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寶級」科學家,加入阿里達摩院,拖家帶口來中國做科研

2020-12-06 春秋談天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祝你們生活幸福,工作順利!

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至關重要,科學研究也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縱觀世界發達國家,每年都會有大量資金投入科研。除了資金,科技研發另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人才。幾十年前,中國的科學研究水平落後。許多科學家到歐美學習先進技術,回國報效祖國。但其他國家也知道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自然不會讓人輕易離開。會經常出現用重金誘惑我國當時的科學家留在外國,合作用各種手段阻撓他們回國。比如錢學森院士,我們都知道,就是儘量突破美國的封鎖,然後再回到祖國。時過境遷,阻礙科技人才的行為不多了,但在國與國之間「挖牆腳」的事情很多。在中國不強大之前,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挖出了大量的科技人才。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祖國越來越強大,不僅可以留住人才,還可以反過來挖外來人才。近年就有一位美國「國寶級」科學家,加入阿里達摩院。

他就是馬裡奧·塞格德。他主要研究量子計算和計算複雜性理論。他曾經兩次獲得哥德爾獎。我們都知道,這個獎項是理論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項,有著很高的聲譽和含金量。他一個人能得兩次獎。我們也可以看到他是多麼的優秀和稀有。2018年,他辭去在美國的工作,帶著家人來到中國。他加入了阿里巴巴的達摩學院,正式加入了雲量子實驗室。我們也相信,他的加入將推動中國未來在計算機和量子領域取得更大突破。我們也堅信,隨著國家的強大,中國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

阿里達摩學院成立於2017年10月11日。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結構龐大,主要由三個主體組成:一是在全球範圍內建設獨立的研究中心,包括亞洲法學院、美國法學院、歐洲法學院;二是,與美國著名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國著名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建立聯合實驗室;三是全球開放研究項目目標:與來自13個國家的99個大學科研機構和234個科研團隊合作。毫不誇張地說,如果阿里達摩研究所能夠發展到這樣一個預期的水平,它一定會成為世界頂尖的科研機構,可以跟肩負著地球上最偉大的實驗室——貝爾實驗室一個級別,這也不是一個夢想。

這一次,中國將賽格德收入囊中,無疑為計算機科學領域的研究特別是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增添了巨大的幫助。如果能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突破,中國的計算機技術將走在世界前列。我們常說科學沒有國界,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更先進的技術,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一個國家的科學研究能夠獨立,而且每個國家的科學研究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合作關係。正如西格德所說,不同的科學技術應該結合起來,造福人類的未來。這也是許多研究者一生的目標。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相關焦點

  • 美國「國寶級」科學家:加入阿里達摩院,拖家帶口到我國做科研
    例如美國「國寶級」的科學家的他,加入了阿里達摩,那可是拖家帶口來中國做科研,這樣的現象真的讓我國大長臉面。 一、人才的流失 其實說起到這個事情,就不得不說到曾經我們遇到的尷尬。
  • 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得主馬裡奧·塞格德加入阿里達摩院
    馬裡奧·塞格德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裡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加入阿里巴巴達摩院。馬裡奧·塞格德出生於盛產科學家的國度匈牙利,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和計算複雜性理論,曾於2001和2005年兩度獲得理論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哥德爾獎。其研究成果為計算複雜性、流計算算法和量子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此外,馬裡奧還兼具高校教學和企業科研的經驗。除了在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希伯來大學、羅格斯大學做過教學和科研,馬裡奧還曾在貝爾實驗室進行長達7年的研究。
  • 為何1000名頂級科學家皈依中國?日本國寶級科學家道出真相
    1074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皈依我國據統計,從2018年以來,已經有1074名頂級海外科學家到我國進行科研工作,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日本。從日本外務省的數據來看,長居中國展開科研的日本頂尖科學家同比上漲25%,他們在我國各大高校、研究院,成為我國科研事業發展的得力助手。
  • 阿里達摩院很強大,但是國內有一家公司的研究機構比它更牛
    阿里達摩院我先客觀地引述一下百科詞條中對達摩院這一研究機構的設置的描寫:阿里巴巴達摩院截至目前,達摩院已經公布五大研究領域,並展示了相關領域的案例。這麼說吧,目前在公眾認知領域裡(注意這句話),國內真正能夠跟阿里達摩院的科研力量、團隊組建、資金投入和前瞻性相比的商業研究院並不存在。
  • 阿里達摩院青橙獎「硬核10人」出爐,鍾南山寄語青年科學家
    9月9日,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獲獎名單公布,梁文華等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這群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科研後浪收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鼓勵:「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青橙獎是阿里巴巴達摩院在2018年發起的公益性評選,面向35歲及以下的中國青年學者,發掘和支持對科技進步有關鍵推動作用的人物。
  • 1000名科學家被美驅逐!這是美國衰落的開始,中國崛起的契機
    據統計,2020年以來,美國假借工業和科技間諜為由,驅逐了1000多名在美中國科學家。更為重要的是這20萬科學家,讓美國一批批高校崛起,直到今天還在吸引著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匯聚美國,其中也包括中國的頂級科學家,比如生命科學領域的顏寧,材料科學領域的楊培東、數學領域的許晨陽等,他們都在美國生活和學習。21世界的科技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得人才者得科技。美國驅逐在美的中國科學家,是自毀長城。
  • 隱形戰機「剋星」真的來了!中國國寶級科學家:美國戰機淪為廢鐵
    整整20年心血,中國國寶級科學家吳劍旗打造出一個「隱形戰機剋星」,即使是空戰霸王隱身戰機,遇到它們也會乖乖顯形,這個「隱身戰機殺手」就是中國的反隱身雷達。至此,吳劍旗為了保住雷達人的「飯碗」,保衛國家的國防安全,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創新實踐,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之後,中國領先世界的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問世了,這個過程用了整整20年。吳劍旗曾揚言,美國的飛機只要敢來,我就讓它變成一堆廢鐵。
  • 阿里巴巴達摩院全球總部開建 「達摩院」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在這48個項目中,有一個項目特別引人關注——阿里巴巴南湖達摩院項目,這裡將建阿里達摩院全球總部。  2017年10月11日,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CTO張建鋒宣布,阿里巴巴將成立全球研究院,這就是後來的阿里達摩院。  阿里達摩院成立後,一直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總部,現在終於要開建了。
  • 阿里達摩院升級機器翻譯,支持48種語言方向翻譯
    圖: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網易智能訊 10月31日消息】阿里達摩院今日宣布升級機器翻譯,推出48種語言方向的機器翻譯。張建鋒說,「用技術解決語言翻譯等問題是基礎。只有這樣,中國商品才可以更平滑地覆蓋全球,商業和溝通才變得更有效率。」阿里巴巴賣家端的調研顯示,約96%的中外中小賣家對小語種無能為力,語言問題一直是困擾買家和賣家的最大痛點之一。隨著雙11的到來,未來三周內,預計有超過3億用戶訪問面向全球在線交易平臺速賣通,對機器翻譯的需求倍增。
  • 阿里的達摩院究竟有何寓意?它具體負責什麼業務?
    這裡是順菊說科技,本文我們將來說說有關阿里達摩院的話題。在各種社交媒體上,我們經常能夠聽到一個名詞,那就是阿里達摩院。很多人對這個聽上去很有武俠小說意味的名字非常好奇,也搞不明白它究竟代表了什麼意思,甚至不明白它是幹什麼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就來大致談談相關話題。
  • 阿里達摩院官網上線 共14個實驗室,覆蓋5大研究領域
    阿里達摩院官網上線 共14個實驗室,覆蓋5大研究領域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9月29日 消息:9 月 28 日,阿里達摩院官網正式上線,網站主要介紹了達摩院的主要職能及研發方向
  • 文津街3號與北京飯店之爭:60年前中國科學家對科研體制的諫言
    其中,圍繞學術體制和科研管理關係的討論,尤為熱烈。部分科學家主張,要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前提就是妥善處理行政和學術的關係,「萬勿以『長』為尊,必須以研究成績為重,勿以老資格而應以才力為貴」。他們建議,切實減少科學家的社會政治活動,保證每年固定的研究時間,並減輕或解除行政職務(包括學術性的行政職務在內)的負擔。
  • 超乎想像的科研學術造假,日本科學家數量多,美國科學家範圍廣!
    令中國學者害怕的女人Elisabeth Bik(伊莉莎白·畢克),這名前史丹福大學的助理研究員,自己的科研項目做得並不怎麼成功,畢竟科研創新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於是就開始研究其他科研學者為何能在短期內就能做出那麼多的科研成果
  • 阿里再次傳來好消息,達摩院科學家獲國際榮譽獎項,網友:長臉了
    阿里再次傳來好消息,達摩院科學家獲國際榮譽獎項,網友:長臉了很多人都知道阿里巴巴有一個達摩院,但是大家卻不知道這個達摩院是幹什麼的,只知道這裡面有很多的科學家,不過從達摩院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可是在這段時間裡面,我們很少聽到達摩院有什麼研究發現
  • 文津街3號與北京飯店之爭:60年前中國科學家對科研體制的諫言_眾聲...
    其中,圍繞學術體制和科研管理關係的討論,尤為熱烈。部分科學家主張,要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前提就是妥善處理行政和學術的關係,「萬勿以『長』為尊,必須以研究成績為重,勿以老資格而應以才力為貴」。他們建議,切實減少科學家的社會政治活動,保證每年固定的研究時間,並減輕或解除行政職務(包括學術性的行政職務在內)的負擔。
  • 國外一大批科學家為什麼紛紛「逃往」中國?日本人說出了心裡話
    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成為了一個吸引人才的地方,由於中國高校近些年來在全世界挖掘人才,中國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外國科研專家加入進來。 值得一提的是,加入中國國籍的科研專家一般都是其所在研究領域的佼佼者。中國在世界崛起有目共睹,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對於教育事業也大力扶持,這就使得中國的高校與研究所有了更多的資金,也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 美科學家警告白宮勿限制中國公民赴美科研
    人民網北京5月2日電 (姚麗娟) 美國《紐約時報》日前披露,美國白宮正考慮限制中國公民在美國大學和科研機構從事敏感領域研究。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許多美國科學家的強烈質疑和反對。
  • 對接國際頂級研究所 中山七院啟動Tomas Lindahl諾獎科學家實驗室
    諾獎科學家實驗室啟動後,在 Tomas Lindahl 教授的指導下,Axel Behrens 院士將作為核心導師定期到中山七院指導科研工作,雙方還會通過遠程視頻會議的形式展開科研交流;重點將 Behrens 實驗室的 DNA 修複課題資源(包括轉基因小鼠、細胞、質粒、分子藥靶以及研發的抗癌藥物等)移植到中山七院。
  • 馬雲3年投入1000億的達摩院,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在做些什麼?
    在這個重大的日子,阿里巴巴CTO張建鋒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達摩院由於誕生。馬雲還在3年投入1000億作為啟動資金。2020年,正好是達摩院成立的第3個年頭,那麼裡面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在做些什麼呢?目前達摩院雲集了300多位研究人員,實驗室分布在全球8個城市,科學家和工程師主要研究的領域有五個——分別是機器智能、數據計算、機器人、金融科技、X實驗室。
  • 日本科學家評價:來到中國科研才發現,有三點是日本比不了中國的
    近些年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對於科技的發展是非常注重的,想要發展科技,那麼科研人才是首要條件,科研人才可以說是每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根本,如果在一些科技領域沒有相應的專業人才的話,就需要花費大價格去引進國外優秀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