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商洛市發改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立足職責職能,聚焦脫貧目標,主動擔當作為,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蘇陝扶貧協作不斷深化,光伏產業穩定收益,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全面加強,為全市7個縣(區)摘帽、701個貧困村退出、57.28萬貧困人口脫貧。築牢脫貧基礎 形成「木桶效應」 商洛山大溝深,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滯後。商洛市堅持把完善基礎服務設施,作為解決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的硬任務,作為脫貧攻堅的先行工程,科學謀劃,精準施策,全面推進。積極爭資金、謀項目,統籌調動一切力量,紮實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春季強基行動和公共服務三提升行動,補齊「雙設施」短板,2019年全市701個貧困村「水、電、路、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 「十三五」以來,全市實施「飲水安全鞏固提升、農網改造升級、建制村通暢、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四大工程,累計建設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4971個,完成投資39.5億元。今年,商洛市發改委爭取中央資金2.12億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補短板項目33個,總投資4.47億元,力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形成「木桶效應」。 「在3個月時間內,完成了8個衛生項目、11個環衛項目、6個道路(橋梁)項目;在7個多月時間內,完成了20所學校建設的艱巨任務。在11月20日之前,所有項目全部建成。」商洛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徐江博說。發展「光明」事業 電力入戶達標 讓所有農戶都用上電,確保動力電通達到村,是貧困退出的必要條件。商洛市秉持「電力先行、用電無憂」的理念,紮實安排實施「兩年攻堅戰」、農網改造升級等工程,建設改造10千伏線路2129千米,建設改造低壓線路3316千米,全面提高了供電能力和供電可靠率。嚴格統一程序和方法,分年度有序完成了701個貧困村退出電力達標認定工作,並率先通過省級專項覆核。 據徐江博介紹,商洛市深入基層開展入戶調查,逐村逐戶核實戶口在籍人員,摸清常年外出務工人員情況,確保用電情況底數清楚;全面宣講電力扶貧政策,結合各村各戶實際,擬定入戶通電方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靈活掌握,不照搬條條框框,不搞一刀切,確保電力扶貧實際效果;採取不同的入戶方式和方法,凡集中供養的「五保戶」集中接入,凡分散居住的且屬弱能的則外接專用照明線路,或接入光伏發電,確保入戶通電基本安全;紮實開展問題梳理和整改工作,及時跟進做好動態數據調整,務必做到電力入戶基礎數據縝密,扶貧大數據錄入口徑嚴謹,確保順利通過考核檢驗。蘇陝共同發力 扶貧成果豐碩 蘇陝扶貧協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追趕超越的重大機遇和重要抓手。商洛市不斷深化與南京市扶貧寫作,在人才交流、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扶貧、攜手奔小康等方面深度合作,寧商兩地已成為人緣相親的「好兄弟」、使命相連的「好戰友」、經濟相融的「好夥伴」。 脫貧攻堅以來,商洛市累計爭取蘇陝扶貧協作資金18.8億元,社會幫扶資金6769萬元,捐贈物資折款4255萬元,財政幫扶資金和捐資捐物總量超過全省四分之一,縣均資金額位居全省各市之首。 在精準落實項目上,商洛市利用協作幫扶資金實施協作項目800多個,陝西森弗數位化菊芋製造中心、寧商外貿服飾產業園、金雞產業園、山陽電子信息產業園等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已成為全省蘇陝合作的典範。 同時,商洛市還積極推進「寧企入商」,加強勞務協作,聚力民生扶貧。先後引進57家東部企業(客商)來商投資,項目總投資達30多億元,到位資金15.38億元,帶動3.1萬貧困群眾增收;在南京建成商洛秦嶺農產旗艦店10個,動員南京市累計採購我市特色農產品1.48億元;組織專場招聘會200多場次,幫助1.38萬名貧困勞動力走上工作崗位;爭取南京市援建商洛市鎮村學校26所、衛生室179個、養老院和兜底保障院13所、扶貧車間61個;全市有42個鎮、68個村、15家醫院和40所學校分別與南京方面建立結對合作關係,寧商扶貧協作著力點不斷向基層延伸。綜合利用資源 建設「綠色銀行」 光伏發電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項目,既是高效環保產業,又能讓貧困戶從中受益,形成一種綠色能源驅動長效脫貧的新模式。商洛市堅持把光伏發電作為重要脫貧產業,形成了穩定長效的帶貧模式,使光伏成為了助力脫貧的「綠色銀行」。 始終秉持「三個」原則。堅持政府主導原則,精心組織編制了《「十三五」光伏扶貧實施方案》,全面系統謀劃推進光伏項目建設。堅持問題導向原則,破解各種難題,多次赴省對接爭取光伏扶貧規模指標,多方籌措整合財政資金約11.8億元,設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協調落實建設用地,強化項目實施環境保障。堅持創新模式原則,採取「政府+村集體+國企+貧困戶」的帶貧模式,促進中藥材種植、規模化養殖等與光伏產業融合互補發展模式,真正把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 徐江博告訴記者:「商洛市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電站372座,總裝機185.4兆瓦,投資14億元,年發電量近2億千瓦時,年發電收益達1.7億元,覆蓋貧困村660個,帶動4.36萬戶貧困戶年戶均增收不少於3000元。」聚焦後續扶持 搬出全新生活 「十三五」期間,商洛市建成6戶以上集中安置點247個,使4.98萬戶19.45萬貧困人口挪了「窮窩」。為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可發展、逐步能致富」目標,全市上下紮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後續扶持體系上,商洛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為組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為副組長、38個市級部門單位為成員的市後續扶持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認真落實省委「1+7」政策體系,市縣相繼出臺了後續扶持若干意見,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幫扶措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體系初步建立。 在推進措施上,商洛市開展補短板、穩就業、解難題、強管理「四項行動」。45個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完成,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提升;3.62萬戶搬遷貧困戶享受後續產業幫扶,4.42萬戶有勞動力的易地搬遷戶,至少有一人就業的戶佔比達到100%;搬遷群眾的醫療、養老、低保和各項惠農政策得到接續保障;將247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全部納入村(社區)管理,以黨組織為核心、群眾自治組織為基礎的治理構架基本形成,實現安置小區產業就業幫扶、物業服務、村社管理、黨組織「四個全覆蓋」。 與此同時,商洛市重點圍繞安置點產業就業、組織建設、社區治理、服務保障等,培育典型、抓點示範、全面推廣,從根本上幫助搬遷群眾拔除「窮根」。今年9月份,在山陽縣組織召開了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觀摩暨「對標補短」工作推進會,對標典型、補齊差距,推動各項工作質量提升。 「我市以市委閉環責任鏈條管理為抓手,建立成員單位定期聯席會議機制,實行周報、月評、季賽、年考制度,紮實推進後續扶持工作,倒逼各項任務落實。」徐江博說。(本報記者 張宏 李奎)
作者:張宏
作者/來源:陝西科技傳媒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