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因唱澳門回歸《七子之歌》家喻戶曉,後放棄當明星低調入讀澳大

2020-12-18 騰訊網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說起澳門,不少人耳邊響起的就是這首《七子之歌》的旋律。由聞一多寫就的雋永詞句,經由琅琅上口的譜曲加持,被無數人所熟知和傳唱。

《七子之歌》演唱者容韻琳小時候和長大後。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將近,當年歌曲中的童聲演唱者、澳門女孩容韻琳現在也已29歲了,當年因為演唱《七子之歌》爆紅而成為「國民妹妹」的她後來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普通話不標準但最終當選

據媒體報導,容韻琳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爸爸是一名技術員,媽媽是醫生,一家人在澳門過著簡單平靜的生活。本來,容韻琳也和普通學生一樣,靈動可愛略點羞澀,同普通鄰家女孩無異。

因為演唱《七子之歌》而家喻戶曉,是容韻琳和父母沒有想到的。容韻琳的媽媽黃月麗曾說,女兒愛好的是跳舞而不是唱歌,「那時我們的普通話都不標準,怎敢上臺演唱普通話歌曲?」

因為生活在澳門,韻琳小時候普通話其實不是很標準,以前一直說粵語,為了學好普通話會經常聽普通話的錄音帶,和媽媽看普通話的節目,為了提高韻琳的普通話水平,爸爸媽媽還給她請了普通話老師。

澳門回歸前,李海鷹結合聞一多的詩《七子之歌》,為央視專題片《澳門歲月》寫了主題歌。這首歌需要找一個澳門小朋友參與演唱,為了選出合適的演唱者,澳門學校的很多老師都教小朋友唱這首歌。

「鄰家妹妹」容韻琳在演唱。

當時正在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讀二年級的容韻琳,被老師選中。她天天跟著老師逐字逐句糾正發音。容韻琳媽媽說,那時容韻琳學得很辛苦,後來幾乎都要放棄了:「(當時)她只知道這是一首歌,不曉得有什麼意義和內涵。」

經過挑選後,當時其實找到了兩位小朋友正式前往廣州錄音。另一位小朋友學過美聲,普通話也標準,而容韻琳那時年紀很小,經常哭著找媽媽,表現得緊張,普通話也不標準。但導演覺得她聲音清澈而充滿童真,不像受過訓練,而有一種真正的鄰家妹妹的感覺,所以最終選定了她。

曾獲澳門特首當面表揚

從後來推出的歌曲可以聽出,儘管容韻琳咬字不太標準,某些地方也稍有走音,但她表達出了笨拙但可愛的情感。1999年春晚,容韻琳帶著活潑與天真,登上了春晚舞臺,在全國人民面前再一次演唱了這首歌,童聲天真而清澈,並隨著「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這樣真摯的詞句,打動了無數人。

澳門回歸一周年的演出,容韻琳唱的還是這首保留歌曲,臺下有許多觀眾與她一起唱了這首深入人心的歌曲。她說:「在澳門回歸一周年演出結束的時候,何厚鏵特首看到我,對我說,你唱得越來越好了。」

談到澳門回歸祖國,11歲的韻琳接受採訪時曾說:「最早是爸爸媽媽告訴我祖國的歷史,唱了《七子之歌》後,我去了許多地方演出,才知道祖國原來這麼大,有這麼多美麗的地方,做個中國人真好。」她說,印象最深的是萬裡長城,長城就像一條龍,守護著中國,很雄偉、很壯觀。

長大後的容韻琳。

成了新聞人物後,容韻琳經常要參加社會活動。她說參加這些活動不會影響功課,每次參加活動或演出都要先學好可能拉下的課文。童年的韻琳喜歡自己學東西,除了學校課業外外,還會學舞蹈、參加合唱團,以及相關的表演訓練。

因為歌曲特殊的意義,二十年來,容韻琳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場合唱過多次《七子之歌》,尤其是回歸紀念日。在這個過程中,她的普通話越來越標準,對歌曲所承載的含義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她卻說,越長大,在演唱的時候反而會更緊張:「因為越長大越在乎在舞臺上的表現,越怕在臺上出錯。」

低調入讀澳門大學學商科

據報導,長大後的容韻琳並沒有選擇去做職業歌手,而是選擇了學習商科,大學就讀於澳門大學。

2009年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的時候,她溫柔而謙虛地說:「說實話我除了唱了《七子之歌》,對澳門也沒有做特別的貢獻,我希望有能力以後可以對澳門有所貢獻。」

入讀澳門大學後容韻琳接受媒體採訪。

央視在澳門回歸10周年之際的專題片《澳門之子》回訪長大了的容韻琳,她回憶當年自己演唱的時候,是「抖著唱完」的。她表示,自己出名後,商演和拍廣告的邀約不斷,但都被她和父母拒絕了,她說只想安靜地長大,當一名老師,而且永遠不和媽媽分開。

容韻琳採訪中透露,走紅後有很多演藝公司找她籤約,最後她還是放棄了籤約當明星的機會,選擇了繼續完成學業,並順利考入澳門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專業,對身邊人也很少提及少年時的風光經歷,很多同學都不知道她就是當年唱《七子之歌》的那個小女孩。

南都綜合《人民日報》、央視、南方都市報過往報導

相關焦點

  • 容韻琳與澳門回歸寶寶共唱《七子之歌》(圖)
    中新社澳門十二月十三日電 題:容韻琳與回歸寶寶共唱《七子之歌》獻祝福  中新社記者 路梅  周日的下午,澳門白鴿巢公園裡人氣十足。人們耳熟能詳的旋律在園中響起:「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澳門回歸十周年之際,《七子之歌》的原唱者容韻琳帶領著十個「回歸寶寶」一同再度唱響這首歌,向澳門特區和祖國獻上祝福。
  • 粵澳齊唱《七子之歌》獻禮澳門回歸20周年
    澳門,祖國南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始終與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在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的日子裡航天精神中華行暨康師傅食品安全公益活動也燃情上線12月27日,一群來自澳門的學子跨海來看展粵澳學子在深圳少年宮喜相逢上演了很多「同是中國心、共逐航天夢」的名場面
  • 《七子之歌 · 澳門》,一首有故事的歌
    在當天的大型文藝晚會上,由年僅9歲的容韻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響徹全場。歌 曲這首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七子之歌·澳門》常被人認為是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曲。其後,風靡全國,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在1999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紀錄片中出鏡領唱的容韻琳再次向海內外觀眾獻唱《七子之歌·澳門》。2019年6月,這首歌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 澳門回歸20年,那首經典的《七子之歌》至今讓人熱淚盈眶
    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香港所有報紙對這一歷史時刻作充分報導。新華社記者 張燕輝 攝澳門舉辦「邁向美好明天大巡遊」。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 攝那一年,全國的大街小巷都飄蕩著一首歌的旋律——《七子之歌》。它以赤子深情的呼喚,觸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弦。
  • 聞一多創作的「七子之歌」見證了澳門回歸,也見證了中國崛起
    」……這首由聞一多先生所創的《七子之歌》,想必早已經感動了許多人。但是,當時的我國正面臨著新舊軍閥混戰和各國列強欺凌,喪失的許多國土都尚未收回,比如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大。因此,聞一多在悲憤之下創作了《七子之歌》。
  • 《七子之歌》再次唱響:三代人,跨越94年的時空對話
    為了迎接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中央電視臺特意拍攝了一部關於澳門歷史、經濟、文化及回歸歷程的專題紀錄片——《澳門歲月》,導演李凱無意中讀到聞一多先生這首《七子之歌》,當即決定將其作為《澳門歲月》的主題曲歌詞。之後,李凱又幾經波折找到了出生於廣東南朗的作曲家李海鷹譜曲。南朗與澳門僅一水之隔,從小耳濡目染澳門風土的李海鷹對澳門有著特殊的情懷,他的曲譜與《七子之歌》有著天然的粘合度。
  • 《七子之歌》伴澳門女孩容韻琳成長20年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31日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學生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並祝他們和全國的少年兒童節日快樂。習近平在回信中表示,我經常想起《七子之歌》,歌中表達的遊子對回到母親懷抱的渴望十分感人。
  • 澳門回歸《七子之歌》背後的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作曲家一夜譜曲
    1999年12月20日,隨著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葡萄牙結束了對澳門的統治。當時澳門培正中學小學部年僅七歲半的小姑娘容韻琳領唱,帶著濃厚澳門鄉音的《七子之歌》,也隨著這一重大事件廣為國人傳唱和知曉。《七子之歌》一經刊出,便引起了廣大愛國青年和群眾的強烈共鳴。當時有讀者讀後感慨「讀《出師表》不感動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 不孝; 古人言之屢矣。餘讀《七子之歌》信口悲鳴一闕復一闕, 不知清淚之盈眶, 讀《出師》、《陳情》時, 固未有如是之感動也。」
  • 「七子之歌合唱團」20年後重聚,再唱天籟之音!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當天,三百名小朋友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聞一多先生作詞的《七子之歌》,感動舉國上下。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七子之歌合唱團在大三巴牌坊前再次重聚,一起來見證澳門回歸20周年這個重要的日子。
  • |澳門回歸|粵港澳大灣區|七子之歌|...
    視頻來源:海客新聞、央視軍事稚嫩童聲演唱的《七子之歌》傳遍大街小巷「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那一夜中國未眠那一年>內地出生的許多孩子都取名為「迎澳」如今《七子之歌》再被年輕人唱起溫柔又有力視頻來源:人民日報21載巨變「一國兩制」在澳門生根、成長、綻放澳門從一個小城發展為國際知名都市日新月異的變化
  • 【方志四川•文藝】《七子之歌—澳門》背後故事:詩人含憤寫成...
    七子之歌——澳門歌曲簡介《七子之歌—澳門》,聞一多作詞,李海鷹作曲。字裡行間中,無不展現了澳門400年的滄桑,以及中華民族對命運的抗爭。因此他於1925年3月的歸國前夕,選擇了7個為外虜侵佔的中國港口,寫下了組詩《七子之歌》,一方面是替這離開祖國懷抱的7個地方抒情,另一方面,更是抒發自己的羈旅之情。其中《七子之歌—澳門》是該組詩首篇。
  • 《七子之歌》是哪七子,被迫租出去的土地,艱難的回歸
    聞一多先生於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首組詩,共九首,分別是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旅順-大連)、琉球群島、蒙古,稱為九子之歌。為了與周邊鄰國和睦相處,加強國際交流,被後人改為七子之歌,略去了琉球群島、蒙古。
  • 澳門回歸20周年,《七子之歌》再度唱響
    > 澳門回歸
  • 20年後,他們重聚!大三巴牌坊前再唱《七子之歌》,瞬間熱淚
    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二十年前,澳門回歸,大三巴牌坊前一群小朋友唱起《七子之歌》,感動了無數人。今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當年合唱團的成員們重聚大三巴牌坊前,一開唱瞬間淚奔!
  • 澳門回歸20周年|《七子之歌》裡,孩子要回到祖國母親身邊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2019年是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七子之歌》也再次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被唱響,11歲的小女孩龍紫嵐繼1999年澳門姑娘容韻琳第一次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後,成為新的傳唱人。聞一多先生慷慨痛切的詞、李海鷹含淚譜的曲,傳唱二十年來感動無數人。
  • 澳門文化局局長:除了《七子之歌》 推薦三個澳門禮物
    新京報專訪澳門文化局局長穆欣欣:  除了《七子之歌》推薦三個澳門禮物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受訪者供圖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前後,《七子之歌》再次「翻紅」,被重新編排、翻拍、演繹。20年過去,這首歌似乎依然是澳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
  • 又到澳門回歸紀念日,《七子之歌》的其他「六子」指誰?
    想起當年澳門回歸的場景簡直是歷歷在目,讓人心潮澎湃。今天恰逢澳門回歸紀念日。《七子之歌》再次迴響耳側。《七子之歌》是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先生創作的。其中澳門一子,另外的六子分別是: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大(即旅順大連)。這七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當時被外國侵略者強行霸佔的國土。
  • 紀念澳門回歸21周年:當《七子之歌》響起時,我又想起了你
    它的名字,叫做澳門。一首《七子之歌》讓年幼的我們記住了澳門,但是那時候還無法理解這首歌背後的沉重歷史和人們期盼祖國統一的厚重情感。直到後來,當我們了解了澳門的歷史之後……澳門在先秦時期屬於百越之地,後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歸屬南海郡。宋末元初,大量華人定居澳門,直至16世紀中葉,明世宗嘉靖年間。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居住澳門。
  • 專訪澳門文化局長:除了《七子之歌》,推薦三個澳門禮物
    新京報訊(記者 倪偉)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前後,《七子之歌》再次「翻紅」,被重新編排、翻拍、演繹。20年過去,這首歌似乎依然是澳門最醒目的文化符號。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局長穆欣欣認為,20年來,澳門人對這首歌的感情在變化,起初是對回歸的期盼,現在更帶有一種懂得和感恩。
  •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七子之歌合唱團20年後重聚
    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二十年前,澳門回歸,大三巴牌坊前一群小朋友唱起《七子之歌》,感動了無數人。今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當年合唱團的成員們重聚大三巴牌坊前,一開唱瞬間淚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