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獲悉,近年航空公司和機場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在不斷提升服務品質的同時,採取多種方式減少「舌尖上的浪費」。
接下來,就隨著記者的步伐,看看南航、白雲機場、東航在減少餐食浪費上有啥奇招妙招吧。
南航:
向部分旅客發出邀約簡訊,鼓勵旅客在機上按需用餐
南航相關部門在實地調研和大數據分析基礎上發現,由於部分旅客已在地面提前用餐或無用餐需求,每次航班結束任務後,都會有不少機上餐食未被旅客食用。而由於航空餐食的生產衛生管控非常嚴格,根據航空餐食安全標準和行業規範,機上未使用的餐食不能回收,極易造成資源浪費。
針對這一問題,南航於2019年4月推出了「綠色飛行」服務項目,通過向部分旅客發出邀約簡訊,鼓勵旅客在機上按需用餐。旅客可通過簡訊直接回復是否用餐,或在南方航空APP、微信、客服熱線等渠道,通過餐食預訂選擇綠色飛行服務。如旅客成功參與,機上將不再為該旅客準備餐食,僅提供飲品,同時旅客將額外獲得一定數額南航裡程獎勵。
南航「綠色飛行」服務項目創新地採用「網際網路+」的方式,通過提前獲取旅客用餐需求、建設全流程一體化的跟蹤平臺,實現了餐食數量靈活可調、配餐信息實時可查、節能降耗精準可控。
累計39萬人次參加過「綠色飛行」,減少39萬份機上餐食的浪費
「綠色飛行」服務項目在南航各地始發航班開始運行以來,得到了廣大旅客積極響應和支持。據統計,截至2020年7月,累計向超過485萬人次發送精準邀約簡訊,累計有39萬人次參加過「綠色飛行」,有效減少了39萬份機上餐食的浪費。
「按需用餐」是南航「綠色飛行」服務項目的一部分。未來,南航還將繼續精耕細作,通過進一步融合「網際網路+」、5G網絡、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用「親和精細」的服務理念,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低碳的產品和服務。
試點開展機組網上訂餐工作,休息室擺放特製的提示「光碟」
在「節約糧食、杜絕浪費」上,南航所做的努力還遠不止這些。南航旗下的航空食品企業——南聯食品公司積極探索創新,依託ERP信息系統,構建了餐食、餐譜、餐具計劃管理為一體的航食信息支撐體系。安排專人每2小時監控航班動態監控訂座人數變化,及時增補餐食,做到精確計劃、精準配送。
此外,為進一步滿足機組人員的用餐需求同時減少餐食浪費,南聯食品公司以廣州為試點開展機組網上訂餐工作,機組可提前24小時預訂餐食,對已在地面就餐的機組人員不再在機上額外提供用餐,進一步減少餐食浪費。
此外,南航廣州明珠休息室也在用餐區域的醒目位置擺放了特別製作的提示「光碟」,提醒旅客取餐時注意合理選擇。南航員工食堂還建立了「剩菜指數」,合理調整菜品,從源頭減少浪費。
白雲機場:
航站樓數百個LED屏幕滾動播放公益海報,倡導旅客和商家按需點餐
地面上,白雲機場也第一時間行動起來。近日,航站樓數百個LED屏幕內滾動播放公益海報、餐飲商戶倡議旅客「光碟行動」,引導大家文明就餐、理性消費。
在二號航站樓出發廳四層的「雲上天街」連鎖品牌店內,服務員主動提醒旅客可以少點先吃、不夠再加……有的餐飲店推出「兒童套餐」「份菜點餐」,旅客可以根據需求,更好地為家人葷素搭配、分量適中地安排餐食。
白雲機場還在航站樓的候機廳、登機口以及旗下餐飲酒店等上百處,滾動播放「拒絕餐飲浪費」的電子海報——「光碟行動、厲行節約、文明用餐、珍惜每一粒糧食……」呼籲倡導廣大市民一起做愛糧節糧的宣傳者、踐行者和示範者,讓愛糧節糧、拒絕浪費成為自覺習慣。
白雲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機場不同於市區社交場合,考慮旅客出行不便攜帶的實際,「剩菜打包坐飛機」不現實。因此,倡導旅客和商家按需點餐,避免過多的餐後浪費。
同時,一些安檢後的特色餐飲品牌,比如老字號「陶陶居」,原來就有不帶湯汁的點心免費「打包」服務,推薦同行人少又希望多品嘗的旅客打包帶走這些特色餐點手信,既不會造成浪費又能更好滿足味蕾。
不僅如此,作為一個大型航空運營平臺,白雲機場每天有上萬名駐場工作人員在各個食堂就餐。只見食堂LED屏幕醒目位置顯示「文明餐桌、光碟行動」等宣傳海報,桌子角上亦貼有「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從打餐、點餐開始!」提醒,餐廳推行分餐制,品種多樣,保持膳食合理、營養均衡,且米飯減半配餐,不夠可再加,杜絕浪費。
後廚方面,亦改變以往的「大鍋炒」,根據就餐人數調整烹煮量,不夠再開小鍋補。
白雲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大家共同倡導理性消費、合理配餐,不講排場、不搞攀比,做到用餐不多點、請客不鋪張,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養成勤儉節約的文明好習慣,以「小餐桌」帶動「大文明」,讓文明餐桌、健康餐飲成為空港新風。
東航:
大數據預估每日「飛機餐」用量,根據航班旅客人數預估用餐份數
東航8月16日起全面恢復除新疆、大連地區之外的國內航線航班熱餐供應。機上熱餐的「回歸」之後,東航同步從精細化機上配餐、優化餐食、倡導旅客節約用餐等三方面著手,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精細化配餐是節約機上餐食浪費的重要手段。依託多年來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技術成果,東航藉助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細化配餐方案。
東航食品公司作為東航機上配餐的主要生產單位,於2018年起正式啟用「三庫三單一餐牌」的生產管控系統。從原料採購到生產製作,再到機上供餐,東航食品公司的配餐人員能夠通過該系統實時把控餐食生產全流程,精細化管理食品原料供應量、成品菜品產出量。
區別於幾年前的人工計算,現在每日「飛機餐」生產所需的菜品、原材料數量都會由系統依託大數據分析工具作出精準預估,從原先「要多少有多少」的粗放供應轉向了「用多少供多少」的精細管理,實現了配餐標準化、規範化,有效減少採購、庫存、生產各環節非正常損耗。
據統計,相較系統啟用前,僅東航食品公司上海地區的航食加工車間,每天就能節約100-150公斤食品原料。
與此同時,在機上供餐環節,東航改變了以往按機載乘客數上限配餐的做法,轉為根據航班旅客人數預估用餐份數,靈活機動調整配餐數量。在東航自有的信息化平臺上,東航配餐人員通過ERP系統(生產管理系統)實時關注航班信息和旅客艙位變化情況,提前調整配送餐食數量,避免因「多裝多送」造成成品餐食浪費。
目前,東航已在虹橋-北京、西安-浦東、廣州-青島等26個國內航班的經濟艙採用這種全新的配餐模式,在滿足旅客用餐需求的前提下使餐食配備數量更趨合理。
優化機上的正餐菜品,避免因為「不可口」造成「飛機餐」丟棄浪費
除了精細化機上配餐流程,東航長期以來致力於提供餐量合理、美味可口、健康營養的機上餐食,鼓勵旅客踐行「光碟行動」。
今年8月16日起,東航在除新疆、大連外的國內航線全面恢復機上早餐及正餐熱食供應。東航食品公司優化了機上的正餐菜品,從頭等艙、公務艙供應的龍井蝦仁、排骨年糕、蟹粉獅子頭等地方特色菜品,到經濟艙的油豆腐燒肉飯、櫻蕃燴牛肉飯等「媽媽的味道」系列熱餐,健康營養又多樣化的餐食滿足旅客高品質的用餐需求,讓旅客在空中也能享受到豐富多樣的菜品,盡最大努力,避免因為「不可口」造成「飛機餐」丟棄浪費。
同時,針對不同時段、不同航程的航班,東航統計旅客的用餐情況,相應調整了機上餐食的配餐結構。對於航線較長,但不處於早餐、正餐時段的航班,東航以「伴手禮」式空中餐食代替原本的「乾貨」點心餐。
首創「伴手禮」式空中餐食,吃不完旅客可直接攜帶下機
據了解,「伴手禮」式空中餐食是東航在疫情期間全國首創推出的機上供餐方式,餐點中提供自製的精美蛋糕、麵包、水果、甜品,並均以餐盒或拎袋形式提供。旅客如果未能在機上完成享用,亦可攜帶下機,避免因「吃不完」造成丟棄浪費。
此外,在北京首都機場、大興機場,上海浦東機場、虹橋機場,西安鹹陽機場,南京祿口機場等地的東航貴賓室,都能看到印有「按需取餐,拒絕浪費」「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醒目提示標牌。在旅客取餐時,貴賓室的服務人員也會予以提示,鼓勵、倡導旅客節約取餐。據悉,這一舉措將於近期同步推廣至國內各地機場的東航貴賓室,以及東航機組餐廳等員工用餐區域。
在航班上的發餐環節,東航還計劃通過乘務員口頭提示、增加餐食上「光碟行動」標籤等方式,一起向「餐飲浪費」說「不」。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妍 通訊員南宣、機場宣、東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