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寺的活佛轉世系統

2020-12-12 青青與世界

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的拉卜楞寺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格魯派自15世紀以後實行活佛轉世制度,因此,拉卜楞寺也施行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拉卜楞寺及其屬寺的一般活佛由嘉木樣活佛卜算決定。

活佛,按字面意思就是活著的佛,實際上是指已經修行成佛的人。藏語稱活佛為朱古,朱有幻化的意思,古為身體,朱古就是化身。

活佛之位,在藏傳佛教各派中屬於至高無上的尊位。佛家認為,要成活佛,一般必須具備以下三方面的條件:一是前世造化的天資和佛門獲取的資歷(指在拉薩三大寺);二是淵博的學識和修煉成道之功夫;三是行大道、積善德、濟世人之功德。佛教認為,一個合格的活佛應在佛學上有所建樹,一般是精通三藏淨盡前世之習氣,斷除今世之困惑,已達明心見性之大德。這才是真正的活佛。活佛的名號,一般世代相傳,活佛的法位,可以轉世繼任。

在拉卜楞寺,除了寺主嘉木樣呼圖克圖外,還有很多品位不同的活佛。按其品位等級分類,大致可分為以下六類:

第一類:嘉木樣。為全寺之主,歷史上管轄全寺及所屬寺院、部落的政教大權。

第二類:賽赤:包括貢唐倉、薩木察倉、火爾藏倉、德哇倉、喇嘛尕若倉、阿莽倉等6位。

第三類:堪布:包括郭莽倉、嘉倉、德唐倉、堪布·諾門罕、堪布·俄項格勒合倉等16位。

第四類:相當於堪布佛位:包括江若倉、雍若倉、惹倉、念智倉、索智倉等42位。

第五類:側席地位(即大經堂集會時,坐在中排左側,左大右小)的活佛:包括賽理倉等20位。

第六類:位置在側席以上、堪布以下的有甘加白石崖寺的女活佛貢日倉。因系女性,不能在拉卜楞寺學經,但有她的活佛公署,用以居住和辦公。

通過對活佛的簡單解析和對拉卜楞寺活佛轉世系統的了解,對於我們進一步認識和掌握歷史上拉卜楞寺及拉卜楞地區早期社會歷史狀況和宗教文化的特點,有著重要的歷史及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1932年甘肅老照片:拉卜楞寺大金塔,轉世活佛丹貝堅贊大師
    【哈裡森和同伴在訪問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兩位僧侶在雕刻印刷模塊】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
  • 甘肅拉卜楞寺舉行第七世貢唐倉活佛坐床慶典儀式(圖)
    佛教在線11月23日訊 11月12日上午,甘肅省佛教協會、拉卜楞寺和貢唐倉囊欠按照國務院和甘肅省政府關於活佛轉世的有關規定,遵循藏傳佛教的宗教儀規、歷史定製和拉卜楞寺的傳統習慣,在拉卜楞寺貢唐倉囊欠隆重舉行第六世貢唐倉·旦貝旺旭活佛轉世靈童坐床慶典儀式。
  • 探訪拉卜楞寺丁科倉活佛:客堂張貼鄧小平的畫像
    中新社蘭州七月十四日電 題:拉卜楞寺丁科倉活佛的驕傲  中新社記者 徐足之  拉卜楞寺一向以「治學嚴謹,高僧輩出」而聞名中外。丁科倉活佛在接受記者專訪的整個過程中,法喜充滿,他對自己的弘法生活和拉卜楞寺的崇高的佛學地位感到驕傲。
  • 藏傳佛教活佛的轉世制度
    當他第三次上京訪問時,不幸染病圓寂,臨終前留有遺言,說自己將在西藏的工布地方轉世。他的弟子在他圓寂後,根據多種跡象和徵兆,在工布尋訪確認了他的轉世,成為第四代主持。從此,活佛轉世制度開始出現。藏傳佛教各派競相仿效。十五世紀後,在藏區具有廣泛影響的格魯派(黃教)的活佛轉世制度,就是效仿噶瑪噶舉派的黑帽系所採用的轉世制度。活佛的佛位,有高低大小之分。
  • 活佛查詢系統再顯威:「4個學位26個頭銜」的假活佛被曝光
    圖為藏傳佛教活佛查詢系統首頁部分截圖點擊:藏傳佛教活佛查詢系統>>中國西藏網訊2016年1月18日,北京廣濟寺大雄殿內,佛教界高僧雲集:經過長久醞釀,藏傳佛教活佛查詢系統正式上線。這個被戲稱為「封神榜」「照妖鏡」的首個網際網路宗教人士認證查詢系統,讓中國境內大大小小無證上崗的「活佛」們心驚膽戰。
  • 嘉木樣活佛主持認定第六世貢唐倉活佛轉世靈童
    新華網蘭州8月10日電(記者 張澤遠 張錳) 9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院長、甘肅省佛教協會會長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瑪活佛在甘肅省夏河縣拉卜楞寺大經堂靈塔殿主持宗教儀式,按照拉卜楞寺的傳統習慣,用銀盆選丸的方式,從三名候選靈童中正式認定了第六世貢唐倉·丹貝旺旭活佛的轉世靈童。
  • 細說活佛轉世宗教儀軌 真活佛是這樣認定的
    20年前,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在扎什倫布寺舉行了隆重的坐床儀式。就在不久前,張鐵林「坐床」鬧劇揭開了不少假活佛的社會亂象。那麼,真正的活佛轉世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如何被認定?又要經歷哪些程序呢?我們都知道,「活佛轉世」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當地多數信教群眾和寺廟管理組織要求轉世;二是轉世系統真實並傳承至今;三是申請活佛轉世的寺廟系擬轉世活佛僧籍所在寺,並為依法登記的藏傳佛教活動場所,且具備培養和供養轉世活佛的能力。
  • 有關藏傳佛教活佛的知識
    廣大藏族信徒在拜見或談論某活佛時,一般稱「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統稱號,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種稱謂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種稱呼。關於活佛的轉世制度,發端於十二世紀初。公元1193年,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的創始人都松欽巴(意指聖識三時,三時即過去、現在和將來)大師,臨終時口囑他將轉世,後人遵循大師遺言尋找並認定轉世靈童,從而開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之先河。
  • 你了解西藏的活佛嗎?據說已有近萬了
    至於其稱謂,漢族人習稱「活佛」,其實是不大準確的,應譯稱「轉世尊者」。在藏語中,「活佛」則有多種不同的尊稱,其中最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活佛轉世制度,發端於十二世紀初。公元1193年,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的創始人都松欽巴(意指聖識三時,三時即過去、現在和將來)大師,臨終時口囑他將轉世,後人遵循大師遺言尋找並認定轉世靈童,從而開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之先河。此後,活佛轉世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續被藏傳佛教各宗派所普遍採納,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對於活佛轉世靈童的尋找、認定、教育等一整套嚴格而系統的制度。使活佛世系像雨後春筍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現。
  • 第六世貢唐倉活佛轉世靈童認定坐床紀實
    拉卜楞寺從西藏隆重迎請第二世貢唐倉·丹貝堅贊。此後的200多年間,貢唐倉活佛轉世六次,為拉卜楞寺四大賽赤之首。  第六世貢唐倉活佛是6歲時被認定並進入拉卜楞寺的,他佛學造旨高深,身前每次的時輪金剛法會都會吹引數十萬信眾聆聽。他生前曾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甘肅省政協副主席、甘肅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甘肅省佛學院副院長、拉卜楞寺總法臺。
  • 貢唐倉活佛轉世靈童尋訪年齡和尋訪地區範圍確定
    貢唐倉活佛轉世靈童尋訪年齡和尋訪地區範圍確定 2005年03月31日 13:45:13 甘肅日報 點擊:0次 佛教在線3月31日消息  貢唐倉·丹貝旺旭大師是深受海內外僧俗各界廣大群眾敬仰和愛戴的藏傳佛教格魯派金座
  • 甘肅省政府已正式批准六世貢唐倉活佛的轉世靈童
    2002年10月16日17:37  新華網   新華網蘭州10月15日電 10月14日,拉卜楞寺寺管會和貢唐倉活佛囊欠按照傳統習慣,在夏河縣舉行了有100多名僧俗群眾代表參加的隆重儀式,正式恭請嘉木樣活佛主持認定六世貢唐倉活佛的轉世靈童。
  • 西藏活佛輪迴轉世的神秘法則
    修煉轉世秘咒,卻可以自由掌握命運,大道自然,任其縱橫,修成轉世密咒,生可以將靈魂遷入死物之軀,使之復活,亡時可將靈魂注入婦女之身,以新的生命形式出現,更可成佛永離輪迴。  公元1193年,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的創始人都松欽巴(意指聖識三時,三時即過去、現在和將來)大師,臨終時口囑他將轉世,後人遵循大師遺言尋找並認定轉世靈童,從而開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之先河,並相續被藏傳佛教各宗派所普遍採納,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對於活佛轉世靈童的尋找、認定、教育等一整套嚴格而系統的制度。
  • 遊行記,拉卜楞寺,郎木寺
    拉卜楞寺來由介紹:夏河拉卜楞寺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活佛大師的府邸。這是拉卜楞寺的售票處。拉卜楞寺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城西0.5公裡處。本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琅,簡稱扎西奇寺,是我國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稱拉卜楞寺。第一世嘉木樣阿旺宋哲大師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樣佛官),「拉章」音變為「拉卜楞」,意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 拉卜楞寺——信仰搖籃
    拉卜楞寺,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拉卜楞鎮)縣城西邊約1公裡處。夏河縣城只有一條寬闊的主街和零星幾條岔路,主街兩旁的建築是我們熟悉的紅白黑黃為主色調、方形與菱形為主要構圖的藏式建築。
  • 走進拉卜楞寺
    走進拉卜楞寺散文作者:溪源遼闊的草原,好似一片綠色的海洋,盛開的格桑花滿山邊野,藍天白雲空曠悠遠,五彩經幡在風中輕輕吟誦著,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嚮往。一路上,大巴快速疾馳,穿草原,越高山,涉河流,為的就是一睹拉卜楞寺的風彩,品味它的味道,投入它的懷抱。
  • 甘南夏河:拉卜楞寺、桑科草原
    貢唐寶塔貢唐寶塔位於 拉卜楞寺 西南角,現存寶塔是被毀塔基上重 新建 造的金碧輝煌的佛教建築,其造型莊重,設計新穎,在世界塔類建築史上,可謂匠心獨具,別具一格。歷世貢唐倉為賽赤活佛,任 拉卜楞寺總法臺、攝政等職,在 拉卜楞寺 享有崇高地位。
  • 拉卜楞寺景點簡介
    拉卜楞寺位於夏河縣城西,背依風山,面對龍山,地處「金盆養魚」之地。寺院由第一世嘉木樣活佛創建於1710年,經歷世嘉木樣修建,現已成為甘、青、川地區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拉卜楞寺佔地1234畝,建築面積82.3萬平方米,擁有經堂6座,佛殿84座,藏式樓31座,佛宮30院,經輪房500餘間,僧舍10,000餘間,為藏傳佛教黃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寺院匯集了藏、漢、蒙各族人民的智慧,以精湛的建築藝術和輝煌的宗教文化而著稱。拉卜楞寺內藏有各類經卷6萬餘冊,分全集、哲學、密宗、醫藥、聲明、綴韻、歷史、宗教、傳記、工巧、數學、詩詞12類,成為藏書最多的寺院。
  • 拉卜楞寺秋冬的第一場雪
    此時的拉卜楞寺內,紛紛飄灑的雪花將喧囂隔在寺內,遊人開心地笑著留影拍照,身穿紅袍露著右臂的喇嘛則不疾不徐,不念不想地穿梭在廊間廟宇,將一抹抹淡煙雪色帶回沉寂的寺廟中。看著這一切,我忽然對這座背依龍山、南面大夏河、向南遙望曼達拉山的拉卜楞寺有了濃烈的探究興趣。
  • 西藏活佛的轉世認證
    一朵請他帶到直貢地區,轉交給阿闍黎龍樹轉生的名叫仁欽白的菩薩,一朵轉交惹那格枳寺中一位具緣車菩薩的轉世(指噶當派桑吉溫頓大師),一朵轉交給底嚩根,另一朵供置在底嚩根所建造的大佛像的心中。」後來喀什米爾班智達按照阿羅漢託付的那樣,一一清楚轉交。該阿羅漢還授記說:「此花何處開,彼處有文殊。」後來釋迦師利來到薩迦寺一帶時,看到當地開滿了此花,在那裡他遇到了後來的弟子薩迦班智達。