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襄逛上海小菜場:跟臺灣香港的菜市還真不一樣

2020-12-24 澎湃新聞

劉克襄逛上海小菜場:跟臺灣香港的菜市還真不一樣

澎湃新聞記者 石劍峰

2014-09-09 10:36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的菜場跟臺灣、香港還真不一樣,你看這些蔬菜都小巧精緻,大概就是江南的樣子。」劉克襄說。這位著有《男人的菜市場》的臺灣自然文學寫作者,最愛逛各地的菜場,記錄對比風土習俗。這次他在上海逛了一次菜場。 

劉克襄(右一)最愛在旅行中逛各地菜市場,9月8日早晨他來到了位於上海復興中路襄陽南路的復興菜場。攝影:張雋

       四年前在香港遇到臺灣作家劉克襄時,曾向他許諾,等他來上海帶他去逛上海的菜場和上海的郊野。那個時候,只知道劉克襄最愛在旅行中逛各地菜市場,通過菜市場上的蔬果了解本地的風土習俗。劉克襄,這位臺灣著名自然文學寫作者在大陸出了不少書,從《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到今年初的《男人的菜市場》,而他的上海菜市場行直到今年中秋節才成行。

       「我的旅行裡面,每到一個城市,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看它的菜市場,從菜市場,尤其是當地農戶種的菜或穀物,我更能夠看到周邊自然環境會是什麼樣。」這是劉克襄在9月8日下午在季風書園「追尋食物與風土的溫暖記憶」講座的開場白,在他看來,一趟城鎮旅行,若少了菜市場的見聞,難有貼近在地生活的體驗,傳統的菜市場是動態的地方生活博物館。上海市區的菜市場大都是標準化菜場,真能看到什麼特別之處?

       9月8日早上8點不到,在位於復興中路襄陽南路的復興菜場和劉克襄碰頭時,他已經在出版社編輯的陪同下逛完了很小的嘉善老市菜場。「嘉善老市那麼小,你能有什麼驚喜?」「有啊,我看到了雞毛菜!在臺灣香港都沒看到過。」劉克襄隨手拿著相機,想必已經給上海的雞毛菜拍過寫真了。

關於蔬菜,劉克襄曾有個「菜心統一中國」的玩笑。

       復興菜場有兩層,一樓賣魚肉海鮮,一走進去,劉克襄就問:「哪裡是賣蔬菜的?」他其實並不是素食主義者,他只是對菜場的蔬果更感興趣而已。「蔬菜放在二樓,這不合理。臺灣的菜場,蔬菜都是在一樓的。」

       看過那麼多菜場的劉克襄,估計對上海沒有太多特色的菜場應該不會有什麼驚喜。在第一個攤位上,劉克襄就停了下來問,「這是什麼菜?那麼小,沒見到過。」「草頭。」「草頭?怎麼寫?」他很認真地給草頭拍照,再把名字記在手機裡。「居然有那麼多薺菜和馬蘭頭!」劉克襄說,在臺灣和香港,只有2、3月份的時候才有,「很小的薺菜,用來包餃子。賣菜的還會說,是從內地什麼什麼地方運過來的。」在上海菜市場隨處可見的薺菜在劉克襄生活的城市就很稀罕。

       看到一堆他似乎不認識的蔬菜,問道:「這是什麼?」「菠菜。」「什麼?怎麼有這麼小的菠菜?」接著又看到一種似曾相識,但又不太確定的蔬菜。「空心菜。」「什麼?怎麼有這麼細小的空心菜?」劉克襄說,「上海的菜場跟臺灣、香港還真不一樣,你看這些蔬菜都小巧精緻,大概就是江南的樣子。」

       終於遇到一種我們不認識的蔬菜了。「這是西洋菜。」劉克襄說,「這是我見過的最難看的西洋菜了,沒看到這麼難看,大概樣子好的西洋菜都運到香港去了。」他在上海的菜市場也看到了很多菜心,劉克襄有個「菜心統一中國」的玩笑,「不知道為什麼香港人那麼喜歡吃菜心,我在香港從菜場裡了解到,香港的菜心甚至有一部分在寧夏這種地方種植,這是多麼不環保的事情。那麼遠運過來,而且那個地方要犧牲多少地去種植一種昂貴菜心。這是香港人沒有想過的。」

劉克襄在蛋攤前,對價格不菲的草雞蛋真實性充滿疑問。

       劉克襄在一堆蛋前停了下來,觀察了一會兒,還拍了照。他看到標籤上都寫著「草雞蛋」,就問「草雞蛋就是土雞蛋嗎?」我們幾個陪同人員都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在《男人的菜市場》裡就有一篇關於土雞蛋的文章《我的雞蛋困惑》,他說通常土雞蛋都是假的。他在文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個老太太在賣四五包土雞蛋,她說自己家養的土雞下的,可是在他看來,一隻土雞一年最多才下100顆蛋,哪來那麼多蛋?劉克襄肯定對這堆價格不菲的草雞蛋真實性充滿疑問。在下午的講座中,關於雞蛋,他又說:「土雞蛋多半是炸彈,有機蛋幾乎是假蛋,茶葉蛋可能是壞蛋。」

       花了20分鐘就把復興菜場逛完,上海菜市場在他的菜市場地圖上處於什麼位置?「上海的菜市場在我看來是邊疆了。」這是他逛過的中國最北邊的菜市場了。走出菜場在一個咖啡館裡坐下,忍不住問劉克襄:「劉老師,剛才在菜場,你忘了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問價格了,這個也很重要!」「我一般去菜場都會問價格的,今天沒有問是因為我沒帶錢!」「我去菜場問了價格,多少都會買點兒,今天我沒帶錢,又不可能把菜帶回去的啊,所以還是別問了。」        

       「你對菜場那麼熱愛,作為逛菜場的男人,你肯定很會做飯吧?」「其實,在家裡都是太太做飯。」這個《男人的菜市場》的作者,居然不做飯?「我把菜買回來,細細觀察,給他們畫畫,研究他們,哪有時間去做菜。」劉克襄在《男人的菜市場》裡也寫過,他買回蔬果,「忙的也不是洗切烹煮,而是先仔細端看,翻書查冊,想要從剛剛到手的食材,獲得更淵博的認識和想像。」這是他買菜的樂趣。所以,吃芒果,劉克襄會連吃50種芒果,只是為了研究它們,「我把自己看做是100多年前轉世的博物學家,當年沒有做好,所以現在繼續做。」

       《男人的菜市場》是一種自然文學寫作。自從外界得知李克強總理的夫人程虹女士是位自然文學研究者之後,自然文學在中國被更多人關注起來。劉克襄說,「我把自然的定義擴大到超級市場,只有通過擴大,才會有更多人去關心。所謂自然寫作不是一定要寫老鼠蟑螂,一定要到西藏去寫藏羚羊、雪豹。到了我這個年紀,自然就是雞蛋豆腐,自然寫作要有現實性。不寫這個,怎麼去說服那些一輩子都看不到藏羚羊雪豹的年輕人去關心環境。關心環境,當然要從他知道的雞蛋開始。我會跟他們講,雞蛋怎辦擺才好看,才讓雞蛋快樂,或者關心雞蛋上面的日期。這樣他們才能對自然感興趣。」這也是他在《男人的菜市場》裡說的,「青菜水果,柴米油鹽不只是生活必需品,現在談生態環保,恐怕也得從此一小處著手,從生活飲食,從這一庶民風土的悉心了解,才能引發更多人共鳴。」

       所以逛菜市場,就是關心自然的開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劉克襄

相關推薦

評論(47)

相關焦點

  • 【記錄】劉克襄的菜市場哲學
    想想也對,逛菜市場,不就應該這副打扮嗎?逛菜市場是劉克襄每到一地的「必修課」,他還就此寫了本《男人的菜市場》。按他的說法,菜市場是一座城市「最大的交流平臺」,其品種比超市豐富得多。「你很難在超級市場看到白鳳菜、八月豆、角菜道理很簡單,考慮到栽種、裝運和口味,果菜公司的採購意願不強,那麼,它籤約的菜農就不會栽培。」而在菜市場,這些品種隨處可見。
  • 臺灣學者劉克襄東莞推介別樣臺灣風景
    本期大講壇同時邀請到港臺兩地文化傳媒人楊照和馬家輝主持,引導大家從自然書寫出發,遨遊臺灣各山川河湖,窺看其中不知名的美。近年來隨著兩岸往來頻繁,越來越多大陸遊客選擇到臺灣旅行。此次講壇上,劉克襄將以自己多年的經驗,列舉了4個臺灣旅遊的故事,為大陸遊客介紹一個不知名的臺灣,帶領觀眾,領略微觀、寧靜和鮮為人知的寶島風景。
  • 臺灣作家劉克襄講述香港行山穿村的獨特經驗
    16日下午,「在香港遇見嶺南山水——《四分之三的香港》新書首發式」在西西弗書店cocopark 店舉行。作者劉克襄,青年書評人魏小河,深圳報業集團副總編輯、晶報總編輯、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社長胡洪俠出席。當晚深圳中心書城還舉行了「跟著劉克襄行山穿村——《四分之三的香港》新書分享會」,到場嘉賓除劉克襄、胡洪俠外,還有為《四分之三的香港》寫序的香港作家馬家輝助陣。
  • 跟著劉克襄行山穿村 從《四分之三的香港》開始
    它不在東南亞,不在遠方,這些美麗的海島,在香港!近日,臺灣生態寫作第一人、著名作家劉克襄最新力作《四分之三的香港》簡體版由深圳報業集團出版隆重推出,書中記錄了劉克襄用雙腳丈量出來的最獨到的26條漫遊香港郊野路線,行山穿村的內容溢出了香港現有登山指南的範疇,顛覆大多數人對香港的刻板認識
  • 好吃|如果你也愛逛菜場
    菜場是一地物產與民風集中展示的舞臺。 每到一個陌生地方,無論是旅行還是出差,我都有興趣逛一逛當地的菜市場。菜場是一地物產與民風集中展示的舞臺。
  • 小菜場、大過年!
    小菜場熱情不減噢~ 依舊好多 「執著的同學」 一定要幫大家煮好吃的!山民小菜場{第4回}時間:2018.01.20~21(周六、周日)地點:上海徐匯區復興西路133號城市山民.谷店上午10點~下午5點雖然天氣很冷,樹葉都落下,其實春天也不遠啦~~過去一個月33常悶生氣!
  • 劉克襄:石灰水可以保護樹木嗎?
    劉克襄觀察莞香上月,臺灣作家劉克襄做客文化周末大講壇,也順道在東莞爬山訪林、走逛菜市場、遊覽松山湖。時隔20天,本月15日,劉克襄送上此文,希望引發我們的思考。文_劉克襄 前幾日,在東莞松山湖參訪。此湖某些部份環境的開發類似新竹科學園區,地方政府積極地想綠化園區的湖畔環境。常見的外來樹種和本地樹種都大量地普遍栽種,可見只要綠化,什麼嘗試皆可能。隨著當地領導逛湖時,我發現一群婦人拎著裝滿石灰水的桶子,各自持著小刷子在塗樹幹。
  • 與眾不同才是奇葩——旅行專為逛菜場
    我到外地旅行時,跟別人不太一樣。我不喜歡逛旅遊景點,倒是狂愛逛菜市場。一個城市的菜市場,永遠是最鮮活的地方,豐富、香豔、有滋有味,你能一下子進入到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民族食色生香的生活中去。美女逛了大約有半個鐘頭,然後出來,跟我一樣,找了一個小吃攤點坐下來,點了一杯喝的。菜籃子放在手邊,裡面是鮮花配著蔬菜和瓜果,五顏六色,很是好看。我又看到了她們的菜籃子也是相當的精緻,藤編的,像一個大包,可以背著,菜在裡面,露出來的只有鮮花。看看,一個穿得漂漂亮亮的女人,背著一籃子花走在街上,你可以看出來她是買菜的嗎?
  • 《遇見臺灣·邂逅在島嶼的火車上》阮義忠、姚謙、劉克襄、陳傳興...
    阮筠庭、寂地收藏級別的插畫作品獨家呈現旅行達人小柚、許傑與你深度分享臺灣鐵道沿途風光,探尋秘境車站臺灣著名鐵道文化專家洪致文教授首次全景式揭秘臺灣鐵道的前生今世百餘幅高精度臺灣鐵道攝影作品和十餘篇專題文章展現臺灣豐富多彩的鐵道文化魅力本書撰稿人包括臺灣著名攝影家阮義忠和陳傳興、著名音樂人姚謙、著名作家劉克襄、臺灣資深鐵道文化專家洪致文
  • 菜場裡的愛馬仕,上海最貴菜場什麼樣?
    這個號稱全上海最貴的菜市場被香港置地(坐擁中環45萬方商業面積的最大地主)買下,就在浦東內環,博山路乳山路交叉口,總面積3000多方,旁邊是每平10多萬的毫宅。爆出的設計圖很有藝術感,要做菜市場裡的愛馬仕。
  • 野趣大叔劉克襄的素人旅行美學
    當然不!,定居在溫暖的熱帶,生下你們的小孩;每年夏天你們回北方去,漂泊在冰冷的北極,四處捕捉小蝦魚……」而歌詞作者正是臺灣作家劉克襄。念及這可愛的孩童視角版的語言,也就完全不奇怪這個大男人為什麼會對信天翁著迷到如數家珍的境地,會和都市轉角裡的那些流浪狗對話,會流連菜市場探尋食材的脾性水果的身世,還被大家公認為是「自然觀察解說員」了。劉克襄,綽號「鳥人」,「山人」,常年行走在山野鄉間,博物學家,生態保育工作者,而這些奇怪的頭銜和瘋狂的舉動其實共同指向了一件事——他是一個有野趣的人,一個接地氣的人。
  • 看園林也要逛菜場,蘇州網紅菜市場圖鑑
    汪曾祺老先生說: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通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知時醬的江南尋味之旅——蘇州站,除了尋訪美食、品味園林,還走進了尋常巷陌裡的菜市場。
  • 盒馬開菜市:讓老年人也拋棄家樂福?
    或者說,並沒著急強化盒馬鮮生在一線城市的優勢,也沒著急向三、四線城市擴張,而是下沉到社區,如盒馬鮮生一樣,正再造一個菜店的新物種。從鮮生到菜市:革除海鮮餐飲,補充菜市地氣盒馬菜市開在上海閘北區五月花生活廣場b1層,距離最近的地鐵站中山北站400m,四周有十幾個小區,住宅密度極高。
  • 【記憶】今朝,阿拉聊聊上海的小菜場!
    這大概也是上海老城廂一些老地名的由來,可以說這是當時菜場的雛形。那時候的居民還沒有「小菜場」這個概念。這些廚房秘訣,小販說得頭頭是道,顧客聽得津津有味,小菜場的買賣也就自然好起來了。當年的紫霞路菜場的市井,真有點像上海版的「清明上河圖」。上海人和小菜場有著怎樣的關係?年長的人都說老百姓和小菜場的關係,是眼睛和鼻子的關係,天天要見面,天天要打交道。以前,家裡沒有冰箱,全家老老小小七八個人吃飯,有時候,一天要跑兩次小菜場。
  • 成都最大益民菜市今天開業!除了買菜,還可以在生態美食街逛吃逛吃
    該店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將覆蓋周邊2公裡範圍內8個小區,滿足近5萬居民生鮮購物需求,是當前成都市內面積最大的益民菜市。據了解,益民菜市匯彩園店還在菜市旁同步打造了益民生態美食街,匯聚鍾水餃、陳麻婆等本土老字號品牌,讓菜市場成為傳播飲食文化的陣地。
  • 實拍香港菜場的菜價,看看香港現在的消費水平真的還比內地高嗎?
    前段時間,我到香港去旅遊了幾天,以前都只是到香港機場轉機,這次才算是我第一次真正到香港旅遊。總聽說香港物價高、生活壓力大,好奇的我第一天來到香港市區就去他們的菜市場逛了逛,看看香港人的日常物價到底如何?跟內地比,現在香港的消費水平是不是真的還高很多?
  • 城市漫步·社群在造|逛菜場:八零後買汰燒眼中的菜場與人情
    2018年開春,澎湃新聞城市漫步欄目邀請我帶領大家逛一逛烏魯木齊中路一帶的小菜場。活動定在3月25號上午10點,同一天我參加的另一個活動「山民小菜場」也是這個時間開場。發起人郭亞珊,六十年代生人,來自臺灣,專修藝術,做過二十年廣告片導演,十幾年前來上海安家,在復興西路城市山民的後院定期辦起茶課堂,將自己從都市高效腦力風暴運轉的前沿行業裡抽轉出來,尋找有序安定的在地生活。
  • 看看上海購物中心的菜場玩出了什麼新花樣
    在消費主力軍年輕化,消費需求不斷提升的當下,傳統菜場不斷創新將目光轉向體驗、情感、社交、服務等方面去發展,這已然成為上海菜場業的新趨勢。上海新型菜場躍升為購物中心主力店新一代菜場一洗髒亂差惡名,變得小資文藝範十足,上海購物中心也紛紛引入新型菜場。
  • 乘郵輪來上海旅遊,去曹楊新村包餛飩、逛菜場,這批外國遊客真會玩
    原標題:乘郵輪來上海旅遊,去曹楊新村包餛飩、逛菜場,這批外國遊客真會玩她是美國瑞吉仕大學的一名心理顧問老師,這次和學生一起來上海旅遊。羅拉和上海頗有淵源,嫂子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一名鋼琴教授。多年前,她就來上海感受過老城廂的魅力,這次她打算進行深度自由行,看看上海的今昔對比。    和羅拉一樣,這批入境遊客中,不少人都選擇了自由行,還有一批遊客則將跟隨旅行社,在上海進行一場深度之旅。
  • 不愛逛菜市場的人生,一定很無趣
    「在冬天的早上,世上只怕再也不會有比菜場人更多、更熱鬧的地方了,無論誰走到這裡都再也不會覺得孤獨寂寞。」古代人的生活和如今沒啥兩樣,不都是買菜吃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古龍安排了這樣一個場景:虯髯大漢四顧茫然,不知該往何處去,信步走到了一個菜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