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對煲湯的執念有多深?無湯不成席,廣東靚湯就是廣東人的命
「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說的就是廣東人飲食文化的一個特點,喜愛煲湯滋補。廣東人的一生,終究繞不過兩個靈魂拷問:「你們是不是什麼都吃?」、「你一定會煲湯吧?」
廣東人眼裡,如果一頓飯沒有湯,那這頓飯就是不完整的。如果女朋友跟你說:今晚來我家,我媽請你飲湯。她的意思是「我媽對你基本認同」。而一個男人如果花了心,妻子會說「他不在家喝湯了」。
湯,在這片土地舉重若輕。
在廣東人看來,沒有什麼疑難雜症是一碗養生老火湯解決不了的,一碗不行,那就再來一碗。甚至,每個勤勞勇敢的廣東媽媽都總是想方設法搞些旁門左道的老火湯偏方,給自家孩子壯壯身體,補補脾胃。在廣東,有一種從小到大被支配的恐懼,叫做「你媽叫你回家喝老火湯了」。
要說廣式老火湯的魅力,首先在於種類之多,簡直堪稱靚湯界的土創101,單就C位出道的霸王花筒骨湯、阿膠紅棗烏雞湯、山藥茯苓乳鴿湯這些「名媛」就多達好幾百種,更別提那些什麼黨參蠍子湯、枸杞牛鞭湯、魚腥草鯽魚湯等遊走在黑暗料理邊緣的「妖豔jian貨」了。
廣府地區湯品繁多,善於利用乾貨;山裡的客家人,多會用類似五指毛桃、靈芝等山地的藥材入湯;而沿海地區的鮑魚橄欖湯、雞骨海參湯,都與海產有關。
廣東人對於老火靚湯情有獨鍾。老火靚湯,對於火候的要求十分講究,大火燒開,小火慢燉,準備1碗湯通常會花費1個下午的時間,煲湯所選的材料都本著新鮮的原則,燉煮中除了鹽不加多餘的調味料,追求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口感。這樣才算是老火靚湯。
廣東常年潮溼悶熱的天氣,人們會根據季節的變化,在湯羹中加入合適的中藥,調節自身狀態,適應天氣環境。春季潮溼有瘴氣,薏米是祛溼的首選;夏季暑氣燥熱,冬瓜蓮蓬赤小豆消暑必備;秋季天高氣躁,銀耳潤肺滋養身體;冬季陰冷潮溼,羊肉進補補充熱量。根據時節和食材,調節自身的身體情況,可以說廣東人民真是會吃又懂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