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展覽讓你曉得蝗蟲有好壞

2021-01-20 四川日報

    

□本報記者 吳曉鈴
  蝗蟲,在人類歷史上堪稱縈繞數千年的夢魘,中國歷史上大的饑荒,不少便與蝗蟲有關。5月18日「遮天蔽日的夢魘——蝗蟲」特展在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開展,900多種世界代表性蝗蟲集中展示,讓公眾得以近距離觀賞這種人類談之色變的昆蟲。

蝗蟲上萬種 有害不過千
  世界上最大的蝗蟲斑翅巨蝗標本,翅膀展開居然達到21.9釐米;亞馬遜藍翅巨蝗,後翅展開是一片夢幻紫藍;中國最大的蝗蟲棉蝗是真正的害蟲,同樣長了粉紅色的後翅「妖顏惑眾」……走進此次蝗蟲特展,微觀的昆蟲世界讓人大開眼界。
  舉辦此次展覽,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希望能為公眾科普蝗蟲的真面目。2020年初,一場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席捲東非和亞歐大陸,20多個國家受到蝗災影響,讓曾飽受蝗蟲危害的國人也忐忑不已。「其實,蝗蟲早已在地球上存在了上億年,而且目前全球已知的一萬多種蝗蟲,真正對人類造成威脅的不過300種左右。」
  展覽上,一塊內蒙古出土的巨型蝗蟲化石顯示,蝗蟲至少在1.65億年以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它們中的大多數能與自然和諧共生。「在我國已知的1000多種蝗蟲中,有害的只有約60多種。」趙力說,對禾本科植物可造成較大危害的蝗蟲主要有東亞飛蝗、稻蝗、蔗蝗和尖翅蝗等。危害豆類、馬鈴薯、甘薯等作物的種類有短星翅蝗、苯蝗、負蝗等。竹蝗可嚴重危害竹林。在廣大牧區,危害牧草的種類也很多,主要有西伯利亞蝗、戟紋蝗、小車蝗等。
  有意思的是,相關研究證明,蝗蟲的蛋白含量竟然是牛肉的4倍,它們還含有多種維生素以及豐富的鐵和鋅。莎士比亞名著《奧賽羅》裡就說:「對他來說,現在這食品就像蝗蟲一樣味美。」

沙漠蝗侵入中國可能性不大
  那麼,在東非和南亞成災的蝗蟲軍團,究竟會不會飛入中國呢?作為昆蟲學家的趙力認為極大可能不會。
  原來,此次在東非和南亞等國造成災難的蝗蟲,是沙漠蝗。雖然它們所到之處造成極大危害,但要到達中國還是比較困難。「因為沙漠蝗喜歡的是乾熱氣候,最高只能飛行到2000米左右,海拔6000-8000米的喜馬拉雅山脈對於它們是一道隔絕屏障。目前蔓延至南亞的蝗蟲群最多只會抵達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坡,很難越過喜馬拉雅山這種高海拔的冰天雪地的地方。蝗蟲最多可能對察隅、墨脫等藏南低海拔地區有一些影響。」
  那萬一蝗蟲改變飛行路線,從雲南入境呢?這種可能性也被專家們排除。趙力說,沙漠蝗很難適應大量降雨,因為雨水會打溼它們的翅膀,讓它們無法飛行,而雲南邊境恰恰有大片的熱帶雨林。此外有關研究表明,沙漠蝗並不是什麼植被都會啃食,它們主要食物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而熱帶雨林裡絕大多數植物不是沙漠蝗的食物,所以這些沙漠蝗對雲南的影響可能也不大。
  從歷史上看,非洲的沙漠蝗即便少量到達我國境內,也早已經是強弩之末,從未在我國造成災害。我國的蝗災主要是由東亞飛蝗等本土種類造成的。史料記載,自春秋戰國以來的2600多年間,我國僅中原地區發生較嚴重的蝗災就有800多次。蝗蟲不僅直接造成災害,它帶來的饑荒還引起了人類無數次戰爭。
  此次蝗蟲特展在展出數百件蝗蟲標本之外,還現場免費發放科普資料冊和科普雜誌,介紹了蝗蟲的驚人繁殖力以及蝗災的應對措施。人類已與蝗蟲鬥爭數千年,我們期待人類最終能夠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相關焦點

  • 有關蝗蟲的知識!
    還就是在養殖以前必須先把密密麻麻的小麥種上,最少提前半月左右,是為了剛出來的小蝗蟲有小麥苗吃。2. 要把蝗蟲卵在種棚裡取出.取蝗蟲卵沒有更好的辦法,只有人工細心的慢慢往外挖取。一不小心就會挖壞或擠破。3.
  • 4000億隻蝗蟲,居然帶來這個板塊的漲停潮!
    作為帝國的一把手,親自到災區慰問百姓,同著眾人抓起一隻蝗蟲與其訓話道:你吃我百姓糧食,就害了百姓。老百姓有什麼過錯?你有本事衝我來!說罷便抓起幾隻蝗蟲直接吃了。那會兒人們認為蝗蟲是神蟲,不敢吃,大夥一看天子吃了蝗蟲刺身都沒事,就放心了。從此,文武百官,和普通百姓都吃蝗蟲,後來把蝗災給「吃」過去了。《本草綱目》記載,吃蝗蟲可以治療小兒驚風、發熱、平喘。
  • 假面騎士Zero-One坐騎賞析:從頭綠到尾,造型酷似大蝗蟲
    實際上,此次的新騎士非常特別,雖說故事背景定義為「人工智慧大戰」,但是騎士本身的設定卻是超級大蝗蟲。當然,對於東映而言,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融入蝗蟲元素,此前的昭和和平成都有「蝗蟲騎士」。由於這次的基礎形態是蝗蟲,所以坐騎也是專門配置,我們來看看吧!基本上,假面騎士的主角都是超級小鮮肉,今年的令和騎士也不例外。而這次更加霸氣,加入的劇情完全就是「狗血」霸道總裁設定。
  • 詩兄說:塔橋村有個蝗蟲廟,銀川人你知道嗎
    銀川人都知道有個塔橋村,以前屬於銀川城的東郊,處在人們從黃河渡口上來之後到銀川城的必經之路上,跨渠時候因為渠上有木橋,橋旁有廟塔,又因為先有塔後有橋,人們便習慣稱這個莊子叫「塔橋村」。以前這裡是溝渠縱橫,水利發達,良田萬頃。
  • 為何蝗蟲能帶來災難,其他昆蟲卻很少?蝗蟲有何「特異功能」?
    目前,印度爆發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蝗災,而我們身為他的鄰居,也是有些擔憂,但專家已經解釋過了,此次的蝗蟲為「沙漠蝗",很難適應我國的環境,而且還有喜馬拉雅山作為阻隔,如此高的海拔蝗蟲是很難飛過來的,所以中國不必太過擔憂。縱觀歷史,在歷史上發生蝗災的次數非常之多,所以我國也迅速積累了許多關於防治蝗蟲的有效措施。
  • 4000億隻蝗蟲在印度被殲滅?恐怕是低估了蝗蟲而高估了「三哥」
    因為蝗蟲來了,最快速有效的就是噴灑農藥了,生產農藥的公司自然銷售暴漲、利潤暴漲了。就是這個邏輯關係。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中國股市的農藥股紛紛大漲。然而被炒熱的農藥股僅僅是一日遊。什麼農業農藥、草甘膦,在昨天紛紛集體跳水,搞的證券市場一臉懵逼。說好的利好農藥股呢?咋說沒就沒了呢?
  • 如何從一個展覽的好壞或許能窺探策展人能力的高低?
    展覽策劃就像一首歌策展人對一個展覽好壞的掌控能佔到80%-90%,甚至對策展人而言,從計劃到多方統籌才成的一個展覽,就是他們的作品。傳統的展覽方式或是將作品等距掛起來,但對策展人而言,前後邏輯等都是迫切需要考慮的,「整個展覽的策劃就像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起伏跌宕,有結尾,不能像敲木魚一樣。」在關山月美術館展出的「在路上·2013」,如果粗略一看或許會以為是一個70後、80後年齡簡單劃分的展覽,但如若細看會發現,即便在選擇的同時代藝術家裡,也有成就不一,作品新舊不一。
  • 蝗蟲的天敵終於出現了!吃蝗蟲就像吃蚊子,農民開心了
    自古以來,中國的農業生產一直不斷的受到一種物種的幹擾,那就是蝗蟲。蝗蟲這個物種,從春秋戰國時期以來,就一直在陪伴著我們辛苦的農民。兩千六百多年的時間裡,華夏的農民一直在和蝗蟲鬥智鬥勇,經過不斷的實踐,中國農民終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 最近蝗蟲很熱,看看大家的神評,你怎麼看
    一隻鴨子一天吃三百隻蝗蟲,十萬隻鴨一天吃三千萬隻蝗蟲,一億隻蝗蟲夠鴨吃三天,一千億隻蝗蟲夠鴨子三千天吃喲,怎麼會一下子消滅掉一千億隻蝗蟲呢?一隻鴨子負責160平方公裡的蝗蟲,感覺有點少。一隻鴨子能一天能吃多少?再說蝗蟲全世界到處飛,鴨子能飛得起來不?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完全是兩碼事!
    有人吃蝗蟲和蝗災靠人吃解決兩碼事,你不會真覺得靠人吃能消滅蝗災吧?太文盲了,一是大規模蝗災蝗蟲有毒,吃多了會死人,其次數量太多,快速吃完一個地方的糧食就飛走,蝗蟲能飛一兩千米高。在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古代,蝗災是無解的。
  • 我們真的小瞧印度了,非洲蝗蟲變本加厲,印度蝗蟲分分鐘被滅!
    我們真的小瞧印度了,非洲蝗蟲變本加厲,印度蝗蟲分分鐘被滅!印度這個國家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並不好,受到汙染的恆河水,種族姓氏等級等等,很多的網友也直接調侃印度人叫做阿3,其實這是阿Sir的音譯,在上海話當中「3」大多都是帶有貶義意味的,這也讓很多的網友來進行調侃,然後在2020年一場災難的到來,徹底刷新了我們對於印度的認知,事實證明我們真的小瞧印度了。
  • 成群的蝗蟲有毒,絕對不可食用
    最近蝗蟲正在非洲、中東、南亞肆虐,很多網友開始腦洞大開,幻想著蝗蟲早點來,畢竟中國歷史上共出現了508次蝗災,那時人們不敢吃蝗蟲,現在我們準備好了!什麼油炸、烤串應有盡有,不知還有什麼方法評論區留言吧。
  • 美食∣關於蝗蟲你應該知道這些
    據統計,蝗科共有859種蝗蟲,能入藥供食用的主要有兩種,即東亞飛蝗和中華稻蝗,這兩種蝗蟲營養豐富,肉質鬆軟、鮮嫩,味美如蝦。據《飛蝗之研究》和《飛蝗的飼料價值》等書介紹,蝗蟲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並含有維生素A、B、C和磷、鈣、鐵、鋅、錳等微量元素,蝗蟲不但是美味佳餚,而且還是治病良藥,有暖胃,健脾消食,祛風止咳之功效。
  • 冰淇淋上撒辣椒、撒蝗蟲,這個直接吃奶!
    第二種、蝗蟲冰淇淋: 冰淇淋上滿是黑色的蝗蟲,連看下去都是一個大考驗,更別說吃進嘴裡了!看到這個古怪的蝗蟲冰淇淋,就想起了以前見過的各種炸昆蟲,當嘎嘣脆的蝗蟲遇見冰爽美味的冰淇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第三種、乳房冰淇淋: 日本人真是城會玩,竟然還出了乳房冰淇淋,不過還是符合他們的作風啊!這個古怪的冰淇淋,看起來就像白色的氣球一樣,如果放在面前的話,吃貨們會嘗試一下嗎?
  • 蝗蟲美食是什麼味道呢?有什麼常見做法?
    野外的蝗蟲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蝗蟲的知識。蝗蟲也叫「螞蚱」。是一種農村田野常見的昆蟲。蝗蟲種類繁多,光中國就有1000多種。在古代的中國,蝗蟲數量很多,雖然平時是獨自生存,但有時會轉變習性,變得喜歡成群結隊。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蝗蟲的後腳有一部位,通過刺激便會使它們轉變性格,從而從獨處變到群居。蝗蟲的聚集性和遷移性。註定他們的災難性,一但大批蝗蟲聚集,便容易泛濫成災,俗稱「蝗災」。蝗災自古便時常發生。根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時期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
  • 蝗災時的蝗蟲不能吃嗎?為什麼?
    不過,我們還是迎來了一些好消息,那就是根據印度公開數據顯示,4000億沙漠蝗蟲如今已經得到了控制,所以這絕對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也有一個不幸運的消息,那就是印度農業部門預測,今年6月蝗災威脅可能加劇。所以說還需要準備下一步的蝗災問題,雖然這是說預測的可能性,但是提前做好準備是沒有什麼壞處的。蝗蟲為什麼有這麼多?
  • 餐桌來盤「炸蝗蟲」 蝗蟲騷擾京城市民大快朵頤(圖)
    晨報訊(記者馬多思張志趙戎)「抓蝗蟲幹什麼?送到食堂去唄!」昨天,捉拿著趴伏在工地安全網及地面上的眾多蝗蟲,海澱區某社區工地的段師傅正忙得不亦樂乎,準備晚飯時好好打一頓「牙祭」。  一位廚師說:「在老家時就做過『油炸蝗蟲』,想不到這次在北京又能露一手了!」
  • 蝗蟲入侵怎麼辦?雲南第八怪,蝗蟲能當下酒菜之油炸蝗蟲
    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炸螞蚱,這個又脆又香的炒菜,吃完一盤還想再吃一盤的油炸螞蚱。小時候的我們,沒有玩具,家裡的人都在田間裡工作著,沒有空閒時間管我們,更不用說帶我們出去玩了。只要放假,我們幾個小夥伴聚在一起,一起研究一些新的娛樂項目。那時,農村有廣闊的田野可以翱翔,有清澈的小溪可以玩耍。我想,生活是一種瀟灑的生活!
  • 蝗蟲一直是稻田中的害蟲,對莊稼人來說,蝗蟲是「四害」之首
    蝗蟲一直是稻田中的害蟲,對莊稼人來說,蝗蟲是「四害」之首,當一大片蝗蟲鋪天蓋地迎面而來,那將是超級恐怖的災難!這場面歷史上出現過,造成了顆粒無收的大饑荒!但今天只有好萊塢科幻片才會出現吧。現在治理蝗蟲的方法有很多!抓蝗蟲來吃是讓我們村民津津樂道的一種!
  • 蝗災時的蝗蟲到底能不能吃,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因蝗災餓死
    蝗蟲而蝗蟲成災歷史上就有:唐朝德宗年間,東自海,西盡河隴,蝗蟲蔽天,所至草木不留,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稚蟲通過尿道逆行至膀胱中進而寄生在其中;5.蝙蝠和其他野生哺乳類動物或野生鳥類,和人一樣是脊椎動物,病毒跨物種傳播,親緣關係越遠越難以跨越,你擔心節肢動物病毒變異感染到脊椎動物身上,不如擔心全球氣候變暖,至於提到朊病毒的,也希望你多讀書;炸蝗蟲還蠻好吃的,除了蛋白質,蝗蟲所含的一些多糖,比如幾丁質,還有一些微量元素,都是對人體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