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正大光明」四字,是清朝哪位皇帝寫的,不是康熙

2020-12-21 騰訊網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有這樣一段場景,描寫的是康熙訓斥群臣,這段臺詞是這樣的:「朕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了,老想著和大伙兒說些什麼,可是話總得有個頭啊,想來想去,只有四個字……這四個字,朕是從心裡刨出來的,從血海裡挖出來的,記著從今日起,此殿改為正大光明殿。」

就是說康熙訓斥完群臣後,就讓人將「正大光明」匾掛起來,他還讓群臣好好看看這四個字,看半個時辰。因此很多人就誤會,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四字,是康熙皇帝書寫的。

然而,其實這四個字,並不是康熙皇帝寫的,那麼是清朝哪位皇帝寫的呢?

很多人都認為,康熙堪稱「千古一帝」,他做皇帝是相當成功的,可是做父親卻不太成功。因為他費盡心血培養的太子胤礽,最後事實證明,並不是一個合格的人選。而且他的幾個兒子,還為了爭儲位自相殘殺,這也成為康熙為數不多,遭人詬病的地方。

雍正通過九子奪嫡,好不容易繼承了皇位,所以他不想重蹈覆轍,於是想出個「秘密立儲制度」。也就是當皇帝心中確定繼承人選後,就親自書寫諭旨,一式兩份。一份由皇帝自己隨身藏起來,另一份則封在一個匣子裡,放於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後。等將來皇帝駕崩,只需將兩份諭旨一對照,就可以宣布繼承人登基。

雍正即位後,就通過此種制度,將兒子弘曆確立為繼承人。他去世以後,莊親王允祿等人,將兩份諭旨進行仔細對照,確定都吻合之後,便正式宣布由弘曆繼位。雍正的「秘密立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皇權鬥爭,避免了有人在立儲一事中動手腳。

由此可見,「正大光明」牌匾,一直在清朝都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也有著屬於自己的使命。通過影視劇的傳播,很多沒去過故宮的人,也都知道了在乾清宮,有這樣一塊牌匾。只是很多人沒有深究過,這四個字到底是哪位皇帝所寫的。

「正大光明」四個字,出自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中:「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固無宿怨,而惓惓之義,實在國家。」因此,這四個字就一直代表著「正派」。

至於這四個字是由誰寫的,其實在雍正即位後,宣布「秘密立儲制度」時,就已經可以得知了。當時雍正頒布諭旨說:「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加審慎……今朕特將此事親寫密封,藏於匣內,置之乾清宮正中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之後……」

諭旨中提到:「世祖章皇帝御書『正大光明』匾額」,由此可知,原來「正大光明」這四個字,是清世祖順治皇帝所寫的。

不過,雖說是順治皇帝寫的,但是也不可能將原跡掛在乾清宮。於是康熙時期,康熙皇帝就將這四個字拓下來,然後懸掛於乾清宮。至於順治皇帝的原跡,則被收藏在故宮御書處。

然而,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正大光明」牌匾,已經不是康熙時期的了。原因是在嘉慶時期,乾清宮曾發生大火,所以牌匾被燒毀。後來嘉慶就下令,重新將祖父所寫的原跡摹拓了一遍,然後懸掛起來。所以如今看到的「正大光明」牌匾,應該是嘉慶時期的。

嘉慶皇帝,也是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不過當時乾隆還沒去世,就已經將牌匾後的諭旨取了出來,然後當眾宣布了嘉慶的太子之位,隨即傳位於他。之後的道光、鹹豐兩位皇帝,也是在這一制度之下繼位的。

不過在此之後,鹹豐由於只有一個兒子,所以沒有採用這種方法立儲。接下來的同治、光緒皇帝皆沒有子嗣,到了宣統時期,大清已經滅亡了。所以漸漸地,「秘密立儲制度」就失去了它的意義,而「正大光明」牌匾,也不再有這份特殊的使命。

(參考文獻《東華錄》《「欽定古今儲貳金鑑」之上諭》)

相關焦點

  • 故宮匾額「正大光明」是誰寫的?馬未都講了這樣一段故事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有一個片段是康熙帝怒斥群臣,隨後命人掛上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額,這誤導了許多電視機前的小夥伴,以為正大光明是康熙帝寫的。 康熙帝在朝期間,正大光明四字,並不是他御筆親書的,而是康熙帝他爹順治帝所寫,但原跡藏於故宮的御書處,康熙帝則是摹勒上石。
  • "正大光明"匾關乎皇帝立儲 雍正藉此秘密立乾隆
    匾額是掛在殿宇、廳堂、軒齋或亭榭上的題字橫額,中國最著名的匾額當屬懸掛於紫禁城乾清宮內的金字匾額 「正大光明」。由於不少影視劇中對藏於這塊匾後的秘密立儲匣多有渲染,因而使「正大光明」匾平添了很多神秘色彩。「正大光明」四個字源自何處?清代順治皇帝為何在乾清宮題寫這塊匾額?清代有幾位皇帝是秘密立儲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面置放過幾次秘密立儲匣?
  • 「正大光明」背後 光明正大地藏著幾代皇帝天大的秘密
    去故宮玩,導遊一定會帶你去乾清宮,它是內廷的第一座大殿,殿堂正中高懸著一塊匾額,上書四個大字「正大光明」。這句話出自宋代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中的「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故無宿怨,而惓惓之意,實在國家。」意指心懷坦蕩,言行正派。
  •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多少血淚?
    從清朝的雍正皇帝開始,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背後,就隱藏了一個天大的秘密。皇帝確立的儲君不再公開宣布,而是藏在匾的背後,待皇帝去世後才能取出公布。這一秘密立儲制度,改變了清朝自建國以來,皇子和宗族們爭奪皇位的你死我活的局面。清朝統治者最頭痛的問題,當屬如何確立繼承人。
  • 觀看圓明園「正大光明」有感
    今天,從圓明園稱為第一景的「正大光明」景點開始,從藻園門進入,徑直朝前走,約300米處便是正大光明景點,是清朝歷代皇帝理政地方的遺址。它由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順治帝的御筆親題。「正大光明」一詞,出自理學大師朱熹的「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 ,表現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
  • 故宮「正大光明」匾大放光明,它背後還暗藏哪些鮮為人知的秘事?
    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來歷與顏色成因之謎懸掛於乾清宮正上方的「正大光明」匾,其上字跡蒼勁有力,它是清朝入關後,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入住紫禁城的第一位皇帝順治(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御筆親書。後來,經過康熙皇帝摹勒上石,將原跡保存於故宮御書房。到乾隆皇帝的時候,又經過乾隆皇帝摹拓懸掛於乾清宮。再後來,到了嘉慶二年,乾清宮發生了一場火災,原先乾隆皇帝摹拓的匾額也因此被燒毀,隨後,嘉慶皇帝又將「正大光明」匾重新摩拓了一次。
  • 「正大光明」背後 光明正大地藏著一個秘密 卻無人敢動
    去故宮玩,導遊一定會帶你去乾清宮,它是內廷的第一座大殿,殿堂正中高懸著一塊匾額,上書四個大字「正大光明」。這句話出自宋代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中的「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故無宿怨,而惓惓之意,實在國家。」意指心懷坦蕩,言行正派。
  • 故宮有九千房間 清朝皇帝在哪裡睡覺?在哪裡辦公?
    1644年9月,年僅6歲的順治皇帝在攝政王多爾袞的輔佐下,從盛京遷都北京,在故宮武英殿宣布即位,隨後就住在故宮不走了。順治皇帝在故宮的寢宮是乾清宮。乾清宮是後三宮之首,面闊9間,進深5間,高20米。乾清宮從明朝開始,就作為皇帝的寢宮。清朝在許多方面沿用明朝制度,連皇帝寢宮都照搬照抄。
  • 清朝乾隆皇帝對古文物極為熱愛 乾清宮貯藏3600件
    眾所周知,清朝乾隆皇帝對古文物特別是歷朝著名書畫極為熱愛,其乾清宮貯藏件數最多,達3600件,可謂藏品之最。然而,清嘉慶二年的一場大火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石渠寶笈》一至九卷曾藏於乾清宮乾清宮是皇家園林建築中的精華,位於乾清門內,中軸線上, 處於內廷的中心。明至康熙朝此宮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因此規格極高。
  • 「遊」北京故宮裡的故事第五篇——乾清宮
    結果: 提現清朝所提倡的「養老尊賢」,「八孝出悌」和優老政策。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明朝的十四位皇帝,清朝的順治,康熙都是在這裡辦公,召見大臣, 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殿內中間一塊匾額「正大光明」這塊匾額肯定也是很熟悉的。
  • 紫禁城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藏有傳位給哪位皇子的寶匣
    乾清宮前石階,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漢白玉石階上已長滿雜草,看守皇宮的小孩孤零零的站在漢白玉臺階上。乾清宮前香爐,三足香爐作寶鼎狀,彰顯皇家氣派。
  • 《康熙王朝》中陳道明的話,是否解釋了清朝為什麼走下坡路?
    可以說陳道明老師在《康熙王朝》這部劇中演繹的下面這段話,非常清楚的解釋了清朝當年為什麼走下坡路!可能清朝歷經二百多年,還是依舊無法跳出中國歷代王朝的歷史規律:初創 -> 興盛 -> 衰落 -> 滅亡。大家更是知道,導致清朝開始逐漸走下坡路的原因有很多很多,甚至多到能寫一本書不止。
  • 故宮裡的匾額都出自哪位皇帝之手?又都是什麼用意?
    但在古代還得細分:表達經義、感情之類的稱「匾」,例如「正大光明」;表達建築物名稱和性質之類的稱「額」,例如「勤政殿」。 「正大光明」——乾清宮 正大光明,出自宋代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固無宿怨,而惓惓之義,實在國家。」意指心懷坦蕩,言行正派。
  • 雍正深受九子奪嫡之苦,首創立儲詔書藏正大光明,不怕有人偷看嗎
    雍正深受九子奪嫡之苦,首創立儲詔書藏正大光明,不怕有人偷看嗎康熙末年,九子奪嫡嚴重消耗了康熙的精力,且血雨腥風,對朝局造成很大影響。即便是繼承了皇位的雍正,仍然對奪嫡過程中的兇險和困難心有餘悸。所以針對自己的立儲計劃,他改變了清代初期立嫡、立長、立賢的規矩,而是提前確定好儲君,將寫有名字的詔書封存在寶匣內,放在乾清宮正中「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等到皇帝百年之後,可以在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的見證下,取出寶匣,然後跟雍正身上的另一份詔書相印證,確定儲君的人選。
  • 故宮上的匾額題的字都是什麼意思呢?是誰寫下來的?有何含義?
    這個允呢,就是誠信的意思,這讓我想起了原來我買過的一餅普洱茶,上面就是這四個大字,允執厥中,那意思就是我們童叟無欺,賣這個東西都是好玩意,我不騙你不忽悠。再往後說,就是前朝三大殿的最後一殿保和殿,寶和殿上面掛著一塊匾,叫做黃建有極!什麼是黃建有極呢?就是由天子來制定建立中證得天下的最高準則。前面不是告訴你了嗎,你要用一個什麼樣的心去治理這個國家,你要穩定堅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治理好這個國家!
  • 馬未都:你知道故宮上的「正大光明」是誰寫的嗎?其實這有個故事
    馬未都:你知道故宮上的「正大光明」是誰寫的嗎?其實這有個故事 前言: 在我們生活之中任何一句話,一個詞語都有著不同蘊涵,字體被古代人們所發明,一些名言俗語也是如此。「正大光明」這個詞語反過去讀就是光明正大,代表著的就是做人就要正直,要有著善良的人。
  • 寢宮裡為什麼要放二十七張床,「正大光明」匾後又藏著什麼秘密
    二十七張床在明代,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乾清宮分為上下兩層,一共九個房間,設置了二十七張床。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覺得奇怪,為什麼要放這麼多張床呢,皇帝睡得過來嗎?宮女們忍無可忍,於是就在一天晚上,趁皇帝熟睡之時,打算用繩子把皇帝勒死,雖然宮女們沒能成功,但嘉靖皇帝被嚇破了膽,從此不敢再住乾清宮,搬到了當時的西苑,即如今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臨死前一天才搬回。「正大光明」匾要說乾清宮裡最有名的,應該就是這塊「正大光明」匾額了。關於這塊匾,還有一個小秘密呢。
  • 紫禁城門面擔當乾清宮,清代為何成了理政宮殿?
    乾清門B站上一直流傳著一段火熱的鬼畜視頻,就是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在乾清宮怒斥群臣的片段。影視劇中經常能見到乾清宮,這裡也是懸掛「正大光明」匾的地方。但人們卻不知道,乾清宮之前其實並不是代表皇家威儀的議政場所,而是皇帝的寢宮。但有清一代,乾清宮的功能發生了重大改變。一、清代入關之後早在順治時期,乾清宮便已出現了由寢宮向理政場所轉變的徵兆。順治是滿清入關之後的第一個皇帝,當他進入紫禁城時,發現整個紫禁城在大順軍的佔領下已經呈現出一片荒涼衰敗的景象。
  • 嘉慶大火毀了乾清宮多少文物|嘉慶|乾隆|清朝|乾清宮|文物
    眾所周知,清朝乾隆皇帝對古文物特別是歷朝著名書畫極為熱愛,其乾清宮貯藏件數最多,達3600件,可謂藏品之最。然而,清嘉慶二年的一場大火讓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石渠寶笈》一至九卷曾藏於乾清宮乾清宮是皇家園林建築中的精華,位於乾清門內,中軸線上,處於內廷的中心。明至康熙朝此宮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地方,因此規格極高。
  • 清朝,宮廷中很多地方帶有匾額,每一塊匾額都有著很大淵源來歷!
    看過清廷劇的人都知曉,在清朝宮廷中,無論是議事廳、書法閣,還是起居室都帶有二到四字的匾額,其實匾額的命名是很有講究的。一、「正大光明」匾此匾掛於乾清宮,這四字是由清世祖順治皇帝親自題寫。乾指天,坤指地,乾坤交合的地方稱作交泰,表達出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的大道。掛於乾清宮的這塊「正大光明」匾還有著一段深遠的故事封建王朝,大多時候皇子們都會為得到儲位而爭鬥不休,清朝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