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說起澳門,不少人耳邊響起的就是這首《七子之歌》的旋律。由聞一多寫就的雋永詞句,經由琅琅上口的譜曲加持,被無數人所熟知和傳唱。
《七子之歌》演唱者容韻琳小時候和長大後。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將近,當年歌曲中的童聲演唱者、澳門女孩容韻琳現在也已29歲了,當年因為演唱《七子之歌》爆紅而成為「國民妹妹」的她後來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普通話不標準但最終當選
據媒體報導,容韻琳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爸爸是一名技術員,媽媽是醫生,一家人在澳門過著簡單平靜的生活。本來,容韻琳也和普通學生一樣,靈動可愛略點羞澀,同普通鄰家女孩無異。
因為演唱《七子之歌》而家喻戶曉,是容韻琳和父母沒有想到的。容韻琳的媽媽黃月麗曾說,女兒愛好的是跳舞而不是唱歌,「那時我們的普通話都不標準,怎敢上臺演唱普通話歌曲?」
因為生活在澳門,韻琳小時候普通話其實不是很標準,以前一直說粵語,為了學好普通話會經常聽普通話的錄音帶,和媽媽看普通話的節目,為了提高韻琳的普通話水平,爸爸媽媽還給她請了普通話老師。
澳門回歸前,李海鷹結合聞一多的詩《七子之歌》,為央視專題片《澳門歲月》寫了主題歌。這首歌需要找一個澳門小朋友參與演唱,為了選出合適的演唱者,澳門學校的很多老師都教小朋友唱這首歌。
「鄰家妹妹」容韻琳在演唱。
當時正在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讀二年級的容韻琳,被老師選中。她天天跟著老師逐字逐句糾正發音。容韻琳媽媽說,那時容韻琳學得很辛苦,後來幾乎都要放棄了:「(當時)她只知道這是一首歌,不曉得有什麼意義和內涵。」
經過挑選後,當時其實找到了兩位小朋友正式前往廣州錄音。另一位小朋友學過美聲,普通話也標準,而容韻琳那時年紀很小,經常哭著找媽媽,表現得緊張,普通話也不標準。但導演覺得她聲音清澈而充滿童真,不像受過訓練,而有一種真正的鄰家妹妹的感覺,所以最終選定了她。
曾獲澳門特首當面表揚
從後來推出的歌曲可以聽出,儘管容韻琳咬字不太標準,某些地方也稍有走音,但她表達出了笨拙但可愛的情感。1999年春晚,容韻琳帶著活潑與天真,登上了春晚舞臺,在全國人民面前再一次演唱了這首歌,童聲天真而清澈,並隨著「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這樣真摯的詞句,打動了無數人。
澳門回歸一周年的演出,容韻琳唱的還是這首保留歌曲,臺下有許多觀眾與她一起唱了這首深入人心的歌曲。她說:「在澳門回歸一周年演出結束的時候,何厚鏵特首看到我,對我說,你唱得越來越好了。」
談到澳門回歸祖國,11歲的韻琳接受採訪時曾說:「最早是爸爸媽媽告訴我祖國的歷史,唱了《七子之歌》後,我去了許多地方演出,才知道祖國原來這麼大,有這麼多美麗的地方,做個中國人真好。」她說,印象最深的是萬裡長城,長城就像一條龍,守護著中國,很雄偉、很壯觀。
長大後的容韻琳。
成了新聞人物後,容韻琳經常要參加社會活動。她說參加這些活動不會影響功課,每次參加活動或演出都要先學好可能拉下的課文。童年的韻琳喜歡自己學東西,除了學校課業外外,還會學舞蹈、參加合唱團,以及相關的表演訓練。
因為歌曲特殊的意義,二十年來,容韻琳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場合唱過多次《七子之歌》,尤其是回歸紀念日。在這個過程中,她的普通話越來越標準,對歌曲所承載的含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她卻說,越長大,在演唱的時候反而會更緊張:「因為越長大越在乎在舞臺上的表現,越怕在臺上出錯。」
低調入讀澳門大學學商科
據報導,長大後的容韻琳並沒有選擇去做職業歌手,而是選擇了學習商科,大學就讀於澳門大學。
2009年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的時候,她溫柔而謙虛地說:「說實話我除了唱了《七子之歌》,對澳門也沒有做特別的貢獻,我希望有能力以後可以對澳門有所貢獻。」
入讀澳門大學後容韻琳接受媒體採訪。
央視在澳門回歸10周年之際的專題片《澳門之子》回訪長大了的容韻琳,她回憶當年自己演唱的時候,是「抖著唱完」的。她表示,自己出名後,商演和拍廣告的邀約不斷,但都被她和父母拒絕了,她說只想安靜地長大,當一名老師,而且永遠不和媽媽分開。
容韻琳採訪中透露,走紅後有很多演藝公司找她籤約,最後她還是放棄了籤約當明星的機會,選擇了繼續完成學業,並順利考入澳門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專業,對身邊人也很少提及少年時的風光經歷,很多同學都不知道她就是當年唱《七子之歌》的那個小女孩。
南都綜合《人民日報》、央視、南方都市報過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