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縫合患者應在術後向手術醫生詢問清楚諸如縫合部位,負重要求及訓練中的角度限制等,這些因素會最終影響手術後康復進程。一般半月板前、后角損傷縫合術後可早期部分負重;半月板體部損傷縫合術後4周內患肢完全不負重。並且術後1-2周內不進行屈曲練習,術後4周內不進行主動屈曲練習,只進行被動屈曲練習,具體康復訓練方法如下:
要注意的是,每次鍛鍊完要進行冰敷,如果平時或練習後感到關節腫、痛、發熱,也可以冰敷處理。
一 術後1天-4周
1踝泵練習,要求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這個練習對促進循環、消腫、防止靜脈血栓有重要意義。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我們把腳使勁往上勾,勾的最大的極限,然後再往下伸,伸到最大極限,這樣反覆的上下運動。以50次為一組,一天可以做十組或20組,每天堅持練習,
2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群)等長收縮練習,做這個練習可以幫助患者在術後恢復肌肉力量。
具體做法就是讓你的大腿肌肉繃緊,然後再放鬆,繃緊五秒,放鬆兩秒,反覆的去做。一般來說可以在50次左右算一組,一天做10組或者說20組都是可以的。
3術後24小時後可扶拐下地行走,但只限去廁所等必要活動,另外還要用夾板固定膝關節。
二 術後2-7天:
在踝泵練習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之外,增加直抬腿練習,直抬腿練習也屬於肌肉力量訓練,可以幫助恢復肌肉力量。
具體做法:
靜態訓練模式:將腿抬起保持10秒,緩慢放鬆,休息10秒,之後再抬起,如此反覆,10次/組,2組/日。
動態訓練模式:將腿抬起-下落為1次,10-30次/小組,組間休息10-20秒,4-6小組/大組,2大組/日。
三 術後1周:
開始坐位垂腿練習,屈曲角度不超過90°,這個練習可以幫助增加關節活動度。
具體做法10分鐘/次,1次/日即可。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鐘左右,如平時有關節內明顯發熱、發脹的感覺,可每隔1-2小時冰敷一次(如棉花腿加壓包紮未拆除則無需進行冰敷)。
四 術後2-4周:
1繼續並加強直抬腿力量練習,嘗試向各個方向抬腿
2 髖周力量訓練,此練習主要加強伸髖周肌群肌力及大腿前後側肌群肌力。
動作說明:雙足與肩同寬直立,足尖向前,藉助支撐健側單腿站穩,患腿踝關節處系彈力帶,另一端固定,伸膝向前、向後、向外、向內四個方向順序用力牽拉皮筋。要求至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時間或完成動作為1次。
五 術後5-7周
1在堅持前面練習的基礎上增加負重及平衡練習。
保護下站立,雙足左右分立與肩同寬,緩慢左右、前後交替移動重心,逐漸增加患側下肢的負重及用力程度,爭取可達到患側單腿完全負重站立。一般為5分/次,2次/組,2-3組/日。一般練習至可患側單腿站穩1分鐘,即可脫拐行走。
2膝關節被動屈曲練習:坐位抱腿練習
六 術後8-12周
1術後8周患肢可完全負重。
2術後8周後,逐漸強化坐位抱腿和仰臥垂腿屈曲練習,角度達到120°以後,可開始股四頭肌牽伸練習,爭取在術後12周內逐漸達到全範圍屈曲。
3靜蹲練習,恢復大腿肌肉力量。
做法:2分鐘/次,間隔5秒,5-10次/組,2組/日。
七 術後3個月後
1坐位抗阻伸膝
使用沙袋等為負荷練習,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4-6組連續, 2-3次練習/日。
2臺階前向下練習(圖14):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組連續,2-3次/日。
站立於一層臺階上(逐漸增加臺階高度),患腿單腿站立,健康的腿向前伸出。動手術的腿緩慢下蹲至另一條腿足跟著地,再緩慢蹬直至完全伸直。一般為2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組連續,2-3次/日。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