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態環境問題·聚焦植被破壞(上):天保林地 緣何不保

2020-12-16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天呈現在讀者眼前的這張滿目瘡痍的圖片,記錄下了河南嵩縣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區域內鮮為人知的場景。若非記者深入現場調查,人們恐怕很難了解,被採礦企業「開膛破肚」損毀的,是當地盡人皆知的天保工程林地;在這裡大動幹戈露天採礦的,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引來的「財神」,其使用林地採礦的項目是經省林業部門審核同意的。

眾所周知,天然林資源是國家重要生態、經濟資源,它對於蓄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林產品具有重要作用。天然林一旦遭破壞,必將引發一系列生態災難。我國從2000年正式實施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正是為從根本上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建立的。按相關規定,天保工程區域內是嚴禁商業性採伐天然林木以及破壞森林植被的開荒墾地行為的。那麼,為什麼在河南嵩縣這個國家天保工程實施區、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內,天保工程的大片林地卻被採礦企業公然損毀呢?

顯然,它與地方利益驅動密切相關。地處豫西山區的河南嵩縣是個貧困縣,山區面積佔90%以上。招商引資或許被作為其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記者調查發現,毀林採礦的,正是縣裡招商引資企業所為。為了招商引資上項目,不惜毀壞天保工程林地和當地生態環境,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在貧困地區並不少見。為了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甚至個人利益,一些貧困地區的政府官員不惜以付出巨大的生態環境為代價捨棄長遠利益、整體利益。

其次,它鑽了現行政策的空子。嵩縣麗達礦產品加工廠之所以能理直氣壯、明目張胆地毀林採礦,是因為其「證照齊全」,特別是有林業主管部門的「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一家民營股份制企業進行經營性採礦,卻作為「基礎設施項目」而被審核同意,企業劈山毀林露天採礦而無人管,這樣的「原則」是有原則還是沒原則?不得不承認,我們現行政策法規中許多「原則上」的含糊框定造成的漏洞,使不少人千方百計找藉口,甚至違背政策精神搞變通。

第三,它暴露了地方政府部門的監管不力。即便是省林業部門審核同意使用的林地,明明是20公頃,而企業與村民實際籤訂的合約卻是2800畝計186公頃,遠遠超出核准面積。如此「貓兒膩」,地方林業部門、國土部門為何聽之任之、放任不管?

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多年來,因生態環境惡化而引發的自然災害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損失和危害。天保工程就是1998年洪澇災害後,黨中央、國務院針對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林資源過度消耗而引起的生態環境惡化的現實,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決策。這是立足於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國家工程,是構築國土生態屏障、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生態資源的重要舉措。2000年至2010年的天保工程第一期項目,國家已投資1119億元,從2011年開始的二期項目投資將達2440億元,由此可見國家對此工程的重視程度。要真正構築且築牢國土生態屏障,就必須保護好天保工程區域內的每一塊林地、每一棵樹木。不管哪裡出現漏洞或「垮塌」,都會影響整個工程的有效推進和國家的生態安全。這就需要做實每個環節、每個細節,無論是政策層面還是執行層面、操作層面,都須嚴防死守。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國土生態屏障亦然。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13日 20 版)

相關焦點

  • 松原市通報六起破壞草原、林地生態環境責任追究典型問題
    近日,松原市通報6起破壞草原、林地生態環境責任追究典型問題。這6起典型問題是:  扶餘市陶賴昭鎮林業站站長張立軍、烏金村黨支部書記張志成因監管不力致使林地改變用途受到責任追究問題。2013年5月,烏金村村民劉某違規佔用林地1584.82平方米用於建設臨時板房;2017年6月,某項目部違規佔用林地1800平方米用於建設便道。張志成發現後未及時報告和制止,張立軍在日常巡查中未及時發現,致使3384.82平方米林地被破壞。張立軍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張志成受到警告處分。  前郭縣烏蘭圖嘎鎮經濟辦公室主任兼高家村黨支部書記王佔利因監管不力致使草原改變用途受到責任追究問題。
  • 寧夏出臺法規保護草原林地植被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幗文告訴記者,保護草原和林地植被,對於保持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寧夏地處西部乾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過去由於過度放牧、亂採濫挖亂墾等現象,導致部分地區草原退化、沙化嚴重。
  • 伊春市委書記高環對伊春市天保工作作出批示:讓伊春的天更藍、山更...
    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積極發揮資源、財政、人社、營林、社保等相關職能部門作用,相互配合搞好工作,針對出現的問題關口前移、及時查改,有效確保了天保工程的建設質量。  以天保工程為依託,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努力建設全國最好的生態功能區。  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
  • 山西河津生態問題掛牌督辦時隔一年私挖濫採強勢反彈
    2019年5月27日,山西省生態環境廳針對當地長期存在的四個大類八個方面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進行公開掛牌督辦,督促推進河津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然而僅僅時隔一年,當地群眾陸續反映私挖濫採違規採石等生態問題再次強勢反彈,對此本網歷經數月調查發現當地漠視生態底線的胡批亂建、監管缺位以及縱容包庇,導致河津陷入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屢禁不止的「治理怪圈」。
  • 寧波:恢復禁止開發區內花木林地植被
    寧波:恢復禁止開發區內花木林地植被 2014-06-22 09:19:48來源:寧波日報作者:孫吉晶   我市日前出臺《四明山區域森林生態修復指導意見》,針對毀林開墾導致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
  • 山體植被破壞 下遊水庫淪為「牛奶湖」這個地方被中央督察組點名
    央視網消息:今年7月25號到29號,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督察發現,石材礦山非法開採問題突出,區域汙染嚴重。督察發現,2014年以來,漳浦縣意發石材有限公司在赤嶺鄉蔡坑礦區長期非法開採,造成大面積山體、植被破壞,下遊蔡坑水庫淪為「牛奶湖」,破壞商品林達到201畝,越界開採礦產品評估價值約8200萬元。經督察組進一步調查發現,漳浦縣現有持證開採石材礦山單位有15家,其中14家越界非法開採。
  • 松原市通報五起破壞草原生態環境責任追究典型問題
    近年來,松原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肅查處破壞草原生態環境問題,為松原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強紀律保障。現通報其中5起典型問題:  1、前郭縣畜牧業管理局副局長王兆武因工作失職給國家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問題。
  • 四川:天保工程12年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10%
    自1998年我省在全國率先試點天保工程建設以來,全省落實森林管護責任面積3.23億畝,12年來累計營造公益林808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4.23%提高到34.41%,全省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促進了林區經濟結構調整,增加了林業職工和林農收入,為長江流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據了解,天保工程一期建設今年底全面結束,明年天保實施二期工程。
  • 茫茫風沙不再  塞上綠洲已現——右玉縣天保工程20年發展紀實
    全縣國土總面積為1969平方千米,下轄1個省級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4鎮6鄉1個風景名勝區,共288個行政村,總人口11.5萬。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實施,為右玉縣森林資源建設帶來了蓬勃的朝氣,也為右玉生態環境保護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 四川:震損林地植被恢復出教材
    中國園林網11月19日消息:如何確保災後震損林地植被恢復的「質量」?我省有了「教科書」。省林業廳11月8日透露,《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震損林地植被恢復技術指南》已印發各受災縣。這是我省首個災後林地植被恢復的技術指南。
  • 昆明:修復林地植被需「兩證一籤」
    中國園林網7月9日消息:近日,昆明市林業局就《昆明市使用林地植被修復技術標準及檢查驗收辦法(徵求意見稿)》舉行聽證會,該《辦法》明確:造林苗木必須具有「兩證一籤」,即林木種苗合格證、檢疫證和林木種苗標籤。
  • 天保二十年 綠了黑茶山——黑茶林局天保工程紀實
    黑茶山國有林管理局轄區跨涉呂梁市的嵐縣、興縣、方山縣、臨縣、忻州市的岢嵐縣和晉中市的祁縣,轄區面積141.6萬畝,有林地83.02萬畝。1998年實施天保工程以來,黑茶林局廣大職工持之以恆抓保護,科學求實抓營林,眾志成城抓建設,累計營造林96.5萬畝,撫育76.35萬畝,森林質量得到恢復性增長,實現了林草發展由木材生產向生態建設的戰略性轉變。
  • 西安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後 森林植被不斷增加
    西安市天保工程自2000年實施以來,全市森林資源持續增長,森林生態效能得到進一步恢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涵養水源能力增強,社會效益顯著,全民保護生態環境意識普遍增強。西安市天保工程截止2019年底,林地面積639.74萬畝,比2009年增加16.76萬畝;有林地面積439.06萬畝,比2009年增加18.51萬畝;森林覆蓋率48.03%,比2009年增加3.04%;活立木總蓄積量為3563.85萬立方米,比2009年增加464.65萬立方米。秦嶺北麓是西安市天保工程的主戰場,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區域。
  • 檢察機關就破壞長白山國家公園生態環境案聽證 因居民盜挖遭破壞
    吉林省人民檢察院13日通報稱,近日,白河林區檢察院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政機關負責人等,對一起破壞長白山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召開公開聽證會。據介紹,該案由吉林省人民檢察院駐長白山檢察室交辦至白河林區檢察院。
  • 阿壩「獨松溝水電站被疑破壞生態」續:生態環境局長深刻檢討
    水電站項目建設現場,被疑破壞生態環境。 本文圖均為 受訪者 供圖因被質疑審批程序違規、破壞原始森林生態,在建中的四川阿壩州金川縣獨松溝「八一水電站」近期被推上風口浪尖。澎湃新聞注意到,11月16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官網「市州動態」欄目刊發的一篇文章顯示,11月13日,為做好八一水電站相關生態問題核查整改工作,阿壩州生態環境局召開黨組擴大會議,阿壩生態環境局局長楊繼雄做了深刻檢討。
  • ...縣礦山非法開採猖獗,上萬畝生態遭破壞,下遊水庫淪為「牛奶湖」
    (圖片:蔡坑水庫淪為「牛奶湖」;來源:生態環境部)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 8月18日晚,生態環境部對福建漳州市漳浦縣礦山非法開採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通報。2019年7月25日至29日,中央第二生態環保督察組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督察發現,漳浦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主體責任嚴重缺失,對轄區內存在的嚴重生態環境問題熟視無睹,不聞不問,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要求陽奉陰違,甚至突擊整改、假裝整改。對群眾反映的生態環境問題漠然視之,敷衍塞責。
  • 嚴格徵佔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復工程管理
    本報訊 記者田葆華報導 甘肅省林業廳日前制訂出臺了《甘肅省森林植被恢復工程管理辦法》,嚴格依法規範徵佔用林地森林植被恢復工程管理,切實提高森林植被恢復費資金使用效益,確保全省林地「佔一補一,佔補平衡」。
  • 為森林資源護航 圓綠水青山之夢——呂梁林局天保工程掠影
    「天保工程實施 20 年來,天然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實現林地面積和森林蓄積雙增長,區域內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水土流失狀況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呂梁林局副局長劉海榮侃侃而談。一、健全制度,為森林資源安全保駕護航自天保工程實施以來,呂梁林局即成立了天保公益林工程領導組,明確職責分工,實行分管局長、資源科長、林場場長、設計隊長和派出所長的「五長負責制」。在森林資源管護報告上實行管護員、站長、分管場長、場長、所長「五聯報告卡(單)」制度。
  • 大理賓川:收回林地恢復植被,讓山更青水更綠
    近日,大理賓川大營鎮集中開展打擊種植毀林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核查森林違法圖斑72個,行政處罰72個,處罰資金191121元,處罰林地面積6.7825公頃,收回林地6.7825公頃,植被恢復3.1314公頃, 恢復了植被、讓山更青水更綠。
  • 【聚焦甘肅草原】河西走廊草原之生態環境保護篇(圖)
    本報「聚焦甘肅草原」上一篇報導的甘南草原,碧色遍野、柔曼溫宛的風姿,像一位清漫秀麗的女子,相比之下,本篇推出的河西走廊草原,其雄渾大氣、廣袤遼闊的豐骨,像一位粗獷壯美、不拘小節的男子。  河西走廊草原,有著極其重要的生態屏障功能,走廊南邊是青藏高原北緣的巍巍祁連山,北邊是與蒙古高原毗連的浩瀚荒漠,蘊含著山地—綠洲—荒漠複合生態系統的博大與厚重。祁連山草原與灌木林交錯相連,形成了維繫祁連山生態環境的天然屏障,被譽為「綠色水庫」,是河西地區人民的「命脈之源,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