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波斯和羅馬文化的變革,聶斯託裡派教義佔了統治地位

2021-01-11 康盛解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康盛解歷史

對於薩珊波斯的紀念物和記錄來說,時間是如此的無情,我們無法估量這個社會的文化成就。即使有任何世俗文學,也已經完全消失。保存流傳下來的藝術品由於時間的流逝幾乎都已經嚴重損壞了,甚至統治著薩珊優秀文化其他方面的宗教思想,也只剩下零散和互相矛盾的片段。現在跟隨小編一起拼湊這些片段吧!很顯然,薩珊宮廷裡力求復原到古代波斯,在宗教、藝術,也可能在其他方面模仿阿黑門尼德王朝。而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地理位置在這個生存權的十字路口那裡有遙遠地方來的商人和朝拜者在市集上摩肩接踵,互相交流著誇大的故事,吹噓他們的各種智慧和技能。

宮廷圈子中有意識的復古,不過是文化融合的海洋中的一個島嶼,這種融合至少有時是同樣有意識的。像其他城市文明那樣,它缺乏在農村的真正根源,在神學和建築上造成的結果是輝煌而人為化的。穆斯林在7世紀的徵服切斷了整個文化的傳統,正如亞歷山大的勝利在較早時中斷了阿黑門尼德王朝的優秀文化一樣。復古主義和文化融合特有的並列情況,充分反映在薩珊藝術中,儘管它現處於零散的和毀滅的狀態。

皇家宮殿構成薩珊的主要紀念物,使用了美索不達米亞的磚結構技術,在某些情形中恢復了阿黑門尼德王朝的裝飾主題,但是基本設計還加上了一個圓頂和彎隆形的內部,加進了拜佔庭建築的某些特點,並有一個半露壁柱和拱門的希臘式正面,與建築的內部設計和建築原則都沒有關係。而涼爽、光線閃爍的禮堂提供了遮擋美索不達米亞的陽光的受歡迎的場所,牆上的繪畫和鑲嵌畫也十分醒目,這些現在已無從發現的東西可能補償了如此明顯不和諧的風格和粗糙的結構。薩珊王朝的君主也模仿阿黑門尼德王朝的先輩,在波斯波利斯附近的峭壁上進行巨大的磨石雕刻,但是這些作品的風格顯示了晚期羅馬帝國的雕刻與伊朗東部和中亞印度一佛教藝術的牢固結合。

印度給薩珊的貴族提供了兩種閒暇時的著名娛樂,因為象棋和「五卷書」中的動物寓言到6世紀已在波斯本地化。類似地,在公元529年,查士丁尼為了證明他作為基督徒的虔誠,關閉了柏拉圖在近1000年前創立的雅典學園(31—579年)歡迎流亡的哲學家到他的宮廷來。但是像這類信息的零星片斷不能充分復原薩珊文化的世俗方面,它在某種程度上既容納了粗俗和傲慢的伊朗鄉村貴族,也包括了大城市如底格裡斯河畔的首都泰西封—博學多辯的複雜性。

在薩珊波斯,像那個時代這個生存圈中的其他各地一樣,文化和社會運動經常採取宗教形式。在尋求復興阿黑門尼德時代的瑣羅亞斯德教的復古主義,與抱有把一切信仰結合為一種偉大和最終的合成體願望的文化融合主義之間的緊張關係,主導著城市居民的宗教鬥爭。伊朗貴族的宗教保守主義,雖然更難找到文獻根據,可能在薩珊的宗教一政治均勢中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與這個生存圈的十字路口的情況相適應,那個時代每個主要宗教的信奉者都401在美索不達米亞和伊朗找到了一個立足之地。佛教徒在伊朗東部很好地立住了腳,到中國的傳教者經過那裡,當他們不再以薩珊帝國的東部邊疆為發源地之時,重要的寺院和經常性有組織的教育機構在貴霜時代繁榮起來。

美索不達米亞的猶太人,從尼布甲尼撒首先把他們的祖先遷移到這塊土地上以來,經歷了一系列變遷,在4、5世紀進入了一個非同一般的宗教活動時期。確,一群巴比倫尼亞的猶太拉比在中世紀各地的猶太人群中打上了他們的印記,他們編纂了猶太法典《塔木德》的文本,比被普遍接受的比較早的巴實美索不達米亞的猶太人社團為基督教鋪平了道路基督教迅速在薩珊帝國的勒斯坦文本更具權威性。

城市中心贏得了牢固的立足點,正如同時在東羅馬帝國內一樣,阿拉米語與希臘語一樣在美索不達米亞成為基督教宣傳的工具,正如在羅馬的敘利亞的情況一樣。到公元5世紀,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之間的確切關係的教義爭端,大大地加劇了這個語言一文化的裂痕。基督教徒在確定他們與薩珊國家的關係上也有無盡的困難。國家有時容忍,有時迫害他們,或只是把他們看作基督教的羅馬帝國(公元324年之後)的潛在代理人而不予信任。

直到薩珊王朝快要結束時,君士坦丁堡和波斯的基督教會才發生了明確的分離,當時由於內部爭吵和美索不達米亞教會中希臘因素的逐漸滲入的結果,一種寬容的聶斯託裡派教義在波斯的基督教徒中佔了統治地位。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內容到此結束了,歡迎評論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波斯文化最豐盛、最璀璨和最後的國度—薩珊王朝
    真正取代安息帝國中亞霸主地位的不是來自羅馬帝國的入侵,而是來自帝國內部的崩潰。位於伊朗南部地區珀西斯,一個波斯部落首先起兵反對安息人的統治。在阿爾達希爾一世接近二十年的統治中,他加強了中央集權,並定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使多年信奉此教的阿爾達希爾家族成為帝國合法的王位繼承人。而且,由於薩珊王朝建立的初衷是要恢復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榮光,於是奪回王朝昔日領土便是薩珊波斯人的最大目標。因此,羅馬帝國雖然能夠與安息帝國和平共處下互惠互利,但卻成為了薩珊王朝的眼中釘。尤其羅馬人繼承了希臘人的文化,讓他們想起了波斯帝國曾被希臘人徵服的屈辱。
  • 世界文化史:戴克里先統治羅馬帝國後,君士坦丁堡的統治有何改變
    284年,卡路斯派他的一個兒子卡利努斯去高盧鎮壓當地的反抗,而自己則帶另一個兒子努美利亞努斯遠徵波斯。在回師的途中,謀殺的陰影籠罩在元首豪華的隊伍中。卡路斯神秘死亡,其原因有多種說法,但最可能的是死於謀殺,他的兒子努美利亞努斯就地繼任元首之位但一個月後當軍隊行進到小亞細亞的尼科米底亞時,又被人暗殺。
  • 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拜佔庭帝國,在世界史上享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即便帝國曾經在公元395年時分裂成東西兩部,即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羅馬所產生的影響也不曾被削弱。那麼這個在世界歷史舞臺上一直活躍至公元15世紀的拜佔庭帝國,在歷史舞臺上具體有著怎樣的地位呢?
  • 散落塵世的創世之光——伊朗波斯宗教簡史
    波斯人更傾向於將密特拉視為契約之神,並且位置崇高。距今最早有關密特拉的記錄來自於小亞細亞地區的西臺語銘文,該文件記錄了西臺與米坦尼兩國的合約,並提到密特拉是米坦尼的主神;而米坦尼的統治階層正是雅利安人。可見密特拉在雅利安神話系統中的重要地位。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按信徒人數來看,基督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在全世界70多億人口中,基督教徒高達22億,佔世界人口的31%。基督教能夠成為世界性宗教,除自身的教義受到認同外,還離不開羅馬帝國的推廣。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控制下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屢次反抗羅馬失敗後,為了給自己找到一個精神出路而創立了基督教。
  • 波斯文化的源流與特色
    作者:蔣真(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  自公元前2000多年雅利安人進入伊朗高原以來,波斯人作為雅利安人的後裔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歷史,把亞洲、歐洲與非洲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古波斯文明圈,在世界歷史上對打開地區閉塞、建立東西方聯繫和推動人類文明交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羅馬時代的埃及 | 統治與宗教
    他的第一個門徒是鞋匠阿涅努斯,後者於公元61年至62年成為亞歷山大第一任主教,這比第一位羅馬主教的出現還要早六七年。  基督教的形成過程融入了許多東方神學的內容,其中古埃及的傳統神話對基督教影響極大。基督教教義中的創世學說、死後復活、末日審判、天堂地獄和靈魂得救等宗教觀念都受到埃及神話的啟示。
  • 曾經燦爛的文化最終淪為景點,古埃及文明為何會衰落
    1、 羅馬人的徵服 埃及這個國家遇到的災難和徵服不斷,早在公元前343年埃及就曾被波斯人入侵並統治過,直到公元前332年,崛起於古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打跑了波斯,統治了埃及。
  • 世界歷史:羅馬教皇庇護九世為加強權威,召開梵蒂岡大公會議
    雖然在孩提時代和年輕時期飽受癲癇病的折磨,但他依然完成了宗教教育,於1819年接受任命成為牧師。他先是在羅馬經營一所孤兒院,隨後在1823年奉教皇之命前往智利和秘魯。1825年他返回羅馬,被教皇利奧十二世派去經營聖米迦勒的醫院。隨後,他在天主教內的地位迅速提高:1827年擔任教廷轄區斯波萊託主教區的主教。1840年,教皇格裡高利十六世任命他為樞機主教。
  • 古埃及融合了波斯、希臘、羅馬文明,為何會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
    談秦說漢(272)古埃及融合了波斯、希臘、羅馬文明,為何會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公元前30年,東方的漢元帝下令將「鑿壁借光」而名動天下的匡衡免相,天降異象,關中大雨。而西方的尼羅河邊,古羅馬的軍隊開進了埃及,埃及豔后克裡奧帕特拉七世將一條叫「阿普斯」的毒蛇放到自己的胸上,結束了傳奇、浪漫的一生。
  • 外國歷史,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與禮儀
    基督教是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它從猶太教的一個派別發展而來。4世紀末葉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歐洲中世紀佔統治地位。它的經典是《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儘管基督教自誕生以來,產生了許多教派,在教義上也有分歧。但各派有共同信奉的基本教義。
  • 伊朗前世今生:波斯帝國與阿伯帝國,究竟是波斯化還是阿拉伯化?
    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人在7世紀創立的宗教國家,在帝國內部,阿拉伯人無疑起到了主導地位,是主體統治民族,但是波斯人本身和波斯人創造的文化宗教也對阿拉伯帝國造成了深遠影響。並且在過去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很難簡單劃定究竟這一個地區是阿拉伯化了還是波斯化了。
  • 猶太人在巴比倫和波斯帝國統治下的猶太人是怎樣生活的?
    英國的路易斯·奧·明克說:「一方面,歷史指的是事件,即人類事件的過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歷史學家所從事的探究和做的記事。」而我們所做的就是要通過一些史學家的探究和記事,來了解神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為,因我們深信,從始至終,人類歷史是要走向一個神已經定好的結局的。
  • 歷史上的波斯人為何總是被外族統治?這個民族曾六次在伊朗建國
    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居魯士建立了強大的波斯第一帝國,在大流士時期國力達到了頂峰,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帝國,但是從亞歷山大東徵開始,波斯人開始遭到了各民族的入侵,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被外族所統治。在馬其頓人統治波斯幾百年之後,一個名叫阿爾沙克的東伊朗遊牧民推翻了馬其頓人的統治,建立了強大的安西帝國,但是這個阿爾沙克並不是純粹的波斯人,他屬於東伊朗的斯基泰人,但是他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室的後裔。
  • 古代西方人的歷史文化研究
    當時民間廣泛流傳著基督降世的傳說,而這個無稽的傳說使老希律王不安,傳聞他下令殺了領域內當時所有出生在兩歲的孩子,就是為了防止基督的降世,唯恐他做了猶太人真正的王,而損害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猶太教是信奉舊約聖經的,以耶和華上帝為主,史稱希伯來聖經,因為這是猶太人的歷史文獻。基督教是信奉基督耶穌的新約聖經的,以基督耶穌為主,也繼承猶太希伯來舊約聖經,可以說耶穌的基督教是猶太教衍生出來的,基督教發揚光大的同時,帶動猶太人的神耶和華以及他們的歷史光輝於世界。
  • 強大的羅馬也曾被這兩個國家打到邊境,其中一個鬥爭了將近四百年
    歷史原創作者:範疇謝講歷史當2世紀羅馬政權處於巔峰的時候,四個毗鄰的政治帝國控制了舊世界的大部分地區。除羅馬外,還有波斯的帕提亞帝國,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的貴霜帝國以及中國的東漢帝國。這四個帝國從北非和歐洲延伸到南亞以至遠東。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一百零九: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
    宗教經典的神聖性一般是不容否定的,從內部進行的宗教改革,往往是在維護宗教經典神聖性的前提下,重新解釋宗教教義。天主教的自由主義和現代主義,也屬於此類。相比之下,現代主義比自由主義走得更遠,他們對傳統教義以及教會對權威的傳統解釋提出質疑。他們採用歷史和批評的方法,反對經院主義和託馬斯主義,對權威至上主義,特別是教皇至上主義,及教會幹涉科學自由與獨立甚為反感。
  • 歷史上盛極一時的波斯帝國
    波斯是在與米底的鬥爭中興起的。據希羅多德《歷史》記載,公元前6世紀,處於米底統治之下的波斯有六個農業部落、四個遊牧部落,其中有三個農業部落勢力較強。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乘米底與巴比倫作戰和內部發生叛亂之機,在顯貴氏族阿黑門尼德族人居魯士(公元前558~前529年在位)的領導下,起來反抗米底的奴役。
  • 精選一組關於「波斯人」的趣知識
    (波斯美女。)b,波斯人屬歐羅巴人種南支地中海類型。(波斯王子電影劇照)c,公元前2000年時,古波斯人(雅利安人的後裔)遊牧部落自中亞進入今伊朗地區,排擠了當地土著居民而定居下來。後建立起了強大的波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