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桂川且留下
2019年底前購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2020年每日讀詩日曆》一冊,甚是喜歡。於是,便打算在個人公眾號上讀詩解詩,與大家一同分享。既省下了選詩之苦,又能專注於讀詩一事。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堅持,發現不同的自己。
《書院雜詠·江梅》
宋·王十朋
園林盡搖落,冰雪獨相宜。
預報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所謂「江梅」】
這首詩,遣詞造句並不古奧,可謂淺顯易懂。詩寫王十朋在梅溪書院所見所感,冬雪的園林中,花兒全部隨風搖落、凋謝,只有江梅獨自開放,與冰雪相襯相宜,如若預報春天到來的消息,江梅必是百花之中的第一枝。
江梅者,據宋代範成大《梅譜》所記:「江梅,遺核野生、不經栽接者,又名直腳梅,或謂之野梅。凡山間水濱荒寒清絕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疏瘦有韻,香最清,實小而硬」。可見,江梅是一種野生梅花,又稱野梅,在古代全是野生,常在山澗水濱荒寒清絕之處生長,後來才被移植至園中栽培。
自古以來,用詩詞歌頌江梅、或者以江梅言志的詩文頗多,比如唐代杜甫也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江梅》,詩云: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大寒之後,暗香浮動,疏影橫斜。梅花以其傲雪鬥霜的品格,象徵君子的高潔和不隨波逐流的形象。也正因如此,自古文人士大夫素來喜梅,從而植梅、詠梅、賞梅、畫梅。常以諸葛亮、顏真卿、範仲淹等歷代名臣賢士為楷模的王十朋,同樣深愛梅花。
王十朋以梅自況,自號「梅溪先生」,並創梅溪書院,其一生寫下近百首詠梅詩詞。梅格即人格,對梅花品格的審美追求,也顯示出王十朋卓然獨立的清廉形象,其一生也確實不辱「江梅品格」。
【王十朋其人】
王十朋,字龜齡,溫州樂清梅溪村人。生於1112年11月,卒於1171年8月,享年60歲,諡號「忠文」,為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
諡號是什麼?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諡號來進行概括。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諡號,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忠文」二字可謂極盡褒獎和肯定。
宋高宗紹興27年(公元1157年),時年46歲的王十朋,以「攬權中興」為對,被宋高宗趙構親擢為進士第一,高中狀元。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品格高潔的王十朋高中狀元,被學界認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實乃結束秦檜黑暗時代的報春鳥,正是預報春消息的,那花中第一枝「江梅」。
王十朋為官不過14載,卻數次建議整頓朝政,成為朝中「園林盡搖落,冰雪獨相宜」的少數力主抗金的主戰派,為主和派所忌憚。後歷饒、夔、湖、泉諸州知州,救災除弊,有治績,所轄百姓因感念其造福一方,為其繪像建生祠。多次改任他處,鄉民不舍斷橋欲留之,不得不繞道而行,泱泱百姓尾隨涕泣、遠送出境。
其一生清廉,甘於貧寒,夫人賈氏逝在泉州任所,因路遠無錢將靈柩及時運回樂清家鄉,兩年後方歸故裡。宋孝宗褒揚其為「南宋無雙士,東都第一臣」。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如是評價王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與王十朋同時代的理學大師朱熹對其評曰:稟乎天者,純乎陽德剛明之氣,是以其心光明正大,疏暢洞達如青天白日,而見於事業文章者,一皆如此。
王十朋不僅是宋代能臣、賢臣、名臣,更學識淵博,詩才橫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詩,大多是愛民憂民。現存詩1700餘首,19歲時便寫出「北鬥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才華震動了南宋詩壇。朱熹稱其詩「渾厚質直,思惻條暢,如其為人」。這些特性,在今天分享的這首五言絕句《江梅》上可見一斑。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梅溪先生王十朋以其君子秉性、梅花品格、狀元才學、良臣形象贏得歷代名家的高度評價。
【我與王十朋】
行文至此,回想我翻開2020年1月1日這頁,赫然看到王十朋這首《江梅》時,內心是一場驚嘆的。也許您會覺得詫異,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王十朋」不過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或許稍微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南宋有位力主抗金並以文章、名節彪炳於世的一代名臣王十朋。也許,喜歡戲劇和紅樓夢的朋友也會知道,被稱為「百戲之祖」的南戲四大傳奇之一的《荊釵記》,便以王十朋為主人公,故事情節雖與王十朋生平不符,但主人公殿試情節、對愛情的忠貞、為官清正廉潔卻是事實。
《紅樓夢》第四十三、四十四回中也曾寫到榮國府上演《荊釵記》,比如第四十四回第一節:「話說寶玉和姐妹一處坐著,同眾人看演《荊釵記》。黛玉因看到《男祭》這齣上,便和寶釵說道: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裡祭一祭罷了。」
但於我而言,王十朋卻是一位時空分隔卻血脈相連的親人。據族譜記載,王十朋是我左原王氏七世祖,而我是其28世直系裔孫。初知時是驚訝的,何曾想過梅溪先生的基因穿越900多年的時空,在我血液中流淌,何等不易、何其玄妙。今日生辰,又機緣巧合恰好品讀到十朋公的詩,是另一種神秘的聯繫感、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