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大師」江元勳——堅守傳承,做最好的中國紅茶

2020-12-18 正山堂茶業

「心中有夢、肩頭有擔」,是對江元勳最真實的寫照。他在武夷山桐木堅守、傳承紅茶,數十載如一日;這一份堅守與執著,是他對品質的極致追求,也是對工藝的傳承、鑽研,更是心中代代傳承不息的中國紅茶夢。

江元勳是正山小種紅茶第24代傳承人、正山小種紅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也是正山堂茶業董事長、福建省人大代表,但他對自己的認知,始終不變的是:一個愛茶、事茶的茶農。

堅守傳承「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紅茶,是世界紅茶的鼻祖,它從武夷山桐木誕生,並走向了世界。16世紀末17世紀初,正山小種風靡歐洲,成為歐洲皇室貴族熱捧的飲品,並自上而下引發了「下午茶風尚」;18世紀末、19世紀中葉,還對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產生過深遠影響,改變了世界格局和發展。

從19世紀末開始,正山小種紅茶不斷受到衝擊。到上世紀40年代,江元勳的祖父江潤梅在吳覺農、張天福等茶人的指導下,在桐木組織成立茶葉生產合作社,使得衰亡的正山小種有了生機。改革開放後,江元勳的父親江素生四處奔走,讓深山中的正山小種重新聯絡上吳覺農、張天福等老一輩茶人,為正山小種紅茶的保留和發展做出關鍵性的努力。但受制於偏遠山區的交通不便和信息閉塞,正山小種在大時代的變化中依舊發展艱難。

到了上世紀90年代,桐木關茶青幾乎無人採摘。在這樣的艱難處境中,作為正山小種紅茶第24代傳承人的江元勳,秉承著先祖之志,在1997年白手起家創辦了元勳茶廠,發誓一定要把正山小種紅茶發展下去。

駿眉首創,「金駿眉」問世

2005年,是紅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一次創新,帶來了整個紅茶產業的變革與發展。

江元勳一邊繼續走正山小種的外貿路線,一邊尋找如何突破傳統工藝,製作新口感的紅茶,以適應國內快速發展的消費市場。2005年夏末,江元勳在朋友集思廣益和多次試驗的基礎上,指導公司的制茶師傅江駿生、江駿發、梁駿德、溫永勝、陳貴寶、胡吉興等人採摘單芽來製作紅茶,「偶得」一款香、水、味、韻均非常優質的紅茶,這就是「金駿眉」的雛形。2006年,在張天福、駱少君等茶界前輩的指導下,經過反覆試驗,金駿眉基本定型。2008年,進一步優化品質完善工藝後,金駿眉正式投放市場。

金駿眉一經上市,就受到喜茶愛茶之人的狂熱追捧,迅速走紅,引發了紅茶市場的消費熱潮。金駿眉紅茶被創製後,就像蝴蝶效應一般,不僅帶動了整個桐木紅茶產業的發展,而且帶動了國內紅茶市場的整體提升,正山小種、滇紅、祁紅、湖紅等各地名優紅茶都重新煥發出生命力,引領了全國紅茶的恢復、發展。

身安桐木,心繫四方

金駿眉的成功,帶動了桐木紅茶產業的發展,讓原本以販賣毛竹為生的桐木村民一改往日的困頓,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而在中國還有許多像桐木村一樣的優質茶產區,分布在偏遠閉塞的貧困山區,好茶難以出山。

感念於社會各界的幫助與支持,江元勳希望借鑑金駿眉成功的經驗,積極把技術與品牌輸送到其他優質產區,以此幫助更多貧困山區的茶農,提高工藝水平,增加茶葉收入。2010年開始,先後和河南、浙江、四川、貴州、安徽、山東、湖北、湖南、雲南等省份優質產區結合,開發出駿眉工藝的信陽紅、會稽紅、蒙山紅、普安紅、新安紅、古丈紅、巴東紅、諸城紅茶、高黎瑞貢等產品,實現了生態茶產業的發展,助力了產茶區的綠色發展新未來。以正山堂普安紅公司為例,截止2018年,已幫扶貧困戶茶農500戶,茶園增產5000餘斤,人均增收10000餘元。支付收購茶青款200多萬元,茶青讓利和勞動額外分紅30多萬元。

「為世界做最好的紅茶」,不忘初衷,不離本心,江元勳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茶人的初心與摯誠,為中國「紅茶夢」的實現而不懈奮鬥。

相關焦點

  • 武夷茶之心|江元勳講訴四百五十年正山小種紅茶故事!
    宣傳紀錄片中,正山小種紅茶第二十四代傳承人、正山堂茶業董事長江元勳先生講訴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紅茶——正山小種紅茶四百餘年的傳承故事!今年6月,克裡斯汀女士一行來到武夷山開展為期一個多月的拍攝,團隊一行9人,分別來自美國、西班牙和中國香港,精心製作出本次發布的武夷茶文化國際宣傳紀錄片。此前,克裡斯汀在第十一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和首屆中國(武夷)食品博覽會期間來到了武夷山,結緣武夷茶,深入接觸了武夷山茶文化,為拍攝紀錄片做了前期準備。
  • 正山堂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江元勳:讓中國紅茶重回世界之巔
    出生於紅茶世家的江元勳,以「製作最好紅茶」為使命,帶領團隊創新研發出高端紅茶金駿眉,推動中國紅茶走向重生和振興,實現由下裡巴人到陽春白雪的轉變。如今,江元勳攜駿眉工藝走出桐木關,將強大的技術和品牌優勢從福建武夷山拓展到全國多個紅茶主產區,推動中國紅茶走向新的巔峰。
  • 臺灣制茶大師左如玉技藝傳承拜師禮在福州舉辦
    ,促進兩岸文化溝通, 今日下午,一場傳統的茶葉技藝傳承拜師禮儀式在福州三坊七巷臺灣會館舉辦,來自兩岸不同地區的八位弟子現場拜臺灣的制茶大師左如玉為師。為凸顯本次拜師禮制茶文化主題,師長向每一位弟子贈送一件制茶工具,並現場講解這些工具在制茶過程中的用途。同時,向每位弟子分別贈送一份自己製作的原創茶品,並現場講解茶品的歷史和文化,凸顯左如玉老師制茶工藝之傳承。
  • 滇紅十大制茶大師之一,他做茶50年,仍說自己只是略懂皮毛
    當時,楊中原在勐佑峽山初制所從事管理和制茶,已是有名的制茶師傅,很多茶廠都盛情邀請他去從事技術指導和管理工作,待遇從優,但楊中原沒有心動,根據家鄉的需要,毅然回到家鄉岔河,數十年擔任初制所主任,鑑於他制茶的技術和報效家鄉的情懷,組織讓他任岔河茶所的主任,但他婉言謝辭:「我一生愛茶,一輩子喜歡做茶,喜歡玩技術,如果讓我幹行政,不超過三天就感覺渾身不舒服」。後升任至岔河茶廠副廠長,直至退休。
  • 到江西喝好茶喝大師茶,他你一定要知道
    寶劍磨礪出,寧紅出大師,茶園茶廠的背後站著本文的主人翁,他從學徒到大師,從職工到廠長,走過一條從改制到創業,從制茶到茶旅結合的敬業茶人之路!茶園中國茶界大師有兩類, 一類是專心制茶的茶葉匠人,這是當之無愧的制茶大師。
  • 武夷山紅茶鬥茶大賽 桐木紅茶再創正山紅茶神話
    「作為賽事的執行機構,我公司介入是因為,中國六大茶類,武夷巖茶我們做了天心正巖茶,紅茶我們又做了桐木紅茶,這兩種茶都是同類茶中的脊梁與靈魂,一個公司同時擁有二個茶類的經典代表,其意義巨大。」陳雄表示,與桐木村的合作將會延續十年以上。
  • 祝賀| 雲放茶園首席顧問徐金華當選「花茶類」制茶大師
    雲放茶園衷心祝賀徐公當選「花茶類」制茶大師為保護和傳承我國傳統制茶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代表性制茶工藝的傳習與精進,展示各茶類優秀制茶人員的精湛技藝和職業風採,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自2017年7月起組織開展了「國茶工匠·人物推選——制茶大師」調查推選工作,並相繼公布了首批綠茶、紅茶、黑茶等各茶類制茶大師名單,得到了全行業及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關注
  • 一生為茶 宗成大師 昌寧號茶鋪衛宗成獲「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
    一生制茶,匠心薈萃,昌寧號茶鋪的衛宗成大師在「第十三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暨首屆國際普洱茶產業發展大會」上獲得「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的稱號。龍昌寧號茶鋪的衛宗成大師憑藉專業的制茶技藝和極致匠心喜獲「普洱茶傳承工藝大師」殊榮。
  • 紅茶的起源
    但國人中,知道中國為世界紅茶發源地的並不多;知道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紅茶為世界紅茶鼻祖的國人更是鳳毛麟角。中國武夷山市的桐木關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產自武夷山市桐木關的正山小種紅茶是世界紅茶之鼻祖。正山小種紅茶迄今已有約400年的歷史。它大約產生於中國明朝後期,確切的時期至今沒有得到考證。
  • 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談非遺傳承理念 創新就是最好的傳承
    作為本次大會的協辦單位及大會官方指定用茶,小罐茶承辦「非遺傳承與創新發展」主題分論壇,以權威解讀、嘉賓分享、高峰論壇等形式,積極探討非遺文化在新時代進程中的現代化傳承、創新發展趨勢等問題;並與中國非遺保護研究中心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推動非遺文化的創新傳承工作。
  • 江元勳:沒有綠水青山,哪來金山銀山
    正山小種紅茶的重新崛起,為整個桐木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江元勳:沒有綠水青山,哪來金山銀山 桐木關位於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最核心位置,其主要產茶區平均海拔1000米。優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正山小種紅茶獨特的品質,其胺基酸含量高於一般水平,芳香物質豐富,富含鋅、硒、鉀等有益成分。在桐木關,看到的是漫山的野茶園、古意盎然的老式茶作坊,聞到的是浸潤在空氣中的茶香,入口的是酵厚而火候各不相同的紅茶。
  • 茶興復詩心—《正山堂詩詞》首發座談會在京圓滿舉辦
    ,歷史學院前院長,國學院前執行院長黃樸民、中國知名養生保健專家馮定舉、福建正山堂茶業董事長,《正山堂詩詞》主編江元勳等。正山堂,從紅茶誕生,到金駿眉創始,傳承紅茶四百餘年。金駿眉的創始,使紅茶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高度。為此,眾多文人雅士不斷賦詩作詞予以讚頌,豐富了金駿眉紅茶文化的內涵。《正山堂詩詞》一書不僅是正山堂文化建設的一大力作,亦是弘揚茶文化的精神食糧。
  • "茶興復詩心",《正山堂詩詞》新書發布在京圓滿舉辦
    、中國李白研究會前會長薛天緯、北京語言大學原校長崔希亮、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原主任委員,紹興市委原書記錢建民、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劉向兵、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副會長,福建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原主任楊志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歷史學院前院長,國學院前執行院長黃樸民、中國知名養生保健專家馮定舉、福建正山堂茶業董事長,《正山堂詩詞》主編江元勳等。
  • 株洲紅茶:茶祖故裡紅茶飄香
    紅網時刻9月12日訊(記者 宋沛珊)茶源始於三湘,茶祖在株洲。9月12日,2020第十二屆湖南茶業博覽會暨株洲·茶祖三湘紅公用品牌推介會在長沙舉行。小茶葉更是大產業。近年來,株洲市搶抓機遇,發揮優勢,挖掘茶祖文化,打造茶祖品牌,著力建設湖南紅茶核心區,做大做強茶葉產業,讓株洲紅茶成為一張含金量高的地方名片。
  • 武夷山桐木關正山小種,堅守傳統紅茶製作工藝和傳統本味
    武夷山桐木關村,中國茶葉最具標誌性的原產地之一。參天大樹,苔蘚毛竹,讓這 裡成為自然保護區。因為自然環境愛到保護,這裡近乎原始狀態,參天大樹和低矮灌木相映成趣,水流之上,木橋的兩側布滿苔蘚,毛竹林躲在霧中,若隱若現。這裡被稱作「鳥的天堂」「蛇的王國」,但真正為桐木村帶來盛名的,卻是茶葉。
  • 尋茶之旅:代代相傳的味道,廣西六堡茶人的堅守與傳承
    六堡茶千年制茶歷史得以續寫至今,離不開六堡鎮內代代相傳的六堡茶製作技藝和每位茶人對六堡茶歷史文化的傳承、堅守與創新。但是陳奎香認真注視著鮮葉的表情,讓我們看見了這位制茶人對六堡茶所投入的關心和專注。陳奎香說,她們家一直推崇的是「看茶做茶」。不僅是萎凋和殺青,陳奎香的每一個制茶步驟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這種調整僅僅依靠紙筆來記錄是不夠的,而是需要通過真正不斷的實踐與總結,不斷豐富自己的制茶體會,才能做出大家認可的好六堡。
  • 安溪鐵觀音制茶大師獲百萬元重獎 推動烏龍茶傳承與發展
    12月18日,一場關於福建與廣東兩省工夫茶的深刻對話在福建安溪展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兩大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工夫茶,以前瞻的眼光、開放的視野,共同探討烏龍茶的文化與市場,傳承與發展。烏龍茶產業下一階段的突圍方向在哪裡?如何保持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趨勢?在這一場難得一見的烏龍茶的碰撞中可窺探一二。
  • 英德紅茶:在傳承與發展中重拾輝煌
    紅旗茶廠:近期將申報國家非遺走進英德紅旗茶廠,古色古香的廠區建築上,隨處可見的是歷史文化的遺留:古樸的車間,茶香四溢;一線的制茶師們有條不紊地操作著,每一道工序都是那麼細緻、精準。「英德紅旗茶廠承載著英德紅茶的許多榮光。」
  • 中國制茶大師——盧明德
    歷史上鼎鼎有名的「兩湖茶區」即泛指湖南和湖北的產茶區,狹義上就是指湖南的臨湘聶家市和湖北赤壁的羊樓洞,一百多年前,兩湖茶橫空出世,叱吒萬裡茶道,創下了奇蹟,寫下了輝煌。時至今日,兩湖茶人風採依舊。截至2020年,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定的黑茶類(青磚)制茶大師全國僅有兩人,而這兩位制茶大師都是從兩湖茶區走出來的。
  • 茶主題專刊|​人生草木間,一茶一世情:炒茶大師胡國雄
    人生草木間,一茶一世情:炒茶大師胡國雄胡國雄大師言:茶,是自然中的精靈,見證歷史的變遷,仍不忘自身的本質,釋放自己的精華,卻犧牲了自己;茶,詮釋了我人生,淨化了我心靈,養育了我成長這,就是茶。以茶為生,回饋於茶作為炒茶人,世世代代居住在杭州西湖核心產區,胡國雄的家譜中記載,先祖自宋朝開始就遷居於此,世代以茶為生,一個家族都是與茶有關的千年傳承歷史。 到了胡國雄這一輩,他自小就跟隨著長輩學做茶,只是覺得很苦很累,很難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