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7個階段歷時1整年!

2020-12-09 康端康復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是運動系統常見損傷之一,傷後關節疼痛、穩定性差、自然修復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功能活動,並且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後關節不穩,通常依賴外科手術重建前交叉韌帶才能根本解決。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已是非常成熟的手術治療方法,被公認為是目前最佳的治療手段。

什麼是前交叉韌帶損傷?

前交叉韌帶位於膝關節內,連接股骨與脛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脛骨向前過度移位,它與膝關節內其他結構共同作用,來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使人體能完成各種複雜和高難度的下肢動作。

圖片來源:終結膝痛:運動者的有效護膝指南

有身體發生衝撞或者高速度的運動時,容易造成前交叉韌帶斷裂,常見的受傷機制包括屈膝外翻傷,外旋傷,過伸傷等,常見的易受傷運動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滑雪、柔道、摔跤等。一些群眾性運動,例如拔河、跳馬、跳箱等,以及劇烈外傷、車禍傷等情況也容易出現前交叉韌帶損傷。

除此之外,臀中肌肌力不足、股四頭肌內側頭肌力不足、扁平足足弓塌陷、運動前熱身不足、過度疲勞、肥胖靈活性差、年齡增長柔韌性降低以及場地不適等等都是前交叉韌帶損傷不可忽視的因素。

損傷後的表現

前交叉韌帶受傷的當時經常能感覺到關節內有撕斷感,隨即就會產生疼痛,關節不穩而摔倒等,受傷後會出現運動障礙,多數會在很快速度內出現關節積血,也就是膝關節很快就會腫脹起來。劇烈的疼痛會使周圍肌肉出現痙攣,固定在微屈的姿勢。如果是完全斷裂,那麼斷裂的韌帶可能會嵌入到關節間隙內,因此膝關節會出現卡住的現象。

前交叉韌帶斷裂後必須手術嗎?

當前交叉韌帶斷裂後,由於它特殊的解剖特點,自行癒合的機率很低,即便對殘端進行縫合一般也不會癒合,因此多數情況下想要恢復韌帶的連續性就需要重新做一根韌帶,穿到骨頭上恢復關節的穩定性,也就是前交叉韌帶重建術。

圖片來源:終結膝痛:運動者的有效護膝指南

這種手術也適用於18歲以下的青少年患者,他們的股骨和脛骨骨骺多未閉合,單束重建交叉韌帶對於骨骺的影響是有限的,所以他們依然可以正常發育,術後關節的穩定性良好。否則青少年患者活潑好動,反覆損傷,會導致膝關節軟骨、半月板更大的磨損。

常規的 ACL 重建手術適應證包括:

①膝關節MRI 顯示 ACL 完全斷裂,尤其是中青年患者;

②ACL 斷裂合併側副韌帶、後交叉韌帶損傷,出現膝關節異常活動或旋轉不穩;

③ACL止點處撕脫性骨折伴移位明顯者;

④合併有半月板Ⅲ度損傷者。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康復

1術前

正確的膝關節功能鍛鍊對於ACL重建術後功能的康復至關重要,能有效提高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關節穩定性,防止術前發生肌肉萎縮,提高術前日常生活的運動能力,並為術後儘快恢復工作和生活創造有利條件,若無明顯疼痛可進行以下訓練:

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伸膝坐於墊上,一側膝後方放薄墊並下壓,使小腿產生向上抬離床面的趨勢,能感覺到大腿前側的緊繃感即可,保持10s,休息10s,重複30次。

直腿抬高訓練:患者平臥,將腿伸直抬高,開始時可能抬高 20°-30°左右,可以在他人的協助下進行,經過鍛鍊後應能達到 70°左右且抬至最高點時能停留幾秒鐘。

踝關節背伸蹠屈訓練:仰臥位,雙下肢伸直,做足踝部的背伸蹠屈,持續30s,然後放鬆,重複10次左右。目的是增加膝關節周圍血液循環。

2術後1-2周

① 超短波:無熱量,每次10min,每日1次,術後24h後開始連續3d。

② 鬆動髕骨:術後24h後開始上、下、內、外方向推髕骨,要求活動充分,動作輕柔,避免反覆刺激,活動後立即冰敷 10min,每天1次,連續3d。

③ 術後24h後用生物反饋儀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膕繩肌等長收縮訓練以及直腿抬高訓練,前3d在生物反饋儀的監測下完成,以後自行練習,每2周監測1次即可。

圖片來源:Pixabay

④ 術後第3天開始在支具、雙拐保護下患腿腳尖著地行走,2周內要求患腿不負重,以後患腿逐漸增加負重,爭取到達4周時可進行全腳掌著地行走,步態正常或接近正常。

⑤ 逐漸增加主和被動的膝關節屈伸練習,以閉鏈訓練為主,如足跟在床上前後滑動、CPM 機輔助鍛鍊等,這一階段活動範圍應控制在0~60°之間。期間禁止患者下床活動,避免 ACL 的再損傷。

3術後3-4周

① 繼續保持膝關節伸展的練習。

② 活動度練習:術後第3周,被動屈膝達到120°,術後第4周,被動屈膝達到130°。

③ 術後第3周,調整直膝活動夾板為0~45°,術後第4周調整活動夾板0 ~90°,並在此範圍內練習屈伸膝。

④ 術後第4周以後睡眠時可不帶直膝夾板。

⑤ 可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早期要用最小的阻力。

⑥ 此時可以開始閉鏈練習,如靠牆淺蹲、壓腿。

4術後5-6周

① 術後5周被動屈曲應達到130°,該階段開始進行膝關節穩定訓練,如提踵練習,靠牆靜蹲時膝屈曲角度適當調整。

② 術後6周創傷後血腫吸收,瘢痕形成或發生瘢痕收縮,可引起關節運動障礙。此時,功能鍛鍊的同時配合中藥燻洗患處,能夠溫經通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康復效果更好。

圖片來源:Pixabay

③ 滿6周後可脫雙拐完全負重行走,並開始進行上下樓梯訓練。

5術後7-8周

康復訓練主要包括滑板、直腿抬高、夾球、膕繩肌訓練、抬小腿、功率車、步態訓練、單腿站立訓練、靜蹲和本體感覺訓練等。訓練患者帶支具完全負重行走,強化股四頭肌肌力和關節活動範圍訓練,被動屈曲角度逐漸至與健側相同。

6術後3-6個月

患者已經可以在正確姿勢下進行正確的坐、站、立、走等基本活動,患肢膝關節無腫脹,股四頭肌和膕繩肌的力量達到正常的70%。此時要求患者加強肌力、神經肌肉控制練習,開鏈訓練和閉鏈訓練結合進行。同時開始敏捷性訓練,告訴患者可以騎自行車代步,並可以進行遊泳、慢跑活動。

圖片來源:Pixabay

7術後7個月-1年

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全面恢復體育運動。

圖片來源:Pixabay

對於劇烈外傷造成的前交叉韌帶損傷

一般暫時予消腫、冷敷、制動等處理

待受傷1-2周後

膝關節腫脹疼痛好轉再行手術治療

對於損傷較為嚴重

並帶有合併傷的情況

手術時機還要延遲2-3周

對於陳舊傷

一旦確診,應即刻接受治療

一般在手術前先進行3周左右的肌力訓練

康復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功能

因此必須儘早介入康復手段

【本文參考文獻】

陳家, 魏世雋, 王洪. 關節鏡下韌帶重建術治療前交叉韌帶損傷的研究進展[J]. 中國矯形外科雜誌, 26(16):1489-1494.

顧莉華, 徐玉萍, 王蓓琳,等. 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的康復治療[J]. 上海中醫藥雜誌, 2012(11):61-63.

江海燕, 於法景, 王亮. 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的術後康復(二)[J]. 中國運動醫學雜誌, 2003(01):96-98.

龐紅梅.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運動康復臨床研究[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 2015, 36(5):528-528.

王彬, 李穎智, 劉曉寧,等.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研究進展[J].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8, 022(012):2199-2203.

高麗潔, 陸琳, 覃鼎文, 馮華.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在醫院康復治療時間對康復效果的影響[J]. 中國康復醫學雜誌, 2010, 25(01):27-30.

鄭鋒.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及康復訓練[J]. 內蒙古中醫藥, 2011(18):149-150.

張付.終結膝痛:運動者的有效護膝指南[M].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編輯:石亞盟

相關焦點

  • 前交叉韌帶重建後再次損傷的風險因素
    前交叉韌帶損傷(ACL撕裂)是運動員常見且令人恐懼的損傷。當運動員撕裂自己的前交叉韌帶時,膝蓋通常會感覺不穩定,並且在他們嘗試急停、急轉時可能會再次受傷。儘管這可能無法阻止您參加所有運動(包括一些低負荷的運動),但在嘗試進行許多運動(如足球和籃球)時,確實會造成重大問題。
  • ACL 重建術後感染首選盥洗 + 清創
    隨著運動醫學技術的發展,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接受治療的患者數量越來越多,而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出現關節腔內的感染情況並不多見,但是一旦發生,其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文獻報導其發生率在0.14%-1.7%之間,感染後主要的治療措施是盥洗
  • 【臨床論著】游離腓骨長肌腱聯合半腱肌腱單束解剖鞘內重建前十字韌帶股骨端損傷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於我院骨科運動醫學治療組收治的24例前十字韌帶股骨端損傷患者資料,男19例,女5例,年齡(27.88±7.13)歲;受傷至手術時間為(14.83±9.09)d;右側16例,左側8例。24例均經關節鏡手術證實,前十字韌帶自股骨端完全斷裂,脛骨側殘端保留完整。
  • 兒童、青少年的前交叉韌帶斷裂,到底是否需要手術?
    這是一篇分享起來有些困難的文章,卻還是決定要分享給大家,關於兒童、青少年的前交叉韌帶重建手術。 當孩子一旦發生前交叉韌帶損傷,手術與否就是非常令人糾結的問題,一方面會擔心孩子對於手術的耐受程度,康復的接受程度,身體骨骼的發育程度;另一方面還會考慮到不手術帶來的一些風險因素,比如膝關節的不穩定,半月板撕裂和軟骨損傷等。 到底是否應將ACL手術推遲到孩子長大之前,還是應該在骨骼成熟之前進行ACL重建?
  • 內側髕骨韌帶重建顯著改善膝關節功能
    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中心8月1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內側髕骨韌帶(MPFL)重建治療復發性髕骨脫位能夠明顯改善髕骨穩定性,且術後膝關節功能評分和運動等級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改善。
  • 南醫三院成立骨科圍手術期康復全國聯盟
    據了解,我國沒有統一的骨科圍手術期康復標準,術後康復的進行要麼參考國外的方式,要麼由各骨科醫生依照經驗進行,各個醫院的骨科圍手術期康復技術都不同,如何合理的組合各種治療手段?如何指導患者有效康復?目前沒有解決方案,因此,建立一套規範科學的評估和治療體系非常必要。據悉,2018年南醫三院康復醫學科在一次學術會議上正式發布「骨科圍手術期康復體系」,該體系共完成102種骨科常見病圍手術期康復的臨床路徑,且經過10年的臨床實踐,不斷改進完善,造福了10萬餘名骨病患者。
  • 好文分享:改善ACL術後康復效果的五個因素
    分享給大家一篇理念比較前沿的康復文章,有些激進但是內容值得參考與借鑑。在上個月,對ACL重建及其後續修復進行了很多討論。我們遇到了3名患者,他們從已經術後超過一年了,但仍然感到疼痛,膝關節角度差,力量也差,因此運動方式也差。我們總結了5條能夠改善ACL術後恢復狀態的因素,這些因素適用於大部分人,讓我們一一解讀這些因素。
  • ACL術後康復指南
    翻譯:小冷編輯:桃子老師該方案旨在指導臨床醫生和患者完成ACL重建的術後過程。具體的幹預措施應基於個人的需要,並應考慮檢查結果和臨床決策。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聯繫轉診醫生。第一階段:術後即刻(術後0-2周)第二階段:中期後期(手術後3-5周)第三階段:手術後期(手術後6-8周)階段IV:過渡期(手術後9-12周)第五階段:重返運動早期(手術後3-5個月)第六階段:不受限制地重返運動(手術後6個月以上)參考文獻Adams D, Logerstedt D, et al.
  • 一篇了解:全膝關節置換術後膝關節不穩的診治
    例如,CR 型的 TKA 可能會出現後交叉韌帶遲發斷裂繼而出現屈膝不穩定。脛股關節不穩定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屈曲不穩定,過伸不穩定和伸直不穩定。膝關節正側位片還應包括內外翻應力位片,藉此評估內外側副韌帶的的狀況以及確認是否存在可復位的畸形。側位片應在完全伸直,屈膝 90 度完全屈膝位三個位置分別拍攝。通過不同的位置來評估脛骨相對於股骨的移位情況,假體位置,屈膝間隙,脛骨後傾情況。全長位片則有利於通過參考對比股骨和脛股解剖軸及機械軸來評估假體的位置。同時應該比較術前,術後即刻的 X 光片以及便對疾病的演變有進一步了解。
  • 脛腓骨骨折術後康復科普指南
    術後康復怎麼做呢?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這一百天可不是讓你休息靜養一百天,而是通過積極的功能康復,在這三個月儘量恢復各項功能,減少併發症和功能障礙。脛腓骨的骨痂雖然長的慢,但不代表我們不能做康復。積極的康復除了避免形成功能障礙和併發症,還可以促進骨痂的形成。
  • 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
    手術固然重要,但術後功能康復亦不能忽視。小編最近就遇到一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該患者在4個月前發生了車禍導致脛骨平臺骨折,並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但由於在術後一直畏痛少動,未進行積極地康復治療,致使患側膝關節難以像健側一樣伸直,下肢功能急劇下降。為了避免出現以上情況,今天小編就與您分享,脛骨平臺骨折術後該如何正確康復。
  • 沒那麼簡單,警惕韌帶損傷!
    小李同學是某學校籃球隊的隊員,一個月前訓練時不小心扭傷了腳,休息幾天後有所好轉,便沒有放在心上,也沒有去醫院檢查,休息不充分就恢復了訓練。前幾天比賽時,腳又扭傷了,但這一次扭傷,小李同學的腳踝嚴重水腫,疼痛非常。
  • 亞當斯右踝關節距腓前韌帶撕裂 預計需2-3周康復
    北京時間12月21日,青島超級外援亞當斯的傷情備受矚目,如今根據青島媒體記者王大偉的最新報導,亞當斯右踝關節距腓前韌帶撕裂與距腓後韌帶損傷,外加右距骨後三角骨及周圍水腫,預計需要
  • 半月板手術後康復鍛鍊怎麼做?7個階段各有不同,助你快速恢復
    半月板縫合患者應在術後向手術醫生詢問清楚諸如縫合部位,負重要求及訓練中的角度限制等,這些因素會最終影響手術後康復進程。一般半月板前、后角損傷縫合術後可早期部分負重;半月板體部損傷縫合術後4周內患肢完全不負重。
  • 回歸記|美國高中職業運動員ACL重建的康復之路
    幾年前,莫西耶還在高中二年級,那個時候她還是學校內的足球明星,但是受傷之後,她認為的大學足球夢隨之破滅…她有著怎樣的故事?我們一起走進莫西耶的康復之路。而且我沒想到有一天它會發生在我身上…在高中二年級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損傷了我的ACL(前交叉韌帶),對於高中競技運動員來說,這是開始與大學教練聯繫和招聘的重要時間,那時候我以為我的足球夢想結束了,我覺得我可能永遠我都無法在大學踢足球了。
  • 骨折術後如何康復
    因此不能把骨頭湯或其它所謂大補飲食作為骨折後康復的重點。一般飲食,適當營養就行了。No.1骨折術後應該關注什麼問題?目前的醫療技術可以很好地保障我們的骨折順利癒合,骨折患者不用過於擔心這一點。肌肉骨骼屬於人體的運動系統,骨折後我們更要關注是否能夠恢復到正常活動,是否還有持續的慢性疼痛。
  • 春城體育節全民健身榜樣|乳腺癌術後康復患者划龍舟重拾生活的信心
    編前:你總說工作學習太過忙碌沒有運動的時間,但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個鮮活的全民健身榜樣,他們對體育的熱愛,對運動的堅持,足以讓他們成為健康生活的模板。去年,一段名為《乘風破浪的姐姐,划龍舟抗病魔》的視頻曾刷爆網絡,視頻中,一支由乳腺癌術後康復患者組成的鯤鵬龍舟隊正在安寧玉龍灣上認真訓練,儘管命運曾給了她們重大的打擊,但通過龍舟這項運動,她們積極對抗術後併發症,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 明記曝光是前交叉韌帶斷裂,他恐遭賽季報銷
    對於新疆男籃而言,能戰勝CBA知名防守強隊北京首鋼本應該是振奮人心和鼓舞士氣的重要系列賽,但比賽首節,阿不都沙拉木膝蓋受傷被擔架抬出的噩夢引起眾多CBA球迷的關注,根據籃球記者曝光的傷病來看,目前初步診斷很可能是前交叉韌帶斷裂,最終的結果還要等待醫院的進一步檢查確認。
  • 術後下肢感覺異常——都是手術惹的禍?
    股外側皮神經源自L2-3神經前支後股,它從腰大肌外緣向下經髂肌前跨過髂窩,近似直角轉折進入髂前上棘內側腹股溝韌帶下的纖維性管道內。之後出纖維管道後行於大腿闊筋膜深部,於髂前上棘下方3.0~5.0 cm處穿出闊筋膜。而股外側皮神經在纖維管道內和股部闊筋膜穿出點的神經幹相對固定,容易受到牽張、擠壓和摩擦後發生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