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
一方面,程序是實施實體法的工具,另一方面,法律程序也有其獨立存在的意義,不應任意做出犧牲。 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何者為先的問題實質上是將著眼點放在人權保障和真實發現何者優先的問題上。「程序是實體之母,或程序法是實體法之母」並不表明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之間存在何者為先的問題,只能說程序和實體何者為先。
-
淺議刑事訴訟中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價值均衡
2014-04-17 08:31:24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孫志華
-
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誰更重要?
在法律界一直有這樣一條法律諺語:程序正義比實體正義更加重要。這句諺語正好能夠說明這一問題,我來簡單介紹一下。所謂的實體正義,即根據客觀發生的事實真相來依法裁判。我國從古至今、包括近現代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堅持實體正義,追求將所有壞人一網打盡的司法目標。但是,如果過分堅持實體正義,就難免會突破一些法律程序,以達到將罪有應得之人繩之以法。當然,一旦突破法律程序去辦理案件,就難免會造成「寧枉勿縱」的司法觀念,從而釀造難以救濟的冤假錯案。比如著名的「佘祥林」案件。
-
法律概念科普第九彈: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
程序正義是指裁判過程的公平和法律程序的正義。即「看得見的正義」,是英美法系國家的一種法律文化傳統和觀念。程序正義更強調的是執法、司法過程中行為的合法性,而不能單獨追求所謂「政治正確」的正義結果而犧牲過程,英美傳統法律理論認為不具有程序正義的「正義」結果是「毒樹之果」,是不會被法庭採信的。相反,實體正義又稱「實質正義」,它是刑事訴訟法的專有名詞,它是指通過刑事訴訟過程而實現的結果上的實體公正和結果正義。
-
《控方證人》:程序正義才是實體正義之基
讓人思考法律追求的到底是程序正義還是實質正義,過度強調程序正義,很可能會讓本應伏法的犯罪分子逃脫法律的制裁。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去挑選或跳躍性的適用現有的法律制度,程序正義都是應當放在首要位置堅持的。或許程序正義會導致個別案件無法給兇手定罪,但如果沒有程序正義,實體正義會大面積失守,程序正義是保障普遍實體正義的唯一方法。
-
處警,無論「程序正義」還是「實體正義」,在炒作面前都不堪一擊
「程序正義」這個詞大家都聽說過,但可能很多人並不太理解,只是覺得專家說的都對,「程序」錯了,一切就都錯了。那什麼是程序正義,六哥結合派出所的出警給你解讀一下。面對這樣一個警情,現在被要求「程序正義」的警察會怎麼處理呢?一起來看下:男方報警後,接警臺不會按照「非公安機關管轄的警情」將此情推掉,而是遵照「轉警即無責」的標準將此類警情以「發生糾紛」的名義轉派給轄區派出所。
-
法學匯|「案-件比」:實現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有機統一
從法理上看,「案-件比」力圖要做到的是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之間的平衡,確保在追求公平正義的過程中,司法活動始終能夠保持高度自覺。對於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關係而言,主要包括三種情形:實體正義優先,程序正義優先,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兼顧。
-
沒有程序正義 哪來實體正義
原標題:沒有程序正義 哪來實體正義 ■科技觀察家 如果有人在村頭大喇叭廣播:「王二麻,你搞破鞋當小三喪盡天良!我掌握了材料ABCD,如此這般……鐵證如山!」我們是否應該支持這種言論自由? 很多圍觀者支持,他們幫助搜集和公開材料,喊道:「王二麻,有理你回應啊!你不說話就是心虛,是欺世盜名。」
-
程序正義的價值初探——以訴訟程序為中心
探討程序正義的價值時,需要先探討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關係,對這一問題的探討,實質是對程序正義是否具有獨立價值的探討。對於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關係,筆者有以下四點意見:第一,程序的設置在很大程序上是為實體服務的,程序正義的實現是確保實體正義實現的前提,從這個層面講,程序正義可以視為實體正義的工具。第二,在實現實體正義時,程序正義不同於一般情況下實體正義對各方利益的均等保護,更多地強調側重保護。
-
Read一周丨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張玉環之後,程序正義應該深入人心
因為證據不充分、存在刑訊逼供情況,張玉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接受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等的道歉,但是希望追究刑訊逼供者的法律責任。27年後冤案昭雪,遲到的正義,還是正義嗎?張玉環案讓我們又重提一個詞:程序正義。
-
長江日報:突破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的困境
然而,這裡隱去了程序正義的默認前提,即程序的合理正當,且暢通可行。 房地產檔案館工作人員通過不合法的途徑與手段公布了信息,這是一種程序不正義,那麼,有沒有可以行走的正義通道呢?通過合法途徑向紀委舉報被認為是可行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要堅持以程序不正義的方式來追求正義?事實上,這才是程序之爭的核心。 在此之前,廣州相關部門有沒有收到對「房叔」的舉報,外界很難知曉。
-
...徐秋影案件」引發深思 實體正義和程序公正能否完美結合(圖)
「徐秋影案件」是上個世紀中國「有罪推定」缺乏實體正義所致的典型冤案;本世紀「徐秋影案件」又因名譽權糾紛,引發了人們新的思考。 《徐秋影案件》是拍攝於上個世紀50年代影響了中國兩代人的國產反特影片。
-
實現程序正義的基本標準
【主題詞】:程序正義 基本標準 在西方思想史上,自從亞里斯多德以來,有關正義的學說可謂學派紛立,但這些觀念基本上屬於「實質正義」或「實體正義」的範疇,因為它們重視的是各種活動結果的正當性,而不是活動過程的正當性。在中國,一直以來,也都是追求實質意義上的正義價值。雖然程序正義不等於結果的公正,正如谷口安平所說:「影響結果的不僅限於程序。
-
行進中的程序正義
行進中的程序正義 ——以《刑事訴訟法》對證據制度的完善為視角 一、刑事證據價值觀的嬗變:由「實體真實」向「程序正義」的漸進 「訴訟的藝術無非是證據的藝術」 [1]。「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的證據定義被徹底摒棄,轉而使用「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將證據概念重新界定,並引入非法證據排除制度、完善證人出庭制度和辯護制度,實質上已開始逐漸脫離「實體真實」為核心的刑事證據價值觀,轉而走向更側重於「程序正義」的多元刑事證據價值觀。
-
論我國立法過程中應遵行的正義程序
立法正義是程序正義和實體正義的集合,二者又通過民主的程序和設定科學合理的權利義務來分配正義,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踐行人民權利。 最後,立法正義在現階段的法治建設中尤為重要。任何法律規範都是在一定製度的控制下才能夠得到實效,目前我國的立法現狀促使我們必須重新定位,選擇正確的價值目標,以化解當前矛盾。
-
論程序正義
[關鍵詞] 程序正義 基本要求 價值 一、程序正義觀念的起源與程序正義理論 在西方思想史上,自從亞里斯多德以來,有關正義的學說可謂學派紛立,但這些觀念基本上屬於「實質正義」或「實體正義」的範疇,因為它們重視的是各種活動結果的正當性,而不是活動過程的正當性。 程序正義作為一種觀念,出現在13世紀。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制度的正義性
一、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並重 人民法院堅持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相統一,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依照法定程序審理各類案件,做到嚴格公正司法,確保裁判公平正義。 所謂實體正義,就是指裁判結果公正,即人民法院運用正確的法律,在準確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對當事人的實體權利與義務作出準確認定與公正裁決。
-
谷口安平的程序正義論及其對我國的現實意義
,但長期以來程序的價值被視為實體法實現的工具,居於絕對地位的是程序工具主義,谷口安平程序正義的提出給我們展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他提出訴訟是實體之母,強調訴訟法的獨立價值,本文試從谷口安平的程序正義論的內容為基點,探討其對我國社會的現實意義。
-
「科融環境」調查:程序正義才有結果正義
一家之言 無論是上市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還是董事會,首先就是堅守程序正義;在「程序正義」前提下,「結果正義」才有意義。 據新京報報導,此前科融環境董事會審議解聘總經理及財務高管議案,有董事聲稱投反對票但結果卻變成「棄權票」,由此引發關注。
-
確立實質正義的司法價值取向
按科學發展觀要求 確立司法價值取向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必須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政法工作的生命線。」司法作為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其首要的價值取向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並且,我們所追求的公平正義,應該是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結合、是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都得到全面實現,在二者難以統一的情況下,我們更應注重實質正義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