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寧可借給別人也不借自家親戚嗎」「是的,再借他十萬都可以」

2021-01-15 小柯看生活

人心是複雜的,只有涉及到利益時,才能真正地看清一個人的面目,若是能夠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那麼人與人相處時才不至於爆發衝突和矛盾,就怕遇人不淑,你拿真心相待,他卻享受得理所應當,絲毫沒有感恩的心,甚至是自私到骨子裡,以自我為中心,絲毫不顧慮別人的感受。

人生在世,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此時願意向你伸出援手的人,才是真正值得用心交往的人,要知道,人家本來就沒有幫你的義務,無非是把你當成自家人才會出手相助,這份恩情需要去珍惜和回應,就怕有的人不僅沒有感恩的心,更沒有原則和底線,最後還要反咬一口,不斷的消耗著別人的真心,最終逼得讓人不得不跟他劃清界限。

王濤的家境談不上多好,卻是個熱心腸的人,只要別人有事,跟他開口他準會幫到底,因此他的人緣特別好,但是在四年前,有個親戚在老家蓋新房,錢不夠就跟王濤借了兩萬塊,當時還一再保證,等手頭寬鬆了就把錢還了,要是王濤有急需,他也會想辦法把錢湊齊。

當時說得特別誠懇,又是自家親戚,王濤也就連欠條都沒要了,可誰想,借錢這事王濤不提,對方也就像忘記了一般,從此不再提起還錢的事,後來王濤家裡確實需要用到錢了,就想著去要回來,沒想到對方的態度急轉直下,最後就是找藉口推脫,接著就是信息不回,電話不接,直到最後避無可避,這才還了一萬八,剩下的王濤也懶得要了,也從此認清了他們一家人。

借錢這事讓兩家傷了和氣,從此就很少再有來往,可沒想到最近,對方又找上門來了,一臉和氣地跟王濤嘮起了家常, 隨後又是借錢,說是兒子要結婚,想跟王濤借五萬先,有了上次的經驗,王濤實在不敢借了,只好說自己手頭也不寬裕,實在幫不上忙。

沒想到對方回去後,居然到處說起王濤的壞話,說他小氣,連自家親戚都不幫忙,後來又不知道從哪得知王濤借了朋友三萬塊,又怒氣衝衝地找上門來,直接就質問道:你明明就有錢,卻寧可借別人,也不肯借自家親戚嗎?

王濤卻冷笑著回道: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我那朋友重承諾,我要真需要應急,一個電話過去,他也會竭盡所能地把錢先還我,別說借他三萬了,就是借他十萬我也樂意。隨後就把對方趕了出去,也不管他在其他親戚面前怎麼說自己,王濤堅信身正不怕影子斜,更不想再和他有來往。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真誠,特別是涉及到金錢的時候,更不要寒了別人的心,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別人幫你是情分,切莫享受得理所應當,懷抱著感恩的心,真誠地做出回應,彼此間的關係才能更加牢固,對於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不肯付出只想著佔小便宜,最好還是遠離為好,真心需要給對的人。#情感#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究竟是啥意思?
    一、寧可借屋停喪 所謂「借屋停喪」,是指可以把自家的房間,暫時借給鄰居置辦喪事使用。遠親不如近鄰,相互幫助才能讓鄰裡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好,況且誰家都有父母,你這次幫助了別人,別人以後自然會幫助你。
  • 不借車給你才是真朋友,如果再有人找你借車,可以說這三句話
    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汽車了,但是身邊總是還會有一些因為經濟條件、沒搖到號等情況而沒有買車。雖然我們總說車與老婆恕不外借,但有時候面對親戚朋友的請求,出於無奈只好將車借給他,不然背後又會說三道四。最令他難以接受的是,他的一個叔叔用他的車拉丈母娘的骨灰盒……「清五郎」的經歷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雖然可能沒有像他那樣豐富,但反映出一個問題:別人向你借車時,你要不要借給他/她呢?如果不想借給他,可以用下文中的三句話或類似的說話方式,婉轉地回絕,如果因為交情特別深,願意借給他,那借車前有些事情我們也得特別注意。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老人對此深信不疑
    歷史發展到現在,婚喪嫁娶都算得上是生活中的大事了。所以在這些方面,人們也都是非常的講究。但農村卻流行這樣一句話「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難免讓人們充滿了疑問。辦喪事本來就是晦氣的代名詞,又怎麼能把自己的房子借給他人去辦呢?這不是增加黴運呢?既然能說這樣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它到底有什麼樣深層含義?
  • 怎麼防止別人來借車呢?教你幾個套路!
    怎麼防止別人來借車呢?教你幾個套路!大多數的車主想必應該有過朋友、親戚借自己家的車開開。自己的車買回來當寶貝一樣疼著,別人要借總有各種不舍。借了怕愛車被糟蹋、出事故、不借又怕得罪人。所以經常會苦惱,借車之後意外的種種截然而來。
  • 不能忍受別人借我的書,在書櫃貼字條,老婆與書,概不外借
    特別是新書,自己看的時候都用封皮包好,翻的時候都小心翼翼的,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愛惜自己的書,所以一般是不捨得外借出去的。偏偏家裡有個不自覺的長輩,每每借你的書看,不是把書頁折起來做記號,就是書角都捲起來,封面磨損了,或是把書捲起來看,最可恨的是,你還借給別人?這是你的書啊?
  • 車子借給親戚朋友出事故怎麼辦?保險理賠專員告訴你
    大部分有車的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些親戚朋友可能因為某些原因需要借一下自己的車,雖然大部分人怕出事故都不願意把車借出去,最後可能還是礙於面子就無奈答應了。但是如果真的出了事故確實非常麻煩,也有很多這樣的事故導致親戚朋友關係破裂,但是作為車主最關心的肯定是親戚朋友開自己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自己會不會牽扯到責任,今天我們就請到了保險公司的理賠專員,告訴你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車輛外借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會賠付嗎?
  • 怎麼從心理學角度解釋要回借給別人的錢感覺不好意思?
    可以簡明扼要地直接提出,提醒對方歸還;可以在相似的情境下,婉轉的舊事重提;可以請第三人婉轉的傳達,但轉述不當,容易引起對方誤解,認為你有意讓其他人知道借款這件事,對方會覺得難為情......總之,要回欠款是件需要花費心思的事情。既要討回欠款,又要不傷對方顏面。你為什麼借錢給別人?因為別人需要你的幫助。你幫助了別人,現在又要把幫助撤回。
  • 俗話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落月」指的是什麼?
    以前的農村交通很不方便,人們出門主要靠步行,特別是在山區居住的人們,有時候出門一趟要幾天才能回家,再加上以前的農村根本沒有旅店,外出的人就只能在村民家裡借宿了,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咱們國家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人情世故講究特別多,稍不留神,也許就會有失禮之處。「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從字面上不難理解。意思是說,自家的房屋可以借給別人停放靈柩,也不能借給成雙配對的男女留宿。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手裡有50萬現金,很近的親戚想借這筆錢用來買房,該怎麼辦?
    說實話,不知道是現在的人問問題越來越有趣了,還是越來越懶了,什麼問題都有人問。就比如我遇到的這一題:手裡有50萬現金,關係很近的親戚想借這筆錢用來買房,該怎麼辦?本來隨手答了200字的簡要回答,結果莫名其妙地收穫了一堆贊。所以今天想著稍微再解釋解釋,給朋友們參考參考。因為我自己向別人借過錢,也被別人拒絕過。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寧可借屋停喪古人非常注重規矩,強調該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許多規矩往往都是約定俗成的。這些規矩可能仔細來看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卻流傳了上百年,我們來看一下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
  • 老人常說「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破人亡」,說的真有道理
    當下俗語的內容設立廣泛,尤其對人們的日常生產為處世的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導意義,其中還不乏與文體相關的俗語。很多俗語隨著時間的流逝交易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不知道大家聽過這句老話「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說有四個東西不能外借,如果借了有可能會讓你家破人亡。這句話乍一聽了覺得很是誇張,還讓人覺得不能理解。這四樣東西是什麼呢?為何要這麼說呢?
  •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每個國家都形成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特點,這即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每個國家不同于于其他國家的標籤,我國在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俗語。而其中有很多的俗語,也是寶貴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而這句話的含義也是蘊含了很多的道理。
  •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錢不借三。大部分農村收入水平比較低,所以借錢這種事情也是很看重對方是什麼人的,這句話是說,被借錢時,如果在這三種情況下最好不要借給對方。第一就是不是熟人,借錢,當然是要還的,如果根本不熟,借出去了,到時候他不主動來還,你都不知道是誰借的。
  • 農村俗語:「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什麼意思?你聽過嗎?
    很多俗語和老化也是深入人心,這句俗語老話,「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什麼意思?你聽過嗎?錢不借三農村人往往比較實在,通常都是有忙必幫,但是這三種情況即便是淳樸的農民也不會借錢給他。1、不熟不借如今的經濟壓力大家很清楚,買房買車娶媳婦兒幹啥都得花錢,大家都需要錢,如果不是特別要好的朋友說借錢就真的很難為情了,其次如今消費比較大,借了錢很難一時還清,農民也害怕借了錢不好拿回來,所以一般不熟的人不會借給他。
  • 信用卡可以借給別人使用嗎?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使用信用卡消費的人越來越多,由此衍生的案件糾紛數量也呈上升趨勢,持卡人與借卡人往往都是親朋好友,出於對親朋好友的信任,持卡人將自己的信用卡借給他人消費使用,最後由自己「買單」。案情簡介原告訴稱:原、被告系朋友關係,自2018年以來,原告將自己的平安銀行信用卡和興業銀行信用卡借給被告使用,之前被告對刷卡消費的帳單都按期歸還,但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被告便只消費不還款,原告在收到銀行催收通知後,才知道被告已經很久沒有按時還款了,原告查詢帳單才得知已經欠款30000餘元及利息,2020年5月份,原告以民間借貸糾紛向曲靖市馬龍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償還使用信用卡透支的款項
  • 生活中這三種錢最好別借,平時不妨留個心眼
    生活中這三種錢最好別借,平時不妨留個心眼。第一、不借長久不聯繫的朋友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芸芸眾生,每天都要與形形色色的打交道,所以千萬不能做一個太過老實的人。有一句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旦自己遇到了困難,就可以找朋友幫忙。尤其是那些比較老實的朋友,更願意幫助處於低谷的人。
  • 農村老人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什麼意思?是迷信嗎?
    農村老人常常說:「借屋成雙,家破人亡」,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迷信嗎?這句話的意思從字面上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說:「寧願把自己的物資借給別人去辦喪事,也不能讓一些小兩口回來住同一間房,就算是自己的閨女回到娘家了,也不允許和丈夫同住一間房,否則會導致家破人亡。」聽起來似乎有點傳統迷信可怕了,很多人會說這是真的嗎?
  • 《易經》:人到了50歲,有3種親戚不要深交,「敬而遠之」是上策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要注意身邊的小人,雖然不惹事,但也不能中了別人的絆子。隨著社會上的人心不古,親戚之間的關係也失去了原來的情誼,很多的親戚之間的感情越來越不純粹,感情也是越來的越疏遠,甚至有些親戚遠沒有身邊的朋友對你那麼坦蕩,這些親戚會打著親情的名義沾取你身上的利益,還會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打擊你。
  • 過年走親戚,到了晚上被要求和老公分房睡,當時我們就蒙了!
    有些習俗在當地積澱已久見慣不怪,而初來乍到的外地人就覺得奇怪,甚至有的接受不了。比如去有些農村走親戚,主人會不讓夫妻同睡一張床。這個風俗相信很多農村都存在,農大姐老家就有這樣的禁忌。 「不讓夫妻同睡一張床「,其實針對的是一般的親戚朋友夫妻,如果是回娘家或婆家,則沒有這個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