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周公館,即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位於在上海思南路73號、71號。1946年~1947年國共談判期間,周恩來在這裡工作、生活,並曾在此接待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邵力子、吳鐵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鈞儒、黃炎培等交換意見,還舉行過中外記者招待會。
周公館,1959年5月26日由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2月,經中共上海市委報請中共中央批准同意,修復舊址,恢復原貌,建立紀念館。
復興中路539號(另一個門在思南路上) 前身:宋靄齡、孔祥熙舊居 作為思南公館眾多獨棟小洋房之一,匯集了豐富的海派文化。20世紀宋靄齡與丈夫孔祥熙曾常住於此,這幢3層獨立花園洋房留下了許多上海灘精英的印記。 歷經時光洗禮,這棟優秀歷史建築依然洋溢著非凡氣質,復古人字屋頂和壁爐、暗紅與米黃色的帷幔布局,都顯示著與眾不同的海派腔調。
思南公館歷史沿革始於1920年。這一年,沿「法國公園」 ( 今復興公園) 南面的「辣斐德路」 ( 今復興中路), 首批花園大宅拔地而起。隨後的十年裡,「辣斐德路」以南,「馬斯南路」 (今思南路) 以東,「呂班路」 ( 今重慶南路)以西地區的花園洋房陸續建成,吸引了大批當時的軍政要員、企業家、專業人士和知名藝術家遷入,使該地區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居停和會聚。
孫中山故居位於思南路香山路,是孫中山和宋慶齡唯一共同的住所,是一幢歐洲鄉村式小洋房,由當時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買下贈送給孫中山的。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於1918年入住於此,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繼續在此居住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宋慶齡移居香港、重慶,1945年底,宋慶齡回到上海將此寓所移贈給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