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主題專刊|​人生草木間,一茶一世情:炒茶大師胡國雄

2021-02-18 明日財訊

 

龍井茶之魂


      「獅龍雲虎梅」老字號

在中國名優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以杭州西湖核心產區「獅、龍、雲、虎、梅」五大老字號為代表的龍井茶長盛不衰。如果將當下龍井茶產業比成一座金字塔,那麼,五大老字號就是金字塔的「塔尖」。老字號龍井茶能有如此尊位,是由其深厚的文化積澱、優越的地理環境、精絕的炒制技藝和獨特的品質風味所決定的。鑑於此,杭州西湖龍井茶核心產區商會這些年來,著力傳承、守護「獅、龍、雲、虎、梅」老字號龍井茶之魂,打造以「獅峰龍井茶」為形象代表的高端品牌為已任,持續3年制定和實施了「獅峰龍井茶」團體標準試點工作,頗具眼光與胸懷。

在時下西湖龍井茶日趨泛化背景下,強化西湖龍井核心區域特色,重振老字號龍井茶雄風,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喝上一杯正宗的「獅峰龍井茶」,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於是,便有了一種責任和力量,使得本刊和商會一拍即合,共同策劃了本期專題,將其獻給系統內的讀者。

人生草木間,一茶一世情:

炒茶大師胡國雄

胡國雄大師言:茶,是自然中的精靈,見證歷史的變遷,仍不忘自身的本質,釋放自己的精華,卻犧牲了自己;茶,詮釋了我人生,淨化了我心靈,養育了我成長,而自己卻默默無聲。這,就是茶。

以茶為生,回饋於茶

作為炒茶人,世世代代居住在杭州西湖核心產區,胡國雄的家譜中記載,先祖自宋朝開始就遷居於此,世代以茶為生,一個家族都是與茶有關的千年傳承歷史。

 

到了胡國雄這一輩,他自小就跟隨著長輩學做茶,只是覺得很苦很累,很難堅持。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感受到世間萬物與人生的酸甜苦辣,心態上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開始思考如何對茶有回饋。

 

西湖龍井就產自於浙江杭州西湖的獅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塢、雲棲、靈隱一帶的群山之中。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土壤微酸,土層深厚,排水性好。林木茂盛,溪潤常流。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優越的自然條件,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發育。

 

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龍井品質極佳,久負盛名,其本身的歷史文化淵源,蘊藏著較深的文化藝術價值,有綠茶皇帝之美名。茶葉經濟的快速發展養育了這一方水土和這一方人。

 

機械興起,工藝失傳

 

在手工炒制龍井茶的時代,每次炒制時都會把手燙起泡,是件苦差事,其實很少有人學。

 

隨著龍井茶炒制機器的興起,就註定了龍井茶會遍地開花。

 

從半自動到現在的全自動,從一個人看2臺機到一個人看20臺機,殺青、成型、做幹一道自動完成,這也是龍井茶炒制推廣為什麼會那麼容易、那麼快的最主要原因。

 

但由於龍井茶炒制工藝複雜多變,而且茶葉級別不同其炒制手法也不一樣,所以直到今天,高檔龍井茶仍然主要靠手工炒制。

 

龍井茶的炒制,不管是青鍋還是輝鍋,都是動作連貫,一鍋到底而且一氣呵成的。龍井茶炒制統稱有十大手法,如果把全程的炒茶動作分解開來,大體可以歸納為12種手法,即抖、搭、拓、捺、甩、抓、推、磨、壓、蕩、扣、扎。

 

人工炒茶與機械炒茶的主要特點

人工炒茶:

茶色翠鮮豔,造型整齊,香濃味醇耐泡,耗時長,耗材多,一般5斤炒製成1斤。

機器炒茶:

茶色黃,造型扁平,有豆香但不耐泡,耗時短,耗材少,一般4斤炒製成1斤。

手工制茶,堅守技藝

 

雖然機器炒茶快捷便利,但炒制手法需要嫻熟的技藝和多年經驗的積累。而手工茶的口感清新,味道香濃,是機器炒茶遠遠比不上的。

 

13歲開始做茶的胡國雄,仍然堅持著手工制茶這一項技藝。

 

在絕大多數人都在使用機械制茶,而胡國雄仍然堅持手工制茶,這無疑被當作異類。手工炒茶很辛苦,他的手上長滿厚厚的繭,留著長指甲,小指因炒茶的手法造成擠壓變形;春茶的制茶時間有限,他曾因為連續通宵10幾天,日日夜夜做茶而病倒。

 

而他炒製成的龍井茶,色澤翠綠,宛如初春庭前大樹上嫩芽色。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

 

但是他不以為意,他說,「做茶就是堅持和傳承,13歲開始做茶的酸甜苦辣更是催促我們炒茶人要好好保護西湖龍井這套製作工藝,要了解傳承的精神、責任和義務。」

 

「我親手做的茶,這一杯今天泡製的,放在這裡。等到明天來看,它還是這個模樣。」

 

……

 

有許許多多的茶商想要與他合作,他都是回絕。他做的茶產量本就不多。盛名之下的龍井茶,不是牟利工具,如果把茶過度的商業化,就會失去了本真。最終手工茶越來越少,茶葉的品質也會參差不齊,從而破壞了西湖龍井本來的真正含義,這樣並不利於西湖龍井的正面推廣。

 

他要做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好喝的龍井茶是怎麼樣的。許多愛茶人士,只是純粹想追求一杯地道的西湖龍井。

 

非遺傳承,堅守初心

 

2016年,中國工匠傳承文化大會授予胡國雄西湖龍井炒茶傳承人的稱號,等級為高級技師。

 

在今天這個眾聲喧譁的時代中,要維持本心不變,其實不容易,胡國雄堅持從自家茶園採摘茶葉、制茶,不接受商業包裝,做回一個本本份份的炒茶人,這需要時間的磨練,也需要帶著一份對茶的感恩之心。

 

守住傳統就是守住龍井茶,守住茶人們的精神寄託。一杯好茶如此,一個炒茶人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拜訪胡國雄師傅的那天,庭前是盎然春意,耳邊是輕風鳥語。51歲的胡國雄師傅邊炒茶,邊與我暢談人生。茶香瀰漫,人間至味,是清歡。

相關焦點

  • 大師一天炒1466斤茶不累嗎?小罐茶回應質疑
    1月17日,針對近日網上對「大師炒茶」的質疑,小罐茶回應表示,其「大師作」指的是代表大師技藝的作品,並非大師手工去炒茶。制茶大師與小罐茶共同制定茶葉產品標準,把關原料採摘和生產過程。而更多的苦活、累活正在逐步交給現代化的制茶設備去解決。
  • 從小罐茶更換西湖龍井制茶大師,聊聊「大師茶」
    從小罐茶更換西湖龍井制茶大師,聊聊「大師茶」 茶界小學生 喝一杯早春綠茶,就是品味春天的味道。 當然,追求品質的茶友可能會指定要喝浙江杭州核心產區西湖龍井。
  • 時光大師-大師茶時光造
    時光大師,隸屬於中敘堂(福州)茶葉有限公司,中國線上新零售茶葉連鎖品牌,以「讓更多人愛上中國茶」為品牌使命,承中國數千年茶文化,創國民現代茶飲。做物有所值的茶產品,傳遞茶健康、茶美學和品質社交;打造TMT線上加盟平臺,一站式Tea Mall服務為更多茶事業家提供「輕創業、好經營」的事業舞臺。
  • 一茶一酒店:臺灣、斯裡蘭卡、印度的茶主題酒店
    即使有一天身在別處,只要有了茶氛圍的包裹,就似乎找到了安神靜心的角落。於是,以茶文化為主題的酒店應運而生。在亞洲地區,有這樣一些酒店,是一個無處不茶的生活空間,將茶文化融合到飲食起居的生活形態上。臺灣地區  阿里山腳下品茶道嘉義「桃城茶樣子」  臺灣地區的茶空間設計熱潮比大陸大約早30年興起,一脈相承我國傳統文化的古雅精緻,同時借鑑了日式的禪意。  桃城是嘉義的舊名,嘉義是臺灣地區的茶鄉之一,這是臺灣地區第一間以「茶」為主題的特色旅館。
  • 建陽:茶|人在草木間 心至天地和
    人在草木間草木即自然茶事:萬般功夫磨一字「一芽一葉一抹香,一人一簍採茶忙。」清明前後,建陽區將口鎮回潭村周邊的茶山上分外忙碌。不揉不炒,按照白茶的製作工藝,保持水仙茶原有的清新香氣和鮮爽滋味,同時具有白茶醇厚綿滑的優勢,觀之湯色透亮,嗅之清香甘美,品之清冽醇厚,是周眾斌今年花了大力氣打造的新的優勢茶品。前幾年,天地和以制烏龍茶為主。烏龍茶茶青採摘時的嫩度對品質影響頗大。採摘過嫩,不能滿足焙制技術的要求,成茶香氣低,味苦澀。相反,採摘太老則味淡香粗,不利於精製環節,成茶正品率低。
  • 茶禪一味,品悟人生
    提醒:點上方↑「清苑竹語」即可免費關注茶禪一味,品悟人生作者︱仲秋攝影︱映山紅   模特︱善茹
  • 人生如茶
    有道是茶葉色分六種,白黃綠青紅黑,用心品飲各色茶的真味妙韻:白茶新嫩、黃茶悶騷、綠茶清秀、青茶跳脫、紅茶含蓄、黑茶高古,多彩世界各取所需、各有千秋。茶味道瞬息萬變,但苦味皆漸次遞減化甘化醇,最後不可思議地變成一股奇香,風情萬種地沉澱在味蕾上歷久不散,啜苦咽甘讓人驚喜交集、雋永難忘。綿綿不盡微苦中的清甜真仿佛人生,一切好似意料之中,卻又處處出人意料,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小罐茶背後的「炒茶人」什麼來路?
    有好事者開始計算:8位制茶大師手工製作、一位大師一年炒2.5億的茶、每位大師一天要炒1466斤鮮茶葉……對比之下,一般的手工炒茶師傅一年只能炒30斤左右鮮茶葉。小罐茶真是大師們手工炒出來的?年銷20億是誰「炒」出來的?究竟是誰炒?
  • 人生就像一杯茶,一杯香氣四溢的茶,一杯耐人尋味的茶
    那日,獨坐桌前,品一杯大紅袍,頓時,感慨萬千。在很多人眼裡,大紅袍是濃香型茶的代表。坐著,手捧一杯清茶,任其清香嫋嫋升起,帶來一種自然,一種閒適,像是完全放鬆了,沉浸在香的世界裡!在我看來,生活就像一杯茶。看自己的人生怎麼走,這全在自己的選擇,是要像濃茶一樣,慢慢品味,還是要像淡茶一樣,瀟灑自如;是要像濃茶一樣雋永,還是要像淡茶一樣素雅,津津有味?其實,不管怎麼活,都應該是有意義的,應該讓人有感覺,也應該讓人有感覺。
  • 品茗‖一茶一人生
    「但凡茗茶,一泡苦澀,二泡甘香,三泡濃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誠似人生五種,年少青澀,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壯年回香,老年無味。」品茶·品味·品人生一說:「品」字有三「口」,三口喝完一盅。一口為嘗,二口為喝,三口為品。再一說:一觀其色,二聞其香,三品其味。「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還有一說說,一口品香,二口品甘,三口品味。
  • 河北經貿大學: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
    【MBA中國網訊】茶香TEA 品茗人間有仙品,茶為草木珍,美譽入杯樽,茶之榮也;濃茶解烈酒,淡茶養精神,花茶和腸胃,清茶濾心塵,茶之德也;烏龍大紅袍,黃山素毛峰,南生鐵觀音,北長齊山雲,東有龍井綠,西多黃鑲林,茶之生也;茗品呈六色,甘味任千評,牛飲可解燥,慢品能娛情
  • 一茶一水,一浮一沉,茶味亦人生
    喝茶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就如同簡單的生活一樣,眾生就好似茶葉,忙忙碌碌終其一生,始終逃不過命運的安排,一浮一沉人生大底如此。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就連生活也是苟且,每天面對著別人的冷眼,各種壓力撲面而來,我們需要學會一種排憂的方式。
  • 茶中有禪、人借茶悟,一杯清茶悟人生
    中國人喜歡茶,已越數千年;文人名士飲茶,佳話留齒香。遠的不說,就現代而言,魯迅先生愛喝茶,他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林語堂是茶中高手,熟知茶性,深知茶道。他常說「只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走到哪兒都是快樂的」。如果只把飲茶當作口福之樂,那還沒有真正懂得飲茶之道。茶這個字,拆開的筆畫就是:人在草木間。
  • 杭州舉辦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 32位炒茶高手過招
    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現場。 錢晨菲 攝中新網杭州3月28日電(錢晨菲)28日,「2020年西湖龍井茶炒茶王大賽」在杭州市西湖區舉行。錢晨菲 攝「高檔西湖龍井全靠炒茶工用手在光滑的特製鐵鍋中,不斷變換手法炒制而成,包括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壓、磨等十大手法。」西湖龍井茶產業協會會長商建農表示,炒制時要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非常巧妙。據悉,2008年西湖龍井茶製作技藝成功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加以保護。
  • 把制茶大師累壞了?「網紅」小罐茶遭質疑
    號稱要把傳統中國茶做時尚的小罐茶,究竟是物超所值,還是只是為了講個好故事?  小罐茶:並非大師親手炒制   1月15日下午,華爾街見聞APP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圖片,配文:「小罐茶大師會不會累壞了?」圖片中為小罐茶算了一筆細帳。
  • 一方茶臺,一種心境,細品茶臺上的自在人生
    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喝茶,品味,悟人生。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濾去浮躁,沉澱身心。君子好茶,以茶會友,故而茶臺之間,情感四溢,亦為鴻儒之趣!茶與茶臺「非茶不交,點湯送客」,以茶待客,是歷代國人社交的首選,無論何時,每逢客至,總要沏一壺好茶,以顯示歡迎好客之意。在我國古代還有皇帝「賜茶」一說,更是多少達官臣子的榮耀象徵,而衍生至今,喝茶更成了人們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樂事。在唐朝的《宮樂圖》圖中,便繪有宮廷仕女坐長案娛樂茗飲的盛況。
  • 千秋大業一壺茶,人生如茶要細品
    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那麼簡單,它不是輕輕衝泡就品出了它的意義!以前,我覺得喝茶也不過就是那稍微帶點苦味的感覺,也沒有讓它在口腔內多多停留,只是咕嚕咕嚕地咽下去了,便覺得茶不過如此!可是自從接觸了茶文化之後,我才覺得,是我過去見識淺,我竟然把這般有內涵的文化無視了!
  • 一茶一世界,一味一人生
    經歷了人生種種變故,偶爾也會打坐冥想一下:圖片源自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一盞清茶,觀人生浮沉,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陽光暖一點,再暖一點慢慢地,越來越喜歡茶,喜歡做人如茶,留清淡香韻給人,便真心實意待人,與友同行;喜歡做人如茶,純淨不雜物,便問心無愧,無悔一生。
  • 古代詩人的一詩一茶一人生
    在我們的印象裡,詩人的人生似乎都與詩酒茶無法脫離,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所看到的詩人無不與茶與酒有關。尤其是在唐代,茶與詩人的關係最為密切,浙江新昌一帶曾被譽為「唐詩之路」,在那裡只要元稹、白居易的新詩一寫出,就有人轉抄紙上,拿到集市上去換新茶。以茶換詩,以詩得茶,茶與詩「聯姻」構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奇特景觀。
  • 人生草木間(詩詞詩三首)
    人生草木間詩詞/陶旗學七律·人生草木間和風細雨綠春山,萬世人生草木間。長訪陋室分茶客,久悟臨川定氣禪。飲罷方知泥土貴,王侯將相俱噱談!【注】①人生草木間,就是「茶」字。②分茶:宋、元時煎茶之法。注湯後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南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詩:「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③定氣:是南宋詩人艾性夫所作詩詞之一,詩的題目就叫《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