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深受九子奪嫡之苦,首創立儲詔書藏正大光明,不怕有人偷看嗎

2020-12-21 京城女稗官

雍正深受九子奪嫡之苦,首創立儲詔書藏正大光明,不怕有人偷看嗎

康熙末年,九子奪嫡嚴重消耗了康熙的精力,且血雨腥風,對朝局造成很大影響。即便是繼承了皇位的雍正,仍然對奪嫡過程中的兇險和困難心有餘悸。所以針對自己的立儲計劃,他改變了清代初期立嫡、立長、立賢的規矩,而是提前確定好儲君,將寫有名字的詔書封存在寶匣內,放在乾清宮正中「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等到皇帝百年之後,可以在御前大臣,軍機大臣的見證下,取出寶匣,然後跟雍正身上的另一份詔書相印證,確定儲君的人選。

理論上看,這種方法十分可行,且能夠打消皇子奪嫡的野心,安心等待皇帝的屬意和安排即可,但很多人覺得用這樣的方法立儲,仍然不保險,那匣中的名單即便沒有人敢篡改,難道不怕有人偷看嗎?

實際上,皇室深宮看似戒備森嚴,但古往今來,篡權奪位者無一不是冒著生命危險去賭博。因此,立儲詔書提前寫好,放在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並不是最安全的行為。有很多種辦法提前能夠獲知寶匣的內容。

有人認為乾清宮為皇帝書房,辦公的地方,守衛都是皇帝心腹,不可能有人盜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掩耳盜鈴,小瞧了人們的智慧。姑且不說世界上著名博物館都曾發生的文物被盜案,即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攝像頭、紅外成像、守衛重重把關之下仍有人得手。所以,只要是一件確定的物件,放置在固定的地點,只要有人打主意,這件東西基本上便很難保全。

歷史上真正用正大光明立儲詔書即位的皇帝有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人,無論在數目上還是時間上這種制度的流傳都在清朝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但似乎從來沒有發生寶匣失竊或者被提前偷看的情況。這又是為什麼呢?

最大的可能是雍正汲取了康熙末年九子奪嫡的教訓,創立的這個秘密立儲詔書的傳承方式,其象徵價值大於實用價值。

首先,只要皇帝還未殯天,隨時都可以更改寶匣中的名字,如乾隆就將富察氏的兒子永琮寫在寶匣內,但此皇子早夭,所以寶匣內名字很長時間空白,最後才不得已寫了嘉慶的名字。那麼一份可以根據情況隨意改動的立儲詔書並不具有最終的價值,換句話說,在皇帝尚有把控全局能力的時候,冒險去偷看詔書沒有任何意義,他只代表皇帝一時一地的想法,所以沒有人會冒險提前偷看這個不重要的名字。

其次,秘密立儲詔書的作用在於提醒王公大臣、后妃乃至諸皇子,立儲為皇帝自己的私事,其他任何人不能干預,這種將立儲權明確賦予了現任皇帝,而不會容許其他任何人插嘴,在很大程度上也斷了大臣與皇子勾結的念想,因皇權為皇帝一人所有,儲君是皇權的延續,也歸皇帝一人所有。

最後,清朝中後期太子地位十分穩固,即便是秘密立儲,但皇帝對某個皇子的悉心培養乃至歷練,明眼人很容易看出端倪,在此情況下沒有被選中的皇子就會安心做太平王爺,被選中的皇子會刻意低調,整體上維持在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所有人負責的對象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現任皇帝。

概而言之,據此分析,乾清宮匾額後面寶匣裡的名字,寫得誰並不重要,關鍵還是皇帝自己心裡的想法和實際的行動,根本不會有人去冒險偷看名單。

相關焦點

  • "正大光明"匾關乎皇帝立儲 雍正藉此秘密立乾隆
    匾額是掛在殿宇、廳堂、軒齋或亭榭上的題字橫額,中國最著名的匾額當屬懸掛於紫禁城乾清宮內的金字匾額 「正大光明」。由於不少影視劇中對藏於這塊匾後的秘密立儲匣多有渲染,因而使「正大光明」匾平添了很多神秘色彩。「正大光明」四個字源自何處?清代順治皇帝為何在乾清宮題寫這塊匾額?清代有幾位皇帝是秘密立儲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面置放過幾次秘密立儲匣?
  • 雍正為什麼要秘密立儲?『正大光明』匾後放置過幾次立儲匣?
    歷史上,在雍正發明秘密立儲的制度以前,皇位一般都是遵從嫡長子繼承制。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就是必須由正妻所生的長子繼承皇位。可是如果嫡長子的才能不是很強,而其他庶出的皇子由頗有才幹的時候,就會出現爭奪皇位的殘酷戰爭,如唐朝的李世民與李建成。
  • 清廷立皇儲的傳位詔書放置於正大光明匾後,就不怕被偷換了嗎?
    清廷立皇儲的傳位詔書放置於正大光明匾後,就不怕被偷換了嗎?首先要說明,清朝皇帝的傳位詔書,放在正大光明匾後面,就是秘密建儲制度。這有象徵意義,因為正大光明四個字是入關後第一個皇帝順治手書,代表了清朝正統,而正大光明四個字也代表了大公無私,光明磊落。這道詔書是要在皇帝臨終或者突然死亡時公布的,所以存放的地點必須明確,不能是個誰都找不到的地方。也不能僅有一兩個人知道,否則詔書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楚。故而,無論詔書放在哪裡,都是眾人皆知的,那就都有被替換的可能。
  • 甄嬛是怎麼知道皇上立四阿哥的詔書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的?
    放下心房的雍正有可能告訴了他最寵愛的妃嬪這詔書的存在,只是甄嬛一直保密而已。但從後期雍正對她和果郡王的懷疑以及本身的多疑性格說這種可能性不太大3.甄嬛偽造詔書,與蘇培盛串通一氣劇中雍正死的急,很可能根本就沒有什麼遺詔。
  • 故宮「正大光明」匾大放光明,它背後還暗藏哪些鮮為人知的秘事?
    「正大光明」匾:警示帝君與皇朝「立儲制」的革新故宮乾清宮懸掛的「正大光明」匾,在今天的人們看來,只覺得威武壯觀,大氣恢宏,但它對於大清王朝的意義,它絕對不止停留在觀瞻上的震撼感覺,而是有著非常不容忽視的兩大歷史意義!
  • 紫禁城「正大光明」牌匾暗藏清代皇帝秘密,傳位詔書被安放其中
    北京故宮每座大殿中,都有皇帝御筆親題的匾額,其中眾人最為熟悉的幹清宮內,有著一塊「正大光明」匾額,高掛在龍椅之上,由順治皇帝御筆親題,幹為天,坤為地,天地交和謂之交泰,象徵皇權至上,能行天地日月之道,秉公處理每一件朝事。
  • 皇上將四阿哥立儲的詔書藏於正大光明牌匾後,甄嬛是如何知道的?
    當然,這道立四阿哥為儲的詔書也可能是皇上告訴甄嬛的。劇中後期,皇上不止一次跟甄嬛談到立儲的事,而且只跟甄嬛談。甄嬛向皇上表明六阿哥年幼不宜繼承大統,推薦四阿哥弘曆繼位。皇上很是讚許熹貴妃的賢良淑德識大體。
  • 乾清宮「正大光明」四字,是清朝哪位皇帝寫的,不是康熙
    雍正通過九子奪嫡,好不容易繼承了皇位,所以他不想重蹈覆轍,於是想出個「秘密立儲制度」。也就是當皇帝心中確定繼承人選後,就親自書寫諭旨,一式兩份。一份由皇帝自己隨身藏起來,另一份則封在一個匣子裡,放於乾清宮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後。等將來皇帝駕崩,只需將兩份諭旨一對照,就可以宣布繼承人登基。
  • 《雍正王朝》中雍正賜死了自己親生兒子弘時,歷史中,弘時的結局怎樣?
    在《雍正王朝》裡,弘時最初是位不起眼的人物,並無奪嫡之心,後來因洩露「恩科取士」考題,被八爺抓住了把柄,上了他的賊船,成為八爺手中的一顆棋子。弘時本可以像弘晝一樣過著安穩的日子,卻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 雍正含淚殺掉一子,背負千古罵名,卻讓乾隆安享帝位60年?
    親眼目睹了康熙朝廢太子胤礽兩立兩廢最後被拘執看守的下場,無論是廢太子胤礽的悲慘生活,還是親手將一手培養了數十年,自己最寄予希望的皇子廢掉的康熙皇帝的傷痛心情,都是血淋淋地教訓,令雍正帝知道立儲一事不能輕忽。
  • 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多少血淚?
    從清朝的雍正皇帝開始,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背後,就隱藏了一個天大的秘密。皇帝確立的儲君不再公開宣布,而是藏在匾的背後,待皇帝去世後才能取出公布。這一秘密立儲制度,改變了清朝自建國以來,皇子和宗族們爭奪皇位的你死我活的局面。清朝統治者最頭痛的問題,當屬如何確立繼承人。
  • 紫禁城乾清宮,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藏有傳位給哪位皇子的寶匣
    紫禁城中凡需要表示皇權威儀的宮殿前都陳設嘉量,表徵皇帝擁有授量之權。乾清宮前門扉,門上還掛有遮簾,無論是門還是窗戶,都有精美的雕刻,大內侍衛站在柱子後面稍顯侷促。乾清宮前門扉,龍是皇家的主要裝飾,門上用銅皮包裹,銅皮上依舊有精美的圖案。乾清宮前連廊,梁上和屋頂布滿和璽彩繪,彰顯皇家風範,高大的柱子坐落在柱礎之上。
  • 「正大光明」背後 光明正大地藏著一個秘密 卻無人敢動
    去故宮玩,導遊一定會帶你去乾清宮,它是內廷的第一座大殿,殿堂正中高懸著一塊匾額,上書四個大字「正大光明」。這句話出自宋代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中的「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故無宿怨,而惓惓之意,實在國家。」意指心懷坦蕩,言行正派。
  • 「正大光明」背後 光明正大地藏著幾代皇帝天大的秘密
    去故宮玩,導遊一定會帶你去乾清宮,它是內廷的第一座大殿,殿堂正中高懸著一塊匾額,上書四個大字「正大光明」。這句話出自宋代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中的「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故無宿怨,而惓惓之意,實在國家。」意指心懷坦蕩,言行正派。
  • 看見圓明園,為政之道,正大光明
    《圓明園四十景圖61正大光明》正大光明,圓明園四十景之首,正氣凜然,威武肅穆,是圓明園中的朝儀區。「正大光明」四字,源自《周易》:「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 「正大光明」匾後並不光明的秘密,讓位不讓權,資格是誰下的蛋
    金從善條陳的四件事中,首要一條就是請求立儲,他直言批評道:「大清不宜立太子,豈以不正之運自待。」①金從善的意思是,皇帝還不立太子,是想等著倒黴運嗎?此舉出於鞏固國本之公心,還是以諫邀寵之私意,已經無從考察,但這種政治投機,卻讓他掉了腦袋,國家大政不是誰隨便議論的。這個書呆子死得有點兒冤,皇帝立不立太子關你什麼事。
  • 觀看圓明園「正大光明」有感
    今天,從圓明園稱為第一景的「正大光明」景點開始,從藻園門進入,徑直朝前走,約300米處便是正大光明景點,是清朝歷代皇帝理政地方的遺址。「正大光明」一詞,出自理學大師朱熹的「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 ,表現的是天地正大,日月光明之道。
  • 故宮匾額「正大光明」是誰寫的?馬未都講了這樣一段故事
    康熙 而現在故宮懸掛的「正大光明」匾額,是康熙帝摹勒上石的嗎?實際上還不是。天災人禍,就算是故宮,也無法避免。 正大光明,最開始出自於《周易》,「大者,壯也,而天地之情可見也。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譯為要想皇位穩固,必須效法天地,順應人情,統治是正大光明的。
  • 溥儀溥傑在養心殿,發現當年雍正密召屬實嗎?看完後明白了!
    密詔內容大抵不離兩種:一種是雍正自己寫的,主要說當年自己繼位的正統性,有點類似於康熙傳位詔書的內容,一種是乾隆寫的,主要說當年父親雍正殺害兩個弟弟的劣跡,還暗地裡指責雍正繼位不當。
  • 乾隆為何不願立太子?有三點理由 最後一個原因讓他痛心
    知立儲之不可行,與封建井田等,實非萬全無弊之道也。蓋一立太子,眾見神器有屬,幻起百端。」首先,太子的人選一旦確定,如果其他皇子中還有有野心之輩,太子會變成眾人攻擊構陷的對象,比如漢朝時的巫蠱之禍。其次,乾隆覺得立嫡立長的做法也不可取,因為諸皇子中,嫡長子不一定最有才能。如果一定要用嫡長子繼承制,選了無能的太子繼承大統,對江山是有弊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