 (中/英文版)
    Master of Arts in Cultural & Heritage Tourism本課程是跨學科課程,從文化、保育、歷史、人類學、社會學及經濟學角度詳細探討文化及保育旅遊的各個方面。本課程適合對文化旅遊和文化遺產保護感興趣的人士修讀,往屆學員包括來自政府、非政府組織、文化及保育界、旅遊界及對相關議題感興趣的各個界別人士。
  • 本土文化保育何去何從,明天香港大師來指教
    善餘營造,是民間本土文化與建築保育活化的起點。
  • 何智權:反思香港「文化保育」運動
    龍應臺說:「文化不過是代代累積沉澱的習慣和信念,滲透在生活的實踐中。」因此,文化是構成我們的身份、價值,也是了解一個社會發展歷史的最佳工具。「文化保育」就是系統地保育我們祖先留下來的文化傳承,我們要保育的不是文化本身,而是事物背後的歷史含義,「以史為鑑,可知得失」,文化保育有助於我們將真正的歷史交給下一代。
  • 東莞:社工借力文化保育 傳統漁區獲新生
    參觀東莞市首家疍家文化展示館、學習編織漁網、體驗製作船模、欣賞學習唱鹹水歌……這是正陽社工開展的東莞市「社會工作服務之旅」體驗活動的場景。東莞正陽駐虎門新灣社工帶領來自全市各鎮街的20對親子領略、體驗獨具特色的疍家文化,精彩紛呈的社工服務體驗活動讓市民流連忘返。
  • 山西世界文化遺產、能源及保育探索之旅 百人交流團圓滿結束
    臺灣遊出境遊國內遊4月22日到26日由香港教育局牽頭組織的「山西世界文化遺產、能源及保育探索之旅」百人交流團再次來到三晉大地。來自香港8所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參訪了太原理工大學,遊覽了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學習了晉商精神;重溫了雲岡石窟——北魏王朝的風雲變換,領略了佛教造像精湛的技藝;探訪了新能源的代表——首個熊貓光伏電站;了解了「黑金」的形成與發展——大同煤炭博物館;更在天下第一關——雁門關聆聽英雄的故事,探討長城的保護。
  • 蘇州工業園區:助推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
    城市內涵的提升離不開文化的加持,科技創新的轉化離不開信息的支撐。蘇州工業園區圖書館連續多年展開有力探索,以均等化公共服務、精準化產業服務助力城市閱讀推廣、創新提升。作為區域文化服務載體,一直以來,園區圖書館依託自身優勢,聯動各方資源,為居民、企業提供全面精準的閱讀服務,同時利用信息情報優勢推動科研創新對接,以多維度、立體化的服務格局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助推產業成果轉換。
  • 順德政協走進龍眼村,重點聚焦歷史文化保育
    11月13日下午,佛山市順德區政協主席重點提案督辦座談會之「歷史文化保育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內涵」在勒流街道龍眼村舉行。順德區政協主席周文帶隊與政協委員們實地走訪了勒流龍眼村史館、點睛臺等,並對順德鄉村歷史文化保育工作建言獻策。
  • 佛山公益慈善邁向環保、文化保育等新領域
    2016年公益慈善圈,環保公益、文化保育等新領域次第花開,助力佛山城市發展。公益慈善領域花開朵朵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全民參與公益日趨成型,公益慈善呈現勃勃生機。在佛山公益慈善圈,一批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的先進創新典型湧現,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 廣東清遠:志願服務進鄉村 進村入戶開展志願服務
    隨後,首場志願服務專場活動在東城街道沙寮村開展。今後,清遠市農村志願服務隊還將走進市內多個地區開展鄉村志願服務活動。  以農村志願服務活動助推鄉村振興  今年7月,清遠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隊到廣州,就我市如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與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座談交流時達成共識,將進一步加強市廳合作,以鎮為試點,分批探索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努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其中一個試點內容,就是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 民間文化保育志願者假期走「舊城」
    昨天下午,由一班普通市民組成的莞邑風採文化保育志願隊,再次發起「行走莞城」系列活動,為東莞歷史文化古蹟的保護做自己的貢獻。   在莞城博廈社區,文化保育志願者為來自四面八方的行走參與者介紹博廈高橋坊的歷史文化特點。他告訴記者,從2011年開始,他就發起了行走舊城的活動,並不間斷把行走筆記放在網絡傳閱。
  • 群賢畢至 田埂花開 ——鄉村振興與文化遺產保育活動周在倉東順利...
    此次活動以「鄉村振興和文化遺產的保育與活化」為主題,得到開平市博物館、開平市文化館、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中心、蓬江區社工協會、蓬江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等單位協辦,活動周內容包括專家講堂、田野工作坊、非遺體驗、歷史展覽、鄉村音樂會等薈萃臺灣、雲南、福建、北京、廣東等多地社區營造、文化遺產保護和鄉土文化保育等領域的深厚經驗。
  • 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活動在中山舉辦
    12月5日晚,2020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活動在中山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今年,文化和旅遊部首次舉辦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線上大賽,從全國申報的286個項目中評出141個獲獎項目,其中部分優秀項目代表參加在中山市舉辦的2020年全國文化和旅遊志願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活動。
  • 華安黃棗彰顯廟與南靖東坂關帝廟開展文化互動交流,促進鄉村振興與文化自信
    推薦閱讀: 【一村一品、鄉村振興】南靖縣大山村萬畝「搖錢竹」鋪出了綠色致富路              為弘揚關公文化,打造提升福建海峽關公文化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2020年12月7日上午(農曆十月二十三吉日),由福建省海峽關公文化發展促進會牽線搭橋引導下,漳州華安新圩鎮黃棗彰顯廟(桃園三結義關帝廟)首次組織朝聖文化進香團600多人前往漳州南靖東坂關帝廟進行民俗文化互動交流,主題共同攜手弘揚傳統文化和關帝文化,傳承關公忠義仁勇禮智信道德精神,助推鄉村振興與文化自信。據了解,該兩家關帝廟宇都被授予福建省級海峽關公文化交流基地。
  • 臺灣澎湖縣照顧服務協會一行到汕頭參訪交流
    圖為參訪團在汕頭市城鄉規劃展示廳了解汕頭發展情況。    10月29日至11月1日,臺灣澎湖縣照顧服務協會一行20人來汕參訪交流,這是深入開展汕澎兩地基層交流活動的又一舉措,進一步推動了澎湖縣與汕頭市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發展。    據悉,社團法人澎湖縣照顧服務協會成立於2003年1月27日,成立最初是由一群接受過居家服務訓練合格人員及關心澎湖縣照顧服務發展人士發起成立,抱著熱愛澎湖與服務澎湖弱勢朋友的精神而成立了該會。
  • 開平倉東:文化遺產保育試驗場
    記者獲悉,由廣東文史館民間藝術院和倉東教育基地主辦的開平倉東文化遺產保護實務工作坊活動吸引了50多名來自省內、港澳的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參與。據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內文化遺產教育極其薄弱,他們希望通過倉東教育基地作為平臺,以該村在保育過程中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作為教學實例,傳遞國際上先進的文化遺產保育理念。為什麼倉東村會成為文化遺產保育理念的試驗場?如何實踐文化遺產保育理念?
  • 「視頻」華安黃棗彰顯廟與南靖東坂關帝廟開展文化互動交流
    為弘揚關公文化,打造提升福建海峽關公文化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2020年12月7日上午(農曆十月二十三吉日),由福建省海峽關公文化發展促進會牽線搭橋引導下,漳州華安新圩鎮黃棗彰顯廟(桃園三結義關帝廟)首次組織朝聖文化進香團600多人前往漳州南靖東坂關帝廟進行民俗文化互動交流,主題共同攜手弘揚傳統文化和關帝文化,傳承關公忠義仁勇禮智信道德精神,助推鄉村振興與文化自信。
  • 文化部:內地與香港文化交流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李寒芳 周瑋)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前夕,文化部副部長丁偉2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呈現出日益緊密、豐富、健康發展的態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交流格局,有力助推了中華文化在香港的傳播與傳承,對增進香港同胞對國家、對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發揮了積極作用。
  • 500農戶上「菜菜」,城鄉互動熱起來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長沙8月6日電 題:500農戶上「菜菜」,城鄉互動熱起來&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記者陽建&nbsp&nbsp&nbsp&nbsp盛夏,驕陽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