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的命,靠老火靚湯續,吃飯不飲湯,廣東人沒法活

2020-12-15 醜怪耶哦

2020開年實在太魔幻,明明已經立春了,北京卻下起大雪,還是那種真正的鵝毛大雪。天寒地凍的日子裡,雖然屋內有暖氣不冷,但覺得特別燥,此時異常想念廣東的老火靚湯。

如果一個廣東人即將去外省生活,他的親戚朋友都會為他以後喝不到靚湯,而感到惋惜。而對於在外的廣東人來說,哪怕努力適應了當地飲食,在各種節氣或特殊的日子,還是會想念家鄉的湯。尤其是北方沒有飯前先喝湯的習慣,一頓飯吃完感覺都白吃了,跟吃飯前沒拿茶水衝碗和筷子一樣難受。不用哪個專家說,其實廣東人對茶水衝碗起不到殺菌的作用心知肚明,但不管哪個省的人,到了廣東不一樣都入鄉隨俗麼?

在酷熱潮溼的嶺南,廣東人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跟「上火」和「祛溼」作鬥爭,若說涼茶這一清熱下火的飲料有點黑暗,部分省外的人即使生活在廣東多年也沒辦法接受,試問又有誰能拒絕集多種功效於一體的靚湯?廣東人的命,是靠老火靚湯續的。飯可以唔食,湯卻不可以唔飲。

煮湯誰不會?可老火靚湯是煲出來的!

在高級粵菜館和酒樓,煲湯一般都是雙重蓋,將所有食材清洗乾淨請入燉盅,用棉紙密封后放進大蒸屜,靠水蒸氣的熱力使食材變熟,這樣做是為了保持食材的味道不流失。一盅好的靚湯,渣水完全分離,湯清得甚至像白開水,但滋味無窮。

更樸實的,就是每家每戶廚房裡自己煲的湯了。材料除了排骨、雞、鴨、魚,各種調味料,還會用一些嶺南特色的中藥材。廣府地區商貿發達,湯品種類繁多,外來的北芪、黨參、紅棗、枸杞都被用於煲湯;山裡的客家人,則會用五指毛桃、靈芝等一類山地藥材煲湯;在沿海地區,煲湯就離不開海產了。

從什麼時候起,廣東開始流行老火靚湯?

其實廣東人煲湯的歷史並不長。畢竟在古代,哪怕是富裕人家也不會每天都有肉吃,更何況普通百姓。再加上嶺南歷史上是蠻夷之地,除了原住民,很多人是被流放南方,直到清朝,都沒有關於廣東人喜歡煲湯的記載。

不過,藥食同源的理念倒是自古就備受粵人推崇。唐宋時,廣州就是我國對外貿易的港口之一,一些中藥材從陝西、四川、貴州等省運往廣州,遠銷海外。明朝時就有茯苓、大黃等藥材從廣州經澳門,銷往日本、歐洲的記錄。除了外銷,其實藥材貿易也讓廣州人形成消費中藥材的習慣,時至今日,廣州仍有數個規模較大的中藥材批發市場。所以廣東並不產人參、蟲草之類的藥材,但它們今天仍在廣東人煲湯時經常被用到的。

廣東人的靚湯,一年四季不重樣。春天要喝解乏的茯苓茅根龍骨湯,秋天潤澤的南北杏菜豬肺湯更適宜。還有不同的情況喝不同的湯,經常熬夜加班,要喝花旗參烏雞湯,有提神補氣的功效;孕婦剛生完孩子,貼心的婆婆會準備一煲木瓜花生鯽魚湯;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媽媽一定會用保溫壺裝上滿滿的天麻核桃豬腦湯送到學校。廣東孩子,從小到大被支配的恐懼,叫「你媽喊你回家喝老火湯了。」

第一次喝湯,如何裝作很懂的樣子?

喝湯還不容易嗎?粗魯點就端起碗來一口悶,要文雅就一勺勺盛。但是,湯喝完了,渣也要吃掉嗎?廣東老一輩人大多信奉,文火慢燉那麼久,食材的精華和營養全部都釋放到了湯中,剩下的算「湯渣」,可以丟掉了。

這種做法讓營養專家坐不住,指出不管老火靚湯煲多久,富含營養的仍然是食材。比如說喝排骨湯並不能補鈣,是由於骨頭裡的鈣並不溶於水。骨頭湯煲久了看起來白花花的,似乎是營養都被熬出來了,其實只是肉中脂肪浮在湯的表面,多喝只會長胖。而且湯經過長時間加熱,大量維生素被破壞,蛋白質會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質。這樣的湯,喝多了並不好。但就我個人看來,不管補不補,湯至少好喝。

最後,因為最近野生動物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想就此說幾句。廣東人不是什麼都吃,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一些稀奇的食材根本吃不起。小編最喜歡的是椰子燉竹絲雞和苦瓜黃豆燉排骨,你最喜歡的是什麼湯呢?

相關焦點

  • 廣東人嗜湯如命,是否包含潮汕人和客家人?
    老火靚湯為什麼要說廣府人而不是廣東人呢?大家都知道,廣東有三大民系,有廣府、潮汕、客家,這三大民系雖同屬廣東,但風俗習慣卻各不相同,飲食習慣也有很多不同,菜系也有很大分支,雖同屬粵菜,但各有各的自成體系的做法和調味方法和吃法,三種菜系在叫法上也不統一,粵菜一般是指廣府菜,潮汕的一般叫潮州菜或潮菜,客家的叫客家菜。
  • 廣東人對煲湯的執念有多深?無湯不成席,廣東靚湯就是廣東人的命
    廣東人對煲湯的執念有多深?無湯不成席,廣東靚湯就是廣東人的命「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說的就是廣東人飲食文化的一個特點,喜愛煲湯滋補。廣東人的一生,終究繞不過兩個靈魂拷問:「你們是不是什麼都吃?」、「你一定會煲湯吧?」
  • 廣東老火靚湯:廣東人最愛煲的湯,滋補養肺老少皆宜
    特別是廣州人,廣州人喜歡喝湯的歷史也十分悠久,說到為什麼廣東人對於喝湯如此執著,並且還成為必不可少的菜餚之一,原因也是和廣東的氣候有關係,因為廣東氣候常年是比較溼熱的,所以廣東人普遍都會溼氣重,那麼廣東人就會通過煲湯這種食療的方式來緩和這種氣候問題,既滿足了自己的味覺,又十分養生,可謂是一舉兩得。所以長久以來廣東人就養成了頓頓來碗湯的習慣,這也是廣東的特色之一。
  • 廣東人嗜湯如命,是否包含潮汕人和客家人?
    廣東人喝湯,是飯前喝還是飯後喝?對於廣府人來說一般是飯前喝。老火靚湯為什麼要說廣府人而不是廣東人呢?在喝湯習俗上三個民系也各不相同,廣府喝湯叫「飲湯」,喝的是老火靚湯,一般飯前喝,在吃飯之前廣府人會先飲上一碗或兩碗老火湯,然後再慢慢吃飯和吃菜,吃飯和吃菜期的中間過程中一般是不喝湯,飯後如果還有剩湯也會再喝上一碗洗洗喉;潮汕人喝湯叫「食湯」,喝的多是滾湯,較少老火湯,老火湯是改革開放後向廣府人學的,傳統的潮汕人食湯是既不是飯前也不是飯後(注意,是傳統的潮汕人,因為年輕一代很多已被廣府人同化
  • 廣東老火靚湯,湯如何做才為靚?
    老火靚湯,在廣東很有名氣,沒人不知、沒人不曉,煲老火靚湯很多講究,一年四季,不同的氣候,煲不同的湯,不同體質的人,喝不同效果的靚湯,湯水養人毋庸置疑。選用的煲湯材料,品種繁多,每道湯的配料也不一樣,所用的煲具也有要求,最好是選用砂煲,火候更加有講究,什麼時候用大火,什麼時候用小火、溫火,炭火煨湯,這些小技巧關係到湯的口感與營養。這些就是廣東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老火靚湯製作手法。現代人煲湯,運用了新科技,煲出來的湯,質量不比傳統的差,穩定性更高,所以人們樂意接受,方便大家在繁忙的日常也能飲到靚湯。
  • 老火靚湯這麼有名,廣東人為何這麼愛喝湯?
    x說到廣東的飲食文化,最著名的莫過於廣東的靚湯,有句俗語「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就能深刻表達出廣東人愛喝湯的習慣。到了廣東會發現,不管是在自己家裡,還是在外吃飯,一大鍋煲湯是必不可少的,飯前來一碗,飯後再來一碗,有頭有尾,才算是完整的一餐飯。那麼廣東人為什麼這麼愛喝湯呢?無可非議的一點,一定是與地理位置有關。據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溼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清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
  • 廣東老火靚湯:廣東人最愛煲的湯,滋補養肺老少皆宜
    特別是廣州人,廣州人喜歡喝湯的歷史也十分悠久,說到為什麼廣東人對於喝湯如此執著,並且還成為必不可少的菜餚之一,原因也是和廣東的氣候有關係,因為廣東氣候常年是比較溼熱的,所以廣東人普遍都會溼氣重,那麼廣東人就會通過煲湯這種食療的方式來緩和這種氣候問題,既滿足了自己的味覺,又十分養生,可謂是一舉兩得。所以長久以來廣東人就養成了頓頓來碗湯的習慣,這也是廣東的特色之一。
  • 論煲湯,沒有人能比得過廣東人,在廣東人眼裡,無湯不成席!
    論煲湯,沒有人能比得過廣東人,在廣東人眼裡,無湯不成席!廣東人眼裡,如果一頓飯沒有湯,那這頓飯就是不完整的。如果女朋友跟你說:今晚來我家,我媽請你飲湯。她的意思是「我媽對你基本認同」。而一個男人如果花了心,妻子會說「他不在家喝湯了」。湯,在這片土地舉重若輕。在廣東,湯是宴席標配,廣東靚湯也叫廣東老火湯,是廣府人傳承數千年的食補養生秘方,慢火煲煮的老火靚湯,火候足、時間長,既取藥補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廣東人用萬般溫情煲煮的美食靚湯,既是調節人體陰陽平衡的「養生湯」,也是輔助治療恢復身體的「藥膳湯」。
  • 老火靚湯的煲湯小秘訣 學習幾款廣東老火靚湯食譜
    原標題:老火靚湯的煲湯小秘訣 學習幾款廣東老火靚湯食譜   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得歷代文人墨客渲染,連婦孺也琅琅上口。而另一說語:「寧可食無饌,不可飯無湯。」不知知者幾何?可能食飯飲湯,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講得多,就俗氣了。然而,飲酒,有下酒之物,而下飯之物,非獨菜餚,實為湯羹。
  • 分享6道廣東冬季老火靚湯,網友:萬物皆可「煲」,果然是廣東人
    在許多人眼裡,廣東人每天都煲湯,而且都是「老火靚湯」,在廣東人的餐桌上,肉可以不吃,但湯不能不喝。到了冬天天氣寒冷,廣東人照樣會準備一鍋熱湯,羊肉湯、排骨湯、牛肉湯、乳鴿湯、老鴨湯......各有各講究。所以在朋友們眼裡,廣東人都會把能放進嘴裡的食物搭配成煲湯的食材。
  • 老火靚湯這麼有名,廣東人為何這麼愛喝湯?
    x說到廣東的飲食文化,最著名的莫過於廣東的靚湯,有句俗語「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就能深刻表達出廣東人愛喝湯的習慣。到了廣東會發現,不管是在自己家裡,還是在外吃飯,一大鍋煲湯是必不可少的,飯前來一碗,飯後再來一碗,有頭有尾,才算是完整的一餐飯。那麼廣東人為什麼這麼愛喝湯呢?無可非議的一點,一定是與地理位置有關。據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溼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清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
  • 媲美廣東老火靚湯,雲谷金線蓮燉雞更滋補
    都知道廣東人愛喝湯,愛喝到什麼程度?《外來媳婦本地郎》裡有一句「最怕日日要煲靚湯」,外來媳婦每天最大煩惱就是變著花樣煲一鍋老火靚湯:玉米排骨湯是入門,人參烏雞湯、蟲草花瘦肉湯、猴頭菇鴿子湯……才夠滋補。
  • 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廣東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喝湯?
    煲飲靚湯 是廣東人特有的藥膳養生文化生活, 好像吃飯不喝湯這個餐就不完整似的。 據說廣府人的家常老火靚湯就有 超過一百三十多款! 秋冬之際,宜溫補, 那廣東人的湯譜都有哪些呢?
  • 廣東人願意花這麼長時間來煲老火靚湯,一定是有很長的歷史吧?
    我捧著手中的淮山老鴨湯,一口一口咕咚咕咚喝下,放空著腦子。母親坐在旁邊,看著我把她數個小時的成果慢慢喝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突然,大腦開始運轉思考:「對廣東人喝老火靚湯的理由到底是什麼?」生長於廣東這麼多年,其實我一直不太理解。
  • 廣東人在秋天常常煲這3道湯,喜歡喝老火靚湯的你可別錯過了
    本文導語:廣東人在秋季最喜歡喝這3道湯了,喜歡喝老火靚湯的小夥伴們千萬別錯過了,趕緊學起來吧!大家好,歡迎來到碧碧為食喵的美食頻道,今天碧碧給大家推薦了3道最適合在秋季食用的湯水,清火滋潤又營養,而且它們還是廣東人秋節最愛的哦!平時喜歡喝湯的你請一定不要錯過。若是提到中國哪一個地區的人最喜歡喝湯,那非廣東人莫屬。廣東人不但喜歡喝湯,而且煲湯也特別厲害。
  • 明明是一鍋老火靚湯,卻飄著「臭屁味」,廣東人說常喝能延年益壽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就是說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是不一樣的。就拿四川人來說,當地的氣候常年比較溼熱,所以四川人就喜歡通過吃辣來祛除體內的溼氣,長期以來就養成了能吃辣習慣,所以四川美食有很多都是火辣辣的。相反的,廣東地區氣候燥熱,所以人們就通過喝湯來清熱滋潤。
  • 廣東人的文化,都藏在這碗湯裡
    味道總叫人說不清道不明不過你喝下一碗正宗的廣東湯認識一個地道的廣東人就會明白廣東的文化和故事都融在一碗老火靚湯裡廣東湯最大的特點就是依照中醫講的「上工治未病」而傳承長期的積累和生活經驗令廣府人把湯看作最佳的營養品在中醫理論中人的五臟與四季對應
  • 同樣是湯,為什麼廣東人煲出來的就那麼好喝?揭秘了
    再其次火候也很重要傳統的廣東湯飲,講究「煲三燉四」,一碗湯飲,至少要煲三小時以上。而且煲湯的途中不能加水,否則口感會大大減分。用大火燒沸後,再調成小火慢慢煨,這樣煲出來的湯顏色清澈,味道醇厚。總之煲湯切不可心急氣躁,不能追求速度,一定要慢慢熬,才能熬出老火靚湯。最後,放調味料的時間也有講究,一般湯快要煲好的時候再加鹽,嘗嘗鹹淡後再蓋上蓋子燜一小會兒就可以啦!小小做個總結吧,其實學不會廣式煲湯的原因,就!這!三!點!
  • 分享6道廣東冬季老火靚湯,網友:萬物皆可「煲」,果然是廣東人
    在許多人眼裡,廣東人每天都煲湯,而且都是「老火靚湯」,在廣東人的餐桌上,肉可以不吃,但湯不能不喝。到了冬天天氣寒冷,廣東人照樣會準備一鍋熱湯,羊肉湯、排骨湯、牛肉湯、乳鴿湯、老鴨湯......各有各講究。所以在朋友們眼裡,廣東人都會把能放進嘴裡的食物搭配成煲湯的食材。
  • 為什麼廣東人煲的湯格外好喝?其實原因很簡單,看完你就知道了
    為什麼廣東人煲的湯格外好喝?其實原因很簡單,看完你就知道了以前聽到廣東人煲湯好喝這種說法,我都是持懷疑態度的,可是自從去到那邊上大學、工作以後,才真真切切的感覺到,廣東人在煲湯上是無所不能的,他們煲的湯湯水水,確實比其他地方都要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