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小薯的旅行流浪館,跟我一起看世界。
中國地域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生活習慣和人文風俗都不盡相同,所以便形成了全國各地百花齊放的人文現象,而其中最明顯的就屬南北差異,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生活習慣有著很大的不同,以至於兩個地方的人都紛紛對對方的生活習慣不理解,而南北方的人不論是從性格、飲食還是生活習性上的差異,也常常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生活在廣東的孩子從小都聽過父母說過這個東西這麼熱氣不能吃,又或是火鍋太熱氣了、油炸的太熱氣了不能吃,反正什麼都是熱氣,在廣東不管吃什麼,都是熱氣。而東北人就表示聽不懂了,為什麼廣東人老熱氣?其實在中醫學裡,熱氣等於上火,一般就是喉嚨痛和長痘,而熱氣一次,大多也只在廣東一帶出現,因為廣東所處的緯度比較低,氣溫比較高。
其實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口腔潰瘍和喉嚨發炎的症狀,只是廣東人只會說這是熱氣,熱氣指的是高溫的氣體,也就是很多症狀,由廣東高溫和溼氣所帶來,所以熱氣就有著疾病根源的意思,而廣東人對熱氣也專門有對付的辦法,那就是煲湯,廣東可以說是全國最喜歡煲湯喝的地方了,一到夏天,家家戶戶基本都會煲湯喝,就為了清熱解毒,而在北方,煲湯的習慣就比較少。
廣東人的每一天,都是被靚湯徵服的一天,曾經和廣東人吃飯,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靚湯。廣東是公認的中國最會養生的地方,其中一件法寶就是煲湯。廣東的湯講究老火,講究原汁原味,熬一鍋湯,除了基本食材,只會加鹽,有時會加點姜去腥,而其它地方的湯就會加很多七七八八的食材,去掉了湯原本的味道。廣式靚湯熬製的時間長,中途也不能加水,慢慢熬才能熬出老火靚湯。
廣東人喝湯的歷史由來已久,九十年代,煲湯就成為嶺南的民俗。曾經的廣州街頭,煲湯秘籍遍布,各路養生專家也都在電視、廣播、報紙上開專欄,推湯譜,久而久之,老火靚湯走進嶺南百姓家裡,廣東家家戶戶都煲得一手靚湯。以至於即便到了炎熱的夏天,廣東人在家裡吹著空調也會煲一碗靚湯,來降火祛溼,這讓很多東北人都有點不太理解。
除了煲湯以外,在廣東大街小巷,也經常可以看到涼茶店,所謂對症下藥,廣東人有熱氣,那就會有涼茶,涼茶其實也算煲湯的一種,只是是用一些寒性的食物煲制而成。廣東很多好吃的屬於熱性食物,配上涼茶,寒熱搭配,來保持平衡。所都說廣東人愛吃,但他們的飲食以清淡為主,這和其他地方重口味的飲食有很大區別。
這也就是為什麼廣東的藥店裡最暢銷的是板藍根,夏天到了,在這高溫高溼的廣東,一定要注意平時的飲食搭配,不然在夏天很容易患上熱氣,平時也可以多喝喝涼茶和靚湯,對身體都有莫大的裨益。那麼你在夏天去過廣東嗎?你覺得廣東的靚湯和涼茶好喝嗎?歡迎留言並發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