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美國葡萄酒的「酒王」,除了發燒友津津樂道的嘯鷹(Screaming Eagle)之外,作品一號(Opus One)也許是大家更加熟悉的美國頂級葡萄酒。不過,關於這個舉世聞名的酒莊,你真的足夠了解嗎?
1.「作品一號」一開始不叫作品一號
雖然Opus One無疑是個不乏詩意的好名字,但是在作品一號酒莊成立早期,它卻有另外一個名字──Napamédoc,即納帕谷(Napa)與波爾多梅多克(Médoc)的結合。到了1982年,酒莊才正式改名為「作品一號」。
2.波爾多傳承
從作品一號早期名字Napamédoc我們也可以看出,作品一號酒莊與法國波爾多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作品一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夏威夷,當時美國著名的葡萄酒大咖羅伯特蒙大維(Robert Mondavi)和法國波爾多五大名莊之一的木桐(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莊主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第一次相見於當地的Mauna Kea Beach酒店,共同探討如何將舊世界與新世界葡萄酒風格融合在一起,創造獨一無二的頂級葡萄酒。
兩位葡萄酒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的合作,經過多年的醞釀在1980年終於揭曉。蒙大維將他在橡樹鎮(Oakville)的35英畝葡萄園割讓出來,用作作品一號的主力葡萄園。這塊葡萄園地現在已經成為納帕谷的標誌之一。
3.為何叫「作品一號」?
從簡單粗暴的Napamédoc,到Opus One,作品一號這個特別的名字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據說,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與羅伯特蒙大維一致同意選用源自拉丁文的詞作為該酒莊的名稱,這樣無論說英語還是法語的人都能看得懂。於是,菲利普選用了在音樂上表示「作曲家第一首傑作」的「Opus」作為酒莊名,兩天後他又增加了一個詞,將其改為現在的酒莊名「作品一號(Opus One)」。
作品一號的酒標設計也很特別,簡單勾勒的羅伯特與菲利普男爵的頭像,加上兩人的籤名,顯得簡潔而又充滿份量,代表了新舊世界的結合。
4.曾創下納帕谷拍賣紀錄
在1981年的一場納帕谷葡萄酒慈善拍賣會上,當時尚未命名、也還沒上市的的作品一號酒莊的新酒拍出2.4萬美元的高價(一箱12瓶)──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顯得有些「微不足道」,畢竟一瓶嘯鷹葡萄酒的售價也往往超過2萬美元,但在當年來說,這已經是加州葡萄酒從未有過的高價,讓世人震驚。從此,作為美國的第一款超高端葡萄酒的作品一號,有了「美國酒王」的美譽。
5.作品一號酒莊只生產兩款酒
作為一家擁有波爾多血統的美國酒莊,作品一號也跟許多波爾多名莊一樣,生產正牌和副牌兩款酒。其定位稍低的副牌酒,名為「前奏」(Overture)。作品一號前奏的第一個釀造年份是1993年,不過有意思的是,該酒採用的是多個年份的酒液混釀而成,因此酒標上沒有年份標識。
6.第一款登陸法國的加州頂級葡萄酒
1988年,作品一號的創始人之一菲利普逝世,而這一年作品一號成功出口到歐洲,成為史上第一款登陸法蘭西的加州頂級葡萄酒。同時作品一號還出口到英國、德國和瑞士等國家。
7.首家入駐亞洲的納帕酒莊
除了歐洲之外,作品一號在亞洲市場也成績斐然。作品一號是第一個,也是現在唯一在亞洲擁有常設機構的納帕酒莊,顯示出作品一號對亞洲市場的重視。早在2001年酒莊的第20個年份——1998年份——發布之時,作品一號就在東京和日本舉辦了大型的慶祝活動。
8.最先進的釀酒理念
雖然傳承自古老的法國波爾多,但是作品一號擁有最先進的釀酒設備,其釀酒團隊對葡萄酒品質的追求也到了偏執的程度。在作品一號酒莊,葡萄採摘下來後,釀酒師會使用特別定製的光學篩選器,利用數位相機將果實依據尺寸、形狀和顏色進行分類。此外,作品一號每年會使用來自14個不同的制桶商提供的超過1000個新橡木桶。酒莊內還有一間高科技品酒室供首席釀酒師Michael Silacci使用。
9.「超高性價比」?
雖然作品一號大名鼎鼎,價格也高達350美元(超過2000元人民幣),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不是一款廉價的葡萄酒。不過,相比其其他納帕谷的「膜拜酒」,如前文曾提及的嘯鷹,以及哈蘭酒莊(Harlan Estate,售價超過1000美元)等,作品一號的價格則顯得相對超值。實際上,作品一號居然擠不進納帕谷最貴的25瓶葡萄酒之列。
10.星座公司現擁有作品一號50%的股份
在2005年,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公司星座(Constellation Brands Inc.)收購了羅伯特·蒙大維公司(Robert Mondavi Corporation),由此獲得了作品一號酒莊50%的股份。目前,作品一號酒莊由木桐酒莊和星座公司共同擁有,但酒莊在葡萄園管理、國內外銷售及經營三方面具有獨立執行權。
- - - 本文同步在以下平臺發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