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張衛星地圖記錄鄭州30年間的發展巨變

2020-12-16 鄭州晚報

(可以點擊圖片放大看)

1988年的鄭州市區東到東明路,西到秦嶺路,南到隴海路,北到農業路,東西、南北不過七八公裡長,107國道(今中州大道)同市區之間還隔著大片的麥地。

1989年,一代商業傳奇亞細亞開門營業,但這一年的鄭州市區幾乎毫無變化。

1991年,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鄭汴高速也開工建設。

1992年,這一年鄭州的發展如同按下了暫停鍵。

1993年,北環路(今北三環)和機場高速開工建設,高新區已有雛形。

1994年,彩虹橋建成,西三環同北三環連成一體,相比於1988年,城區輪廓已經有明顯的擴大。

1995年,鄭洛高速、大外環路(四環路)開工建設。

1996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湧入鄭州,城中村蓬勃興起。

1997年,南三環開工建設。

1998年,城南的宇通工業園已經建成。

1999年,經開區開始建設。

2000年,此時鄭州市區東到107國道(中州大道),西到西三環,南到長江路,北到北三環。

2001年,鄭州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2002年,繞城高速、鄭少洛高速、京港澳高速開工建設。

2003年,日本設計師黑川紀章的規劃方案通過審議,鄭東新區正式開工建設。

2004年,東區的路網進一步完善,東三環開工建設。

2005年,東區CBD已形成雛形。

2006年,龍子湖高校片區開工建設,CBD如意湖已經完成蓄水。

2007年,老城區的城中村改造如火如荼,鄭州步入一年一變的時代。

2008年,鄭東新區寬闊的馬路上行人寥寥。

2009,鄭州東站開工建設。

2010年,東四環開工建設,東區開始慢慢成熟。

2011年,城市周圍村莊出現大量藍色,這是村民在自家樓頂用藍色彩鋼板加蓋的簡易層。

2012年,北龍湖開挖。

2013年,北龍湖開始蓄水,城市已經基本上發展成今天的框架。

2014年,東區已被建築填滿。

2015年,宇通客車廠此時已經與城區連成一片。

2016年,白沙、常西湖路網修建加快。

今天的鄭州。

10秒gif圖看清鄭州變化↓

來源:鄭州城市解讀(已獲得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統籌:張浩

編輯:古樺

相關焦點

  • 男子收藏上百張鄭州地圖,記錄鄭州滄桑巨變:百年「長」百倍!
    鄭州市民王懷民從小就對地圖感興趣,喜歡看各種各樣的地圖,上學的時候他的地理總是考滿分。從民國初期的鄭縣地圖到如今國家中心城市的最新版鄭州地圖,見證了鄭州的滄桑巨變,看著這些地圖就像在讀一段鄭州的成長史。他認為,收藏的這些老鄭州地圖,對於研究近現代鄭州歷史,應該有一定的文獻價值。
  • 《長江三峽歷史地圖集》全景式記錄三峽巨變
    本報訊 《長江三峽歷史地圖集》近日由星球地圖出版社編制出版。該書以211幅地圖、300餘幅圖片和20餘萬文字,全景式記錄了自史前時期至21世紀初,長江三峽地區的滄桑巨變。該書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長江三峽地區歷史地圖再現研究》的最終成果。
  • 描述海岸生態系統分布與變化 七十萬張衛星圖像繪成全球潮灘地圖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20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發布了一份全球潮灘地圖,其根據70萬張衛星圖像繪成,描述了這些海岸生態系統的變化。研究發現,1984年至2016年期間,在有充足數據的區域(佔繪製面積的17.1%),16%的潮灘已經消失。
  • 記錄成都發展巨變 航拍俯瞰大美天府
    全國主流新媒體匯聚蓉城 記錄成都發展巨變 航拍俯瞰大美天府   接下來,全市上下將擼起袖子加油幹、心無旁騖抓落實,著力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城鄉統籌示範城市、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現代化國際城市、和諧宜居生活城市,以真抓實幹讓藍圖落地,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城市建設發展的生動實踐。  記錄成都發展巨變,航拍俯瞰大美天府。
  • 中國發布土地覆被地圖集 記錄20年間地表劇變
    &nbsp&nbsp&nbsp&nbsp徐冠華說,這部以中、英雙語出版的地圖集歷時6年完成,240餘名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編制。這是全球首部土地覆被地圖集,完整地記錄了近20年中國地表覆被量與質的演變過程。
  • 視角丨這25張衛星地圖讓你用新的方式看地球
    4Mapboxhttps://www.mapbox.com/maps/satellite/Mapbox地圖一個比較個性的地圖,高度自定義各種地圖元素,水系,道路等等都可以自定義。雖然雅虎目前一路坎坷但雅虎地圖仍在,仍為我們提供地圖服務。衛星地圖使用的是HERE的資源。12MDA NaturalVuehttps://www.arcgis.com/home/webmap/viewer.html?
  • 張衛星之囧:「死多頭」黃金期貨爆倉
    38歲的張衛星成名於股權分置改革,固威於率先預測國際金融市場黃金大牛市的到來,名聲大噪於2008年炒黃金期貨爆倉。  對股權分置這一資本市場頑症的剖析、解決方案的提出體現了張衛星的奇異洞察力和超常想像力,而頂住當時市場的百般質疑和壓力以一腔熱情勇於推動股權分置改革,則體現了張衛星「認定便執著到底」的個性。張衛星有次笑談之為:「怎麼證監會也沒人給我發個股改的獎,呵呵。」
  • 獻縣農民自辦攝影展 記錄21年馬本齋故裡巨變
    長城網6月30日滄州電(左大中 董傳輝)21年來,農民攝影家趙文嶺用鏡頭記錄了民族英雄馬本齋故裡的巨變。昔日光禿禿的村路兩旁,如今已綠樹成蔭、工廠林立,破舊的土坯房被高標準的瓦房和樓房取代,低矮的校舍變成了設施完善的教學樓……。
  • 8萬張照片記錄陸家嘴28年巨變
    從1990年上海浦東宣布開發開放至今,他以鏡頭為時間軸,記錄下了陸家嘴地區飛速發展的歷程,8萬多張高清照片,足足存儲了800GB的硬碟。浦東28年的巨變軌跡,在張張照片的串連中清晰可見。  土生土長的浦東情結  姚建良是土生土長的浦東人,祖籍金橋。1990年以前,他在建工集團下屬上海三建公司工程檔案室做工程攝影,日常工作是拍攝工地上的廠區和樓房,服務工程建設。
  • 成都機場30年折射我國西部航空發展巨變
    至此成都機場安全運營了30年。這30年來,成都機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新華網從成都機場了解到,成都機場於1987年10月15日體改正式成立。30年來,候機面積由成立之初的5000多平方米,擴展到目前的50萬平方米;國內航線從成立之初的25條,增至目前的191條。國際(地區)航線從1條增加到目前的104條。
  • 生活在上海 | 姚建良:8萬張照片記錄陸家嘴28年巨變
    「我把相機更多地看作是一種記錄工具,而不是創作工具。」從1990年上海浦東宣布開發開放至今,姚建良一年一張以東方明珠為原點的陸家嘴俯瞰圖,一年一張從和平飯店望去的浦東岸線圖,無一缺席。他以鏡頭為時間軸,記錄下了陸家嘴地區飛速發展的歷程,8萬多張高清照片,足足存儲了800GB的硬碟。浦東28年的巨變軌跡,在張張照片的串連中清晰可見。圖說:姚建良。
  • 鄭州紙質地圖更新趕不上城市變化 電子地圖受寵
    昨天,市民葛先生打來熱線反映,花園路與連霍高速互通式立交、鄭開大道與京港澳高速互通式立交已經通車,但在鄭州市地圖上卻都沒有顯示,希望地圖出版部門的工作效率能夠跟上鄭州城市的發展步伐,讓新修的道路和出入市口更好地服務市民。「地圖我車上有,但基本不看,這些新修的高速路口,兩年前的地圖上根本就沒有。」
  • 瞧個稀奇,看看50年前的鄭州地圖
    地圖上,當時鄭州的電話號碼只有4位。  這張地圖上,鄭州的版圖比1955年略大一些。西到華山路,東到東明路,而農業路以北和隴海路以南,都有了小片城區。這張地圖上,鄭州已經有了東環、西環、南環、北環,西邊城區緊挨西流湖,東邊到東明路,北邊有了南陽寨、動物園,南邊有了航海路。而鄭州的電話號碼,已經是5位了。
  • 從保安營機場看攀枝花發展巨變
    從保安營機場看攀枝花發展巨變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19-11-19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昔日小鄭縣今日大都市 鄭州70年巨變朋友圈遍天下
    由省發展改革委、市政府聯合承辦的這次成就展,主要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河南省、鄭州市的光輝歷程和輝煌成就。在5個篇章的展覽中,鄭州市獨佔一個篇章,分為古都新生、闊步前行、更加出彩三個單元。按照1949—1978年、1978—2012年、2012年至今三個階段,以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省會鄭州70年來天翻地覆的巨變。新中國成立後,鄭州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
  • 上海虹口居民曹玉良「手繪地圖」記錄上海發展
    原標題:老爺叔「手繪地圖」記錄上海發展 虹口居民曹玉良百幅畫作登上《上海旅遊手繪地圖》  買了100多份上海地圖,放在家裡已堆成小山,卻還要自己畫地圖;去上海各景點遊玩,拍了幾千張照片,卻還要自己畫景點——這就是曹玉良的生活日常。
  • 真實記錄庫區發展 《三峽庫區地圖集》獲全國地圖產品最高獎
    華龍網12月14日9時50分訊(記者 周夢瑩)記者今(14)日從重慶市規劃局獲悉,由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參與編制的《三峽庫區地圖集》日前獲得2014年度優秀地圖作品裴秀獎金獎,這也是全國地圖產品的最高獎。
  • 實時衛星地圖:足不出戶看全球
    這款地球軟體使用合成圖像與視頻形成一個全面的,可互動的地球地圖。
  • 鄭州秋季周邊遊玩最強攻略地圖!30個最美地方都在這裡了!
    上周五,我們推送了一篇鄭州各區域火鍋地圖,(鄭州各區域火鍋地圖,這30家火鍋好吃到爆!
  • 南北擴張城市發展 重慶地圖「矮胖」變「瘦高」
    2012年《重慶旅遊圖》正面,城市街道的內容與地圖板式,伴隨著城市發展逐漸變化。誤以為尾氣會毒死人 曾遭集體拒坐重慶史上經歷三度直轄 「解放碑」以前叫「紀功碑」改革開放影院好火 門票三角年入千萬 國泰走出「四名旦」中巴名叫「康福來」 土氣「四公裡」背後有傳奇「寫錦繡文章 用紅巖墨水」 大量商業廣告初現地圖碼頭漸少橋都崛起 重慶直轄由此踏上發展新徵程重慶飛速發展 「外環」高速完工就變「內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