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檢察長》首映:過程正義結果正義同重要

2020-12-23 齊魯網

  齊魯網娛樂訊  當反腐工作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時,中國首部呈現當代檢察長故事片《檢察長》將於9月15日在全國首映。該片由知名導演張家和執導,著名演員馬躍、楊涵斌和「謀女郎」徐筠等聯袂主演,一部以「強化法律監督、引導社會輿論、宣揚公平正義、打擊犯罪腐敗」為宗旨,體現人民檢察長核心價值觀的電影拉開了正能量影片序幕……

  「公正,是對司法的基本要求。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二者相互依賴,缺一不可。實體公正以程序公正為前提,程序公正以實體公正為依歸。沒有實體公正,程序公正就會毫無價值,而沒有程序公正,實體公正就會成為泡影。」

  「我會誓死扞衛法律尊嚴」。影片中的顧剛檢察長是個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檢察人員,或許就是他的這份堅定信念使其太想將違法犯罪人員繩之於法,怎樣才能保證將犯罪嫌疑人「繩之於法」的過程正義,結果也是正義的呢?——王喜副市長,顧剛的老同學,當顧剛發現這個曾被眾多同學奉為模範的老班長竟是個濫用職權,為己謀利的違法人員,他痛心之餘毅然決定在其身邊當「臥底」,暗中收集其犯罪證據,最終依靠智慧在依法讓嫌疑人接受法律的審判。司法是匡扶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所以司法機關必須嚴格、公正司法,唯有司法公正,法律才有權威,人們才會信任法律,依法治國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鬆。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檢察長》這部影片開拍的本身就是全國檢察系統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的一次實踐。老百姓最痛恨的是什麼?貪官。而這部電影就是一部反腐倡廉的主旋律影片。講述了以龍興華為代表的檢察系統的黨人克服重重困難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和那些腐敗分子作鬥爭,為民除害,這也是這個影片的宗旨和目的。主角龍興華這個形象,他痛恨貪汙腐敗分子,他呼喚著社會的正義,維護著社會的公平。而他因為維護社會正義觸動到了那些腐敗分子的利益,利益是什麼?那是他們生存的狀態,一旦你把它破壞了,那他們就要用生死來跟你拼。同時,怎麼樣才能讓主旋律的一個富有正能量的人物形象更加結實,更接地氣呢?那就是要還原他的生活常態。而家庭這個環境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自然處境。影片中有五六個家庭戲,散落在將近一百分鐘的影片當中。這五六場戲雖然很少但卻非常的珍貴,因為不僅僅塑造了一個堅定有力的、堅持原則的檢察長,同時還體現了一個好男人,一個可愛的男人,一個非常有責任心的丈夫。當妻子質問龍興華—「為了社會正義難道就要犧牲掉自己和家人嗎?」這個時候,龍興華被推到了浪尖上,因為選擇是最難的,選擇能突出表現出來一個人的品質。一邊是自己的家庭一邊是自己信奉的理念。作為一個檢察長,為整個社會維護公平正義卻保護不了自己的妻子。男兒有淚不輕彈,可龍興華看著自己妻子的身影還是流淚了,這滴淚是可貴的,因為它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影片中的反派—王喜副市長最終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他「賊鼠一窩」的其他官員也被一網打盡。「新官上任三把火」初入官場的人們總是懷著滿腔的熱情,剛正不阿,嫉惡如仇。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人的官位會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而面對的誘惑也成正比地增長。而此時的這些官員,你們是否還記得最初堅持的那份正義?現實裡,總有人在金錢、官位、名利的誘惑下,放棄了初入為官時的那份信念,放棄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學習改造,在物慾橫流的誘惑下「只講實惠,不講理想;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只講錢財,不講原則」。影片闡明了身為人民的公僕,只有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過好權利關、金錢關、人情關,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抵禦住各種誘惑,立於不敗之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電影《檢察長》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與廣州龍達影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反腐倡廉,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反腐倡廉建設關係到中國共產黨的興衰成敗,中國共產黨賴以執政的基礎是人民群眾的擁護,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一切工作都無從談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重拳反腐,各級官員的落馬,強力反腐所引爆的政治效應、社會效應和輿情效應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凸顯出中央從嚴治黨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中央對腐敗零容忍的態度,反映了中央打擊腐敗絕不姑息的鐵腕力度。一部主旋律電影,它的內涵是無可比擬的,彰顯了社會正能量的意義及力量。

  通過這部電影你可以看到,檢察系統當中的共產黨人以他們踏實的工作態度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是不是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想老百姓所想,及群眾所及。我們的黨能夠這樣大刀闊斧的,以一種斷腕的精神把反腐倡廉這樣一個行動進展下去,恰恰說明了我們黨的自信,我們黨的成熟。在此我們向全國的檢察長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謝你們,為了和諧社會,為了人民的利益,你們辛苦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戴維·米勒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理論辨析
    【摘要】程序與結果之間的區別是當代西方社會正義理論中相當重要的概念劃分,不同的正義理論對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二者關係有不同的理解。戴維·米勒在研究社會正義理論的過程中提出有必要澄清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了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在社會正義原則中的角色。
  • 《蝙蝠俠》與《正義聯盟》推遲上映,為何華納不考慮線上首映?
    在應對當前的好萊塢影院部分關閉的時候,電影公司對發行日程進行了許多重大調整,《蝙蝠俠》就是華納需要調整的項目之一。《正義聯盟》實際上也延期上映了,當然這部影片的推遲原因更加複雜——雷-費舍爾指控三年前Justice League劇組不尊重演員的意見,導致華納開啟此事的調查。
  • 確定比正確更重要麼?結果比正義更重要麼?
    人們之所以打官司,自然都希望獲得一個公平正義的結果。古代皇帝選繼承人,也都希望選一個睿智英明的繼承人。日常生活中,工作中,不管做什麼決策,我們都希望做一個最理智正確的完美決策。但是,你有你的計劃,這個世界卻另有計劃。
  • Read一周丨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張玉環之後,程序正義應該深入人心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安迪坐冤獄也只有19年。因為證據不充分、存在刑訊逼供情況,張玉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接受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等的道歉,但是希望追究刑訊逼供者的法律責任。27年後冤案昭雪,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
  • 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誰更重要?
    在法律界一直有這樣一條法律諺語:程序正義比實體正義更加重要。這句諺語正好能夠說明這一問題,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的實體正義,即根據客觀發生的事實真相來依法裁判。我國從古至今、包括近現代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堅持實體正義,追求將所有壞人一網打盡的司法目標。但是,如果過分堅持實體正義,就難免會突破一些法律程序,以達到將罪有應得之人繩之以法。當然,一旦突破法律程序去辦理案件,就難免會造成「寧枉勿縱」的司法觀念,從而釀造難以救濟的冤假錯案。比如著名的「佘祥林」案件。
  • 淺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
    當然,不論人們如何理解公正,在維繫、構建某種法律制度的過程中,公正被劃分為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  何謂實體正義?實體正義是指人們在對實體上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行確定所要遵循的價值標準,強調結果的正當合理與道德性。簡而言之,實體正義即指一個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所取得的結果是否符合某些公正標準。
  • 長江日報:突破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困境
    然而,這裡隱去了程序正義的默認前提,即程序的合理正當,且暢通可行。 房地產檔案館工作人員通過不合法的途徑與手段公布了信息,這是一種程序不正義,那麼,有沒有可以行走的正義通道呢?通過合法途徑向紀委舉報被認為是可行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要堅持以程序不正義的方式來追求正義?事實上,這才是程序之爭的核心。 在此之前,廣州相關部門有沒有收到對「房叔」的舉報,外界很難知曉。
  • 「科融環境」調查:程序正義才有結果正義
    一家之言  無論是上市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還是董事會,首先就是堅守程序正義;在「程序正義」前提下,「結果正義」才有意義。  據新京報報導,此前科融環境董事會審議解聘總經理及財務高管議案,有董事聲稱投反對票但結果卻變成「棄權票」,由此引發關注。
  • 六問正義聯盟:怎麼會搞成這樣!
    我幾乎可以想像到,在首映的午夜場我會如何尖叫,如何戰慄,如何激動地哭泣。而在這一年之間,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變化,《正義聯盟》這部電影也著實命運多舛。我身邊會陪我一起刷午夜場一起發瘋的朋友們都不在了,《正義聯盟》則經歷了大規模補拍、換導演等一系列風波。
  • 論程序正義
    [1] 但依據魏曉娜博士的觀點,程序正義觀念可以上溯到1215年制定的英國大憲章。英國大憲章第39條規定,「任何自由民,非經其同階層人民的合法裁判,並經當地法律的判決,不得予以逮捕、監禁、沒收其財產、放逐、傷害,或不予法律保護。」 魏曉娜博士認為這一規定成為英國公民基本權利的起源並奠定了未來公民權的法律保護。這對普通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 筆者贊同陳瑞華教授的觀點。
  • 抄告制度:別讓結果正義遮蔽程序正義
    不可否認,「交通違法抄告制度」有很好的「結果正義」,而這樣的結果,不僅是公眾的期待,也是法治社會的必然。但是,推行這樣的結果正義,同樣需要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即程序正義不可忽略。從這個角度來說,即便要推行「交通違法抄告制度」,要讓公眾讓渡隱私權,也應先在法律的基礎上加以明確,而不能越過法律來推行這樣的執法方式。
  • 論我國立法過程中應遵行的正義程序
    正因為實體法是實現實體正義的關鍵性法律,因此才備受各國的青睞。基於這些原因使得我們在立法過程中必須十分注意法的實體正義,必須特別注意法律內容的普遍性和真實性,同時立法不能只看到一個環節,而要把某物表達為對一切人都有效的行為規則,而且要看到比這些更重要的、內在而本質的環節,即認識到它被規定了的普遍性中的本質內容。而所有的這些指向其實只有一個終極目標——實體正義。
  • 正義聯盟:尚未成熟的DC電影宇宙
    電影《正義聯盟》整部影片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演,太過於平庸反而凸顯了電影本身的槽點。沒有保持DC電影的哥特黑暗風,強行加入了漫威的商業娛樂風,風格的斷裂,內容的空洞導致拍出的電影就像一個「四不像」。按照電影的設定,高智商的布魯斯韋恩沒有用保險的氪石來對付大超就算了,就算是從情感上安撫大超,也沒有用瑪莎,選擇了女友露易絲萊恩。不禁要感嘆,還好大超不是單身狗,不然你們正聯成員在這裡就全部涼了。《正義聯盟》集結的英雄除開在bvs裡面露臉的大超,WW,蝙蝠俠以外,還有小閃,海王和鋼骨。遺憾的是綠燈軍團缺席了正聯。
  • 亨利·卡維爾穿著黑色超人服會出現在正義聯盟導演剪輯版中
    一個新的正義聯盟斯奈德剪輯版揭示了一個更好看的亨利卡維爾的黑色服裝超人。一個新的正義聯盟斯奈德剪輯顯示了亨利卡維爾飾演的超人穿著黑色戰衣。導演扎克·斯奈德是創造DC延伸宇宙系列電影《超人鋼鐵之軀》、《蝙蝠俠V超人:正義與正義聯盟的黎明》的關鍵人物。但斯奈德為DCEU制定的五部電影計劃在重新拍攝和後期製作之前離開了正義聯盟,因此被縮短了。結果,華納兄弟請來了喬斯·惠登,他對正義聯盟做出了重大的改變,刪去了斯奈德的大部分設想,並用重新拍攝的方式來改寫其他故事情節。
  • 淺議刑事訴訟中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價值均衡
    去年施行的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主要聚焦於兩點:一是在頂層設計上,從原有制度設計中的形式上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二者並重實質上偏重於實體公正的價值選擇,逐步導向在追求實體真實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程序正當性的價值;二是通過可操作的程序制度設計,將對偵查權不當行使的限制、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權等價值目標,變成具體細緻的程序操作規範,確保實現控辯雙方地位對等的客觀化。
  • 《誤殺》:正義從來不會缺席,正義也不會姍姍來遲
    當李維傑的女兒平平被督察長的兒子強暴,在反抗過程中誤殺對方時,這場「誤殺」就更讓喪子的拉韞,失去了常人的理智。她如同惡魔般,不斷地用強權逼迫李維傑一家人,甚至連幾歲的孩童都慘遭毒手。拉韞很容易就可以把這場「誤殺」當成正義之戰直指李維傑。「誤殺」也是殺,法律也不保護「我不是故意的」。
  • 法律概念科普第九彈: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
    程序正義是指裁判過程的公平和法律程序的正義。即「看得見的正義」,是英美法系國家的一種法律文化傳統和觀念。程序正義更強調的是執法、司法過程中行為的合法性,而不能單獨追求所謂「政治正確」的正義結果而犧牲過程,英美傳統法律理論認為不具有程序正義的「正義」結果是「毒樹之果」,是不會被法庭採信的。相反,實體正義又稱「實質正義」,它是刑事訴訟法的專有名詞,它是指通過刑事訴訟過程而實現的結果上的實體公正和結果正義。
  • 法學匯|「案-件比」:實現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有機統一
    圍繞這一概念構建案件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是最高檢落實司法體制改革,踐行新時代司法理念,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重要舉措和努力。從法理上看,「案-件比」力圖要做到的是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之間的平衡,確保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司法活動始終能夠保持高度自覺。
  • 人民法院報:讓程序正義之光消融實體正義堅冰
    在現代社會,人們所期待和嚮往的司法正義不僅包含實體正義,還有程序正義,前者強調個案結果的公正性,後者則強調司法過程的正當性。在刑事司法領域,人們既追求「有罪必罰,罰當其罪」以及「罰必有罪」的實體正義,也要求實現包括正當程序、無罪推定、證據裁判等原則在內的程序正義。
  • 程序正義未必會導向結果正義,美國的司法體制是好的,但是他們的...
    程序正義未必會導向結果正義,美國的司法體制是好的,但是他們的警務系統也太差勁了吧?為什麼光是一輛土星轎車就摸排了那麼久,就如果在中國,形成了輿論合力,「上面」再下了限期破案的命令,一兩天想不破案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