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新年伊始,賞第一支花,讀第一人詩

2020-12-19 騰訊網

作者:桂川且留下

2019年底前購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2020年每日讀詩日曆》一冊,甚是喜歡。於是,便打算在個人公眾號上讀詩解詩,與大家一同分享。既省下了選詩之苦,又能專注於讀詩一事。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堅持,發現不同的自己。

《書院雜詠·江梅》

宋·王十朋

園林盡搖落,冰雪獨相宜。

預報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所謂「江梅」】

這首詩,遣詞造句並不古奧,可謂淺顯易懂。詩寫王十朋在梅溪書院所見所感,冬雪的園林中,花兒全部隨風搖落、凋謝,只有江梅獨自開放,與冰雪相襯相宜,如若預報春天到來的消息,江梅必是百花之中的第一枝。

江梅者,據宋代範成大《梅譜》所記:「江梅,遺核野生、不經栽接者,又名直腳梅,或謂之野梅。凡山間水濱荒寒清絕之趣,皆此本也。花稍小而疏瘦有韻,香最清,實小而硬」。可見,江梅是一種野生梅花,又稱野梅,在古代全是野生,常在山澗水濱荒寒清絕之處生長,後來才被移植至園中栽培。

自古以來,用詩詞歌頌江梅、或者以江梅言志的詩文頗多,比如唐代杜甫也曾寫過一首五言律詩《江梅》,詩云: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大寒之後,暗香浮動,疏影橫斜。梅花以其傲雪鬥霜的品格,象徵君子的高潔和不隨波逐流的形象。也正因如此,自古文人士大夫素來喜梅,從而植梅、詠梅、賞梅、畫梅。常以諸葛亮、顏真卿、範仲淹等歷代名臣賢士為楷模的王十朋,同樣深愛梅花。

王十朋以梅自況,自號「梅溪先生」,並創梅溪書院,其一生寫下近百首詠梅詩詞。梅格即人格,對梅花品格的審美追求,也顯示出王十朋卓然獨立的清廉形象,其一生也確實不辱「江梅品格」。

【王十朋其人】

王十朋,字龜齡,溫州樂清梅溪村人。生於1112年11月,卒於1171年8月,享年60歲,諡號「忠文」,為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

諡號是什麼?古人為了方便對歷史人物蓋棺定論,選擇用諡號來進行概括。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價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諡號,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忠文」二字可謂極盡褒獎和肯定。

宋高宗紹興27年(公元1157年),時年46歲的王十朋,以「攬權中興」為對,被宋高宗趙構親擢為進士第一,高中狀元。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品格高潔的王十朋高中狀元,被學界認為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實乃結束秦檜黑暗時代的報春鳥,正是預報春消息的,那花中第一枝「江梅」。

王十朋為官不過14載,卻數次建議整頓朝政,成為朝中「園林盡搖落,冰雪獨相宜」的少數力主抗金的主戰派,為主和派所忌憚。後歷饒、夔、湖、泉諸州知州,救災除弊,有治績,所轄百姓因感念其造福一方,為其繪像建生祠。多次改任他處,鄉民不舍斷橋欲留之,不得不繞道而行,泱泱百姓尾隨涕泣、遠送出境。

其一生清廉,甘於貧寒,夫人賈氏逝在泉州任所,因路遠無錢將靈柩及時運回樂清家鄉,兩年後方歸故裡。宋孝宗褒揚其為「南宋無雙士,東都第一臣」。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如是評價王十朋:立朝剛直,為當代偉人。與王十朋同時代的理學大師朱熹對其評曰:稟乎天者,純乎陽德剛明之氣,是以其心光明正大,疏暢洞達如青天白日,而見於事業文章者,一皆如此。

王十朋不僅是宋代能臣、賢臣、名臣,更學識淵博,詩才橫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詩,大多是愛民憂民。現存詩1700餘首,19歲時便寫出「北鬥城池增王氣,東甌山水發清輝」的名句,才華震動了南宋詩壇。朱熹稱其詩「渾厚質直,思惻條暢,如其為人」。這些特性,在今天分享的這首五言絕句《江梅》上可見一斑。

「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梅溪先生王十朋以其君子秉性、梅花品格、狀元才學、良臣形象贏得歷代名家的高度評價。

【我與王十朋】

行文至此,回想我翻開2020年1月1日這頁,赫然看到王十朋這首《江梅》時,內心是一場驚嘆的。也許您會覺得詫異,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王十朋」不過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或許稍微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南宋有位力主抗金並以文章、名節彪炳於世的一代名臣王十朋。也許,喜歡戲劇和紅樓夢的朋友也會知道,被稱為「百戲之祖」的南戲四大傳奇之一的《荊釵記》,便以王十朋為主人公,故事情節雖與王十朋生平不符,但主人公殿試情節、對愛情的忠貞、為官清正廉潔卻是事實。

《紅樓夢》第四十三、四十四回中也曾寫到榮國府上演《荊釵記》,比如第四十四回第一節:「話說寶玉和姐妹一處坐著,同眾人看演《荊釵記》。黛玉因看到《男祭》這齣上,便和寶釵說道: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裡祭一祭罷了。」

但於我而言,王十朋卻是一位時空分隔卻血脈相連的親人。據族譜記載,王十朋是我左原王氏七世祖,而我是其28世直系裔孫。初知時是驚訝的,何曾想過梅溪先生的基因穿越900多年的時空,在我血液中流淌,何等不易、何其玄妙。今日生辰,又機緣巧合恰好品讀到十朋公的詩,是另一種神秘的聯繫感、親切感。

相關焦點

  • 王十朋紀念館採風 | 曠世之才,骨骼奇高,梅痴狀元,千古流芳
    王儉美/【梅園賞梅 尋宗問祖】(之一)根據族譜記載,本人是王十朋第27代孫輩。王儉美/【梅園賞梅 尋宗問祖】(之二)王十朋為溫州江心寺撰寫門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其中一種斷句標點為
  • 宋朝詩人王十朋這首《紅梅》,也是難得的經典,成全了梅花的美名
    雖然宋詩總體上無法與唐詩相比,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錯的經典名篇,譬如王十朋這首《紅梅》,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經典,整首詩看上去寫得很一般,但是詩人以一種極為深情的筆觸描寫了紅梅神態,以及它身上的那種精神,從而也是成全了梅花的美名,所以如此唯美的一首作品,自然也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去關注,也值得我們一讀。
  • 王十朋長溪「詩旅」
    王十朋(1112-1171年),字龜齡,號梅溪,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出生於溫州樂清(今浙江省樂清市)四都左原梅溪村。初講學授徒,後入太學。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中進士第一。任校書郎兼建王府小學教授。數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孝宗立,力陳抗敵恢復大計,歷官起居舍人、侍御史等。
  • 以史讀詩 以詩讀人
    王立群的新作《唐十家詩傳》(大象出版社),以詩傳的形式梳理每位詩人的生平,在講述詩人故事的同時對其性格特徵與詩歌背景進行解析與品評。 王立群於2018年推出《賞詞如風》《賞詞如月》,2019年推出《人間煙火皆是詩》,這三本的著眼點在「品讀」上,品讀的對象定位在宋代,大體包攬了宋代知名的作品與文人。而這一次,《唐十家詩傳》嘗試跳脫出市場上較為通行的詩詞類圖書的路子,為讀者閱讀開拓了新的眼界和方式。 「唐十家」,意為精選10位唐代著名詩人。
  • 三月讀詩《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中唐白樂天寫有著名樂府長詩《牡丹芳》,把牡丹的豔姿寫得令人一讀即對它如痴如醉:「……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宿露輕盈泛紫豔,朝陽照耀生紅光。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映葉多情隱羞面,臥叢無力含醉妝。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 賞月賞讀 高明區第六屆明湖賞讀會啟動
    這是高明區第六屆明湖賞讀會啟動儀式現場,當晚圍繞「我們的節日·中秋」為主題,以歌舞朗誦、人物訪談等形式,喜迎國慶中秋佳節,現場數百名市民共享精彩的文藝盛宴。舞臺上,蓓蕾幼兒園幼兒表演的少兒環保服裝秀拉開了活動序幕。緊接著是抑揚頓挫、飽含深情的詩朗誦,來自廣東省朗誦協會的朗誦表演藝術家對《秋天裡的中國》的傾情演繹,牽動著在場觀眾的鄉愁。「他們選的詩都很棒!」
  • 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三支花」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來自貴州農村被稱為「三支花」的三位大媽,憑藉極具個人風格的「土味才藝」,僅用半年時間就在抖音平臺斬獲600多萬粉絲。(12月10日 上海廣播電視臺)「土」「low」「無聊「是很多年輕人對於「三支花」的評價。接受過高等教育、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年輕一代,無法理解她們所拍攝這種視頻的好笑之處。但「三支花」在短視頻平臺上600多萬的粉絲和影響力,證明著她們是有著巨大受眾市場的,而能夠和大媽們產生共鳴的老年人群體,就是構成這個市場的主力軍。
  • 讀詩| 宋詞是如何興起的
    唐詩選得還是比較成功的,各個時期的重要詩人及代表作品基本都覆蓋了,也體現出了從古體詩到格律詩體例、風格的流變。但宋詞選得太少了,從小學到高中總共才二十幾首,僅憑這幾首詞,是不可能了解宋詞全貌的。我打算用幾講梳理一下宋詞的大致脈絡。 說起詞,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大概是白居易的這首《江南好》: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品讀古詩中的重陽
    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詩中寫道:「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露悽暄風息,氣澈天象明。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菊」和「酒」的關鍵字,就此確立。雖然九日登高、飲菊花酒以除禍闢邪的風俗久已盛行,但寫到詩裡,與「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的人生感慨相聯繫,並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他可以算是第一人。
  • 李白一首充滿殺氣的詩,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值得一讀!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一首,他同樣寫得非常出彩,一首充滿了殺氣的詩,那便是他的《俠客行》,這首詩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當代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先生還以這首詩為名,寫過一部非常精彩的同名武俠小說。應當說這是李白最具殺氣,也是充滿了俠客味道的一首詩。
  • 讀一首詩崔顥《長幹行》,船上偶相逢,好像在哪裡見過你
    ——唐代: 崔顥《長幹行》此詩不知崔顥從哪裡得來,天然真率,情形活現。好詩出自生活,靈感大概來自其親身所遇。全詩只是一個人的話語,而勾勒出一個完整的場景,講述一段小故事。未描述問話女子的形貌,而其形態躍然紙上,其心理變化亦可悉知。問話的女子活波純真,可愛可親。另一人則未可知,大概長相或口音像長幹人。詩中問話發生在兩船相遇之時,匆匆將很快錯過,所以女子問話比較心急。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談起「山水田園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種寄情於山水的詩歌描寫方法,是由東晉時期的「隱士」陶淵明首創。經過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這個詩歌派別中除了陶淵明之外,還有被譽為「二謝」的謝靈運和謝朓。
  • 探村浙江樂清 | 梅溪古村,王十朋故裡尋覓狀元舊跡
    王十朋曾書寫,「家在梅溪水竹間,穿雲蠟屐可曾閒」,道出了此地之美。距王十朋紀念館1.5公裡左右,佔地2000多平方米。王十朋墓在1989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依山而建,座椅式,坐北朝南,分五壇,壇坎踏步及圍牆由塊石壘成。墓前有石刻馬、虎、羊各一對,寓忠、節、孝之意。
  • 愛爾蘭詩人葉芝的詩《當你老了》和李商隱的《花下醉》同讀
    這首詩是我上學的時候,在買的諾貝爾文學獎作者系列叢書之一的葉芝詩集裡讀到的,裘小龍翻譯的。網上有許多個翻譯版本,也許是第一次讀這首詩時就喜歡上了這個翻譯版本了。在詩中詩人所使用了諸如假設想像、對比反襯、意象強調、象徵升華,等等藝術表現手法,揭示了理想中的愛情和生活中的愛情之間的差距,並把這種落差形象的表達出來,給人一種海枯石爛般的忠貞之美。整首詩比較簡明,真摯。
  • 金波:讀詩的聲音是詩的翅膀
    讀金波的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說:「有一種魔力,能讓人返老還童,既像行走在布滿鮮花的小路上,又像走進溫暖的家。」從1956年發表第一首兒童詩至今,金波寫了許多意蘊悠長的詩歌、散文、童話,多次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教材,幾代小讀者都記得金波叔叔或金波爺爺,從他那裡領悟了純真的美與善。
  • 海子的詩與手稿|賞讀
    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海子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31年來,他的名字像一個文化符號,在中國詩歌史上越來越清晰。今天,讓我們一起在春日裡讀詩,這大概是懷念一個詩人最好的方式。
  • 倉央嘉措:三百年只此一人,每首詩都用情至深,讀之讓人沉浸其中
    這個倉央嘉措心心念念的姑娘最終還是嫁給了別人,因為倉央嘉措的僧人的身份,他們註定是無法在一起的,當姑娘為他人披上了嫁衣,倉央嘉措的信念崩塌了,他將這種絕望寫進了詩句中: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忘。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 兩周漲粉百萬,「山支花」抖音爆紅,老年人做短視頻有多野?
    三老太,齊上陣 不到一月抖音粉絲破百萬 12月7日,「山支花」在抖音發布第一條內容,關於成員三姐妹35年前和現在對比,視頻反響不錯,收穫不少點讚。
  • 李商隱這首詩讀來無比傷感,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
    那李商隱也正是由於情感細膩,從而也使得他的作品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使得人們從他的作品中,不僅僅只是讀到了一首優美的詩作那麼簡單,更多的還是能夠從中感受到詩人對於愛情的理解。那愛情也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一件事情,兩個原本陌生人,正是由於有了愛從而走到了一起,最終相守一生,成為了一生的伴侶。
  • 李白最具殺氣的一首詩,讀了令人顫慄,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那麼小編為大家介紹他最具殺氣的一首詩,那便是他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俠客行》,可以說是讀了令人顫慄。俠客行唐代:李白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