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年拜把子的尷尬一幕:論輩分該叫爺,拜完把子稱兄弟

2020-12-24 致觀天下

記得當初看愛情公寓的時候,悠悠出場,呂子喬喊了一聲「小姨媽」,引得全場爆笑。《愛情公寓5》中悠悠和關谷結婚,子喬想了一個問題:該叫關谷兄弟呢,還是該叫關谷小姨夫?

這樣的尷尬問題我們村的一群年輕人也遇到了。村裡有幾個青年,學生時代都是同校,同年級,甚至同班的好夥伴,長大後又一起創業做事情,親如兄弟。一天,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一個提議:大家不如拜個把子,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響應,搬了桌子,上了香爐,好酒好肉擺上,大家跪了一排,向上天作了禱告,並按年齡排了大哥、二哥、三哥……

村裡老人們知道這個事驚呆了:按照輩分,他們的大哥是五弟的爺爺,四弟是二哥的叔叔,三哥輩分最大,六弟要喊三哥老太爺才對!幾個年輕人的父母知道以後也都哭笑不得,見村裡其他人議論這個事都是低著頭走過去。

中國普遍流傳著: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說法,在農村,一個村的人基本都是同一個姓氏,大的村落雖然有幾百戶人家,但是按照家族宗譜來分的話也不過幾大家族。所以農村很少按年齡來稱呼一個人,都是按輩分稱呼,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爺爺輩的。

所以在農村如果把輩分搞錯了,是會被人笑話的。不光輩分上有嚴格規定,很多村裡還約定:同姓的不能結婚,哪怕同輩,哪怕沒有血緣關係,一個村的相互之間都不通婚。

有人會問:這樣的規定是不是封建思想,是不是陳舊觀念?如果從法律層面上來說,這些完全是不合乎規定的。但是從社會層面來說,它不無道理。

首先,這樣的規定維護了農村的氏族禮法,有利於鄉鄰的團結和自我約束;其次,可以保證下一代的質量。有人說男女之間祖籍區域跨度越大,下一代生出來越聰明。雖然不知道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依據,但是,至少可以規避近親結婚的風險。

對於農村的這些觀念,你有什麼看法?你所在的區域有沒有類似的規定?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現今相聲界的輩分是怎麼樣子?師承有多重要?
    輩分的強調,我感覺就是近十年的事情,舊中國我們不聊,進了新中國後,新一代相聲演員強調的是師承,對輩分並沒有那麼強調,舉個例子,于謙拜師石富寬,他在節目裡說非常感謝李金鬥,一開始他是經常到李家玩,後來李金鬥說你看你喜歡誰,想拜誰為師我給你介紹,于謙就說石富寬,李金鬥找了石富寬,石富寬開始是說不收徒弟的
  • 張作霖能稱霸東北少不了以下幾個拜把子兄弟,其中一個還是大土匪
    這樣的偉人身後肯定有很多英傑相助,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與張作霖拜過把子的兄弟。張作霖一、馬龍潭他是張作霖的拜把子認得大哥,背景也是十分深厚,在清朝還未滅時,他的父輩就是清朝的大將軍,而且不是名譽將軍是實權將軍,所以他的父輩給他創下了很大的家業
  • 說說蘇北老家「拜把子」的那些事,這些情況你不一定知道……
    香爐腿結拜有很多名稱,有的叫義結金蘭,有的叫桃園結義,大多的地方是叫拜把子、換帖,也有叫抈鞋底的。假若有人說與某某某換過帖、抈過鞋底,意思就是說與某某某是結拜兄弟。如仁兄弟之中有身份顯赫之人,那肯定會讓其它兄弟倍感榮光。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中國有句俗話稱為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於當下關公像也變成了許多 商人的守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愛拜關公,關公象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當下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那麼當下的人拜把子拜關公,在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時候,他們三個拜的到底是誰?
  • 朱一龍被問:小籠包在你心裡什麼地位,他形容:拜把子的兄弟
    看這回答完後眯眯笑的表情,龍哥,可把你能壞了吧!面對這麼多小籠包一路走來的陪伴,朱老師也在採訪的最後表達了感謝,而記者自然想為各位小籠包謀取一些福利,便提問道:那你覺得小籠包在你心中是什麼樣的存在?不少人都覺得他應該會回答家人或者情人這樣的詞。卻沒想到他脫口而出道:兄弟吧,他們能支撐我在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 古人總愛拜把子,為何卻不敢輕易結「八拜之交」?你瞧瞧是哪八拜
    加上江湖上都講究一個義氣,因此古人從來都很喜歡拜把子,而後就能以兄弟相稱了。 但拜把子的是有,稱兄道弟的也多,但在古代能夠結成「八拜之交」的人卻是少之又少,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跟八拜之交一詞所包納的深層含義有關,它包含了八種交往方式:
  • 他拜馬三立孫子為師,卻有幸得少馬爺親傳絕藝!
    從古至今,相聲門裡講究的就是師承輩分,儘管很多局外人對這些傳統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嚴明的門戶關係是行內規矩,存在即合理。其他曲藝門類同樣有師承輩分的約束。演員擺知拜師不僅僅是跟隨恩師學藝的開始,從此在相聲門裡也有了自己的輩分定位。馬氏相聲以其流傳廣遠,文雅脫俗的風格備受後輩推崇和敬仰。很多青年相聲演員都已能成為馬氏相聲傳人而驕傲。正所謂大家常說的「無派不宗馬」,可見馬氏相聲對於如今相聲表演風格影響至深。無論是郭德綱、高峰還是何雲偉早期都以馬三爺和少馬爺的表演風格為範本。
  • 古代「拜把子」的時候,竟然有「五不拜」,知道這個規矩的人不多
    通俗的講,義結金蘭,就是指和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朋友,結成異姓的兄弟或姐妹,也就是俗稱的「拜把子」。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古人在義結金蘭時,都有哪些形式。通常,古人在義結金蘭的時候,都是要互相交換譜帖的,俗稱「換帖子」。那這張帖子是從何而來,上面又都寫了些什麼呢?
  • 一夢江湖:都是江湖上的兄弟,不如先來拜個把子?
    為了能給玩家們提供更豐富的玩法,網易製作出捏臉、奇遇、命格、戰鬥、師徒、幫派、結義、寵物、俠緣等超各種好玩的系統,既然兄弟們都是行走江湖的,想要一起愉快的玩耍,要不要來結義系統裡拜個把子?皇天后土,日月乾坤,你我意氣相投,今日結為金蘭,此後生死同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 他是仙界最強者,曾和原始拜把子,地位遠超如來,實力比盤古還強
    他是仙界最強者,曾和原始拜把子,地位遠超如來,實力比盤古還強西遊記作為一本非常熱血的神魔小說,曾經憑藉著宏大的世界觀和精彩的打鬥場面,吸引我們的眼球。還記得曾經我們一直在吵鬧,西遊記世界裡面的第一高手花落誰家,玉皇大帝如來佛祖誰更厲害?
  • 古時候拜把子除了要喝血酒,還要注意些什麼?
    文/周子,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古代的時候,一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經過交談之後,認為兩人適合結交的就會燒香喝酒拜把子。在現在很多的小說或者是電視劇中,大家也會經常看到有人拜把子。其中,大家聯想到最多的應該《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了,也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結為生死與共的兄弟的感人故事。拜把子是屬於兄弟之間的說法,就是比較通用的。如果是志向相同的女子的話,那就叫做義結金蘭。這兩者的意思其實就是一樣的。而志向投緣的人在結拜之後,會在生活事業上互相支持,幫助和照顧,而這也就已經成為了一種人們比較嚮往的禮儀習俗。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八拜之交都有什麼樣的典故?
    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係的一種形式。其實遠古實際便有了這種形式,只不過近代受到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的薰陶,漸漸的將桃園三結義視為結拜的開端。
  • 很多人有過「拜把子」的經歷,卻很難像桃園三兄弟那樣走完一生
    古來有句老話,叫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說的就是異姓兄弟之間結義的那點故事。,需要兄弟的陪伴,說白了,那些感覺自己不可一世的年輕人,其實依仗的就是群膽,成年之後都會明白,哪一個單獨出去,也都會老老實實的,張狂不起來。
  • 「拜把兄弟」現在為何不流行了?
    最為著名的「拜把兄弟」便是劉關張三人結拜。而上個世紀,受到港片的影響,八九十年代的人們仿佛都有著幾個拜把兄弟。但是到了90後甚至00後之後,「拜把兄弟」似乎不再流行了。不但流行而且拜把兄弟還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有幾個拜把兄弟,你都會感到幾分慚愧。因為,在我們那裡,如果有一個人的父母去世,那麼,作為他的拜把兄弟是有義務行「孝子」禮儀的,也就是說穿孝服,守靈堂,這些都是必須的。
  • 上海灘最牛老大,黃金榮叫他叔,杜月笙稱他爺,蔣介石都尊稱師傅
    都說他才是上海灘最牛老大,黃金榮叫他叔,杜月笙稱他爺,連蔣介石都尊稱他為「師傅」。他就是山東的能人張仁奎。張仁奎出生於山東滕縣(今天的棗莊市山亭區)的一戶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張仁奎很早就輟學,給地主家放牛割草餵豬,但是張仁奎有著一顆不甘平庸的心。平時邊放牛邊習武,年紀輕輕就練就了一身好本領,他耍的單刀十分厲害為,此人稱「張大鍘刀」。
  • 網友:相聲圈輩分太亂了
    何雲偉為報此仇,據說曾調侃郭德綱,「你想收回我的雲字,你郭德綱沒有德,德字該被收回,改名叫郭綱」。 在2020年非遺相聲大會的宣傳海報上,一貫講究論資排輩的主流相聲圈,出現了有趣的一幕:馮鞏是當仁不讓的C位,之後是姜昆、李金鬥、戴志誠、趙巖、奇志、劉偉等,曲協副主席李菁位置極為靠前不難理解
  • 結婚拜堂,為什麼要一拜、二拜、三拜?
    拜堂成親那麼結婚的時候,一拜、二拜、三拜到底在拜什麼?為什麼要這麼拜?還是很有講究的。標準的拜堂有四拜,從上天拜到個人。一拜天地第一拜:一拜天地為什麼要拜天拜地?這是在祈求上蒼的護佑,是天地創造了人,沒有天地,就沒有人類,所以有時人們常說的是「天地姻緣」。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這絕不僅僅是結為異性兄弟的禮節!
    八拜之交,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大家往往將其等同於異性兄弟的結拜禮節。殊不知,所謂八拜之交的「八拜」個個都有講究,而且八拜之交也並非單純是指異性兄弟之間的結拜禮節。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拜之交」!一、八拜之交的結拜禮儀形式在古人之間,如果沒有血緣關係,那麼最為親近的關係莫過於夫妻和異性兄弟。在古代結為異性兄弟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不像現在電視裡演的那樣,幾個人往那兒一跪,用菸頭當三炷香,簡單磕完頭就齊活兒了!
  • 多年後「鐵三角」重聚,張鐵林「光膀子」出場,上演拜把子兄弟
    這次是話劇《斷金》的演繹,這個故事不得不說還是十分適合他們三人,講述了富小蓮、魏青山、貴寶素昧平生的三人因同樣的落魄境遇結為拜把子兄弟,合夥在新開市的東安市場共謀生計的往事。引發了一系列的愛恨交織,以及利益衝突,這樣話題的故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還是有些相似的。三兄弟依舊老當益壯,演技絲毫不輸當年。
  • 相聲界輩分漫談,有人拿它當命有人不屑一顧
    相聲行業的輩分問題,從來就是亂成一鍋粥,從相聲八德時期行業空前壯大,一直到新中國暫時淡化師徒制度,再到如今擺枝論輩再次盛行,誰跟誰怎麼論輩分一直是很多從業人員非常忌諱的東西。因為保不齊今天參加一個什麼相聲研討會,你跟某個同行盤道,結果發現他是你師爺,而他那個還沒斷奶的兒子是你師叔,何等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