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浙江衢州遊玩最逃不開的就是兩個5A級景區——江郎山風景區和廿八都古鎮。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廿八都古鎮,一個被稱之為「遺落在大山裡的夢」的地方,是浙江省境內最古老的千年古鎮之一,也是最為神奇的古鎮。
廿八都的古鎮,地屬浙江省江山市,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處,是個「雞響鳴三省」的山區古鎮,帶有幾分神秘。從古到今,廿八都幾乎完整地保留了每個時代的胎記。
它至少包含了三個層次的歷史。
一是黃巢開闢仙霞古道以來的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
二是數百年來作為重要商旅集散地從繁榮到衰落的歷史。
三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特別是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及「文革」的歷史。
明代最偉大的旅行家徐霞客三過廿八都,流連四天,並將他的遊蹤一一記入了傳世經典《徐霞客遊記》中。
民族英雄鄭成功駐守仙霞關,留下了他年輕的蹤跡。
才情洋溢的作家鬱達夫也來到過廿八都。
現在鎮上三千六百多人口中姓氏就有一百四十多個,流行的方言有十來種,是名副其實的「百姓鎮」、「方言王國」。
古鎮遍布徽式、浙式、贛式、閩式甚至西洋建築的特徵。廿八都保存下來的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壁畫、墨跡、楹聯、標語等,不僅具有旅遊價值、文化價值,更是歷史與文明的見證。
主要景點
廿八都古鎮
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古鎮由古驛站發展而來,既是移民古鎮,又是軍事重鎮。小鎮始於唐代,興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宋熙寧四年(即公元1071年),江山設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二十八,故名廿八都。
極具代表性的三十六幢民居,十一幢公共建築,沿著山谷間的楓溪鋪展,形成了近兩公裡長的明清古街。
廿八都的鼎盛時期,作坊棧行、飯館旅店、商行店鋪布滿整條彎曲的街道,日行肩夫,夜宿商客,布店、藥店、煤油店、南貨店、廣貨店鱗次櫛比。一直到民國中年,因公路、鐵路的開通等各種原因,廿八都無可挽回地逐步衰落。
文昌宮
文昌宮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佔地面積1576m,主建築有三進四天井。雖然這是廿八都民間集資建造的公共建築,但建築之精美,裝飾之豪華,絲毫不亞於官方建築。楓溪街的文昌閣較為精緻小巧,而文昌宮則更加 壯觀宏偉。
文昌宮前庭栽有兩棵桂花樹,其中一棵是與文昌宮同齡的百年丹桂,後殿和中殿分別供奉孔夫子、文昌帝君和魁星。天花板上繪有三幅彩圖,色澤鮮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這些彩畫大部分為「蘇式彩畫,畫面有人物故事、山水花鳥。
文昌宮前殿是古代文人學子以文會友的重要場所。封建時代這裡只允許十六周歲的男子進來參加活動,女子、兒童都要被拒之門外。
珠坡橋
它的名字來源於一個傳說故事。相傳從前有一王子避難在此。以飼養母豬販賣小豬為生計,對所養母豬,寒冬炎暑,精心護理,相安無事。時間一久,為暴君所探知,派兵將來捉拿王子,王子逃難,跨母豬為坐騎,逃到豬坡嶺為追兵趕上,連同母豬一起被殺,血順嶺流淌,後人流傳此事,遂叫「豬婆嶺」。讀書人因嫌其名不文雅,有識之士更名為「珠坡嶺」。
廿八都人善唱山歌,珠坡嶺正位於砍柴人即將到家的路上,山坡平緩。樵夫一路下坡,心中歡暢,免不了哼上幾句,於是「一人唱歌,眾人和」。久而久之,珠坡橋便成為樵夫的賽歌橋。也就有了楓溪十景之一的珠坡樵唱。
三品遊擊衙門
廿八都史有「操七閩之關鍵,鞏兩漸之樊籬」之稱,1100多年前,黃巢揮戈南下,在閩、浙之間的崇山峻岭中開闢了一條仙霞古道,從此四周關隘拱立,大山重圍的仙霞嶺成了歷代屯兵紮營之所,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東南鎖鑰,八閩咽喉」。
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廿八都設浙閩楓嶺營建三品遊擊衙門。這裡就是按當年衙門布局在原址上恢復的三品遊擊衙門。分為「浙閩楓嶺營總府形式陳列」與「仙霞嶺軍事歷史展覽兩大塊。
漫漫數千年,仙霞古道,雄關屹立。古道雄關,見證著許多兵家爭戰的壯觀場面,遺落下不少震撼人心的戰鬥故事。
江山曾經是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和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的組成部分。粟裕將軍高度評價:「當年來自仙霞嶺的革命霞光,映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紅!
旅遊推薦
廿八都古鎮擁許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有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古樸鬱的民俗風情,特厚的文化積澱,最為適宜全家出遊,或者郊遊,全年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