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紹興非遺——是美食,更是文化傳承

2020-12-26 騰訊網

編者按:近日,我市公布了第七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5個項目入選,其中就包括嵊州炒年糕、紫閬黃公糕、次塢打面、豆腐包等製作技藝。

作為一座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紹興有哪些美食躋身了非遺名錄?這些美食背後有些什麼故事?記者日前走近這些非遺美食,探尋它們值得被珍惜的味道。

有人說,飲食文化最能體現一座城的「性情」,最能展現一地居民的生活態度。

紹興是一座美食之城,品一道招牌菜,就是在回味一段歷史;多少地道小吃,嘗一口就能覺察到當地人熱情、淳厚、樸實的真情義。其中,不少美食已被列入了各級非遺名錄,那些歷經歲月的味蕾經典,留存了一座城的文化與記憶。

記者從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了解到,紹興已有30多種美食製作技藝被列入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省級非遺就有紹興黃酒釀製技藝、紹興烏乾菜製作與烹飪技藝、紹興菜烹飪技藝、紹興腐乳製作技藝、紹興醬油傳統釀造技藝、平水珠茶製作技藝、上虞特色豆製品製作技藝、同山燒酒傳統釀造技藝、楓橋香榧採制技藝、小京生炒制技藝等。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紹興烏乾菜製作與烹飪技藝

紹興菜烹飪技藝

紹興腐乳製作技藝

紹興醬油傳統釀造技藝

平水珠茶製作技藝

上虞特色豆製品製作技藝

同山燒酒傳統釀造技藝

楓橋香榧採制技藝

小京生炒制技藝

在最近公布的第七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次塢打面製作技藝、豆腐包製作技藝、紫閬黃公糕製作技藝、越紅工夫茶製作技藝、嵊州炒年糕技藝、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綠茶製作技藝等入選。

次塢打面製作技藝

豆腐包製作技藝

紫閬黃公糕製作技藝

越紅工夫茶製作技藝

嵊州炒年糕技藝

綠茶製作技藝

此外,在紹興市級非遺中,涉及美食的,還有安昌臘腸製作技藝、柯橋豆腐乾製作技藝、紹興黴製品製作技藝、扯白糖技藝、藕粉製作技藝、平水日鑄茶製作技藝、崧廈黴千張製作技藝、梁湖水磨年糕製作技藝、道墟蒸羊肉技藝、蓋北榨菜製作技藝、夾塘大糕製作技藝、紹興臭豆腐製作技藝、嵊州小籠製作技藝、嵊州珠茶製作技藝、梅渚糟燒釀造技藝、同興茶食製作技藝、天姥禪茶製作技藝,等等。

天姥禪茶製作技藝

安昌臘腸製作技藝

柯橋豆腐乾製作技藝

紹興黴製品製作技藝

扯白糖技藝

藕粉製作技藝

平水日鑄茶製作技藝

至此,紹興市已擁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261項,子項(項目數+共享、擴展項目數)372項。

夾塘大糕製作技藝

紹興臭豆腐製作技藝

嵊州小籠製作技藝

嵊州珠茶製作技藝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各自將精妙的製作技藝發展成為一種習俗,蘊含著深厚的文化。

梅渚糟燒釀造技藝

同興茶食製作技藝

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非遺美食都是以前傳承下來的,是紹興人比較認可的飲食品類,深受大家的喜愛。不少美食傳承得比較好,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被大家熟知。

在飲食文化互相交融、美食不斷推陳出新的今天,一個問題產生了:傳統的飲食文化會消失嗎?

浙江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軍認為,作為非遺,飲食文化代表的已不只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系列的製作工藝和社會活動。保護它的意義,就是保護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保護人類的精神家園。成為非遺僅僅是一個開端,通過這種手段,讓更多鮮為人知、瀕臨失傳的飲食類文化項目和民間風俗得到保護,這才是非遺保護的真正目的。

崧廈黴千張製作技藝

梁湖水磨年糕製作技藝

道墟蒸羊肉技藝

蓋北榨菜製作技藝

這些入選非遺的美食,它們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諸暨黃公糕 /

諸暨市應店街鎮紫閬村,又名紫苑,中有閬山,山上風光蒼紫,環山如城,故稱「紫閬」。紫閬自古便有「閬苑仙境」之美譽。

黃公糕,俗稱豆糕,據說在諸暨應店街鎮紫閬村一帶已經傳承了近千年,它的命名,還與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有關。相傳黃公望晚年曾在紫閬一帶(諸暨與富陽交界處)隱居多年,並創作出了《富春山居圖》《富春大嶺圖》等曠世名作。當年黃公望每次外出實地寫生,總喜歡隨帶一些當地村民製作的豆糕作乾糧。到了明代,吳中四才子唐寅等人應紫閬人徐鐙邀請,來紫閬遊覽,在吃了豆糕後大為讚賞,提議可命名為「紫閬黃公糕」。而後,徐鐙將其作為禮品饋贈文人,紫閬黃公糕之名遂廣為人知。

黃公糕

紹興市博萃特產禮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徐苗法介紹說,黃公糕主要由紫閬山的野生土蜂蜜、糯米、玉米、芝麻、花生、麥芽糖等原料翻炒而成,切糕的時候也有一番講究,一般切成長方形,象徵「壽」,或是正方形,象徵「福」。

/ 嵊州炒年糕 /

嵊州老袁炒年糕的創始人袁南良對嵊州炒年糕情有獨鍾。他說,很多外地人不知道嵊州炒年糕是帶湯的,而且它的背後還有一個壯烈的故事。

老袁炒年糕

年糕,古為農曆新年應時食用,嵊州人將其稱為「麻餈」。嵊州年糕形似牆磚,其特點是炒年糕有湯,即源於亮眼湯的習俗,據說與春秋名臣伍子胥有關。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聽信讒言賜死伍子胥,伍子胥交代隨從遇敵人圍城之時可於城下掘地三尺取糧,即「糯粉制牆磚」的故事,保全了一城百姓的性命。後人敬仰伍子胥愛國憂民的精神,於每年臘月製作年糕以紀念,嵊州自古延續正月「十四夜以菜煮餈食之」習俗,代代相傳不息。

嵊州炒年糕

/ 諸暨次塢打面 /

「600多年前,朱元璋欲與杭州城中張士誠一戰,率兵駐紮於臨近杭城的小鎮次塢。一日信步出帳,與將士們一同往小鎮走去。走約半時,聽到一陣『啪、啪』有節奏的敲打聲,從一家小小的店鋪裡傳出來……」在很多次塢打麵店裡,總能發現店牆上貼著這個朱元璋吃次塢打面「百吃不厭」的故事。

次塢打面

次塢打面製作技藝

諸暨次塢老街打麵店的俞先友老人說,相傳當年朱元璋途經諸暨時,曾品嘗過該面,並給它賜名為「次塢吃不厭打面」。「打面背後的故事儘管只是傳說,但說明大家都在挖掘美食背後的文化傳承。」

/ 嵊州小籠包 /

至於嵊州小籠包,背後也有傳說。據清道光《嵊縣誌》記載:「甑山,在縣北十裡,傳大禹遺蹟,俗呼石蒸籠,亦名甄石,其地有禹妃祠。」大禹治水畢功於了溪(今剡溪)。相傳,當年大禹在剡溪治水,禹後在附近的甑山上蒸饅頭為禹提供三餐所需,並以饅頭奉祭神靈保佑治水成功,後人受啟發,用麵粉做成了小籠包,成為民間美食。

嵊州小籠包

1933年,從杭州知味觀回嵊州的陳東生,在市心街開出了第一家小籠饅頭店。

入選非遺,就是著眼傳承,體會文化。

這些列入非遺的美食項目,對當地人來說,它們是活在生活之中的現實傳承,但對外地人來說,往往還是停留在紙上的名稱或抽象符號。如何讓它們傳播得更遠,讓大眾有更生動形象的感觀?這些都是非遺工作的重點。

「品美食,其實也是在品歷史、品文化。」劉志軍認為,這些非遺美食正是紹興傳統文化魅力的生動體現,不過,它們有些名氣還不夠大,要成為人人共知的美食品牌,尚需要大力的宣傳和推廣。

劉志軍建議,可以考慮製作非遺美食地圖並展開探訪;舉行比武、招徒等活動;重點包裝推出相關產品的伴手禮、打造主題文化旅遊品牌……越豐富的內容、越多樣的形式,或許更有益於這些美食的傳播推廣,更有益於探索一條非遺美食健康成長的發展道路。

紹興黃酒衍生品

現實是,要保護和傳承非遺美食應該有更廣泛的力量參與,有更多創新的手段和模式。一些美食之所以瀕臨失傳,部分原因是「酒香巷子深」,東西雖然很好,但基本與商業化途徑絕緣,沒有多少人知道。如果能通過商業化途徑將一些優秀美食推向市場,或許更有助於這些美食重新煥發活力。

五芳齋粽子

在浙江省非遺專家祝漢明看來,飲食與生活密切相關,承載著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情懷和記憶,更有著與社會民生乃至整個文明傳承密切聯繫的重要意義,對傳統飲食的保護和傳承不應被忽視。從國遺項目來看,上海南翔小籠饅頭、五芳齋粽子、金華火腿、蒙自過橋米線、全聚德掛爐烤鴨、冠雲平遙牛肉等,都是家喻戶曉的美食。「這些國遺美食,除了美味外,背後還有很多歷史文化的元素在裡面。」劉志軍說。這些美食,之所以流傳很廣,還在於美食與當地旅遊相結合。

紹興花雕

一些非遺傳承人對非遺美食的傳承也提出了一些建議。他們認為,在重視美食老字號的同時,要注重對那些非常能體現當地特色、十分受當地人歡迎、與當地人生活息息相關的美食技藝的保護;評定非遺時,應當更側重於那些保留傳統手工藝生產過程的項目;已經進入機器化、規模化生產的,也應當對傳統工藝的生產進行保留和傳承,以便後人能對其最原本、最真實的形態進行了解和體驗……

本文由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整理編輯

素材來源:紹興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僅作分享之用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為紹興點個讚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紹興非遺 是美食,更是文化傳承
    作為一座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紹興有哪些美食躋身了非遺名錄?這些美食背後有些什麼故事?記者日前走近這些非遺美食,探尋它們值得被珍惜的味道。30多種美食製作技藝入選非遺有人說,飲食文化最能體現一座城的「性情」,最能展現一地居民的生活態度。
  • 舌尖上的煩惱 ——浦東「非遺」美食的傳承困境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上海市民追逐著這種產自浦東、擁有「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身份的美食。   作為「下沙燒賣」製作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鄭玉霞最近特別忙。除了忙著製作燒賣外,她還要抽出時間參加各種媒體宣傳、現場推廣活動。   整個浦東新區,「非遺」家產豐厚,光是「舌尖上的非遺」這一類,也有9種之多。除了「下沙燒賣」,還有「高橋鬆餅」、周浦「三陽泰」糕點等。
  • 舌尖上的桐廬非遺——是美食,更是文化傳承!
    近日,「非遺薪傳」浙江傳統美食展評活動獲獎名單公布啦~桐廬「十六回切家宴」獲得「非遺薪傳」浙江傳統美食薪傳獎!筵席由乾果、鮮果、糖果、冷葷各4道為見面菜開席,依次上4熱炒、4大菜、4點心、4飯菜,共十六道。在開席時,將乾果、鮮果、糖果收回廚房,待宴席結束,重新裝盤上桌。在尊重歷史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烹飪技術,新編「十六回切」菜譜兩套。
  • 舌尖上的非遺文化:米涼粉 豆面
    吃,不僅是填飽肚子的生存本能,也是隨著歲月長河流傳下來的文化體現。不同的美味特色所代表的不單單是一個地區的獨家記憶,也成為了無數人對家鄉無盡的思念與眷戀,吃上一口屬於家鄉的味道,回味不單有酸甜苦辣,還有對文化歷史的傳承。本期《銀髮時光》就讓我們走進王在琴和楊美兩位民間食品非遺傳承人,一起來品味一下這道來自舌尖上的非遺文化。
  • 預告|今晚21點,一起去嘗嘗舌尖上的重慶非遺美食
    有這樣三位土生土長的重慶資深媒體人,用滿腔熱情和對巴渝文化的熱忱之心,勇挑歷史責任重擔,掀開一臺濃縮小人物百年奮鬥夢想的人生大戲。
  • 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美食文化
    >舌尖上的中國傳承中國美食文化2012-06-14 10:23:44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現在《舌尖上的中國》將中國的傳統美食搬上螢屏,希望我們的美食文化得到傳承。  5月22日晚,《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一套播出了最後一集《我們的田野》。其中,來自我市的靖江蟹黃湯包、興化龍香芋兩道美食也在節目中驚豔亮相。  這兩道美食是如何與《舌尖上的中國》結緣的?
  • 美團「2020非遺美食節」周末上線,十小時直播搶券助燃舌尖上的非遺
    6月13日即將迎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主題是"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宣傳傳播等活動。遺產日當天,中國烹飪協會將聯合美團點評啟動"2020非遺美食節",分設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個專場,通過開設非遺美食節線上專題、大眾點評App十小時非遺美食直播、千餘家餐飲老字號聯合促銷等活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並體驗舌尖上的"非遺",助力餐飲傳承。
  • 舌尖上的美食之《紹興美食小記》
    說起紹興,很多人會想到有不少旅遊的好地方,魯迅故裡、沈園、東湖風景區等等。不少人會留戀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學孔乙己買一碗紹興黃酒、一碟茴香豆,慢慢體會「多乎哉,不多也!」的意境,然而那些最具古城特色的特美食,吃貨們,你們都品嘗過嗎?
  • 品山東地方特色小吃 感受舌尖上的非遺傳承
    千百年來,我國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飲食習慣、味覺傾向,製作這些美食的精妙技藝歷經歲月沉澱,逐步發展成了一種習俗、一種文化,不少美食已被列入了各級非遺名錄。日前,記者跟隨山東省文化廳主辦的「2018中央媒體文化山東行」一行來到煙臺、淄博等地,有機會感受當地舌尖上的非遺傳承。
  • 舌尖上的非遺 | 火宮殿臭豆腐
    舌尖上的非遺 | 火宮殿臭豆腐 2021-01-07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塊豆腐的守藝·傳承——孝義以「舌尖上的非遺」繪「文旅大產業」
    A尋味非遺:孝義南曹村豆腐傳承豆腐製作特色技藝孝義的南曹村豆腐以其獨特的製作工藝與味道於2010年被列入呂梁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南曹村豆腐潔白如雪,柔嫩細膩,味香醇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 越地風情古鎮,紹興師爺故裡,還是《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地
    假期來到紹興四大古鎮之安昌古鎮走走,已有千年歷史且人文薈萃,古鎮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臨水而建,小橋流水,烏蓬船裡,到處都可以找到老紹興的味道。安昌古鎮,雖名氣不如西塘、烏鎮等響,但先後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鎮、CCTV中國魅力名鎮、中國師爺文化之鄉、浙江省非遺主題小鎮等榮譽稱號。低調而不張場,卻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來到這裡仿佛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古鎮隨便走走不要錢,8景點聯票50元,包括師爺館、民俗風情館、穗康錢莊、中國銀行舊址、石雕館、宣卷館、安康寺等。
  •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舌尖上的非遺」——蒙古族美食
    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月12日,文體旅遊廣電局組織融媒體中心、非遺中心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來到我旗白彥花鎮塔汗其嘎查,親身體驗了蒙古族烤全羊、蒙餐(血腸、養肝、羊肚)、冰煮羊、奶食等製作全過程。
  • 紹興城市:不用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我市「活化」、傳承、創新、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讓人們生活健康美好
    保護、傳承、「活化」、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是歷史賦予紹興的責任,是紹興城市發展內在需求。長期以來,紹興以文化為魂,為城市發展賦能。最典型的就是對古城的保護、傳承和利用。紹興以古城「活著」的方式,保護著2500餘年的歷史名城,讓生活在古老街區的人們享受到了歷史和文化遺產帶來的喜悅和幸福生活。
  • 探秘越窯青瓷文化 感受非遺傳承魅力
    2019-06-10 15:3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劉燕敏 記者 王淋玲6月9日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民進上虞區基層委和民進紹興市直經貿支部聯合開展「多彩非遺 幸福生活」暨「開明嘉苑」授牌活動。
  • 《舌尖上的中國》特級廚師胡曉遠現場掌勺,「非遺」美食麻婆豆腐
    那你有看新聞2019年10月份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嗎, 特級廚師胡曉遠現場掌勺,他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美食顧問,也是當時片中掌勺做麻婆豆腐的人。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開幕後的第一場展示,熱心觀眾們把特級廚師胡曉遠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大家一邊看他做麻婆豆腐,一邊討論著怎麼做這道菜才算「最正宗」。
  • 崇福開展清明非遺美食展示品鑑活動
    傳承「舌尖上的清明」 崇福開展清明非遺美食展示品鑑活動 發布日期:2019-04-17 17:10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桐鄉新聞瀏覽次數: 青團、粽子、甜麥塌餅……4月2日下午,一場清明節非遺美食展示品鑑活動在崇福鎮南陽村文化禮堂火熱開展,活動現場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清明非遺美食,各種美味更是刺激著現場市民的味蕾。
  • 國慶帶上家人來品嘗舌尖上的非遺美食吧!
    蘇州市會議中心/蘇州市中心大酒店作為蘇州十宴的發起單位,以全面提升蘇州非遺美食的傳承與創新為己任,以發揚蘇幫菜影響力為奮鬥目標。崑山奧灶面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劉錫安現場分享奧灶面的文化歷史為了傳承蘇州非遺美食的工匠精神,蘇州市中心大酒店此次特別邀請了崑山奧灶面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劉錫安大師,來到「崑山萬三家宴」的發布會現場,同時
  • 李子柒參加國際非遺文化節,促進文化交流,傳承古典文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從字面上可以很好的理解出才能的重要性,在這個世界上打拼,就要擁有專業的才藝,如果你沒有專業的才藝或者是技能,那麼你很難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中脫穎而出,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想要獲得更好的人生機會,只有將自己的才藝打磨得更加專業才行。
  • 舌尖上的渝北非遺,看到都想流口水!
    舌尖上的渝北非遺,看到都想流口水! 一種非遺美食就是一個故事 濃縮了一群人、一座城的生活習慣 今天 讓我們走進「舌尖上的渝北非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