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從桃園三結義開篇,你不了解的權謀考量

2020-12-14 橙色左煙橋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浩浩蕩蕩的歷史卻從不起眼的小事,桃園結義結義拜把子開始!

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我們仔細讀了《三國演義》就會發現,那些參與創作《三國》的說書藝人,文人雅士,都脫不了兩個字,一個是忠,一個是義。整個《三國演義》也確實是從忠義著手的。既然講忠義,難免會有個人情感在裡面。「尊劉抑曹,捍衛正統」即是忠的提現,而義字,在中國人看來,結拜是最好的體現了。因此,小說開宗明義,劉,關,張理所當然地作為主角出場了!

小的時候,老輩人總說「老不讀三國,少不看水滸」,大概是說三國多權詐,水滸多戾氣。如果把《三國演義》當做一本權謀指南來看,那麼桃園三結義便是第一個「權謀」。

磕頭拜把子,歃血為盟,義結金蘭,這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獨特現象。底層老百姓,多是因為需要而結拜,親密是次要的考慮。這種以感情色彩掩蓋政治目的,甚至陰謀詭計的拜把子方式,很少見於士大夫之間。當然,民國軍閥蔣介石,張學良,等人例外。

在《三國演義》那個時代,曹操,袁紹,孫堅這些大佬是不會想著跟誰結拜的。相反,劉備,關羽,張飛這些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就沒有權勢,也沒有背景,要想在亂世分得一杯羹,出人頭地,衣錦還鄉,只有用這種磕頭拜把子的辦法結合起來,才能「以壯聲威」,形成自己的勢力。

歷朝歷代,乃至當下,作為處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單個個體,只有同聲共氣,相互支持,生死相助,不分你我地抱在一起,才能立足掙扎,也才能有更多機會!

當然,桃園三結義也呼應三國主線「分」與「合」,既有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趨勢,也有桃園三結義的「合」與後來的「分」,放逐三弟,放任二弟,如此而已!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桃園,究竟在哪裡?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桃園究竟在哪裡?《三國演義》第一回 ·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明確地說「桃園三結義」是在涿縣。那麼,三國時代的涿縣,目前在哪裡呢?涿縣,古時為涿郡,後改範陽郡、範陽縣,現在是河北省涿州市。
  • 三國中有桃園三結義嗎?桃園三結義的意義有哪些?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一段盪氣迴腸、催人淚下的劇情。劉關張三人偶然結識,因為同樣的政治抱負三人走到一起,義結金蘭,從此關羽張飛對劉備生死相隨,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但是在正史中,沒有桃園三結義的記載。那麼,羅貫中先生寫桃園三結義的意義何在呢?
  • 「桃園三結義」背後的歷史真相,劉備與關羽真正的關係像父子?
    相信很多喜歡三國史的網友,小時候都跟老兵一樣最先看的是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因為這本書雖然只是小說,但是大多人物和事件都來源於歷史事實。它比乾巴巴,又看不懂的正史精彩多了。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裡有太多精彩片段。
  • B站《三國演義》彈幕絕了!桃園三結義時,網友專心打卡名場面
    自從四大名著的影視劇上線B站之後,網友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笑到肚子疼,就比如說《三國演義》當中,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三結義時,就有很多網友專心打卡名場面!
  •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教訓竟如此慘痛?
    雖然現實不允許我們流浪江湖,嘯聚山林,但是在我們的思想裡都有那股子血性,那股子豪氣,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們嚮往桃園三結義,我們嚮往瓦崗一爐香,嚮往水泊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嚮往熱血沸騰的江湖。但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句話一直流傳在我們耳邊,讓我們望而卻步。為什麼「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 桃園三結義中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有哪些是虛構的哪些是真實的呢?
    在後來所有的結拜中用的誓言中也少不了 「不求 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一句,可見「桃園三結義」的影 響力之巨大了。不過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是真的還是假的呢?《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它是按照東漢三國時期的真實歷史故事 演繹而成的。
  • 歷史上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真相曝光
    桃園三結義是人們視為義結金蘭的榜樣,但是歷史的真相卻是三人並沒有結義。桃園三結義其實是《三國演義》作者根據民間傳說以及小說情節內容所需而編造出來的。接下來小編就說說為什麼沒有桃園三結義吧。如果桃園三結義,應是關劉張,而不是劉關張在《三國演義》的第一回中寫到,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當時劉備「年已二十八歲矣」。隨後,他在同一天先後認識了張飛、關羽兩位豪傑,彼此都有相見恨晚之意,於是次日,三人便舉行了膾炙人口的「桃園結義」。
  • 桃園三結義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桃園三結義被羅貫中列為《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個故事,自成書以來數百年的時間裡,眾口傳頌至今,被認為兄弟間義結金蘭的典範。就連民國時期青幫入會儀式上都要插上幾隻桃枝,以示效仿劉關張「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之意。
  • 「桃園三結義」被誤讀千年,它的真相你必須要知道
    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在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中緩緩拉開帷幕。公元188年三四月的一天,在一片灼灼盛開的桃花林中,端放著一黑漆案桌,桌上擺滿了烏牛白馬等祭禮,案前有三人正莊重地焚香跪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就是《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中,「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並且,這只是一個故事。因為歷史上,「桃園結義」之事並沒有發生過。
  • 民間流傳的桃園三結義
    打開《三國演義》,第一回寫的就是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地點就在今天的河北省涿縣。如今當地還殘存著劉、關、張結義的一些遺蹟,在民間仍流傳著他們結義的故事。這故事與小說寫得並不完全相同。
  • 世人皆知「桃園三結義」,趙雲廟裡卻供「四義」?原來是...
    世人皆知「桃園三結義」,趙雲廟裡卻供「四義」?原來是......國人都知三國都知桃園三結義劉、關、張這一拜使三國的歷史充滿忠肝義膽也為後人留下許多盪氣迴腸的故事
  • 河北有一處景點,專為紀念桃園三結義而建,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旅遊隨筆:還記得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精彩場景嗎?作為三國迷,每每回憶起當年看三國時候的情形,耳畔總會縈繞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樣的臺詞!雖然說史料上,並無「桃園三結義」的確切典故,但,通過千年的戲文渲染,不是真的,也變成真的了,或許,這就是約定俗成的力量!甚至,至今,在我腦海中,還有這樣的一幅畫面: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好哥們,意氣相投,相見恨晚。
  • 關於桃園三結義,我懷疑是劉備和張飛給關羽下的套!
    在歷史中沒有具體描述桃園三結義這件事,然而三國演義中卻有詳細的描述。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是因為一次張飛和關羽的集市鬥毆事件中認識的。然後三人因為武力不相上下,於是惺惺相惜相約去張飛家喝一杯。在三人喝酒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三人志同道合,於是意氣相投之下決定結拜為異性兄弟。
  •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論生死弟兄和軍師的區別
    桃園三結義,劉備道:「我觀二位皆非常人,目下黃巾猖獗,天下大亂,朝廷無力,群雄並起,不知二位壯士有何打算?」張飛:「俺是個殺豬的,不知什麼天下大事,你說吧,讓俺怎麼幹?」劉備痛哭流涕:「我想招募鄉勇,討賊安民,只恨財力不足。」
  • 《CF》火麒麟桃園三結義活動怎麼玩 火麒麟桃園三結義活動地址
    穿越火線預定在9月5日迎來兄弟節,開啟近期展開相關活動,活動包括了9月5日獲取到金蘭結義日的好禮,提供了火麒麟桃園三結義等驚喜,九遊小編CF火麒麟桃園三結義獲取活動入口分享... CF義結金蘭日預熱入口在哪?
  • 桃園三結義,為什麼是劉備當大哥?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劉備為大哥,關羽為二哥、張飛最小,稱三弟。為了體現這層關係,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天才般地安排了劉、關、張三人桃園結義,並讓劉備當上了大哥,那為什麼要讓劉備當大哥呢?一般情況下,結義時以年長者為大哥。劉備生於公元161年,關羽生於163年,張飛生於165年,劉備年齡最大。
  • 食材版的桃園三結義,春天裡的清口減肥菜,愛美人士的經典素食餐
    食材版的桃園三結義,春天裡的清口減肥菜,愛美人士的經典素食餐適合春天的清口減肥餐,愛美人士至愛的素食菜,食材版桃園三結義我們看《三國演義》,其中被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故事情節就是桃園三結義,成就了一段英雄之間惺惺相惜的佳話。
  • 桃園三結義中,為何高傲的關羽,暴躁的張飛都甘願拜劉備為老大
    桃園三結義只存於三國演義中,因此以三國演義為背景來分析。關於桃園三結義,如果以三國演義中的原文記載來看,劉備是老大,因為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記載三人的位次: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桃園三結義先說張飛,張飛在三國演義中的介紹是涿郡的富戶,以賣酒和殺豬為生,家中有些田產,以家庭背景來看的話,張飛的背景比劉備還要好,要知道劉備當時只不過是以編織草蓆和販賣草鞋為生,家裡也很窮,連平常的生活都很困難,哪有什麼錢財去招兵買馬?
  • 從「恩若兄弟」到「桃園三結義」,劉、關、張結拜,原來是這樣的
    《三國演義》在歷史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大批特色鮮明的人物,包括曹操、諸葛亮等。《三國演義》開頭,講述了劉備、關羽、張飛在涿郡張飛莊後祭告天地,燒香結成異姓兄弟的故事。雖然姓氏不同,但兄弟倆,為了共同的理想和抱負,同心協力。當然,這樣的一個故事是存在於小說中的。歷史上劉、關、張的關係到底如何?
  • 涿州市舉辦「桃園三結義」系列紀念活動
    4月19日,涿州市舉辦《三國源——桃園結義在涿州》展覽和「樓桑春社」暨「桃園結義」紀念日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和遊客參加。據了解,今年農曆三月二十三(4月19日)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1834年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