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寶級」科學家:加入阿里達摩院,拖家帶口到我國做科研

2021-01-10 騰訊網

在上個世紀,我國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後,國內一窮二白,所有的重建任務都十分艱難。不過就在這樣的背景下,依舊有無數的科學家回國,他們以一腔熱血,放棄了國外的高薪工作,甚至衝破了國外的政治威脅,回來建設祖國。

在那些前輩的努力之下,新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原子彈,擁有了自己獨立自主的外交,甚至還擁有了完整的國防體系和工業。這些前輩的貢獻讓我們肅然起敬,但那個年代我們真的太窮了,根本無法實現人才的引入,只能夠靠著愛國主義,召回那些英雄們。

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攻守之勢異也,過去西方國家的人才不屑於來我國,現在伴隨著中國的強大,曾經西學東漸的現象,現在變成了東學西漸,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才開始朝著我國前進。例如美國「國寶級」的科學家的他,加入了阿里達摩,那可是拖家帶口來中國做科研,這樣的現象真的讓我國大長臉面。

一、人才的流失

其實說起到這個事情,就不得不說到曾經我們遇到的尷尬。在八九十年代,我國雖然已經在實行改革開放,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我國國內的環境並沒有趕上西方,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培育的大量人才被迫只能送往國外深造。在這一過程中,由我國自身的考慮,也希望這些人才能夠走得更遠,看得更高。

但誰都沒有想到,當年的這一舉動使得我國損失了很多的人才。因為當那些人才去到了國外以後,立刻見識到了國外的美好,看著他們那發達的城市,以及各種各樣的誘惑,因此這些人有不少都留在了國外,沒有歸來。更有甚者,美國方面也是想方設法的留下我國人才,又是提供政策,又是提供獎金,結果導致了人才的進一步流失。

因此,在上個世紀,我們的人才流失現象是比較嚴重的,美國人可謂是把我們狠狠的將了一軍。但俗話說得好,歷史的風雲總是變化的,美國趁著我們弱小的時候,可以搶走我們的人才,可以靠著手中的資金來誘惑。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成果進一步深化,我國的經濟水平越來越好,而且國內建設也做得越來越好,到現在為止,我國的很多環境甚至都超過了美國。

因此,人才流失的現象一下子顛倒了過來,不再是我們要擔心人才是否流入到美國的環境下,而是美國人要擔心,是否會有更多的人才願意到中國來。

二、人才的歸來

根據一些統計,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願意回到祖國,而且還有不少的外國友人也慢慢的接受了中國的國籍,並且在中國做建設。例如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說到過一些運動健將,其中也不乏一些美國天才,他們願意為中國而戰,甚至他們愛上了中國的文化歷史以及一切。

在這些浩浩蕩蕩的外國人才之中,有一個叫馬裡奧點·賽格德的人也跟了上來。說起到這個人,可能大家並不是很熟悉,但是他的到來卻真的給我國長了臉面,而且使得美國人非常的尷尬。

如果打開這個人的履歷,我們會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國寶級別的人才。他出生於匈牙利,後來前往美國留學,他在1989年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且在他的專業計算機領域,他更是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他的論文也得到了美國方面的認同。此後他在美國大學任教,並且為美國很多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科研幫助,可謂是功勳卓著。

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在美國著名的貝爾實驗室任職,擁有著長達7年的研究經驗。除此以外,馬裡奧點·賽格德教授還在2001年和2005年憑藉著自己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研究成果,居然獲得了兩次哥德爾獎。

眾所周知,這個哥德爾獎可是計算機領域的最高成就,單憑這兩次獲獎就已經可以奠定他大師的位置。因此理論上來說,馬裡奧點·賽格德是美國計算機領域的頂級科學家,稱呼他為「國寶級」科學家一點都不誇張。

然而就在2018年,這位頂級科學家,最終應阿里達摩院之邀來到了雲量子實驗室。要知道,阿里達摩院是一個涵蓋了量子計算機,以及網絡安全等世界尖端計算機技術的研究院,這很明顯就很對馬裡奧點·賽格德大教授的胃口,因此他應邀來到了這裡。

不過對此很多人還是提出異議,馬裡奧點·賽格德大教授已經是美國頂級科學家,為什麼要來到中國呢?

經過他自己的解釋,他一直希望所有的科學技術可以突破界限,進行自由的組合與借鑑,這樣可以極大的提高科技含量與發展水平,這樣就可以做更多對人類有益的事情。因此他願意來到達摩院,來和這裡的人們實現他的願望。

不得不說,馬裡奧點·賽格德教授的觀點還是挺新穎的,在他的眼中,科學沒有國界。他的願望還是讓人敬佩的,因此中國人民都願意配合他一起實現這個願望,建設美好未來。

三、中國崛起

不過話又說回來,馬裡奧點·賽格德教授之所以來到中國來實現他的夢想,而不是去德國或者法國,究其根本還是因為中國的崛起。因為中國經濟發展了,所以能夠建設更好的設備,能夠建設更好的實驗室。有了這些良好的條件,所以那些有著崇高精神的科學家願意來到中國的領土,突破美國人的阻礙,來實現人類共同的目標。

這一點估計美國人都氣瘋了,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曾經他們阻止錢學森回國,現在他們被迫阻止這位大科學家前往中國。雖然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性質卻調轉了過來,而且他們都沒有實現既定的目標。

個人覺得這還只是一個開始,未來中國會越來越強大,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也會吸引更多的科學家來到這裡一起工作。不知道那時候美國人看到這個場景會是什麼樣子,估計會很難看吧。

不過有一點要強調,我國並不像美國是一個小氣的霸權國家,我們要做的事情也不是為了一國一家,而是要為了全世界人民而努力,而這也是我們與國際友人合作,能夠吸引大科學家到來的重要原因。

總結

總的來說,我們真的應該非常的驕傲,中國已經不再是過去的中國,我們已經擁有了相當強大的經濟實力,而且還有很強大的科研力量。這些東西不僅僅能夠給我國人民帶來巨大的利益,同時也可以號召全世界的科學家一起來到中國,共同為人類未來謀利。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我國是一個平等開放的國家,一向主張所有的人來者是客。因此我們並不會像美國人一樣強制某些人留下來,又或者趕走某些人,也只有這樣開放包容的心態,才能夠容納更多的科學家,容納更多的思想,推動未來科技的進步。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科技爭霸中,我國肯定會佔有很大的一個席位,因為我們的發展潛力不可限量,而且我們的心態永遠保持著和平,這對於未來的發展其實有很大的影響。

但實現這個目標不僅僅需要國家和政府的努力,更加的需要全國人民一起的配合,讀書的好好讀書,工作的努力工作,每一個人都應該樹立起大國公民意識,為我國科技之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才能夠儘快的實現這一目標。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美國「國寶級」科學家,加入阿里達摩院,拖家帶口來中國做科研
    縱觀世界發達國家,每年都會有大量資金投入科研。除了資金,科技研發另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人才。幾十年前,中國的科學研究水平落後。許多科學家到歐美學習先進技術,回國報效祖國。但其他國家也知道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自然不會讓人輕易離開。會經常出現用重金誘惑我國當時的科學家留在外國,合作用各種手段阻撓他們回國。比如錢學森院士,我們都知道,就是儘量突破美國的封鎖,然後再回到祖國。
  • 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得主馬裡奧·塞格德加入阿里達摩院
    馬裡奧·塞格德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裡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加入阿里巴巴達摩院。馬裡奧·塞格德出生於盛產科學家的國度匈牙利,研究領域包括量子計算和計算複雜性理論,曾於2001和2005年兩度獲得理論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哥德爾獎。其研究成果為計算複雜性、流計算算法和量子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此外,馬裡奧還兼具高校教學和企業科研的經驗。除了在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希伯來大學、羅格斯大學做過教學和科研,馬裡奧還曾在貝爾實驗室進行長達7年的研究。
  • 為何1000名頂級科學家皈依中國?日本國寶級科學家道出真相
    1074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皈依我國據統計,從2018年以來,已經有1074名頂級海外科學家到我國進行科研工作,其中人數最多的就是日本。從日本外務省的數據來看,長居中國展開科研的日本頂尖科學家同比上漲25%,他們在我國各大高校、研究院,成為我國科研事業發展的得力助手。
  • 阿里達摩院很強大,但是國內有一家公司的研究機構比它更牛
    最近看到很多人都在議論達摩院多麼多麼厲害,說這樣的商業研究機構在國內毫無對手,同為BATJ的其他三家企業根本沒有這樣科研力量堪稱強悍的實驗室。但我知道,其實有一家公司的研究機構可以說比阿里達摩院更厲害,至少現階段來說是。只不過這個研究機構在國內過於低調。
  • 1000名科學家被美驅逐!這是美國衰落的開始,中國崛起的契機
    二戰期間,美國作為參戰國,本土卻沒有受到任何戰火的波及,於是有20多萬優秀的科學家紛紛逃亡美國,其中就包括我國的楊振寧、李政道以及愛因斯坦、託馬斯·曼等,直接讓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也加快了二戰結束的進程。
  • 阿里達摩院青橙獎「硬核10人」出爐,鍾南山寄語青年科學家
    9月9日,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獲獎名單公布,梁文華等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這群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科研後浪收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鼓勵:「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青橙獎是阿里巴巴達摩院在2018年發起的公益性評選,面向35歲及以下的中國青年學者,發掘和支持對科技進步有關鍵推動作用的人物。
  • 阿里巴巴達摩院全球總部開建 「達摩院」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在這48個項目中,有一個項目特別引人關注——阿里巴巴南湖達摩院項目,這裡將建阿里達摩院全球總部。  2017年10月11日,在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CTO張建鋒宣布,阿里巴巴將成立全球研究院,這就是後來的阿里達摩院。  阿里達摩院成立後,一直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總部,現在終於要開建了。
  • 阿里的達摩院究竟有何寓意?它具體負責什麼業務?
    阿里達摩院發布會說到這裡我們講點題外話,在過去的十幾年時間裡,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發明和大量使用,改變了中國的支付環境,使用現金的減少。短期內可能看不到阿里達摩院有太大的成果,但是一旦有重大科研項目研究成功,那麼帶來的改變將是巨大的。比如說阿里的大數據技術。阿里的大數據是國內頂級的,雙十一以前經常在12點伺服器就掛掉。因為大量的消費者短期內集中購買,導致伺服器被擠滿,從而對直接出現問題。
  • 阿里達摩院升級機器翻譯,支持48種語言方向翻譯
    圖:阿里巴巴集團CTO張建鋒【網易智能訊 10月31日消息】阿里達摩院今日宣布升級機器翻譯,推出48種語言方向的機器翻譯。張建鋒說,「用技術解決語言翻譯等問題是基礎。為此,雙11之前,阿里巴巴達摩院升級了機器翻譯技術,幫助速賣通平臺上的中國及全球中小賣家,將產品詳情與評論自動翻譯成當地語言,還實現了實時AI語言翻譯的客戶服務與業務諮詢。包括俄語、西班牙語、土耳其語、法語、阿拉伯語在內,向買賣雙方提供的20多種語言,48種語言方向的機器翻譯服務,覆蓋了歐洲、亞洲、美洲與中東地區絕大多數國家。
  • 阿里達摩院官網上線 共14個實驗室,覆蓋5大研究領域
    阿里達摩院官網上線 共14個實驗室,覆蓋5大研究領域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站長之家(ChinaZ.com) 9月29日 消息:9 月 28 日,阿里達摩院官網正式上線,網站主要介紹了達摩院的主要職能及研發方向
  • 中國國寶級科學家:美國戰機淪為廢鐵
    整整20年心血,中國國寶級科學家吳劍旗打造出一個「隱形戰機剋星」,即使是空戰霸王隱身戰機,遇到它們也會乖乖顯形,這個「隱身戰機殺手」就是中國的反隱身雷達。吳劍旗曾揚言,美國的飛機只要敢來,我就讓它變成一堆廢鐵。就是這樣的豪言壯語、熱血封騰,造就了現在的成績,吳劍旗果然做到了!隱身戰機的出現讓世界各國分外頭疼,但中國反隱身雷達的誕生意味著美國先進的隱形飛機毫無用武之地,藏無可藏,豈不是就像廢鐵一般只能擱置。
  • 對接國際頂級研究所 中山七院啟動Tomas Lindahl諾獎科學家實驗室
    」學者,到中山七院進行胰腺癌相關的短期學術交流活動。諾獎科學家實驗室啟動後,在 Tomas Lindahl 教授的指導下,Axel Behrens 院士將作為核心導師定期到中山七院指導科研工作,雙方還會通過遠程視頻會議的形式展開科研交流;重點將 Behrens 實驗室的 DNA 修複課題資源(包括轉基因小鼠、細胞、質粒、分子藥靶以及研發的抗癌藥物等)移植到中山七院。
  • 文津街3號與北京飯店之爭:60年前中國科學家對科研體制的諫言
    60多年過去了,在克服學術行政化和改革科研管理方面,我國科技界和學術界還面臨十分艱巨的任務,重溫這些前輩專家學者發自肺腑的諫言,仍有振聾發聵之感,值得人們深思。地質學家張文佑(1909-1985)說:「院務會議局長參加,所長不參加,院與所的情況怎麼能聯繫起來?」1955年回國的化冶所副研楊紀珂(1921-2015)說:「做官的人以為科學的發展必須在會議中產生。我們認為必須在實驗室中做。現在官風壓到了學風。
  • 超乎想像的科研學術造假,日本科學家數量多,美國科學家範圍廣!
    令中國學者害怕的女人Elisabeth Bik(伊莉莎白·畢克),這名前史丹福大學的助理研究員,自己的科研項目做得並不怎麼成功,畢竟科研創新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於是就開始研究其他科研學者為何能在短期內就能做出那麼多的科研成果
  • 阿里再次傳來好消息,達摩院科學家獲國際榮譽獎項,網友:長臉了
    阿里再次傳來好消息,達摩院科學家獲國際榮譽獎項,網友:長臉了很多人都知道阿里巴巴有一個達摩院,但是大家卻不知道這個達摩院是幹什麼的,只知道這裡面有很多的科學家,不過從達摩院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可是在這段時間裡面,我們很少聽到達摩院有什麼研究發現
  • 文津街3號與北京飯店之爭:60年前中國科學家對科研體制的諫言_眾聲...
    60多年過去了,在克服學術行政化和改革科研管理方面,我國科技界和學術界還面臨十分艱巨的任務,重溫這些前輩專家學者發自肺腑的諫言,仍有振聾發聵之感,值得人們深思。地質學家張文佑(1909-1985)說:「院務會議局長參加,所長不參加,院與所的情況怎麼能聯繫起來?」1955年回國的化冶所副研楊紀珂(1921-2015)說:「做官的人以為科學的發展必須在會議中產生。我們認為必須在實驗室中做。現在官風壓到了學風。
  • 世界頂級科學家分布圖,美國680人,日本310人,我國有多少人?
    同時,現在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那麼世界上到底有多少頂尖科學家呢?據悉,美國有680人,日本有310人。我們國家有多少?科學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各國有多少科學家?在當代社會,任何一個國家都應該把重點放在發展科學研究上。科研實力可以振興一個國家,可以使一個國家強大。
  • 國外一大批科學家為什麼紛紛「逃往」中國?日本人說出了心裡話
    有一位華人科學家,他曾經在耶魯大學的頂尖實驗室裡做研究,可隨著美國在科研方面投入的降低,他所研究的領域進展十分困難。 在了解到中國願意給他提供資助之後,這位華人科學家毅然決然的就跑到了中國。在先進的科研設備和充足的資金支持之下,這位科研專家在果蠅細胞生物學領域有了十分重大的突破,將論文發表在十分重要的期刊上。
  • 馬雲3年投入1000億的達摩院,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在做些什麼?
    在這個重大的日子,阿里巴巴CTO張建鋒宣布成立全球研究院,阿里巴巴達摩院由於誕生。馬雲還在3年投入1000億作為啟動資金。2020年,正好是達摩院成立的第3個年頭,那麼裡面的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在做些什麼呢?目前達摩院雲集了300多位研究人員,實驗室分布在全球8個城市,科學家和工程師主要研究的領域有五個——分別是機器智能、數據計算、機器人、金融科技、X實驗室。
  • 美國科學家放棄國籍,來華研究超級攝像機技術取得突破!
    相信小夥伴們都知道,我國的科研人員在美國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之後,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都放棄了美國的高薪,而選擇回到中國,用自己的能力去報效祖國。但是卻很少聽到有美國國籍,這個科學家寧願放棄國籍也要來到中國做研究的,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放棄了美國國籍也不回國的美國頂尖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