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01"號有望打撈"伊莉莎白皇后號"沉船

2020-12-25 半島網官網
  

"中國考古01"號停泊在中苑碼頭。

  7月28日下午4時,我國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駛入青島母港,並停靠於中苑碼頭。31日上午工人們對船體進行補漆,並對相關設備進行測試,計劃8月6日進行交接。據介紹,這艘船船體造價6000多萬元,內置設備齊全而且先進,能抵抗8級海浪。該船的投入使用將結束我國水下考古租用漁船或海監船的時代。據介紹,該船有望開展「

伊莉莎白皇后號

」沉船打撈等水下考古工作。   

期盼近30年,租船時代結束

  7月31日上午,停在中苑碼頭裡一艘白色的大船依舊引人注目,工人正對船體進行補漆,這艘船正是在7月28日由上海駛來的中國第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今後青島將作為該船的母港。根據有關的數據顯示,這艘船船體總長56米,水線長53米,型寬10.8米,型深4.8米,設計排水量950噸,動力方式採用全電力推進,船體造價6000多萬元人民幣。

  記者了解到,「中國考古01」號由中船重工701研究所設計,重慶長航東風船舶工業公司製造,船東是中國國家文物局。按照計劃,8月6日,國家文物局要與製造方完成交接儀式。這是中國第一艘水下考古船,它的投入使用標誌著水下考古要租船的時代結束,縮短了我國與國際水下文化遺產科學研究的距離。

  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始了水下考古工作,而近三十年,一直沒有專用的考古船舶,都是租用漁船或者其他船舶進行考古工作。一位考古人員也向記者透露,他曾參與了一次水下考古工作,租賃的是一艘漁船,「船艙很小,裡面僅能放下一張床,床上最多躺兩個人,其他人都要在甲板上。遇到風浪搖晃得特別厲害,隊員們都會出現暈船的症狀。在這樣的船舶上工作很不方便,時間短,最重要的是不能保證考古隊員以及相關文物的安全性,往往會事倍功半。」   

設備先進,能抗8級風浪

  「中國考古01」號儘管個頭不是很大,但功能卻很齊全,船舶共有三層,不僅設有出水文物保護實驗室、潛水工作室等專用的科研場所,還配備了食品間、廚房、宿舍等生活場所。該船駕駛艙內具有360度的開闊視野,實現了全部數位化、自動化操作,而遇到較大的水下考古項目時,20多名考古人員可一起登船。「更重要的是,該船能抗8級風浪 ,保證了安全。時間上也能保證,在海上待上一個月將是很輕鬆的事。」據有關人士介紹。

  除了設施齊全之外,專用的考古設備也「可以說是世界領先」。在船上設有空氣隔離艙、減壓艙,空氣隔離艙,可以更好地存放從深海中發掘出的文物,而減壓艙可幫助潛水的考古人員緩解水下壓力造成的血壓舒張。

  此外,船上配備的多波束聲吶、磁力儀等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探測設備,配備了潛水設備和水下攝影器材,以及水下寫字用的特殊鉛筆,可以在任何材質上書寫而不會掉色。不僅如此,在船頭還設有折臂吊架和A 型吊架,提取重量可達3噸,折臂吊架還可以伸出船外五六米遠,以防文物與船體碰撞。   

9月份將討論首航項目

  記者了解到,交接之後,考古船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委託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管理。而9月份,國家文物局等部門將來青討論首航項目。據有關人員透露,首次任務將赴南沙群島,對南海流域進行文物打撈,找尋鄭和下西洋航線的遺存。此外,青島作為母港也將「近水樓臺先得月」,向國家文物局申請試用該船舶開展「伊莉莎白皇后號」沉船打撈等水下考古工作,一段塵封百年之久的歷史或許會被掀開。

  另據介紹,「中國考古01」號不僅擔負著水下考古的科研任務,還具有宣傳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的職責,在文化遺產日、海洋日期間,將向公眾開放,讓公眾參觀了解水下考古工作。     

■相關連結   「伊莉莎白皇后號」

  「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是以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妻子(茜茜公主)的名字命名,1890年9月25日在奧匈帝國亞得裡亞海的普拉港建成下水。1914年8月23日中午時分,日本政府對德國宣戰,青島保衛戰打響。奧匈帝國作為德國的盟友,派「伊莉莎白皇后號」巡洋艦支援德軍陸上炮臺的火力。在戰爭期間,該艦始終活躍在膠州灣水域,與德軍炮艦一道不斷北上配合德軍陸上炮臺,向日軍陣地發炮轟擊,遲滯日軍推進。

  1914年11月2日,為了防止軍備資敵、阻塞青島港主航道,該艦打開海底閥門自沉於團島和黃島之間的主航道水域。文/圖 記者 徐新東 實習生 劉英銘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相關焦點

  • 尋找凱薩琳•伊莉莎白皇后號
    1/17 尋找凱薩琳•伊莉莎白皇后號 2014-08-01 10:22 責任編輯:
  • 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是什麼幕後真相 世越號為什麼中國打撈
    報導稱,韓國海水部和中國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於當地時間22日20時50分正式啟動打撈作業,確立了23日11時將沉船垂直移動到水平移動所需海拔的目標,即抬船出水到移船靠岸所需的高度。  鑑於沉船海域天氣良好,潮汐落差最小的小潮期將於24日結束,打撈作業通宵達旦進行,以每小時3米左右的速度拉繩,23日凌晨3時,沉船抬離海底約18.2米,距海平面僅有3.8米。
  • 水下沉船,解密不為人知的水下考古史
    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鮮出爐,這次評選兼顧了時代性、地域性以及水上水下的考古成果,而其中的「南海一號」就是水下考古成果的代表,「南海一號」的打撈挖掘史就是中國水下遺產保護和挖掘的進化史。「南海一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沉沒地點位於中國臺山市海域,1987年在陽江海域發現,是國內發現的第一個沉船遺址,距今800多年。「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它將為復原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陶瓷史提供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甚至可以獲得文獻和陸上考古無法提供的信息。
  • 致遠艦打撈
    年10月01日 11:20 致遠艦在等待 丹東探摸 打撈現場報導---這艘船損傷很嚴重,目前還需要對它進行抽沙才能獲取關於船體的更多情況,但是體型符合軍艦的特點...月30日 00:00(社會)(5)探訪甲午海戰沉船「 致遠艦」水下考古現場 這是從海底 打撈出來等待進一步考證的物品(9月30日攝)。
  • 中國海域打撈出英國沉船,滿載圓明園寶物,英國喊話:請立即歸還
    尤其是沉船打撈一項,就給我國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不過這也催生了我國的水下考古和水下打撈兩種事業的發展,為了更好的保護我們的文物,我國大力發展水下考古,培養潛水人才,近些年終於小有成就,能夠實現自主打撈了。
  • 韓國準備打撈「歲月」號沉船
    打撈韓國沉沒的「歲月」號客輪的準備工作22日開始。韓國政府官員當天說,將根據天氣情況實施打撈。「歲月」號2014年4月16日在韓國全羅南道珍島郡近海沉沒,300多人遇難或失蹤。韓國政府2015年4月根據7個政府部門組成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的建議,決定打撈「歲月」號。
  • 韓國準備打撈"歲月"號沉船
    打撈韓國沉沒的「歲月」號客輪的準備工作22日開始。韓國政府官員當天說,將根據天氣情況實施打撈。   「歲月」號2014年4月16日在韓國全羅南道珍島郡近海沉沒,300多人遇難或失蹤。韓國政府2015年4月根據7個政府部門組成的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的建議,決定打撈「歲月」號。
  • 考古專家在越海域尋找「沉船密碼」 與尋寶者賽跑
    越南中部海域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古老航線之一,那裡的海底沉睡著大量沉船和寶藏。近年來,一些海外考古專家開始與越南當局合作,在這片海域展開水下考古工作。    他們像偵探一樣搜集線索,探尋海底沉船和文物,然後通知越南方面,由後者決定是否打撈或加以保護。
  • 復刻「南海一號」打撈全程!水下考古的奧秘等你解鎖~
    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山海兼優、景色秀美,擁有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首批國家級海洋公園——海陵島,以及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號」。▲海絲博物館裡「南海一號」的前世今生  孩子們將前往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通過探索操舵航海的多媒體體驗裝置,揭秘「南海 1 號」古船沉沒的謎團;觀察沉船上打撈上來的歷史文物,追尋海上貿易的珍貴印記,追憶大宋王朝海上絲路的輝煌歷史;並深刻理解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第一次
  • 普吉島翻船事故後續:「鳳凰」號沉船或於12日前打撈出水
    普吉島翻船事故後續:「鳳凰」號沉船或於12日前打撈出水 邢斯嘉、駱魏/@中國之聲 2018-08-08 06:30
  • 「南海I號」沉船水下考古發掘|打撈「凝固800年的宋朝生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向陽在海底封存了800多年的「南海I號」,對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在《國家寶藏》第二季中,南海I號」的「宋金項鍊」曾進行國展示,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齊魯晚報早在2009年就對「南海I號」的考古成果進行過報導。
  • 探尋中國水下沉船的前世今生——不是每一艘沉船都是鐵達尼號
    《水下中國》第三集「古今沉船」選擇了中國臺灣省蘭嶼、福建定海灣、福建平潭、西沙群島、海南三亞等幾種不同年代不同功能的古今沉船遺址,展示了中國沉船考古的歷程,沉船船載物傳遞的民族精神,更展示了現代沉船在海洋的新生。
  • 南海發現唐代沉船,撈出7萬件文物,打撈公司:2.6億元賣給中國
    南海發現唐代沉船「黑石號」「黑石號」是德國一打撈公司於1998年在印尼勿裡洞島海域的黑色大巖礁附近發現的一艘沉船,船上載有經由東南亞運往西亞、北非的中國貨物,其中瓷器數量最多,高達67000多件,此外還有不少的金銀製品,全部文物將近7萬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 英國調查「中國海盜」打撈二戰沉船傳聞:被當廢鐵售賣?
    參考消息網8月21日報導英媒稱,據報導,二戰期間被當做戰地墳場的英國沉船受到「海盜」打撈,被當成廢鐵售賣。據英國《獨立報》網站8月19日報導,英國政府正在調查有關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海岸附近被當做1000多名死難水手墳場的10艘沉沒的英國皇家海軍軍艦遭到「中國打撈者洗劫」的傳聞。據《星期日郵報》報導,沉船上的一些遺骸已經被非法打撈者連同金屬船體碎片一起撈走。
  • 「南海I號」沉船亮相廣東省博物館 展出400餘件沉船文物
    據介紹,此次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共同主辦。展覽於2019年5月18日至8月25日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廳一、二展出。展覽以400餘件「南海I號」沉船文物及館藏相關南宋時期文物為載體,文物類別涵蓋了陶瓷器、金銀寶石、金屬器、碑拓、動植物標本等。
  • 南宋的「大航海時代」:「南海Ⅰ號」水下考古
    2000年起,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水下考古隊,經過多次探摸、試掘等工作,於2007年1月至12月,將「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出水,打撈時間近一年。這次打撈的總體技術路線是:用特製的鋼結構箱體(沉箱)固定沉船船體、船載文物及其周圍淤泥,將分散、易碎的遺物一體化、一次性吊浮起,然後運到能人為控制的新水體環境中進行科學的水下考古發掘和保護。
  • 「南海2號」古沉船揭秘在即 沉睡海底達400年
    記者日前赴汕頭市南澳島一探虛實,有知情人士告知,曾經在沉船現場打撈的船隻和考古人員已經暫時撤離,何時回來還不清楚。日前,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曹淳亮帶領省文物、考古部門負責人實地察看了「南海Ⅱ號」古沉船的位置和古沉船博物館擬選地址,「南海Ⅱ號」重見天日的日子讓人充滿期待。
  • 美打撈5億美元財寶 為史上最大沉船寶藏(組圖)
    新華社/法新  當地媒體19日報導,美國奧德賽海洋勘探公司18日宣布,他們在大西洋海底一艘沉船上打撈到約50萬枚金銀錢幣,估計價值高達5億美元。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打撈出水的最大一筆沉船財富。    奧德賽海洋勘探公司位於佛羅裡達州坦帕市,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沉船搜索、打撈及沉船物品銷售公司,擁有遠程控制技術、機器人技術和深海攝像機等尖端設備。  沉船方位  遠離任何國家領海  奧德賽海洋勘探公司說,他們在大西洋海底一艘沉船上打撈到上述財寶。基於安全考慮,奧德賽海洋勘探公司沒有透露打撈細節和沉船具體位置。
  • 全球3座沉船博物館:"瑪麗露絲號"售彩票集資
    宋代沉船「南海Ⅰ號」入住「水晶宮」,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成為我國首座為沉船專門設計建造的博物館。事實上,除了中國廣東的這座沉船博物館,世界上還有兩座專門為沉船建造的博物館,分別是瑞典的瓦薩博物館(Vasamuseet)和英國的瑪麗露絲博物館(Mary Rose Museum)。
  • 時隔1081天,韓國"世越號"沉船打撈出水 運抵木浦新港
    天狼心解讀 運輸世越號的是荷蘭DOCKWISE公司所屬 WHITE MARLI號半潛船,排水量7.2萬噸,2015年由廣船建造,是當時中國建造過的最大的半潛船。 「世越號」沉船海上打撈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