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2020-12-14 客觀講史

導言

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地位等同。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

關羽,被尊稱為中國武聖,是漢末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變成武聖的歷程很繁雜,可是卻得到大家的尊重。中國有句俗話稱為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於當下關公像也變成了許多 商人的守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愛拜關公,關公象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當下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那麼當下的人拜把子拜關公,在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時候,他們三個拜的到底是誰?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是源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說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三人結拜兄弟的小故事,他們三總體目標一樣,意氣相投,因此就在一個桃林舉酒結義,同甘共苦,有福同享。這兒難題就來了,那時候的關羽毫無疑問不太可能拜自身啊,那麼哪位他們三人的印證呢?

在三國演義中,對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這句話是那樣敘述的:隔日,於桃源中,備下烏牛龍潭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儘管外姓八啦八啦這些」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其次,張飛為弟。這句話中,講到他們提前準備的東西僅有烏牛龍潭,是不是證實他們所拜之物為牛和馬呢。

實際上這是一個不正確的敘述,烏牛毫無疑問也就是黑牛了,實際上這種東西本來是蒙古的風俗習慣,是用於拜祭天地的,到以後才傳入了漢人,因而在這兒他們三人提前準備的應該是牛羊豬這三種小動物。儘管那樣寫了,可是就證實他們一定是拜的他們嗎,其實不是,因為這三樣東西古時候是不能隨便用的。

依照古時候的禮法看來的話,僅有君王才拜把子另外應用他們,而依照官銜的高矮,先後的降低,如果是普通百姓的話,就僅有用菜。假如說劉備他們以天下自詡,那麼也許還能夠採用羊或是豬,可是這種東西也僅僅一個貢品,他們拜的人毫無疑問不容易是這種菜或是牲畜。

實際上這也不難想像,古時候沒有當下這麼多的講究,古時候無論是結拜兄弟還是別的事兒,最經常拜的不就是天地了嘛,因而依照了解,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拜的並不是某一個人,只是天地。假如一定要找一個人來拜的話,可能這僅有劉章了。

劉章是劉備的孫子,可是在平叛的時候具有了重要的功效,後代也給他們立了祠,劉備他們肯定是忠誠漢室,因而拜他也還說得過去。可是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寫到這一點。由於三國演義的寫作是在明代前期,而劉章早已從聖壇出來了,因而創作者毫無疑問也不會想起他。因此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時候拜的應該是天地。

相關焦點

  • 冷知識:劉關張「桃園結義」,不拜關公能拜誰?
    這個就很有意思了,結拜拜關公是後世才有的習俗,那在當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的時候,又能拜誰呢?,拜的便是天地。「桃園三結義」出自名著《三國演義》,名著是藝術加工產物,雖然有史實做背景,但也免不了會有很多虛構的,對的,老倌今天要和大家說的冷知識便是「桃園三結義」是假歷史。有沒有覺得很詫異,自己聽了這麼多年的「歷史」,居然是假的?
  • 義結金蘭拜關老爺,而桃園三結義拜的居然是他
    看過三結義的人應該都知道,當時張飛只不過是一個賣豬肉的,這一天他殺了一頭豬。一時之間也怕賣不完會變臭,井裡面比較涼,把豬肉掉在了井裡,又害怕被人拿去,又在上面蓋了一塊石頭,還在上面寫下了一行字。這張飛剛走,從路南邊就來了一條漢子推著一個小車,車上面裝著綠豆,忽然走在井店,停了下來想喝點水,這位壯漢一下就把。
  •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拜的竟然是「他」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之一,故事講的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於桃園,備下烏牛白馬等祭品,三人焚香結拜的事,那我們不僅要思考,當時他們拜的是誰呢?關羽斬顏良文丑,過五關六將,他的忠肝義膽,和許多的英勇事跡我們都聽過,被後人尊稱為關二爺,以至於後世結拜兄弟時,拜的都是關羽。後來因為統治者和商人的需要,關羽又被稱為武財神,代表著誠義和守信。可想而知,當時劉關張當時拜的可不是關二爺。我們翻到原文寫到,皇天后土,實鑑此心,皆義忘恩,天人共戮。
  • 為什麼合夥做生意的人都拜關公?
    所以一些生意人都供奉著關公像。相傳關羽在家鄉山西運城犯了人命官司而亡命天涯,到後來隱姓埋名來到河北一帶以販賣綠豆為生。當初關羽從老家潛逃時只帶了半布袋綠豆,他以此為本錢做起了小生意。關羽上過幾年的私塾,在做生意過程中逐漸發明了記帳薄,收入、支出記得清清楚楚,加上精打細算,兩年後不僅娶妻生子,而且有了些積蓄。
  • 兄弟結拜拜關公,那麼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拜的是誰?
    時至今日,人們在結拜的時候也是拜關老爺,那麼問題來了,當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拜的又是什麼人呢?見證人又是誰呢? 然而正所謂「忠言逆耳」,昏庸無道的商紂王最終將他處以「剜心」的大刑,亙古第一忠臣一命嗚呼,讓人惋惜。
  • 歷史上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真相曝光
    桃園三結義是人們視為義結金蘭的榜樣,但是歷史的真相卻是三人並沒有結義。桃園三結義其實是《三國演義》作者根據民間傳說以及小說情節內容所需而編造出來的。接下來小編就說說為什麼沒有桃園三結義吧。而把比自己年長的人當做哥哥來看待,稱呼某人為「哥哥」並不見得就是拜把子兄弟。《三國志·劉曄傳》中記載: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東吳人殺害後,魏文帝曹丕問群臣劉備會不會出兵伐吳,為關羽報仇,侍中劉曄回答說:「劉備和關羽『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關羽被殺害,如果劉備不能為他報仇,對關羽的恩義就不算全始全終了。」
  • 桃園三結義中,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
    桃園三結義只存於三國演義中,因此以三國演義為背景來分析。關於桃園三結義,如果以三國演義中的原文記載來看,劉備是老大,因為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載三人的位次: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也就是說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兄弟,是先共同發誓,也就是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同生共死的那一類誓言,然後三人直接就拜劉備為老大,關羽為老二,張飛為老三,那麼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呢?要知道關羽和張飛兩人在當時也算是一流人才,憑什麼甘願聽劉備的呢?
  • 桃園三結義,他們到底是怎麼認識的,小說和現實大不相同
    那人說:「我叫關羽。因為鄉裡地主魚肉人民,我憤怒地殺死了地主,並逃到外地避難,大概五六年了。」備和飛聽了很佩服他,告訴關他們的願望。關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喝完酒後,他們一起來到飛的莊園,只見莊園後面有一個桃園,桃花盛開,花園裡景色很美。
  • 拜關公也有這麼多講究?黑幫拜紅袍,警察拜綠袍,誰拜金袍關公?
    看了這幾部電影,我們不難發現,黑社會出來「幹」之前,總要拜一拜關公,保佑自己平安;警察出來「幹」之前,也要拜一拜關公,保佑自己順利捉到壞人。還有兩拜的關公,一個穿紅衣服,一個穿綠衣服,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無衣關公,無衣關公,又歸誰拜?
  • 代州武廟拜關公
    拜關公 結善緣 學關公 行鴻運 2020年9月27日有幸隨代縣作協的文朋詩友一道去訪武廟、拜關公。 武廟坐落於代縣城西南街。據《代州志》記載:建於元天曆2年,即公元1324年,之後屢有修葺、增建。佔地八千平方米,坐西向東,是一處兩進四合院落式的古老建築群,具有典型的北方金、元建築風格。
  • 古人禮儀中的「拜」和「揖」 不是一回事
    有人說,《三國演義》插曲「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臺」是不準確的,因為在桃園三結義中,劉關張是跪不是拜。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因為古時候所謂的拜,其實就是跪。 《說文解字》曰:「跪,拜也。」
  • 很多人有過「拜把子」的經歷,卻很難像桃園三兄弟那樣走完一生
    古來有句老話,叫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說的就是異姓兄弟之間結義的那點故事。男人,特別是青春期或青春末期的時候,是特別喜歡成群結隊出現的,在那個年紀的時候,與異姓兄弟結義的自然不在少數,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如此,甚至有些人還會與不同的人結拜很多次,然而,那些匆匆的結義卻大都沒能夠讓彼此之間的兄弟情保持久遠,反倒是那些成年之後的結義,能夠走到最後。如瓦崗一樣,將近五十號人一起磕頭,可是最後自己人就打了個底朝天,而桃園的三兄弟就不一樣,那才是讓人羨慕的結義典範。
  • 結拜兄弟拜關公,關公結拜拜的誰
    遇事找熟人,至少不會坑,陌生人的防備心理太重,在加上自己的知識文化達不到,最重要還是懶得麻煩所以遇到事情,都喜歡讓別人幫忙處理,但是還怕對方坑自己,就開始了熟人模式,張三找李四,李四找王二,層層託關係找門路,最終找到合適的人選。以前這個叫人情,現在這個叫中介。託人辦事就得給好處,自己懶怨得了誰。
  • 古時候拜把子除了要喝血酒,還要注意些什麼?
    文/周子,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古代的時候,一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經過交談之後,認為兩人適合結交的就會燒香喝酒拜把子。在現在很多的小說或者是電視劇中,大家也會經常看到有人拜把子。其中,大家聯想到最多的應該《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了,也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在桃園結義,結為生死與共的兄弟的感人故事。拜把子是屬於兄弟之間的說法,就是比較通用的。如果是志向相同的女子的話,那就叫做義結金蘭。這兩者的意思其實就是一樣的。而志向投緣的人在結拜之後,會在生活事業上互相支持,幫助和照顧,而這也就已經成為了一種人們比較嚮往的禮儀習俗。
  •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關二爺,為什麼中國人愛拜關公
    「全能型保護神」什麼人都拜關二爺,特別是香港,黑白兩道都拜關二爺。關二爺也感到很頭疼啊,你們都拜我,那我去保護誰呢。大家有沒有想到過,為什麼中國人都愛拜關公呢?因為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武藝嗎?不是,如果說是因為武力,那麼呂布等人比關羽還要厲害,為什麼不拜呂布等人呢?那是因為他們只有武藝沒有武德,關二爺嫉惡如仇、忠義無雙的性格受到了大家都追捧。
  • 火車上三旅客磕頭跪拜「桃園結義」,網友:別笑,這種豪情稀缺了
    文|和佛賞花去讀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書中第一個故事就是,「宴桃園豪傑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意氣相投,為了共同幹一番事業,在涿郡張飛莊後一片花開正盛的桃園,舉酒結義,對天盟誓,結為異姓兄弟。其實,桃園結義在正史上沒有記載,最早來自元代的元曲。並且,據清朝史學家考證,三人年齡大小,順序排列應是關劉張,而不是劉關張。關羽比劉備要大一歲,張飛比劉備小四歲。「桃園三結義」,雖然不見諸史料卻是流傳最為廣泛、影響最為深遠的民間故事。千年來,受歷史上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影響而歃血為盟結拜兄弟的不在少數。而現代社會好像很少再有拜把兄弟的事情了。
  • 《三國演義》從桃園三結義開篇,你不了解的權謀考量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浩浩蕩蕩的歷史卻從不起眼的小事,桃園結義結義拜把子開始!這是為什麼呢?如果我們仔細讀了《三國演義》就會發現,那些參與創作《三國》的說書藝人,文人雅士,都脫不了兩個字,一個是忠,一個是義。整個《三國演義》也確實是從忠義著手的。既然講忠義,難免會有個人情感在裡面。「尊劉抑曹,捍衛正統」即是忠的提現,而義字,在中國人看來,結拜是最好的體現了。因此,小說開宗明義,劉,關,張理所當然地作為主角出場了!
  • 火車驚現三人現場「桃園三結義」,目擊者:他們喝了一瓶白酒
    大家都知道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為了共同成就一番事業,在一片桃花絢爛的園子,共同結拜的故事。2月22日,竟然有網友爆料稱,在一輛火車上也出現了當代版的「桃園三結義」,讓我們共同來看看事情的經過。
  • 佛說「眾生平等」,為何進到寺廟卻要跪拜?拜誰?要怎樣拜?
    佛說「眾生平等」,為何進到寺廟卻要跪今天和大家講一講為什麼我們進到寺廟,或者說看到佛像都要拜一拜?在佛教中,一再講誰是佛,佛究竟是誰,佛在什麼地方?其實即心即佛,佛就在人的心中。誰是佛,你自己就是佛。而當你還在迷惑的時候、還在執著的時候。那你就是一個人,一個普通的凡人而已。而當你放下執著,頓悟了以後,那你就是佛。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八拜之交都有什麼樣的典故?
    結拜也成義結金蘭,俗稱拜把子,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儀式,大致指的是同年人結為兄弟關係的一種形式。其實遠古實際便有了這種形式,只不過近代受到三國時代的桃園三結義的薰陶,漸漸的將桃園三結義視為結拜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