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000名頂級科學家皈依中國?日本國寶級科學家道出真相

2020-12-06 無釐頭小學弟

衡量一個國家科學創新的活力,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看人才的流向。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因大量人才流失而飽受詬病,比如在納米材料領域,全球前10的科學家,我國就佔了6人,但這6人全都在美國工作生活。而美國之所以能夠在科技領域稱霸全球,離不開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湧入美國。

雖然我國和美國在人才數量和質量上差距依然很大,但我國也正在成為人才流入的中心。

1074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皈依我國

據統計,從2018年以來,已經有1074名頂級海外科學家到我國進行科研工作,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日本。從日本外務省的數據來看,長居中國展開科研的日本頂尖科學家同比上漲25%,他們在我國各大高校、研究院,成為我國科研事業發展的得力助手。

日本一直是亞洲的科研中心,是亞洲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國家,為何日本頂級科學家紛紛「逃離」日本來到中國呢?

從已經在中國工作8年的日本國寶級科學家福田敏男口中,我們得知了真相。

福田敏男主要從事微納操作機器人和仿生機器人研究,是世界公認的生物醫學微納操作機器人領域的開拓者和引領者,來中國前是日本名古屋大學微納機電系統實驗室主任,現為北京理工大學全職教授。

他之所以來到中國,是因為其學術理念不僅沒有得到日本主流學術界的認可,還遭到了排擠,為了證明自己,他選擇來到中國,成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福田院士在我國利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了直徑最小的人工血管,並帶領團隊創造了首個納米機器人,有助於提高癌症的診斷成功率,他在中國的科研貢獻已經遠超在日本的貢獻。

日本科學家流向我國,是非常正常的:

第一,我國的科研投入遠超日本,是日本的7倍之多;

第二,相比日本學生,中國學生更有幹勁,更有實力;

第三,由於歷史原因,這些科學家在日本的科研成果總是被美國科技公司擄走;

第四,相比日本,中國的科研機會更多,創新活力更強。

當然,除了日本,也有歐美的科學家選擇來到中國。

比如,美國國寶級科學家馬裡奧·塞格德加入阿里雲量子實驗室,美國密西西比大學前校長Jeffrey Vitter加入了百度。其實更多的是像施一公、饒毅、楊振寧、尹志堯、沈向陽這樣頂級的留美華裔科學家的回歸,他們放棄了微軟高級總裁的職位,放棄了美國的綠卡,選擇回到祖國,為我國晶片製造設計了蝕刻機,為我國計算機軟體國產化助力。

到目前為止,歸國華裔人才已經達到了260萬人,他們成為我國科學事業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

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優勢國家實力的競爭。海外人才之所以能夠流向我國,是因為我國早已今非昔比,經濟、科技蒸蒸日上。

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我們應該張開雙臂歡迎世界各領域的科學家加盟中國的科技隊伍,讓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在中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相關焦點

  • 1000名科學家被美驅逐!這是美國衰落的開始,中國崛起的契機
    據統計,2020年以來,美國假借工業和科技間諜為由,驅逐了1000多名在美中國科學家。更為重要的是這20萬科學家,讓美國一批批高校崛起,直到今天還在吸引著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匯聚美國,其中也包括中國的頂級科學家,比如生命科學領域的顏寧,材料科學領域的楊培東、數學領域的許晨陽等,他們都在美國生活和學習。21世界的科技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得人才者得科技。美國驅逐在美的中國科學家,是自毀長城。
  • 世界頂級科學家名單出爐:美國632人,日本294人,中國有幾位?
    日本則擁有頂級科學家294人,中國發展起步雖晚,但卻也是後來居上,那麼目前我國有多少位頂級科學家呢?一、頂級科學家數量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大發戰爭財,本土沒有受到戰爭影響的他們不僅發動戰爭機器大規模的生產武器和軍需物品,同時還將生產出來的物資以各種條件資源給其他國家。
  • 不止伊朗,中國也有多位國寶級科學家死因蹊蹺……
    美國見利誘不成功就開始威逼,甚至扣押錢學森,後來被中國知道後就開始與美國不斷交涉,多方談判後一釋放11名韓戰中的美軍飛行員為條件放錢學森回國。中國為什麼能發展如此迅猛,就是因為有像錢學森、黃旭華這樣的人的存在,中國才會有如今的強大。
  • 美國「國寶級」科學家:加入阿里達摩院,拖家帶口到我國做科研
    例如美國「國寶級」的科學家的他,加入了阿里達摩,那可是拖家帶口來中國做科研,這樣的現象真的讓我國大長臉面。 一、人才的流失 其實說起到這個事情,就不得不說到曾經我們遇到的尷尬。
  • 戰略逆轉:日本科學家大規模倒流中國,武力從未實現日本興盛
    根據日本官方公布的數據,以2018年日本在科研領域的投入資金量觀察,日本科研投入僅為中國的1/7。這也被包括《日本經濟新聞》在內的日本精英階層,理解為中國依靠的只是以大投入取得的「日本科學家倒流」。日本社會這種普遍存在的「中國是靠大投入才能吸引科學家」的論調,展現了日本高知階層在日本科學家倒流中國一事上的焦慮,也展現了不知所措的恐慌。
  • 為何科學家不願說出真相?
    為何科學家不願說出真相?每個人對未知事物總是懷著一種好奇心,未知事物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牽引著人類不斷探尋。在這偌大的地球上,存在太多的未解之謎,很多地區發生的種種,令人觸目驚心,同時又有種想要揭開的衝動。例如崑崙山之謎、彭加木之謎等等,這些都被冠上神秘的色彩,只可惜到現在都沒有被揭曉,但科學家從來沒有放棄過。
  • 超乎想像的科研學術造假,日本科學家數量多,美國科學家範圍廣!
    令中國學者害怕的女人Elisabeth Bik(伊莉莎白·畢克),這名前史丹福大學的助理研究員,自己的科研項目做得並不怎麼成功,畢竟科研創新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於是就開始研究其他科研學者為何能在短期內就能做出那麼多的科研成果
  • 日本媒體的困惑:大量科學家湧入中國,為何優秀人才願意去中國?
    日本科學家福田敏男在2012年任職北京理工大教授,成為首個全職在中國工作的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他幫助我國培養了大批科研人才,並取得了創造首個納米機器人等成就。日本《朝日新聞》在今年十月末,發出《為什麼優秀的研究人員跑到中國去了?》一文,表達出對人才流失的困惑。
  • 為何人經常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科學家揭露真相
    為何人經常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科學家揭露真相每個人都會做夢,有的夢是不切實際的,比如粉絲想要嫁給自己的偶像,也有一些夢在醒來之後可能會成真。就比如努力付出,想要考上研究生,最終發現真的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學校。那麼究竟什麼是夢?為什麼夢會存在?夢究竟代表了什麼?以及夢中的世界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 中國國寶級科學家:美國戰機淪為廢鐵
    整整20年心血,中國國寶級科學家吳劍旗打造出一個「隱形戰機剋星」,即使是空戰霸王隱身戰機,遇到它們也會乖乖顯形,這個「隱身戰機殺手」就是中國的反隱身雷達。至此,吳劍旗為了保住雷達人的「飯碗」,保衛國家的國防安全,帶領團隊自主研發、創新實踐,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之後,中國領先世界的反隱身先進米波雷達問世了,這個過程用了整整20年。吳劍旗曾揚言,美國的飛機只要敢來,我就讓它變成一堆廢鐵。
  • 把有史以來1000名最偉大科學家放在古代中國,能改變中國歷史嗎?
    在某問答平臺上, 有一位童鞋問了這樣一樣問題:把各1000名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數學、物理學、化學家放到中國能大大提高古代中國的科技水平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弄明白一個問題——古代中國沒有科學是因為缺少了科學家嗎?
  • 為何沒有科學家說出真相?
    科學家為何不說真相?人類一直對未知的事物憧憬,因為沒有一個人知道未知的地方隱藏什麼秘密,在地球上有很多秘密是人類沒有揭開的,像崑崙山內到底有什麼?地球內部是否有地心人?為何來到這個地方的人都消失?因為總是出現過神秘事件,久而久之就把這裡劃為「禁地」,幾乎沒有一個人能逃出百慕達的「手掌心」,迄今為止,很多人都不敢靠近這裡,甚至提到百慕達三角區都讓人毛骨悚然,在這個三角洲到底隱藏什麼秘密呢?為何迄今為止沒有科學家給出解釋呢?其實沒有一個人願意來到這裡,相比起來還是自己的生命更為重要。
  • 科學家不敢公布的真相 百慕達三角到底藏著什麼
    科學家不敢公布的真相,百慕達三角到底藏著什麼? 百慕達三角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禁區,各種失蹤事件讓大家膽戰心驚,曾經有無數科學家傾盡心血研究這裡,為什麼現在突然停止了研究?他們發現了什麼,為什麼不敢公布真相?
  • 科學家道出真理!
    科學家道出真理!從古至今,人類對新鮮的事物都抱有一種好奇心,尤其是我們夜晚經常看到的月亮,古代的時候很多文人詩人經常將自己的情感寄託於月亮上。久而久之,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月亮的好奇心越來越嚴重,甚至有人想到月球上去睡一晚,再觀察一下地球上的狀況。
  • 美國「國寶級」科學家,加入阿里達摩院,拖家帶口來中國做科研
    幾十年前,中國的科學研究水平落後。許多科學家到歐美學習先進技術,回國報效祖國。但其他國家也知道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自然不會讓人輕易離開。會經常出現用重金誘惑我國當時的科學家留在外國,合作用各種手段阻撓他們回國。比如錢學森院士,我們都知道,就是儘量突破美國的封鎖,然後再回到祖國。時過境遷,阻礙科技人才的行為不多了,但在國與國之間「挖牆腳」的事情很多。
  • 她,15歲蟬聯「中國最年輕科學家」,兩次參加世界頂級科學家論壇
    她就是中國最年輕科學家——談方琳。2018年,還是一名初中生的談方琳,就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這已經是她第二年參加這個匯聚了眾多世界「最強大腦」的盛會,蟬聯了「最年輕科學家」。年僅15歲就連續兩次受邀參加世界頂尖科學論壇,屬實讓人羨慕。在這次論壇上,她與65位頂級科學大獎得主(諾獎、圖靈獎)一起探討科學發展前沿問題。
  • 錢學森這樣的頂級科學家為什麼現在這麼少?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和錢學森同時代的,還有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比如鄧稼先、錢偉長、于敏等。但改革開放這麼多年,為什麼沒有出現像錢學森這樣甘於奉獻的偉大科學家呢?為什麼科學家的待遇越好,反而人才越少了呢?到底是什麼原因?
  • 北緯30度附近,究竟有多少奇異事件,科學家為何不敢公布真相
    北緯30度,是一條蒙著神秘面紗的緯度線,在這條緯度線上,不斷發生這奇異事件,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證據來解釋這些現象,如我們所熟知的百慕達三角區,無數的飛機和輪船從這片海域神秘的消失,去過的人都沒有回來過,科學家到現在為何都不敢公布真相?
  • 全球頂級科學家名單:美國2650人,英國514人,那麼中國到底多少人?
    2020年11月1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權威的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一般來說,科學家發表論文後,會被資料庫收錄,而其他研究學者可以通過檢索來獲取信息,如果引用了這篇論文,那此篇論文的作者就被稱之為被引科學家。如果一個科學家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很多,在一定意義上說明這篇論文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而這個科學家也能被稱之為頂級科學家了。
  • 世界頂級科學家分布圖,美國680人,日本310人,我國有多少人?
    中國人民更相信,堅持就是勝利,決心可以推翻巨大的困難。所以,我們一直是鍥而不捨的先行者。一百年前,我們遭受了外敵的襲擊。當時我們的科學力量很薄弱,但現在我們已經成為世界強國。同時,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那麼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頂尖科學家呢?據悉,美國有680人,日本有310人。我們國家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