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哲思享|孫亦平:江蘇的城隍廟及城隍文化初探
內容提要:從歷史上看,江蘇道教的城隍文化是道教在參與社會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具有傳播時間長、分布地區廣、與英雄崇拜相結合等特點。明代之後,各地城隍廟所主辦的城隍崇拜、城隍出巡及城隍廟會,成為道教直接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通道,也成為官方管理民間社會的一種手段。
-
明代浙江城隍周新信仰成立考
文章通過對明代史料的還原與考證,指出永樂年間周新並沒有被敕封成城隍神,在其死後十數年至29年間才被杭州民間擁戴為城隍神並替代了舊神。其背景之一在於,明初制定了禁止城隍塑像的政策,原有城隍神無甚名氣,無法突破禁令,而改換成符合儒教價值觀的周新後,不但塑像能夠成功,也與省城地位匹配。
-
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廟,那麼你知道城隍廟和城隍究竟是什麼嗎?
由於人們對這個守護家園的城隍充滿了敬愛,因此就將祭祀城隍作為了一項重要的祀典活動來舉行。到了南北朝時期,城隍正式的被人們認為是一個神,隨著唐朝的興盛,城隍崇拜也被推上了高峰,政府給城隍神封了王爵。到了宋朝,基本上各地就都有了城隍廟,政府把祭祀城隍作為一項國家級別的祀典。
-
城隍神是做什麼的?
可見"城隍"作為一個合稱,本指城牆和護城壕溝等防守城池的基礎建築。因為是防禦工事的一部分,起的是保護城內百姓的作用,因而後來形成了"峻其城,浚其隍,以備不虞,為衛民計也"的觀念。這種城隍能保護自己的認識,在動亂時期尤為突出。如此,城隍逐漸被神格化,其功能和作用被不斷放大,最終使城隍成為民間崇拜的城鎮安全的守護神。
-
廣州城隍神城隍廟的典故
遠在孔夫子時代,每逢除夕,人們都要極隆重地「臘祭八神」,八神中的第七神水庸,「水庸」即是城隍。因為水即隍,庸即城。據《辭海》解釋:「城隍」就是指護城河。「城」,本義是土築的高牆;高牆之外,再挖深溝,有水者為「池」,無水的壕溝便是「隍」。城與隍,也便構成了冷兵器時代官府與市民最為安全的自然保護屏障。隨著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的認識,民間認為一切事物都與神靈護佑相關,城與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
-
道教:城隍神、土地神
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不僅高高在上的三清四御、大羅金仙等受人尊敬,民俗諸神也備受推崇,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道教:城隍神、土地神。01城隍城隍神,俗稱城隍爺,是道教神靈護衛城邦、扶正祛惡的地方神,民間信仰極為普遍。
-
一城一城隍,城隍老爺到底是何方神聖?
相傳三國時代已有供奉城隍的廟觀,「蕪湖城隍祠,建於吳赤烏二(239)年」,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隍廟。南北朝時候的《北齊書慕容儼傳》已經明確記載:「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稱城隍神,公私每祈禱。」城隍爺作為與人最接近的神明之一,身負「鑑察民之善惡而禍福之」以及守衛地方,護佑百姓之職。
-
城隍是古代城池守護神 地方官上任先拜城隍爺
青島文史學者高程緒寫有《城隍廟及城隍文化》一文,對此有深入的介紹。他稱,明代以後,國家正式規定了城隍的日常祭祀活動,其中又以當地城隍誕辰日的祭祀活動最為重要。城隍誕辰日各地略有不同。如上海城隍秦裕伯誕辰為二月二十一,四川大寧縣城隍誕辰為五月二十八,山東益都城隍會為五月二十七。
-
西安城隍神真身是誰
西安都城隍廟位列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現迎來300年來最大規模修繕恢復,廟中供奉城隍神身份存疑—— 西安城隍神真身是誰? 每座城都有一座城隍廟,城隍廟裡供奉著城隍神,城隍神是一座城市的保護神,幾千年來,每個地方的老百姓總是習慣把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推舉為城隍神。
-
地理知識 | 什麼是「城隍」
某種意義上,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是古代信仰中最早出現的兩極。不過,城隍神卻並不屬於這兩極。城隍一詞的原意,是一座城市的城牆和護城溝。城隍神,也就是城池的守護神,他的職責是庇佑所在地的民眾免受戰亂、洪澇和瘟疫的侵擾。它所護佑的城池,是介於宏觀的天地和微觀的家族之間的一個中等大小的社群共同體。
-
城隍——魔鬼的控制者
在對城隍本身的崇拜中,同一座廟宇中的矯正儀式與對同一位神的民間儀式之間是相互對應而非相互對立的。在這裡,使用神是直截了當的,回想一下為城牆外面不受崇拜的死者而設立的祭壇名稱便會知道,那隱含的意義就是,對平頭百姓轉成孤魂野鬼時的嚴厲的懲罰式控制。
-
那個默默守衛城市的城隍神 原來是這樣來的
那麼你知道,城隍神是怎麼來的嗎?這許許多多的城隍廟裡供的都是誰呢?且聽頤叔在這篇小文中與大家來分享一番。城隍出巡城隍神的來歷城隍是神話中守衛城池的保護神。中國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來築城牆,城牆的四周都挖有護城的塹壕,有水的稱池,沒水的稱隍。所以這種護城的壕溝就叫"隍"。
-
「城隍老爺」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太平廣記》進入明代之後,城隍的地位陡然上升。這是因為朱元璋的關係。這位明太祖是中國歷史上身份最卑微的開國皇帝,起自貧寒而深諳百姓對神鬼之敬畏。每逢春節和城隍老爺壽辰之日,這裡更變得十分熱鬧,人們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善男信女都會到城隍廟裡來進香禮拜,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廟宇文化。比如是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的上海城隍廟,人稱「城隆廟不但在閉關自守時代,是闔城士庶唯一追尋快樂的地方, 就是在現時,也還依然保持舊日的熱鬧」。順便一提,現存的上海城隍廟是在1926年毀於大火後由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三大亨出資重建的。
-
「城隍老爺」是位怎樣的神仙
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平民百姓流離失所,保護城市的城隍神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更高了,百姓賦予城隍神的職能,逐漸擴大到主管生人、亡靈、水旱、疾疫、賞善罰惡等,幾乎對城市所有的一切全方位的保護和管理,儼然成為該城市的行政長官。唐代詩人張九齡在《祭洪州城隍文》中寫到:「城隍是保,氓庶是依」,意思是城和城中的百姓,都要依賴城隍神的保護。
-
在中國為什麼每座城市都有城隍廟,城隍神是誰
《全唐文》中,張說、張九齡、韓愈、杜牧、李商隱等名家皆撰寫過城隍祭文。南宋學者趙與時的《賓退錄》中稱:城隍「今其祀幾遍天下,朝家或賜廟額,或頒封爵。」顯然,城隍祭祀在北宋上升為國家祭典之一。 與雅典娜不同,中國的城隍神因地而異,數量也有不同。
-
中國神話之城隍:這地兒我說了算
有了城池,就要有人守護,而且原始崇拜認為,萬物皆有靈也,於是便應該有個城市的守護神。城隍這個名詞最早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城復於隍城隍神,勿用師」這裡說的城是指的是城牆,煌指的是護城河,城隍神就是來保護這座城的。城隍顯靈,首見於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說的就是城隍神的奉祀。
-
城隍(守護城池之神)
及至明代,朱元璋於洪武二年正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當時的京都(南京應天府)的城隍神被封為「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汴、濠、鳩、和、滁等州朱元璋「龍興之地」的城隍亦被封為正一品王爵,其他府城隍則為「鑑察司民城隍威靈公」,被封為正二品,州城隍「鑑察司民城隍威靈侯」為正三品,縣城隍「鑑察司民城隍顯佑伯」為正四品。清代初年又加封北京、南京、西安、福州四地為「都城隍」,而後臺灣的新竹城隍廟受光緒帝敕封,亦稱都城隍。
-
城隍姥爺是怎麼來的?城隍的本意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古代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對於神神鬼鬼充滿著崇拜和敬畏,因此,各種民間信仰極為發達。在這些神仙鬼怪中,由一路小神仙——城隍老爺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各地城市的保護神。城隍老爺常和土地公公一起,也成為古代神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配角」。 那麼,這個城隍老爺是怎麼來的呢?
-
【方志於都】於都固院城隍古廟的管理與交流
城隍神聰明正直,能「監察官民善惡」,與在任官員分司陰、陽二界,「以幽佐明,以陰助顯」,「期陰陽表裡,協於正直」,幽明共治,「以保民為職」。朝廷鄭重要求:「在於國者乾親祭之,在各府、州、縣者,守、令主之」。城隍神遂由水庸之神,演變為司民之神,「提封白裡,實與長民者共理之」。歷代封建統治者如此重視城隍神,其原因蓋由於官方提倡的城隍神信仰,體現了統治者所標榜的牧民宗旨和吏治精神。
-
五月十一 ,恭祝天下都城隍聖誕!
相傳三國時代已有供奉城隍的廟觀,「蕪湖城隍祠,建於吳赤烏二(239)年」,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隍廟。南北朝時候的《北齊書•慕容儼傳》已經明確記載:「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稱城隍神,公私每祈禱。」其實,各地城隍的聖誕各不相同,不過為了統一祭祀,就將農曆的五月十一定為天下城隍聖誕。原始崇拜階段。城隍信仰起源於原始社會中上古時代的土地崇拜。祭祀城隍是上古祭祀社稷的延續。《禮記》《郊特牲》中除了有祭社神和稷神外,還有祭祀水庸神的,這個水庸其實就是城隍。早在周朝,每到收穫之後,到了除夕,人們都要臘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人格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