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七王之亂以後就是漢武盛世,而八王之亂以後就是西晉滅亡?

2020-12-12 雲軒談史

秦國奮六世之餘烈,終於在秦始皇這一代統一了全國。然後秦朝卻僅僅存在了十幾年就二世而亡了。

滅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因為秦始皇沒有分封宗室,造成了秦始皇宗族勢力的孱弱,這才造成了秦朝的滅亡。

那麼,是否就意味著分封總是正確的呢?

也不盡然,歷朝歷代有分封宗室者,最後都為宗室所累,最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比如西漢,又比如西晉。

西漢初期,劉邦為了增強宗室的力量,大封同姓王,以至於過了數代以後,諸侯的勢力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中央,到了漢景帝時期更是爆發了「七王之亂」。無獨有偶,西晉初期司馬炎也大肆分封諸侯,結果到了西晉末年,爆發了「八王之亂」。

這兩者的起因是相同的,都是藩鎮諸侯的勢力太強影響到了中央的統治,但是結局卻相差甚遠。

七王之亂以後就是漢武盛世,而八王之亂以後就是西晉滅亡。

這是為啥呢?

一、開國方式不同

同樣是大一統王朝,西漢的劉邦是從血海中拼搏出來的,和他同時代的更是強敵項羽。劉邦的開國方式就意味著他有一大批忠心的手下,這些手下在西漢動亂的時候依舊發揮著作用。

比如說呂后亂政以後,諸呂叛亂,劉邦手下忠心的老臣合力平定了這次的叛亂。

而西晉的開國方式就簡單多了。

西晉的開國方式,嚴格來說就只有一次事變,高平陵事變。在這次事變之前,司馬懿除了在士族中威望高一代外,沒有任何篡位的跡象。

可是在高平陵事變以後,司馬家就已經成為了魏國暗地裡的主人了。而他依靠的僅僅是三千死士和一次欺騙(欺騙曹爽)。

正是因為司馬家得國太容易,所以司馬炎建立西晉以後並沒有好好珍惜。建立西晉以後的司馬炎很快就在紙醉金迷中沉迷,奢侈之風十分流行。

反觀西漢。劉邦是從秦朝末年一路殺過來的皇帝,所以他深知百姓疾苦。因此他在建立西漢以後,就一直奉行著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

包括隨後的漢文帝、漢景帝都是如此。

因此,當七王之亂爆發以後,漢景帝有足夠的實力平息這場叛亂,也有足夠的資本保持國家的穩定。

西晉就不同了,本就貧困的國力在八王之亂的衝擊下直接瓦解了,以至於在這以後西晉就直接滅亡了。

二、皇帝不同

七王之亂爆發之時,西漢的皇帝是漢景帝,而八王之亂爆發之時,西晉的皇帝是晉惠帝司馬衷。

漢景帝,文景之治的開創者,不說雄才大略,也是有點實力的守成之君。雖然在他即位期間,因為削藩力度過狠才爆發了這才的七王之亂,但是這依舊無法改變他為人民所作出的貢獻。

賢明之君,漢景帝還是當得起的。

反觀晉惠帝司馬衷,他並不聰明。換句話講,他有點呆,這是當時所公認的。更無語的是,晉惠帝還有一個野心勃勃的皇后,賈南風。

也正是因為賈南風野心太大,到處樹敵,這才引起了八王之亂。

一個是盛世明君,一個是有點呆的皇帝,還有賈南風乾政,造成這樣的後果也是意料之中的吧。

結束語

諸侯實力太大,從而影響到中央的事情,很多朝代都有發生,如何處理是一門藝術,也是看一個皇帝是否有能力的直接體現。這方面,漢武帝顯然就做的很好。

相關焦點

  • 同是叛亂,為何七王之亂後是漢武盛世,八王之亂後就是五胡亂華?
    西漢初期,劉邦為了增強宗室的力量,大封同姓王,以至於過了數代以後,諸侯的勢力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中央,到了漢景帝時期更是爆發了「七王之亂」。無獨有偶,西晉初期司馬炎也大肆分封諸侯,結果到了西晉末年,爆發了「八王之亂」。 這兩者的起因是相同的,都是藩鎮諸侯的勢力太強影響到了中央的統治,但是結局卻相差甚遠。 七王之亂之後是漢武帝盛世,而八王之亂以後則是五胡亂華,西晉滅亡。 這是為啥呢?
  • 同是藩王作亂,為什麼七王之亂很快平定,而八王之亂導致亡國?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過兩次親王與中央王朝的大規模對抗:一次是漢朝七王之亂,另一次則是西晉的八王之亂。這兩次直接導致了全國大戰。因此,後世千年朝廷都不對藩王權力大規模節制。二者雖然同為藩王作亂,但結局卻完全不一樣。
  • 讓西晉王朝直接崩潰的八王之亂,西晉諸王相互攻殺的背後
    八王之亂,在歷史上也是個異數。大一統的朝代不是沒出現過藩王內亂,但大多數在王朝前期,而且在平定內亂後王朝大一統的凝聚力更強。漢朝就是如此,元朝、明朝更明顯,清朝也不例外。八王之亂就出現在西晉王朝前期,但是這個強盛的一統王朝竟然直接崩潰了。這不能不讓人仔細分析大崩潰之前的八王之亂。
  • 淺析西晉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之關係
    而且,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西晉,公元280年,晉武帝滅掉孫吳政權,這是自東漢末年四分五裂之後,古代中國的又一次統一。
  • 八王之亂 讓西晉亡國的是哪八位王
    八王之亂指的是,河間王司馬顒(司馬懿弟弟司馬孚的孫子),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的孫子),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四兒子),趙王司馬倫(司馬懿九兒子),齊王司馬冏(司馬懿重孫子,司馬攸兒子),楚王司馬瑋(司馬懿重孫,晉武帝五兒子),長沙王司馬乂(司馬懿重孫,武帝六兒子),成都王司馬穎(司馬懿重孫,晉武帝第十六兒子)。
  • 八王之亂,西晉本想加強中央集權,最終卻將其變成亡國的罪魁禍首
    西晉地圖公元291年,初創不久的西晉王朝卻爆發了一場長達16年的由皇族內部引發的戰亂。同時,這場戰亂也直接導致羸弱的西晉王朝加快了滅亡腳步,乃至進入了一個長達300年的黑暗動亂時期(即五胡十六國時期),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亂」!
  • 西晉的滅亡是誰的過錯?賈南風是如何間接引發八王之亂的?
    西晉,一個名聲不太好的朝代。因為西晉的皇室,是司馬家族。而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所做的事情,實在無法令人對他和他的家族產生好感。更令人氣憤的是,司馬家族從曹魏手中接過了這個江山,卻沒有好好地守護它。司馬炎死後,西晉接連陷入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給中原的百姓帶來了十分沉重的災難。
  • 西晉的八王之亂結局究竟如何?
    司馬家族奪了曹家天下後,認為魏國的亡國之因,在於沒有分封宗室王親,才使司馬家族得到江山。因此司馬炎上臺後,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然而司馬炎卻忘記了漢朝時期就曾因為郡國並行制度,導致了七國之亂。
  • 【重要事件】:開啟「五胡亂華」序章的西晉八王之亂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 西晉八王之亂,世家門閥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西晉公元一年結束了自東漢末年開始的戰亂紛爭局面,卻只經過短短的半個世紀就滅亡了, 晉惠帝在位時期發生的「八王之亂」通常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內在原因。 「八王之亂的爆發反映了西晉時期朝廷政治的發展直接反應。
  • 害了整個西晉的八王之亂,為什麼是他,笑到了最後?
    因此司馬炎篡奪曹家天下以後,吸取了這個教訓,他認為,如果曹家在天下多分點自家子弟做諸侯王,是不是就可以在朝廷權力被架空以後,依靠諸侯王奪回權力?於是,司馬炎開始大封諸侯。所謂的「八王之亂」,指的就是司馬炎冊封的王爺裡面的八位,製造出來的混亂,因此被後世稱之為八王之亂。
  •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後爆發的兩次大規模藩王叛亂,其中七國之亂是西漢初期「郡國制」留下的隱患,而八王之亂則是西晉初期「強宗室弱地方」所留下的隱患,那麼這兩次大規模叛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呢?
  • 西晉八王之亂究竟有多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統治集團內部歷時16年(291—306)之久的戰亂。戰亂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因此史稱「八王之亂」。
  • 簡述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嗎?
    由於八王之亂的「八王」處於《晉書》中的同一傳記,所以就有了八王之亂的說法。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類似於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這兩次暴亂的發生都與分封制有些緊密的聯繫,因為諸侯王在地方上享有很大的特權。但是它們又有所不同,八王之亂爆發的時候,西晉王朝的建立只有26年,這是令人驚訝的。
  •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指的是哪八王?為何爆發「八王之亂」?
    大家好,我是蓬蓬說歷史,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國歷史上,西晉時期著名的「八王之亂」,那麼「八王之亂」指的是哪八王呢?「八王之亂」是怎麼爆發的?八王之亂的「八王」,指的是西晉皇族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人,他們先後掌握或覬覦國家大權,又先後被殺或死於非命,並最終釀成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中國也由此進入長達近三百年的、最黑暗的南北朝時期。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正是西晉建立者晉武帝司馬炎。
  • 西晉時期歷史,八王之亂
    文/張翠翠講天下晉惠帝時,在統治階級內部,發生了太后與皇后、皇后與太子、中央與諸侯王、諸侯王與諸侯王之間的一連串的政治殘殺和戰爭。從公元291年起,先後有八個諸侯王為爭奪中央權力而互相攻殺,歷時十六年之久。歷史上稱這次戰亂為「八王之亂」。
  • 西晉時期發生的「永嘉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
    永嘉之亂,是發生在西晉時期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的一場動亂。動亂是由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胡人所發動,他們在苦縣屠滅西晉中央軍隊以後,攻陷洛陽並大肆燒殺搶掠,更俘虜晉懷帝等王公大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漢族政權被北方胡人攻破後統治集團幾乎被團滅的事件。
  • 晉朝為什麼被稱為最黑暗的朝代?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是怎樣形成?
    公元266年曹魏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是為晉武帝,西晉建立,中間經歷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匈奴大軍攻陷長安,西晉滅亡,國祚51年。公元317年,西晉滅亡後,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為晉元帝,直到公元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立宋國,是為宋武帝,東晉滅亡,國祚104年。其實無論東晉還是西晉,都是非常黑暗的。從晉武帝司馬炎開始,晉朝的奢靡之風就一日甚過一日。司馬炎甚至還支持自己的親戚和大臣石崇鬥富,而且竟然還輸了,可見當時的超綱已經爛到什麼程度。
  • 八王之亂有多亂?這場亂戰的罪魁禍首不止他一個!
    提到西晉,便想到混亂;提到八王之亂,就想到造反。西晉是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而八王之亂則是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八王之亂,但是對於這個事件的了解大部分的人都還停留在表層。所以八王之亂到底有多亂?
  •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究竟是怎麼回事?
    凡是喜歡讀史的人,都知道西晉有個「八王之亂」,八個王為: 1、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的第四子。 2、楚王司馬瑋,司馬炎的第五子,白痴皇帝司馬衷的異母弟弟。司馬懿的重孫子。 3、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