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石劍峰
2014-09-09 10:36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的菜場跟臺灣、香港還真不一樣,你看這些蔬菜都小巧精緻,大概就是江南的樣子。」劉克襄說。這位著有《男人的菜市場》的臺灣自然文學寫作者,最愛逛各地的菜場,記錄對比風土習俗。這次他在上海逛了一次菜場。
劉克襄(右一)最愛在旅行中逛各地菜市場,9月8日早晨他來到了位於上海復興中路襄陽南路的復興菜場。攝影:張雋四年前在香港遇到臺灣作家劉克襄時,曾向他許諾,等他來上海帶他去逛上海的菜場和上海的郊野。那個時候,只知道劉克襄最愛在旅行中逛各地菜市場,通過菜市場上的蔬果了解本地的風土習俗。劉克襄,這位臺灣著名自然文學寫作者在大陸出了不少書,從《11元的鐵道旅行》、《十五顆小行星》到今年初的《男人的菜市場》,而他的上海菜市場行直到今年中秋節才成行。
「我的旅行裡面,每到一個城市,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看它的菜市場,從菜市場,尤其是當地農戶種的菜或穀物,我更能夠看到周邊自然環境會是什麼樣。」這是劉克襄在9月8日下午在季風書園「追尋食物與風土的溫暖記憶」講座的開場白,在他看來,一趟城鎮旅行,若少了菜市場的見聞,難有貼近在地生活的體驗,傳統的菜市場是動態的地方生活博物館。上海市區的菜市場大都是標準化菜場,真能看到什麼特別之處?
9月8日早上8點不到,在位於復興中路襄陽南路的復興菜場和劉克襄碰頭時,他已經在出版社編輯的陪同下逛完了很小的嘉善老市菜場。「嘉善老市那麼小,你能有什麼驚喜?」「有啊,我看到了雞毛菜!在臺灣香港都沒看到過。」劉克襄隨手拿著相機,想必已經給上海的雞毛菜拍過寫真了。
關於蔬菜,劉克襄曾有個「菜心統一中國」的玩笑。復興菜場有兩層,一樓賣魚肉海鮮,一走進去,劉克襄就問:「哪裡是賣蔬菜的?」他其實並不是素食主義者,他只是對菜場的蔬果更感興趣而已。「蔬菜放在二樓,這不合理。臺灣的菜場,蔬菜都是在一樓的。」
看過那麼多菜場的劉克襄,估計對上海沒有太多特色的菜場應該不會有什麼驚喜。在第一個攤位上,劉克襄就停了下來問,「這是什麼菜?那麼小,沒見到過。」「草頭。」「草頭?怎麼寫?」他很認真地給草頭拍照,再把名字記在手機裡。「居然有那麼多薺菜和馬蘭頭!」劉克襄說,在臺灣和香港,只有2、3月份的時候才有,「很小的薺菜,用來包餃子。賣菜的還會說,是從內地什麼什麼地方運過來的。」在上海菜市場隨處可見的薺菜在劉克襄生活的城市就很稀罕。
看到一堆他似乎不認識的蔬菜,問道:「這是什麼?」「菠菜。」「什麼?怎麼有這麼小的菠菜?」接著又看到一種似曾相識,但又不太確定的蔬菜。「空心菜。」「什麼?怎麼有這麼細小的空心菜?」劉克襄說,「上海的菜場跟臺灣、香港還真不一樣,你看這些蔬菜都小巧精緻,大概就是江南的樣子。」
終於遇到一種我們不認識的蔬菜了。「這是西洋菜。」劉克襄說,「這是我見過的最難看的西洋菜了,沒看到這麼難看,大概樣子好的西洋菜都運到香港去了。」他在上海的菜市場也看到了很多菜心,劉克襄有個「菜心統一中國」的玩笑,「不知道為什麼香港人那麼喜歡吃菜心,我在香港從菜場裡了解到,香港的菜心甚至有一部分在寧夏這種地方種植,這是多麼不環保的事情。那麼遠運過來,而且那個地方要犧牲多少地去種植一種昂貴菜心。這是香港人沒有想過的。」
劉克襄在蛋攤前,對價格不菲的草雞蛋真實性充滿疑問。劉克襄在一堆蛋前停了下來,觀察了一會兒,還拍了照。他看到標籤上都寫著「草雞蛋」,就問「草雞蛋就是土雞蛋嗎?」我們幾個陪同人員都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在《男人的菜市場》裡就有一篇關於土雞蛋的文章《我的雞蛋困惑》,他說通常土雞蛋都是假的。他在文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個老太太在賣四五包土雞蛋,她說自己家養的土雞下的,可是在他看來,一隻土雞一年最多才下100顆蛋,哪來那麼多蛋?劉克襄肯定對這堆價格不菲的草雞蛋真實性充滿疑問。在下午的講座中,關於雞蛋,他又說:「土雞蛋多半是炸彈,有機蛋幾乎是假蛋,茶葉蛋可能是壞蛋。」
花了20分鐘就把復興菜場逛完,上海菜市場在他的菜市場地圖上處於什麼位置?「上海的菜市場在我看來是邊疆了。」這是他逛過的中國最北邊的菜市場了。走出菜場在一個咖啡館裡坐下,忍不住問劉克襄:「劉老師,剛才在菜場,你忘了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問價格了,這個也很重要!」「我一般去菜場都會問價格的,今天沒有問是因為我沒帶錢!」「我去菜場問了價格,多少都會買點兒,今天我沒帶錢,又不可能把菜帶回去的啊,所以還是別問了。」
「你對菜場那麼熱愛,作為逛菜場的男人,你肯定很會做飯吧?」「其實,在家裡都是太太做飯。」這個《男人的菜市場》的作者,居然不做飯?「我把菜買回來,細細觀察,給他們畫畫,研究他們,哪有時間去做菜。」劉克襄在《男人的菜市場》裡也寫過,他買回蔬果,「忙的也不是洗切烹煮,而是先仔細端看,翻書查冊,想要從剛剛到手的食材,獲得更淵博的認識和想像。」這是他買菜的樂趣。所以,吃芒果,劉克襄會連吃50種芒果,只是為了研究它們,「我把自己看做是100多年前轉世的博物學家,當年沒有做好,所以現在繼續做。」
《男人的菜市場》是一種自然文學寫作。自從外界得知李克強總理的夫人程虹女士是位自然文學研究者之後,自然文學在中國被更多人關注起來。劉克襄說,「我把自然的定義擴大到超級市場,只有通過擴大,才會有更多人去關心。所謂自然寫作不是一定要寫老鼠蟑螂,一定要到西藏去寫藏羚羊、雪豹。到了我這個年紀,自然就是雞蛋豆腐,自然寫作要有現實性。不寫這個,怎麼去說服那些一輩子都看不到藏羚羊雪豹的年輕人去關心環境。關心環境,當然要從他知道的雞蛋開始。我會跟他們講,雞蛋怎辦擺才好看,才讓雞蛋快樂,或者關心雞蛋上面的日期。這樣他們才能對自然感興趣。」這也是他在《男人的菜市場》裡說的,「青菜水果,柴米油鹽不只是生活必需品,現在談生態環保,恐怕也得從此一小處著手,從生活飲食,從這一庶民風土的悉心了解,才能引發更多人共鳴。」
所以逛菜市場,就是關心自然的開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劉克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